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人家在研究核物理呢,你把人拉来学剪辑?不合适,不合适。李锐现在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冯石那边快点把说好的年轻人送来。
自己几番催促了,他一直说人都齐了,都在做岗前保密培训。现在基地千头万绪都没能理出来,只能是李锐自己辛苦自己了。
哒哒哒。敲门声响起,陆光达悄悄伸了个脑袋进来:“李主任,我要批评你的军阀作风了啊。你让我们都不加班,你自己却在偷偷加班,这独断专行的军阀习气可要不得。”
第二十章 第一次矛盾
破晓基地内居住环境最好的地方,那就是网咖的二楼了。
这里原本就有一个被李锐分割出来的五十平米休息室。
现在他自然是住在这。五十平米的面积也够他一个人住了。二楼除了一个仓库外,还有好几个李锐当时分割出来准备当私人影院的小房间。
不过现在整个网咖都穿越了,私人网咖业务自然也就无从提起了。
李锐把投影仪个电玩主机都收齐集中堆放在一个房间里。
这样空出了好几个房间来,其中一间被安排给了陆光达。他就住在李锐的隔壁,所以当李锐剪辑片子觉得自己眼睛快要瞎掉的时候,他恰好来敲门了。
李锐揉了揉眼睛:“老陆啊,进来进来。你要没睡就刚好陪我聊聊天,我这看电脑屏幕眼睛都快瞎了。”
陆光达推开门走了进来,一进来就半开玩笑半批评的说道:“小李啊,我真的要批评你了。你天天要求我们不要加班,要求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始工作,做到中午十二点。中午还强制午休两个小时。”
“下午两点工作到六点。晚上从七点工作到八点半就把我们全赶出去了。要大家十点钟就熄灯睡觉。你自己倒是在这加班到十二点呢。”
陆光达走进来找了张舒服的单人沙发坐下。
他这劈头盖脸的一顿说,李锐只能苦笑。
因为他知道陆光达和基地里的其他科学家还记恨自己限制他们工作时间的事情呢。
这群科学家可是铆足了力气想要做事,结果被李锐强按着,他们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满的。
李锐吃肉比他们多,他们不讨厌。李锐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干部,他们也不嫉妒。
但是不让他们工作,他们却把李锐给记恨上了。
对此李锐除了苦笑还能怎么办?在后世,所有人都巴不得少干活。上班的时候能摸鱼就摸鱼,最好光拿钱不干活。
要是加个班,那真是怨声载道,没人想要。回到这1950年倒好,这群科学家天天想加班,给他们星期天也不干,就想泡在电脑面前干活。
他们可以一天干十七八个小时。让他们休息,他们还不乐意了。你说这事是怎么闹得。
“不一样,你们每天的伙食标准和身体素质真的没法和我比。”李锐开口说道:“我一天能吃多少肉制品啊,分你们吃你们又不要。”
“就你们这些搞学术的人的小身板,我怕你们连着加班到不了一个月就全进医院了。有热情是好事……”
“但要考虑身体的客观因素,对吧。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陆光达打断了李锐的话。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同志们都急啊。你八点半就把人都赶走。同志们回了宿舍也是要用稿纸继续工作的。一直到干到十点钟断电熄灯。”
“你确实是为同志们的身体考虑,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你这样是打压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呢?”
“我们这些同志,就算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扑在工作上,我们都觉得不够啊。今天晚上我找你谈话,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也代表我的那些科研同事。”
“他们一致要求,工作时间顺延到晚上十一点,午休和晚上吃饭的时间缩短为半个小时,取消周末。一个月只要放半天假休息就好了。”
李锐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陆光达却先一步说道:“这不是再和你商量,这是我和同行们一致商议的结果,李锐同志。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就写联名信到中央去。”
对这些科学家的苦干精神,李锐真的是又佩服又头疼。
他们为了建设这个新中国真的是豁出命去做的。
正是因为他们太拼命,李锐才必须要拦一下他们。因为李锐知道,如果按他们的工作方式去工作。
这其中很多人的身体是熬不住的,到时候就会出现自己从前课本和看过的老电影里的桥段。
伟大的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就算身患重病也不让组织知道,咳血了也偷偷吐掉。
最后项目成功了,那伟大的科学家也牺牲了。这不是李锐想要看到的,一个活着的科学家比一个牺牲的科学家对国家有更大的用处。
所以对于陆光达的提议,这也是这么久以来两人第一次爆发矛盾。
李锐严词拒绝:“不行!我回来这个时空,带来电脑和时空通道,不是看着我们的科学家拿命去换祖国建设的。现在的新中国想要培养一名你们这样的科学家有多难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比我清楚。”
“我不要你们用绝命冲锋的姿态倒在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陆光达同志你要记住,活着的人永远比死了的人作用大。”
“你是核物理学家,我们也找到了美国小男孩原子弹的解密。中央肯定会启动原子弹计划,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到时候如果你成为项目组的负责人,你也要用这种绝命冲锋的态度做吗?”
