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72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新鲜的猪肉牛肉最大的问题就是仓储,你要么把活猪活牛直接拉到如莫斯科一样大城市的边上宰杀,要么你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冷库。

这两点对现在的苏联来说都不容易办到。

而且活猪售卖出去还有一个问题,苏联人不是家家有冰箱。

这注定了大家没办法在家里储藏足够多的肉食。

老百姓不能囤肉,那就只能是每天买新鲜的。

这就把存储的压力全压在了供应链上。

供货企业要运到目的地,还要负责长时间储存或养殖。如果出现意外,还需要自己全额承担损失。

这种经营方式压力成本太大,就算是国营的集体农庄都吃不消。米高扬被誉为苏联人的厨房,他对民生问题尤其是吃饭问题是很有见解的。

他很清楚问题的症结在哪儿,而不是像几十年后他的继任者一样,只会无脑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

但是米高扬知道问题在哪,也把问题报告给了斯大林。

但是就算是他们两个一起也无法段时间内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铁路是说随便修就修的吗?

苏联有多大?有的铁路修出去确实满足了当地的出行需求,可是根本无法盈利,对财政的负担怎么解决?

还有仓库问题,冷库说起来简单,这其中的成本增加怎么计算?

还是说有办法让苏联人马上每家每户一个冰箱,让苏联人有囤积食物的能力来减少供货端压力?

很显然,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一拍脑子就能解决的。

所以米高扬才会去欧洲扫货,想办法提高苏联的食品加工能力。但是搞到最后,还是只有香肠这种传统食品成了最优解。

苏联人不是没有想过搞罐头,猪肉罐头牛肉罐头也不是没搞过,只是搞了后口碑极差。

他们就是无法解决那种令人难受恶心的罐头味。

再加上苏联本身烹饪方法的问题,最早制作的罐头都有着浓郁的腥臭味,消费者买来根本无法下咽。

所以看到谢尔盖的文章,斯大林和米高扬第一反应是不信的。因为罐头他们没少吃,除了水果罐头还不错外,肉食罐头简直就是要人命。

不过想着万一呢?要是谢尔盖写的是真的呢?于是斯大林找来了赫鲁晓夫,因为现在中国对苏联的轻工贸易的苏联方面总负责人就是赫鲁晓夫。

那么关于罐头的事情,也就一事不烦二主了,赫鲁晓夫同志你去一趟吧!

于是乎赫鲁晓夫来了,而且一来就要吃罐头食品。

虽然外交部一时间都不知道他突然访华是干什么。

但是苏联的书记跑来要吃罐头食品,那就给他吃呗。这点东西也不是没有。

结果吃完了又说我们是骗子,给他吃的不是正经的罐头食品,中国的外交人员觉得自己太冤枉了。

有外交人员对赫鲁晓夫道:“赫鲁晓夫同志,这真的都是罐头食品。没有骗您的必要。”

“对啊,赫鲁晓夫同志,我们真的没骗您。”赫鲁晓夫扬眉吐着眉毛道:“真的吗?我不信。”

“除非你带着我去看看。”没办法,外交人员只能找来没开封的罐头,当着赫鲁晓夫的面打开。

给他看看罐头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里面的食物到底是什么味道。这些罐头没有加热,赫鲁晓夫直接用叉子从一个罐头里叉了一块红烧肉出来。

罐头里的红烧肉还没完全化冻,表面还覆盖成一层白白的猪油,赫鲁晓夫直接塞进嘴里咀嚼了起来。

吃完之后他眉头松开,然后又深深的锁紧。

最后他丢下叉子说道:“你们真的搞出来这样的罐头了?”

“嗯?”中方外交人员不知赫鲁晓夫为何会有这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还好赫鲁晓夫没说什么,他摆摆手说:“你们去通知一下周总理。我这次来中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关于你们的罐头。”

北京的一处茶楼里,新中国的陈云正在泡茶,热气袅袅茶香扑鼻的时候,包间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穿着夹克衫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抱歉道:“哎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来晚了。”

来人正是李锐,而在包间内除了新中国的陈云之外,还有贸易部的部长叶季壮。

从年龄上来说,这两人的年纪都比李锐长了一辈。但是面对李锐,两人倒是都没有摆长辈的架子。

陈云更是笑哈哈的打趣道:“晓得你李部长是个大忙人,约你喝茶都是一件难事叻!”

