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这也是使得原本顺流而下可在3日内抵达石牌要塞渡口的船队至少要往后再拖延半日。
也正是这半日的延期,让日军抓到机会。
1941年1月8日上午10时,在桅杆瞭望斗里的一名士兵疯狂的敲响了铜钟。
遥远的天边陆续飞来数个黑点,没过多久,就听见沉闷的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4架零式战机以不到800米的高度沿着湍流不息的江面正在高速向船队接近。
原本答应护航的空军战机已经在不久前刚从船队上空掠过,这会儿应该是处于返航状态。
显然,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伏击计划,日军方面应该早已获悉中方会有援军通过航运方式抵达石牌,而且他们所抓的空档期很精准,这显然是动用了级别极高的间谍。
只不过,他们应该并不知道援军的番号,否则,他们出动的就不是4架战机而是40架战机了。
就算第11军的那位横山勇司令官是个傻子,也会知道用几十架战机换一个四行团,是多么划算的事儿。
“所有炮位,去除炮衣,一级警戒!日机进入射程后,可由各连、排自主决定射击区域!”陪同唐刀一起坐在1号船舱内的程铁首放下望远镜,拿起步话机,下达命令。
“1连收到!”
“2连收到!”
“3连收到!”
步话机中传出防空营3个连长的回答声音。
一旁的卢魁先一脸懵,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还能打电话?这位中国最大航运企业的掌舵人敢肯定,船与船之间绝对没有牵电话线。
“卢经理,长官,你们还是去掩体里避一避!日本人的机载机枪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程铁首来不及给卢魁先解释自己手里的新式通讯工具,直接向这二位下达了驱逐令。
虽然不能防飞机炸弹,但防子弹可是四行团官兵们的拿手好戏,普通士兵在船舱内用木板和沙包构筑了高大半米的防弹区,另外还用10毫米厚钢板给船上围了个临时掩体。
“卢大哥,我们这次能否安全,全得看程营长的,他既然发话了,我们还是听令行事的好。”唐刀微微一笑,拉着卢魁先的手就向掩体方向走去。
唐刀见过的枪林弹雨多了,那会把几架日机放在眼里,但卢魁先可是重要人物,他可不能让这位在这里出点什么意外。
各炮位上基本都配备了步话机,班、排、连之间都有不同的调频,命令迅速层层下达,几乎在不到30秒时间内,各炮位就明确了自己需要射击区域。
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何止一倍?
有过无数防空经验的四行团高射炮兵们现在太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了,除非在万不得已下,他们已经很少有当年像程铁首那样用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日机互怼的情况了。
高射炮射手们现在射的就是一个区域,以几门乃至更多的高射机枪在空域中形成一道弹幕,日机一旦飞入,那就会被弹头和弹片打成筛子。
日机在距离船队大约2000米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开始投弹。
炸毁前方几艘船只,剩余不得不放缓速度的船只将会成为他们为所欲为的猎物。
这恐怕是任何海军飞行员看到庞大商船船队后的第一反应。
4架战机携带的炸弹,甚至可以轻松摧毁一艘两千吨级的驱逐舰。
只是,一朵朵白色小蘑菇在他们周边空域绽放,委实把日机吓得不轻。
什么鬼?这里怎么会有高射炮?
紧急规避间,几颗500磅重航弹就那么投了出去。
中方船队的船其实都算是小船,目标本来就不大,认真投都不一定能炸到,更别说这种瞎基霸丢了。
距离1号船仅有50多米的冲天水柱让还算大的船身都剧烈摇晃,程铁首那张大黑脸都略显苍白。
如果让这个大家伙砸到船上,他们这一船300多人都得成烈士,还是衣冠冢那种。
被吓毛了的日机终归是不死心,在拉升高度规避高射炮的同时,竟然没有选择改变航线,依旧想从船队上空高速掠过,企图观察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战术。
他们或许没想到这个首尾相连超过3500米的船队此刻就是一个张开浑身尖刺的豪猪,别说他们这种类似‘非洲二哥’战斗力的,就是一头雄狮,想吃咱的肉,那也得刺你一身洞。
4架日机是以超过380公里的高速一头撞进早已用步话机协调好的层层弹幕里。
有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的,也有20毫米机关炮的,还有12.7毫米重机枪的,甚至还有MG42机枪的。
瞬间响彻江面的枪声那叫一个震耳欲聋,光是各式口径枪口消散的硝烟,都犹如在江面上升起一层薄雾。
4架原本可以在太平洋上空称雄的灵动小家伙儿,竟然在中国的这条著名大江上折戟沉沙。
除了丢下4枚炸弹,竟然一枪未放,都还没飞至船队的末尾,就犹如折翅的小鸟,两架撞上两侧的山峦,两架直接一头扎进滔滔大河。
溅了船上高射炮兵们一脸水!
好特良的冰!一名机关炮射手骂骂咧咧的从射击位上下来。
好装逼,一个躲在掩体后瑟瑟发抖的敦厚船工目瞪口呆!
第1414章 初至石牌!(求月票!)