“好,到时候你冲锋,花几年十几年把中国核弹工程引领到全球核大国的水平。但那个时候你也差不多要累死了吧。到时候你眼睛一闭就死了,史书上会为你大书特书,可是谁又来接你的班?”
“万一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培养出能接班的优秀科学家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陆光达听了李锐的话很生气,他从沙发里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做这一切,不是为了在史书上留名。李锐我和你说,我不在乎历史书里写不写我,怎么写我。我只知道我们和那些世界强国的差距。”
“你知道那差距有多大,对吧!你知道,我知道,我的那些同事也知道。所有人都着急,心里憋着一股火!”
“我们要追赶超越的目标是苏联是美国!那是我们需要几代人用命才能追赶的目标。没有人能舒舒服服的待在空调间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这个目标的。这条路上总有人牺牲,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做好了当敢死队的觉悟了!”
陆光达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李锐头疼了,是真的疼不是形容词,他的太阳穴一跳一跳的。他双手揉着太阳穴,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和陆光达说了。
两人考虑事情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态度却不同。这大概和两人成长经历有关。
李锐出生在新中国高速增长国民自信心日益提高的年代。
而陆光达则出生在旧中国,看见国民被人屠戮的时代。
不同的成长经历早就了两人对国家发展的不同态度。
两人一时相对无言。李锐觉得自己挺郁闷的,自己巴巴的为你们的身体健康着想。
还关注着北平郊外的白羽鸡场,就等着第一批鸡出栏了拉回来给你们补身子。
你们倒是把我批的嘛都不是。
陆光达则觉得李锐那不紧不慢的有条不紊的做事节奏让他着急上火。
现在是只争朝夕的时候,十点钟把人赶上床睡觉?
哪里睡得着啊!啪啪啪一两人被拍门声吸引,转过头去只见冯石提着一瓶酒,端着一碗花生米,一碗拍黄瓜站在门口。
他一脸憨笑,如老农一样朴实:“我看你们现在应该都睡不着了,要不一起喝点?”
第二十一章 差距(上)
这是李锐回到1950时空后第一次吃夜宵。
一瓶老白干,一碟花生米,一盘拍黄瓜。李锐再贡献了一只真空包装的烧鸡。
这就是破晓基地最高三人组的夜宵。“来,大家伙一起走一个。”三个搪瓷缸碰在了一起。
冯石喝了一口,长长虚了一口气后道:“这酒不错吧。是我之前路过衡水的时候在一个酒馆买的。是老板家祖传的手艺,这老白干酿的不错。”
“我当时喝着觉得好喝,就多买了几瓶。这是最后一瓶了,本来打算留着过年喝的。今天我算是贡献出来了。呵呵。”
冯石亲自给李锐和陆光达又一人续上一点酒。
“同志之间在工作上有分歧,这很正常。刚刚我在楼下就听见你们俩人吵架的声音了。”
陆光达辩解了一句:“我们没吵架。就是辩论的太大声了而已。”
李锐则是又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冯石左手虚按,示意陆光达先不要急着辩解。
冯石说道:“是讨论也好,是吵架也好,这是你们的事。但你们都是基地里的高层领导,这样爆发冲突影响不好。”
“而且刚刚我也听了你们这讨论的经过。老陆这里我要批评你了,小李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你和基地内科学家的身体健康着想。你不应该那么大声吼他。”
陆光达仔细想了想后叹息一声:“这事儿确实是我不对,小李对不住了。这杯酒算是我自罚了。”
他举起搪瓷杯,一口气把一两老白干给干了。
这酒还是有些辣的,他甩了甩腮帮子,连呼好几口气才缓过来。
李锐对此还能说什么呢?
