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973章

作者:汉唐风月1

  第14集团军在垣曲县城陷落后,便与第17军高桂滋部突围北上,5月18日,第14集团军各部进入陕西韩城境内,成功突围。

  两大主力集团军撤出中条山,其它各部也纷纷突围撤退。

  5月27日,日军完全占领黄河以北晋南地区,中条山战役以中国方面的惨败结束。

  那一役,中方伤亡4.2万人,3万余被俘,而日军则不过数千人,攻防战的战损比夸张到令人目瞪口呆。

  这也才有了那位怒称此战为抗日战争中方最耻辱一战的说辞。

  但那位或许只是在为自己甩锅。

  在唐刀这位未来小蝴蝶看来,此战之所以失利,那位的责任首当其冲。

  1941年新年过后的春天,爆发于皖南的那场大变,将那位对八十集团军的忌惮直接是放到了明面上,他甚至也不装了。

  敏锐抓出此战机的日军开始调整策略,对那位所属各部实行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导致不少部队抗战意志受到影响。那位则对各军加强监视,对被发现怀疑有亲八十集团军者,轻则送去受训,重则投入监狱关押。

  驻守中条山的卫姓司令官也因为对八十集团军多有照拂,因此被调回软禁,号称中条山铁柱子的第4集团军,则被调到长江以南分割使用。

  中条山最强有力的指挥官和军队都先后被软禁、调离,自身力量遭到严重削弱,这场惨败早已经注定。

  这也是无数次在沙盘上演练企图能扳回这一局却深感无力的唐刀对那位最齿冷的一个原因。

  8万人哪!仅仅因为他的派系之争,就这样成了牺牲品!

  “日军10万大军在侧,我第4集团军为防线主力,卫司令官怎可能.....”赵军长显然没想到唐刀会问出近乎荒唐的问题。

  但以赵将军对唐刀的了解,知道他绝不会无的放矢,眉头立即狠狠的皱了起来,沉思片响才回答:“如果是军政部命令,我第4集团军纵算是孙司令官也是无法抵抗的,大概率也只能使服从军令。”

  “那,如果我告诉赵叔您,第4集团军若走,日军他日对中条山发起攻击,中条山防线必败,赵叔你会如何抉择?”唐刀仿佛早已知晓赵军长答案,再度抛出一个问题。

  赵军长脚步猛然一顿,呆立于原地,内心波涛汹涌。

  这尚是唐刀第一次再着军装之时以长辈之名来称呼赵军长,可见唐刀肯切之意。

  但他能怎么办?

  他刚才其实已经很委婉的告诉唐刀,军政部军令一旦下达,其他集团军还能找找其他理由和军政部协商或者拖延,但唯独第4集团军没有这个资格。

  那是因为,四年前,正是因为他西北军的主将和西北军毅然发动的夜袭,使得那人身陷囹圄并被迫和八十集团军合作达成抗日联合战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西北军也是那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巴不得他们西北军完蛋。

  阵前抗命,可是给那位举起屠刀的理由了。

  他们这些将军,不光是为了自己,也得为了数万西北儿郎的命运,不得不选择低头。

  可做为将军,他更清楚中条山防线对当前中国战局的重要性,中条一失,日军可就陈兵数十万于千里黄河防线了,他西北军的家乡,就要彻底袒露于日军闪亮的刺刀之下。

  那里可有他们西北人的家乡父老,与之相比,或者他们这数万人的命也不是那么重要。

  “军政部军令难违啊!哪怕我和孙司令强烈争取,恐只会换来那些人更猛烈的打压。再说,中条山防线就算没了我第4集团军,也有20万之众,仅是抵挡日军进攻应该是没问题的。”赵军长眼中满是迷茫和挣扎,良久才幽幽出声。

  唐刀也只能微微叹息。

  他无法去苛责眼前这位将军当前所做的选择,换成任何人,对精心构筑两年有余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中条山,都会具备信心。

  但他们或许忘了,真正的马奇诺不也被攻陷了吗?更别说盗版的了。

  说到底,一条防线或是一个战场,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工事多坚固武器多犀利,还得是人,是堪比钢铁的作战意志。

  这一点,在未来的雪原战争和西南战争中尽显无疑!