返航的8架野猫战斗机都还没看到机场的影子,就收到地面关于船队遭遇日机袭击的通报。
返回地面重新加注燃油再飞向先前船队位置,那少说也是一个半小时后了。
对于空军飞行员们来说,基本就是个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没有人会认为一支搭载着陆军的船队能在时速400公里战机的攻击下撑到他们抵达。
空军司令部方面甚至已经提前拟好了船队被日机攻击损失惨重但护航机群却未参战的报告,而且他们也意识到这必然是内部有鬼,不然日机如何能如此精准的捕捉到护航机群返航的空档?
收到消息的何部长也坐在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唐刀和四行团的陆地作战水平他有信心,但这毕竟是在水上,再牛逼的陆军十成功力使不出一成,也是惘然。
几乎所有收到日机出现在运输船队上空消息的中国军人们都已经做好了一个精锐步兵团从编制中消失的准备。
只是,当8架战机呼啸着抵达还在长江上航行的船队上空时,惊讶的发现整个船队像是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在江面上正常航行,而且在这一个半小时内至少向下游方向又前进了20公里。
这不是和想象中的惨烈场景不一样,而是大大的不一样,中国飞行员们彻底懵了,在船队上空盘旋了至少三圈予以确定。
“中队长,我数过了,总共43艘船,一艘未少!”一名空军少尉确认至少两遍后,向自己的飞行中队长报告。
“难道说来得是日本的侦察机,就是数量稍微多一点?”作战经验丰富的中国空军上尉只能给出这样一个理由。
但显然,这个理由他自己都不相信。
哪怕是日军的侦察机,看到这样丝毫没有防空的庞大船队,也会毫不犹豫的下降高度以机载机枪进行扫射的,这是自日军占领江夏以来的常态。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日机放弃对这支船队进行攻击呢?8架护航野猫战机足足在船队周边区域盘旋搜索了将近一个小时,判断日机不会再来后才又重新返场。
直到再度返回机场,这才收到令他们石化当场的消息。
来犯的4架日本零式战斗机,全部被船队布设的高射机枪击落......
日本人怕不是大傻子吧!
高速突进的战机,竟然会被来自于水面的高射机枪击落?如果不是这个信息是传达自他们的少校大队长的话,恐怕中国飞行员们会告诉他,这个冷笑话讲得很好,下次不要讲了。
这种不可思议的消息很快就被证实了,在船队航行的周边山区,已经有百姓在山谷内看到还在燃烧的飞机残骸,在没有中国战机损失的战报下,那只能是日本人的飞机了。
那究竟是支什么样的部队?新的疑问迅速取代了飞行员们先前关于日机为何不攻击的疑云。
直到石牌之战后,参与此战的四行团番号大白于天下,才算是解答了中国空军飞行员们的疑惑。
原来是名震天下的四行团,那就正常了。
而日本海军方面,则是左等右等没等回来自己的四架战机,等到意识到四架偷袭船队的战机出事儿,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该死的中国空军!该死的米国佬!除了是中国空军能击落帝国海军的雄鹰,愤怒的日本海军驻江夏大佐航空联队长是再也找不出其他人了。
而中国空军能做到这一切,自然是源自于米国人向他们出售的最新式战机。
正打算派出12架战斗机和中国空军再度决一雄雌的日本海军航空联队大佐,却在战机都已经注满燃油驶上跑道的前一刻,取消了这道军令。
原因很简单,驻扎于川省的三个中国军用机场运输卡车骤然增多,这往往预示着中国空军有大行动。
中国空军是弱小,但弱小如蜜蜂,也有蛰人疼得欲仙欲死的尾刺!
这两年来,日本海陆两军不断对中国军队的阵地和几个重要城市狂轰乱炸,中国空军更多的作用虽然主要是用于防御,但他们也有远程轰炸日本人占据机场的战例。
尤其是40年8月那次大轰炸中国人成功利用米国人出售的新式战机伏击日本海军的轰炸机群和护航机群后,中国空军更是频频出击,你炸老子,那老子怎么说也要还几颗炸弹给你,将互相伤害演绎到极致。
12月初那次对江夏机场的轰炸更是日本海军航空兵挥之不去的阴影,利用大雾天气掩护,携带500磅航弹的突进至江夏机场上空的6架野猫战斗机将至少2枚重磅航弹和5枚燃烧弹投到了飞行员休息区附近。
一名中佐和3名少佐以及14名尉官飞行员的遗体从废墟中刨出来的时候,身上都有味儿了!
烤肉的香味儿!
停在跑道上的战机,也被炸毁炸伤13架!
