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换做平时,进藤三郎一定会以保护轰炸机群为己任,只要中方战机不来,他就保护轰炸机群顺利返航就好,但经历过夷陵空战以及不久前山城上空炽烈炮火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大尉此刻最需要的,是敌人的鲜血,唯有这些鲜红,才能浇灭他心头的怒火。
透过机舱里的后视镜,可以看到轰炸机群在12架零式战机的保护下正在加速脱离战场,进藤三郎思考数秒后,终于下达追击命令。
他相信,哪怕这是中国人的诱敌之计,剩余的12架战斗机也能坚持到他击杀完这批老旧中国战机重新返回的时候。
不到3000米的高度,零式战斗机的最大时速超越500公里的时速,远不是350公里时速的双翼战机所能比拟的。
进藤三郎大尉的战术思想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正确的。
根据战后的日本零式战斗机对中方伊系列战斗机战力对比,那完全是单方面碾压,若是要击破12架零式战机的防线,中方最少也得出动3倍至4倍的战机数量。
但在已经出动24架的情况下,再出动40架左右的伊系列战机,对于当前的中国空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伊系列战机的最大航程仅500公里,根本不支持分布于川省各地机场的战机如此长途跋涉抵达这里空战,而后再飞回所属机场。
在战场的开局,也一如进藤三郎所预料的那样,在5分钟后,12架气势汹汹的零式战斗机就在距离中方战机出现位置的28公里区域、咬住了‘狼狈逃遁’的中方机群,眼见靠速度已经无法摆脱日机的追击,24架中方战机只能留下部分战机与日机纠缠,另外十几架战机则奋力俯冲变向拐弯以其获得有利位置与日机作战。
然后,地面上观战的中方民众们就看到了无比悲壮的一幕。
无论是拐弯半径还是机动速度又或是火力,机尾涂装着血红太阳的飞机都远在涂装着青天白日旗的飞机之上。
留下阻敌的8架中方战机,无论其是俯冲摆脱或是拼命爬升,都无法逃离日机的追击,双翼机在单翼机面前的笨重,就是三岁稚童也看得明白。
短短的2分钟内,8架中方战机不是被击落,就是被击伤冒出滚滚浓烟,战机不得不拖着烟柱在农田里选择迫降,但天空中只有机会绽开3朵白花!
而唯一迫降成功的那架战机,当村民们冒着被日机俯冲射击的危险冲向飞机企图将飞行员救下来时,却发现挡风玻璃早就被击碎,飞行员前胸中弹,鲜血早就将整个座舱染成血红。
没能等到村民们七手八脚将他从座舱中抬出,年轻的飞行员就轻轻吐出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口气息。
天知道他是以怎样的一种毅力,在生命即将终结的前一刻,不仅平稳的操控着已经受损的战机冲入低空,并将飞机稳稳的停在满是泥水的稻田里。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完成这个奇迹的,但这架被村民们就地取材、就用稻田里的泥水和水稻扑灭火焰保存下来的战机、最终被运回九龙坡机场。
虽然因为有新式战机服役,这架老旧且损毁严重的战机再无机会登上蓝天,但它一直被保存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其机身上密布的弹孔一直未被修复,其座舱内的血迹也未被清洁。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老古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那个并不起眼的位置,向所有来访者展示着属于鲜血和牺牲的荣耀!
有的时候,真不是只有胜利才是荣耀,失败和牺牲也是。
正是这些中国最优秀的青年,用生命延缓了日军前进的步伐,替整个民族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正如这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一样,他们在登上飞机之前,就知道自己只是诱饵,是消耗品,风险远大于那些在将近7000米高空上盘旋寻找战机的战友们。
而且,做为指挥官,郑少余给了他们退出的机会,如果愿意充当此‘炮灰’的人员不够,他会重新修改战术,以硬对硬的方式和日本护航机群以及轰炸机群硬刚。
但这些出身精英家庭的青年,选择直面死亡!
战场上有一种选择叫向死而生,只有拼命才有活下去的机会,而他们,叫向死而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其他人活下去的机会。
最终,就在璧山县人们的翘首以盼下,24架中方战机大败!
战损比是令人沮丧到极致的0比18!18架中方战机能迫降成功的不到4架,足足有14架战机被击落于山间田野,能跳伞活下来的中国飞行员却仅有7人。
而日方,却仅仅只有2架战机尾部冒起了白烟,但看其在空中姿态和速度保持,应该是只负了轻伤。
若是光看这一战,此次山城对空防御战中方已然是彻头彻尾的输家,城市依旧被轰炸不说,战机都被击落击伤18架。
但这不过是这场空战中第一波!