  “那拖延一至两月可好?”唐刀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日军将会于第4集团军调离的第二个月对中条山发起攻击,哪怕第4集团军已经脱离阵地,若是他们走得还不远,可迅速返回接应的话,纵算战役依旧失利,但4万大军的加入,至少可以接应更多有生力量渡河,而不至于出现曾经时空中的惨状。

  “我只能答应你,尽力而为!”赵军长这次却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老子又不是他常某人的兵,军令都领了,磨磨蹭蹭一下怎么了,如果他这就要杀老子的头,那老子就把青天勋章挂脖子上让他砍。”

  西北汉子的彪悍在此刻尽显无疑,但唐刀心中的沉重却丝毫未去,这已经是他当前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之一了。

  实际上,在离开之前,他和八十集团军刘师长以及雷雄都通过气,表达了对中条山防线的担忧。

  尤其是王屋山防线方面,他记得很清楚,整个中条山防线最先被洞开的口子,就是王屋山。

  驻扎于王屋山的中国守军最先崩溃,最终造成了‘一字长蛇阵’的中方防线被日军彻底一分为二。

  八十集团军方面保证,若日军集结兵力发起对中条山防线的猛攻,他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定会集结兵力对其后勤补给线进行打击以策应前线。

  雷雄更是承诺,警备旅将会枕戈待旦,若中条山之战有开启之势,他必然率主力返回太行山与敌激战。

  尽人事听天命,即将远离华北的唐刀虽深感无力,但这已经是他所能做的极限了。

  幸好,哪怕中条山战役失利,日军重兵眼看已经在黄河边上了,日本海军却终于发疯了,跑去狠狠捅了米国牛仔后庭一刀。

  太平洋战争开启,日本大本营不得不抽调日本华北方面军精锐部队到各个海岛上驻防,以和愤怒的米国牛仔这个大敌抗衡。

  哺育华夏民族的那条大河,日军终究是没能跨越!如果不是有这个底线撑着,唐刀纵算这个团长不当了,也得留在华北的。

  或许是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后面的路上一老一少刻意绕开战争,聊了一些轻松的话题。

  “拿着,我可不能让你白喊我一声赵叔,再说了,我是给我的小侄孙的又不是给你的。”赵军长拿着一个长命锁,勒令唐刀收下。

  “放心,我这用的是家私,不是军饷,顶多回家被你婶子质询无需担心骂名!”

  显然,长命锁可不是听说唐刀要来才制作的,应该是有几个月了,通体黄金制成,中间还镶嵌着一块温润如脂的白玉,不说价值连城,几千大洋是绝对值的。

  就算按赵军长所说是用的他的中将军饷,那也得不吃不喝半年,也可见这位老兵对唐刀的情谊之深。

  “行,那我就替山河收下了,他日,必叫他给您磕几个结结实实的响头,就这块锁,加上您亲自刻的字,够他以后娶媳妇儿的钱了。”唐刀也是个干脆人,见这位都如此说了,也就爽快的收下了。

  “哈哈!把账都算到二十年之后,除了你唐团座,我还真没见过别人。如果我真的能活到那一天,替我转告山河那个小家伙,叔爷必还有大红包相送,顺便拉上程旅长,保证也让他破破财,娶媳妇儿的时候,就不必像他那个抠门的爹说的那样,都还靠卖锁换钱。”赵军长哈哈大笑。

  先前的阴霾,因为已经快满百日的唐山河,一扫而空!

  这或许是此时中国军人们最为开心的话题了,后继有人,他们这一代死的差不多了,唐山河这一代应该也成长起来了。

  中国不会灭亡,反抗也不会停止,那是他们这代军人的信仰,而新生儿,就是他们的希望。

  这或许对懵懂未知的唐山河们不公平,但,这人世,从你降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没有公平。

  唐山河的叔伯们若不反抗,他或许连长大的机会都没有。

  与赵军长辞别,唐刀率部用时一周渡过黄河,再用时10日,穿越陕省直抵汉中。

  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令无比关心四行团动向的第五战区李司令官都为之咂舌,甚至来电让唐刀可以稍稍慢一些,以免人困马乏造成不必要损失。

  但四行团行军速度不减,踏上川陕公路后,行军速度再度提高,仅用时12日就抵达山城外围。

  至此,四行团用时28日,以不到一月的时间,重装行军1000公里,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大马路上跑步,中间不仅要穿越交战区,更要穿越中国最著名的几座山脉和那条大河,甚至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保密。