叶季壮更是好奇的打量着李锐,他并不清楚李锐的双重身份,他对李锐的认知只停留在李锐作为新中国的电影、书籍与新闻出版总署部长这个身份上。

当然叶季壮也知道他还管着一个曙光厂。

不过曙光厂级别太高,他还没资格知道里面具体的情形。但是仅仅知道李锐的表面身份,也让叶季壮不掩饰他对李锐的钦佩。

“这位就是李部长?年轻有为啊!我听说朝鲜前线的消息了,李部长带人搞的宣传画册足当百万雄兵啊!美军连溃数百里。第二次战役可谓不战而胜。”

李锐对叶季壮的夸赞则是连连摆手道:“过誉了,过誉了。我就是提了一个点子,真正做的好的还是努力工作的同志们。”

坐在上首的陈云笑吟吟的给李锐和叶季壮两人分茶。

同时对叶季壮道:“老叶,赫鲁晓夫同志来中国求罐头了。你问我怎么看,诺,现在我给你请了个大能人。”

陈云一指李锐到:“不要小瞧李部长,李部长看着年轻。做生意的头脑却精明的很,尤其是和外国人做生意,他可是相当的有经验,知道怎么做生意。”

李锐笑了笑,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说道:“陈云过于夸赞了。两位也别叫我李部长啥的,二位都比我年长,称呼我叫小李就好了。”

叶季壮哈哈一笑:“那我就这么叫了,你也别叫我叶部长,就叫我老叶就好了。你就叫他老陈。”叶季壮指着陈云。

陈云点点头:“对,你就叫我老陈吧。今天我们三聚在这讨论的话题也不是正式开会,不要用官方称呼,显得太官腔了。今天咱们就是随便聊聊。喝喝茶,侃侃大山,聊聊赫鲁晓夫同志。”

李锐点点头没有假意推脱,他说道:“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那就老叶,老陈?”

叶季壮和陈云都笑眯眯的点点头。

“赫鲁晓夫同志来了,是为了罐头来了吧。”李锐中指和食指敲了敲桌子,示意感谢陈云给自己分茶。

叶季壮头微微后仰,然后笑道:“老陈没说错啊,小李你是个大能人啊。我们还没说呢,你就猜到了。”

李锐笑了笑:“不难猜,这个时间段赫鲁晓夫同志急匆匆来中国,唯一的可能就是为了罐头。前线那名叫做谢尔盖的记者写的文章在苏联引起了轰动。”

李锐现在和苏联的文宣一把手扎罗多夫关系极好,两人经常通信,三十一岁的扎罗多夫极其欣赏中国这位比他还年轻的文宣一把手。

两人在文宣领域有很多交换意见,准确来说是李锐有很多建议都让扎罗多夫大开眼界。

相比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很多文宣一把手都是中老年人,锐气全失。

李锐那种偶尔锋芒毕露的文宣手段更符合扎罗多夫的胃口。

所以两人虽未曾见面,但是通过通信已经成为了好友。谢尔盖的文章在苏联引发的轰动,扎罗多夫叶通过电报发给了李锐,并且询问李锐那种罐头真的那么好吃吗?

通过扎罗多夫的信件,李锐很快就分析出了赫鲁晓夫来中国的目的。

李锐继续道:“这其实不难分析。苏联人其实在食品领域有很大的痛点。”

陈云和叶季壮都来了兴趣,陈云说道:“小李,你继续说。”

“好,苏联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肉制品端到苏联人的餐桌上。他们不是没有足够的猪牛养殖业。他们是无法解决运输上的痛点。”李锐侃侃而谈道:“修铁路时间太长,收益可能是亏损。建冷库,费用将全部由企业承担,国企也承担不住连年的费用压力。苏联有大量的粮食烂在土地里、仓库里、火车上。”

“他们需要一个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毫无疑问,我们的罐头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李锐这么说,叶季壮却微微皱眉:“小李说的这些,其实我昨晚也分析了。赫鲁晓夫同志来华,提出的就是关于罐头制品的问题。”

“但是苏联也能生产罐头,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的罐头呢?”陈云也好奇。

李锐却呵呵一笑,他从随身带来的包里取出两个罐头。“这个罐头是苏联的,是我们这边研究罐头前,让人从边境线上和苏联士兵还的。这个是我们的罐头,大家尝尝有什么区别。”

李锐打开了两个罐头,苏联的罐头毫无惊喜,就是午餐肉。

中国这边的罐头是红烧肉。陈云和叶季壮拿来筷子,先吃了口午餐肉罐头的。

他们吃了之后表情有点疑惑。

叶季壮更是说道:“没什么特别的啊,就是罐头的味道。解放战争时期要是有这罐头吃,那同志们就和过年一样。”

陈云也点点头:“是啊,这罐头不是挺好的吗?”

李锐笑了笑,他也不说话,指了指中国产的罐头,示意两人在吃吃。

吃了红烧肉罐头后,两人表情有些变了。

“这……不像罐头!”“对,我老婆烧的红烧肉也没这好吃!”两人对视一眼纷纷放下筷子。

陈云摸了摸下巴:“就因为好吃吗?”

李锐说道:“两位,你们吃完红烧肉罐头,现在别喝茶漱口。在吃苏联的午餐肉罐头试试。”

陈云和叶季壮略有迷惑的按照李锐说的去做了。

结果这午餐肉刚进嘴,两人的面部瞬间扭曲了起来。

好不容易艰涩的吞下午餐肉厚,叶季壮给自己来了杯茶漱口:“哎呀,妈呀。刚刚吃午餐肉我还觉得很正常。怎么吃过红烧肉在吃午餐肉罐头,我就觉得难吃的想吐呢?!”