中国人曾经耗费百架战机都没完成的事儿,现在却用区区几枚炸弹就做到了。
日军方面加强了对中方飞机场附近的情报渗透,有了这种预兆,这名怒火滔天的日本海军大佐联队长也只能先把报复放一边儿,转而注重己方的空中防御。
或许这也是日本人最接近重创四行团的一次,而且代价不用太大,但因为中方一次出色的佯动,日本人失去了这个机会。
当天夜间,船队终于抵达石牌要塞港口,根据先前制定好的计划,人员和马匹最先登录至江岸,而后是防空营,最后才是各种装备和物资。
在即将抵达之前,四行团团部就和18军军部进行了联络,那边也回复电文表示欢迎,并通知四行团抵达石牌后所有防务皆由11师师部负责指挥。
驻守石牌要塞的18军第11师则在船队靠岸后派出了一个少将旅长来接洽,并派出一个步兵营来协助四行团登陆并暂时进入山谷中驻扎。
这也都是为第二天白天的防空做准备,都已经到这儿了,人员和物资都挤在狭窄的江岸上再被日机给轰炸了,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位胡姓师长对四行团的到来显然也很重视,用一名主力旅少将来迎接唐刀这个上校,显然也是拔高了规格。
只是,或许已经是深夜11时,那位少将已经入睡,又或是山高路险,抵达这里需要时间,船队靠岸后,除了现场的一个11师连长,再无其他人。
唐刀干脆也不再等,就开始下人卸物资。
原本那位少将旅长对自己一个堂堂少将前来迎接低自己一个级别的陆军上校还颇有微词,但抵达现场没多久,这名陆军少将的眼中除了凛然,再无不满。
四行团特种团的编制他知道,兵力高达5000人,几乎和他一个主力旅齐平。
但做为一个黄埔出身的高材生,又是战区数得着的精锐步兵旅主官,他更知道,能不能打胜仗,看得可不是人多。
如果论人多,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江夏会战,那一仗不是中方以两倍优势对敌,最终结果不都是败了?
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光看军纪就够了。
数千人还有上千匹驮马下船,人喊马嘶的动静不得数里外就知道?
可当这位陆军少将一路走来,所听到的嘈杂声微乎其微,等距离码头还有两里路时,他甚至还遭到了哨兵盘查。
如果是11师的也就罢了,那说明他11师治军严明,但让这位陆军少将震惊的是,那个拥有明哨暗哨的哨卡竟然是四行团的。
听他的卫兵自报身份并检查完证件,这才客客气气放行。
而11师的哨卡,是再走了两三百米才遇到,而且一看到他,连证件都没检查,就立即恭恭敬敬行礼并搬开路障放行。
换成平常,这倒也没啥,毕竟他穿着少将制服,又有卫队,在11师的防区内几乎没有人阻拦过,他也早已习惯了。
可现在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人家四行团才不管你穿的什么制服,一切照规矩来。
虽然陆军少将的身边有一个挎着冲锋枪的警卫排,但陆军少将分明感觉到,那个临时哨卡可绝不止那五六名荷枪实弹的军人,至少还有上十人隐藏于黑暗中的山坡上。
但凡遭遇攻击,那些隐藏于黑暗中的枪口一定会毫不犹豫喷出致命烈焰。
不要问陆军少将怎么知道的,那是一个从军超过15年的老兵的直觉。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这位少将可是从排长一路干起,历经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直至战争开启后的第二年因为战功卓越,才提拔为少将旅长的。
别看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显赫的将官,真要让他提起枪和日本人拼命,他可是不弱于那些精兵的。
这位老行伍的判断还真没错,率先登陆的山地步兵连向登陆场的外围派出去6个步兵班,在11师原有的哨卡前再延伸300米为全团警戒。
之所以没有更远,那是还未和11师完成接洽,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才没这么做,否则山地步兵连将向外最少延伸5里路,以避免正在卸物资的区域被迫击炮炮击。
一个步兵班,除了班长带的五名士兵暴露在外,其余10人,包括精准射手、机枪手、迫击炮手,全部隐藏在距离哨卡50米外的临时工事里。
如果遭遇攻击,占领制高点的10名士兵完全有信心将一个步兵排级的敌人挡住并击退。
这位陆军少将也就是挺讲规矩,在先检查了山地步兵连那位班长主动递过来的证件后,也报出自己的军职并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否则,别说他一个少将,就是胡大师长本人前来,他们也没法强行通过这个哨卡。
“你去接一下唐刀,顺便看一下四行团是不是传说中那么强,如果名气大于实力,你负责接待一下即可。至于防区分配,就让他们负责外围好了,正好把我师主力替换出来。”少将旅长想起临行前那位骄傲的师座长官给自己的交待,心中已经开始打鼓。
古人云:知微见著!仅是四行团一个小小哨卡,就已经体现出如此严明军纪,可以想见他们全团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又接连通过两道哨卡,少将旅长才抵达码头。
到这时,少将旅长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码头上早已灯火通明,从山间小路上走过来的少将旅长一眼就可以看遍平时仅能容纳千余人和数十吨物资的小码头。
数千人和千余驮马全挤在这里的情况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混乱。
但他错了,码头上的人员并不少,但都排列的整整齐齐,形成数条犹如长龙一般的队列,将物资从船上卸下后,通过不断传递再放到空旷处。
犹如蚂蚁搬家一样,几堆物资堆的像小山一样。
一艘船卸载完毕,伴随着岸边和船上人员不断摇动的旗语,下一艘船靠近码头,一切井井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