  为迷惑日军,在四行团抵达陕省之后,军政部方面就发出密电,命令第十战区一个步兵旅奉调回山城布防。

  该密电则在发出的第三日就被日军破译,一个步兵旅调防并没有引起日军的警惕,相反这才符合当前战局形势。

  夷陵基本被攻克,中国山城的东大门已失,在山城外围长江防线上增加兵力才是正解。

  所以,收起军旗,臂章番号伪装成那个步兵旅的四行团不仅创造了行军奇迹,更是奇迹般地直达山城后,也没被华北日军发现他们的心腹大患主力已经运动到了两千里之外的山城。

  这场远途行军,在未来的战术讨论中,也被誉为抗日战争史上最成功的远距离兵力投送之一。

  也因为这次极为成功的远距离兵力投送,创造了夷陵之战失利后极为辉煌的保卫战胜利。

  位于夷陵上游三十里一处村庄,因其山中有一块类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

  在石牌这里,长江忽然右拐整整110度,充当着湍急上游与平稳中游的分界线。

  因其地势特殊,据守长江的天险石牌便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历朝历代,但凡想沿江而上攻山城,必破石牌!

  。。。。。。。。。。。。。

第1412章 直挂云帆!(求月票!)

  十数年卫国战争,从东到西,由南至北,中华大地上狼烟道道,烽火处处,鲜血和牺牲已是常态。

  但能在战后有资格专门筑起一座抗战纪念碑的位置,却并不多见。

  而位于夷陵上游一条山溪和大江的交汇处,就有这样一座高8.15米的纪念碑,静静的看着不断奔流向东的滔滔大江,提醒着后世的人们不要忘记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曾经有无数先烈在这里洒尽热血。

  著名的石牌保卫战,是任何研究中国卫国战争史的人们都不可能忽略的存在。

  唐刀自然也很清楚,他知道石牌保卫战其实有两次,一次是在41年新年后没多久,已经占领夷陵的日军为打通这个通往中国陪都山城的门户,向这里发起进攻,未果退走;第二次是在两年后的五月,日军集合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再度向此地发起猛攻,造成中方官兵1.4万人战死沙场。

  一个面积不超过3平方公里的战场,竟然战死一个整编师的中国军人,由此可见此战之残酷。

  要知道,在未来雪原上一战击溃米国人意志的五圣山之战,鏖战43天整个山头被炸低了2米,中国军人也不过损失了1.15万人,其中近5000人战死,损失远低于此战。

  唐刀更知道,这一战是属于第三战区第18军荣耀,也正是此战过后,那名扼守中轴线的18军第11师胡姓中将师长就此青云直上,成为那位麾下可以和第十战区那位司令官抗衡的名将。

  但历史的车辙却在这里拐了一道弯,正在山城外围等候运输船消息的四行团接到第五战区司令部电报,命令唐刀率四行团最迟20天内抵达石牌要塞,和第三战区所属的18军共御强敌。

  原来,在攻占夷陵后,日军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歇不说,在湘省一带活动的日军第十一军竟然调遣两个师团向夷陵进发,这将使得在鄂西的日军达17万人。

  日本人想干什么?答案已然是呼之欲出。

  别说军政部大佬们被日本人的疯狂吓出一脑门汗,就是唐刀也大为意外。

  不知是不是因为日本人在湘省防线那边受挫,又或是上一次山城大轰炸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受到巨大刺激的竟然把曾经时空中原本应该在两年后的套路提前拿出来了。

  日本人发动枣宜会战的战略目的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希望占领夷陵,获得通往山城的桥头堡,而后以此攻克山城,彻底解决中国的最高抵抗力量,一劳永逸。

  但攻克夷陵不过是第一步,要想攻入山城,长江航道必须保持畅通,那长江沿线的中国守军必须消灭之。

  而卡在西陵峡右岸的石牌要塞,是必取之地!

  长江在这里转了一个110度的大弯,要塞里部署了六门190毫米口径的要塞炮,别说运输船,就是巡洋舰也禁不住这样的大家伙几下轰的。

  当然了,此地山高水深,又没有什么道路,仅仅想要靠从正面攻入,那不知要付多少代价,日军投入重兵的目的,就是要来个四面包围,正面进行强攻突破,并对石牌要塞的两翼后方进行不断攻击。

  为此,曾经时空中除了在鄂西属于第五战区防线的外围,日军投入六万余人进行攻击,在属于石牌要塞的战场上,更是投入2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共计五万余人。