他只能举起酒杯陪着人家走一个了:“别这么说,都是为了建设祖国。”李锐也把酒干了。
两人都把酒喝了之后,冯石才开心的笑了起来:“这才对嘛。同志之间有分歧要好好商量解决,不是谁声音大谁有理。”
在冯石的干预下,李锐和陆光达本就不大的矛盾很快就消弭于无形。
就着花生米、黄瓜和烧鸡,三人喝着酒,暂时抛开了眼前的烦恼。聊起了家长里短,说起了见识趣闻。
这话题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美国身上去了。“老陆,你是在美国读的大学吧?”
“对,麻省理工,硕博连读。”“那大学怎么样?”“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理工科学校了。”
“苏联也比不上?”
“这不好说。莫斯科大学也挺强。小李,七十年后麻省怎么样?”“依旧是全球最强的理工大学。”
“那莫斯科大学呢?”
“哎,莫斯科大学……只能说底蕴还在,而且被严重低估。但是想要和麻省分庭抗礼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也许是喝了二两酒,陆光达酒酣耳热之际突然站起来用法语高唱《国际歌》。
冯石和李锐都不会法文,但两人都用中文附和着一起唱。
一曲歌了,李锐和冯石鼓掌,且忍不住赞叹到:“老陆,你还会法语啊。”
“我不光会法语,我还会俄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我会五个国家的语言,厉害吗?”
“厉害!”
“厉害,但是没用。我在麻省读书,我考试拿高分就会有白人同学说我作弊。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相信一个中国人能比白人聪明!所以我铆足了力气拼命学习,我要为自己争口气,为中国人争口气。”陆光达已经有些微醺了。
他手舞足蹈的继续说道:“我好不容易读完了硕士,靠上了博士。人家依旧看不起我。为什么?因为中国,这么大一个中国啊!居然被日本那么小的一个国家蹂躏至此啊!十室九空,山河破碎!”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发誓,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回去我的祖国。我要把她建设成一个不容他国欺辱的国家!我发了誓!基地里那些我的同事们也是如此。”
“老冯,小李。我恳求你们,工作的时间真的太短了。不够!必须要延长!”
冯石龇牙:“老陆你看看,你看看。你怎么又聊这个了。”
李锐也说到:“增加工作时间这件事至少要等白羽鸡场的鸡肉能稳定供应,保证大家每天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之后,我才会考虑。现在不行。”李锐其实已经在让步了,陆光达和他的同行们高涨的工作热情是不能简单的被盖住的。
冯石也帮腔道:“我觉得小李说的对。老陆别倔。”
陆光达喝了二两酒现在已经没有一副高级知识分子的那种冷静清高的范了。
他一只手拿着一只鸡腿在啃,一只手拿着搪瓷杯又喝了一口酒。
他对冯石说道:“老冯,你去过美国吗?”
“没有。”“那苏联呢?”“也没有。”“那你去过的最大城市是哪儿?”
“上海。”“上海繁华吗?”
“上海嘛,都说十里洋场大上海,能不繁华嘛。上海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城市了。高楼那么多,真的壮观。”
陆光达放下酒杯,头凑到冯石面前:“上海繁华?呵呵,不,上海一点都不繁华,也不漂亮,更不壮观。”
“老冯,你对马列的信仰坚定吗?”“当然坚定!”“那你对我们国家信仰坚定吗?”
“你这话说的,我出生入死二十多年。我从工人纠察队起开始扛枪,后来参加秋收起义,建立中央苏区,哪件事我没参与了。”
陆光达用手指了指冯石:“好,老冯记住你的话。”
“我让你看看,我为什么要加班。我那些同行们为什么要加班。小李,网上有没有1950年美国纽约的视频?”
李锐叹了口气,他知道陆光达要干什么了。
但是他只能说道:“有。”
“你放出来,现在就放。我在在曼哈顿上的船,踏上回国的路。我望着曼哈顿的高楼大厦,我发誓有一天我也要让我祖国的城市这样繁华。哪怕要我拼上这条命!”
陆光达已经有三分醉意了,他指着李锐:“你把视频找出来。”
冯石也被勾起了好奇:“小李,你找出来给我看看,看看现在的美国是什么样子。”
李锐无奈,只能打开搜索软件,找到一个经过菜色修复后的高清视频。
视频内容是1950年的纽约街景和曼哈顿码头景象。
一座繁华的钢铁森林在电脑屏幕上徐徐拉开帷幕。
第二十二章 差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