陈云也喝了两杯茶后半开玩笑的对着李锐说道:“是不是你小李搞的鬼?”

李锐似笑非笑的说着:“这还真是我搞的鬼,哈哈。不开玩笑了,其实苏联人的罐头确实挺正常的。就是普通午餐肉的味道。全世界大概现在都是这种味道。不会有太多的差距。”

“美国人吃的午餐肉罐头质量还未必有苏联生产的肉罐头质量好呢。至少苏联对生产质量抓的很严格。”

叶季壮和陈云两人对视一眼,纷纷发问:“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我们吃完红烧肉罐头在吃午餐肉罐头就很想吐呢?”

李锐也不卖关子了,他直接说道:“那是因为我们生产的红烧肉罐头,为了压住制作罐头时会产生的那股子罐头味,添加了许多复杂的辛香料。让它的味道更加浓郁,更加趋近于新鲜制作的肉食,而不是一个罐头。”

“而你们的舌头在刚刚吃过这种浓郁而复杂的香料后,在吃这种初级的午餐肉罐头,那种令人不适的罐头味会立刻放大。变得极为明显。”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所生产的罐头。实际上是第二代甚至是领先于世界的第三代罐头食品。

而这午餐肉依旧还是初代罐头食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是燧发枪和半自动步枪之间的差别。”

陈云和叶季壮这才明白了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罐头,其实里面蕴含着极大的学问。

这是当然的,在后世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软罐头预制菜这种第四代罐头食品正在蓬勃发展。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预制食品却是逆势上扬。

仅仅是2021年就有超过五百亿的资金投入预制菜和软罐头这一市场。

带来的就是食品工业的再一次升级。

很多预制菜和软罐头已经做到了让人分不清是预制菜还是现做菜的差别了。

叶季壮听明白了:“我大概明白小李的意思了。就是说这红烧肉好吃,说起来就是你说的那些秘制辛香料调料的原因。就像是那个方便面料包一样,对吧?”

李锐点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其实罐头的生产工艺技术并没有质的飞跃。”

李锐说的是实话,除非现在中国立刻进入冷链发达,人人家里都有冰箱冰柜的时代。

不然第四代软罐头食品的制作工艺是无法普及的。

只能用原始的高温消杀法来制作罐头。

李锐说道这里回转道:“好了,都说到这了。那赫鲁晓夫同志来中国,是想怎么弄罐头呢?”

这话说到了赫鲁晓夫来华的重点了。

叶季壮喝了口茶道:“昨天赫鲁晓夫同志和我聊了一天,也不是正式的商务会谈。就是代表苏联那边和我们谈谈意向。”

“一是苏联直接采购我们的肉食罐头。赫鲁晓夫同志吃完我们的罐头食品后,他赞不绝口。如果可以,他想大量采购我们的罐头。”

还没等李锐说话呢,陈云就直接否定了这一个想法:“这不大行。我们国家现在的牲畜出栏量还不够。”

“开始在河北搞这个罐头厂时,想的是方便储藏肉食。以满足我们志愿军在朝鲜的行军打仗的需求,以及我国民众的一些吃肉需求。但是要以满足苏联人民的吃肉需求为前提的话。我怕我们全国的猪牛都不够吃的。”

陈云摇摇头,叶季壮也说道:“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直接回绝掉了赫鲁晓夫这个提议。”

“第二是我们出售生产设备和工艺给苏联,以满足苏联的罐头肉需求。”这话听的李锐直摇头:“不行,工艺和配方不能卖。知识产权也是钱,这东西落到苏联手里,我们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了。

不是说支援老大哥不行,但是以苏联的产能,我们怎么卖这个技术都是贱卖。尤其是这个技术我们自己也用得上。”

陈云插话道:“小李啊,这就是找你来的目的。昨晚老叶就找了我,和我谈了这事儿。我们俩也觉得直接卖工艺和配方太不合算了。

一锤子买卖。所以想起你这个大能人了,你总能想到一些不同的角度,你说说看,你有第三个办法吗?”

李锐站起来踱步,想了想后说道:“有,有第三个办法。”

陈云和叶季壮两人眼神一亮:“什么办法?”

“我们直接去苏联开厂!”李锐提出一个大胆的提议:“我们直接在苏联的西伯利亚的养殖场和乌克兰的养殖厂开设分厂。收购苏联的牲畜制作成罐头,出售给苏联。”

“可以以合资的形势与苏联合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创立我们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这一点不能退让。至于合资办厂的股份数量,反而是可以谈的。”

李锐这样说,叶季壮还是皱眉:“这样不会技术外流吗?”

李锐微微一笑:“我们只是合资开罐头厂,又不是开辛香料厂。”

陈云和叶季壮一呆,随后猛的反映过来李锐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