  第18军兵力大约在3万人,日军以5万对3万,兵力占优,重火力又占据绝对优势,中方唯一能拥有的优势就是地形,最终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还得看作战意志。

  但这次,第11军再调两个师团入鄂西,总兵力高达17万,石牌防线压力比曾经时空中更大。

  第18军已经是第三战区最强精锐,第五战区目前和十万日军纠缠本就竭尽全力,想从第九战区调兵已是来不及,刚抵达山城的四行团自然就成了军政部和第五战区的首选了。

  军令如山,纵算战况出乎唐刀的意料,唐刀也爽快接下军令。

  虽然给了20日的期限,但一个高达数千人的重装团的运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军政部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召集各类船只,甚至连仅能搭载一个步兵班的中型渔船都征用了。

  此时的长江,可不是未来建成中国最大水库的长江,长江三峡除了风光秀丽,还有大河滔滔,水势汹涌险滩密布。

  除掉险恶的自然因素外,天空中或许还有日机的扫射和轰炸。

  唐刀可不想自己麾下的官兵没有死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而是死在奔赴战场的路上,亲自驱车赶往军政部,再度面见那位何部长,请求高薪征调丰富经验的船夫,并请空军出动为船队护航。

  如果换成别人,唐刀这个小团长提这种要求或许早就被一脚踢出门去,聘请有经验的船夫好说,顶多是多花点钱,但请空军动用宝贵战机护航,你以为你谁呢?

  “我不能保证石牌一定能守住,但我可以保证,我唐刀和四行团全体官兵的命就和石牌在一起,我四行团全体官兵将在石牌战场流尽最后一滴鲜血。若唐刀还能活着回来见您,那一定是石牌还在我中国军人手中。”唐刀站在那位大佬办公室里,做出的保证振聋发聩。

  不仅令外间秘书室里的那位上校处长热泪盈眶,就是历经不知多少人世风雨的何部长都目露精光,上下审视唐刀良久后,终于沉声说了句:“好!我尽力为之!”

  慷慨陈词谁都会,但像唐刀这样毅然决然赌上全团官兵命运的,真不多!

  而且唐刀的眼神和声音都让那位掌握大权的将军相信,他一定会说到做到。

  有了何部长的承诺和部署,第二天上午,唐刀就接到通知,运输船和招募船工的工作由民生公司的总经理卢魁先负责,让唐刀和他负责接洽。

  空军那边,也因为何部长的面子,也已经答应会派出驻扎于九龙坡的一个飞行中队为运输船队护航,并同意建立和空军司令部直通的电台,一旦遭遇敌情,也可以立即通知他们,战斗值班的战机编队也会在半小时内抵达战场。

  这里面可没有唐刀和四行团的名气和人情加持,哪怕抵达山城,四行团对外宣称的番号依然是第十战区那支步兵旅,空军方面最多也就知道那是增援石牌的部队而已。

  唐刀当天下午就在民生公司那间显得有些简陋的办公室里和刚成功组织完夷陵大撤离的卢魁先见面。

  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男人本在和属下安排工作,见身着军装的唐刀在自己秘书的带领下大踏步走过来,忙迎了上来。

  “卢经理,你好!”唐刀率先伸出手。

  这位动用了自己公司所有船只,以船只被日军击沉16艘,69艘被击伤,100多名员工牺牲为代价成功撤退数万人员和十几万吨物资的爱国商人,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何部长已经亲自和我通过电话,贵军有任何需求,我都尽力满足,不过在那之前,我需要知道贵军有多少人员和重装备需要运输,这样才能计算用多少船只。希望贵军能够理解,在先前撤离中,我公司船只人员皆受损严重......”和唐刀礼节性的握手致意后,也不问唐刀职位姓名,这位就开门见山,显示出其雷厉风行的个性。

  第五战区给了唐刀20日期限,军政部同样给了这位规定期限,深知军令如山重要的这位总经理或许根本没时间和一个上校级的副主官多客套。

  唐刀却是眉头微微一皱,虽然知道这位说的没问题,可人员编制和装备都属于军事机密,一旦泄露出去,日本人通过分析,绝对会知道这是什么部队,就算没猜到他是四行团,也必定会对其加强防范。

  还在想怎么回答他,却见这位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商人突然直勾勾的盯着他看,过了好一会儿,先是挥手让秘书退出办公室并关上门,这才迟疑的问道:“您是唐团长?”

  “卢总经理认识我?”唐刀心思电转之间,也不做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