获得空战胜利的日机并没有如同往日一样在空中盘旋,并对地面上迫降成功的中方战机伺机进行攻击,他们正在高速离开。
更确切的说,是全速离开,连同那两架受了轻伤的日军战机在内。
11架零式战斗机那台拥有900匹马力的发动机嘶鸣的怒吼声连距离其2000多米的地面上的中国民众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亲眼目睹己方机群大败正在被巨大悲伤笼罩着的中国人不懂,为毛大获全胜的日本人像是屁股着火了一般脱离战场。
获得胜利的进藤三郎大尉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欣悦,连最后残存的6架中国战机都顾不得再追杀了,脸上亦是写满了愤怒与恐惧。
因为,距离他所在战场的70公里外,正在高速返航的轰炸机群,受到了来自高空的中国机群的伏击。
数量高达数十架不怕,全是最新式战机也不怕,真正让进藤三郎恐惧的是中国人竟然如此隐忍,一直等了足足10分钟,才开始发起攻击。
他们难道不知道伊系列战机并不是帝国最新式战机的对手吗?做为曾经在夷陵上空和中国空军交过手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大尉无比清楚,他的对手很清楚的知道,哪怕是24架对11架,中国人的伊系列战机也毫无机会。
但中国人依然这么做了,数十架战机在高达7000米的高空一直跟随着轰炸机群前进,就这么等着他率领帝国战机将18架中方战机击落,就像是天空中的金雕,等待着捕食猎物的最佳时机。
这个战术真的是太狠辣了,狠辣到连做为敌人的进藤三郎都浑身冰寒!
因为他知道这群狠辣的敌人在等待什么,等待着他们的战友用生命耗过10分钟,等待着轰炸机群距离战场越来越远。
对于人类来说,70公里很远,哪怕是最坚韧的部队,轻装前进也需要15个小时以上,但对于战机来说,尤其是最高时速超过500公里的零式战机来说,根本用不到10分钟,将油门杆推到底,打开加力前进的话,或许七八分钟就能抵达。
可是,25架轰炸机和12架护航的零式战斗机能撑到他率队抵达吗?
进藤三郎不知道结果,但他却知道,如果让中国人偷袭轰炸机编队成功,别说他只打下了18架,就是把24架中国战机全灭,这场空战帝国海军也是大败亏输。
“所有人,立即返航!轰炸机编队正在被中国人攻击,所有人以最快速度返航,无需节约燃料!”竭力保持镇静的进藤三郎大尉在无线通话器中说完这句话,就把油门杆推到了最底端。
其实,中国人并没有像进藤三郎想象的那般淡定。
在被云层遮住的6800米高空中的中国年轻飞行员们的内心同样在接受煎熬。
毛熊人的伊-15战机无线电性能着实太差,很多时候根本无法与地面联络从而导致出错,哪怕是已经算是毛熊人援助的最先进伊-16战机,空中信号也是时断时续。
所以,当唐刀和郑少余制定了那个必须有人要‘飞蛾扑火’的战术后,国内立即聘用米方在机场的维修机师对伊-16进行了无线电升级,其实就是将10套野猫战机无线电系统装上了伊--16,这是为了方便主力机群和他们联络,可以随时通知他们在更合适的时机脱离战场。
两个负责执行‘飞蛾扑火’的伊系列机群中,都各有5架伊-16飞机。
哪怕还隔着数十公里,主力也能接收到诱饵机群的语音。
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的座舱中,最多的是进入信号盲区后电子信号的沙沙声,偶有断断续续战友传来的声音,却是不断的告别。
“梦青的16号机起火了,他想进入低空迫降,失败了,16号机已坠毁!太低了,没机会跳伞了!”
“光中跳伞了,狗日的鬼子还想用机枪扫射他,我去挡一挡!”
“我中弹了,已经没力气爬出驾驶舱了,兄弟们,再见!”
“我方已经战损大半,我们不行了,剩下的,拜托兄弟们了!”
。。。。。。。。
不断传来的噩耗,让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已经泪流满面,在发动机轰鸣着的高空。
“大队长,发起攻击吧!再不发起攻击,王中队长他们就全完了!”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在煎熬中不断向璧山空域最高指挥官郑少余发出请求。
“距离尚且不够,再等!”郑少余的命令短的不能再短,语气坚定一如往昔,谁也听不出他的情绪变化。
但或许只有距离他不到20米远的僚机飞行员,才能看到座舱中那位脸色坚毅的少校大队长脸上,却是闪烁着点点泪光。
他的兄弟们已经在他的命令下慨然赴死,那他现在必须要做的,是不能让他们白死。
“俯冲攻击!第17、18中队优先攻击敌轰炸机,其余人跟我一起,缠住并击杀护航的日本零式机群!”直到整整10分钟过后,一直死死盯着手表的郑少余终于怒吼着发出攻击命令。
48架在高空中飞行的野猫战斗机呼啸而下,俯冲着向3000米外在3200米高度上飞行的日本轰炸机群杀去。
日军的轰炸机群全由97重爆机系列组成,有的是早期型号,有的是后期改版型号,但主要都是对空武器的差异,最早期的KI-21型号只有4挺机枪,到39年改版的kI-21 II则增加到了6挺,另外加大了垂直尾翼,全速飞行状态下都能达到430公里的时速。
这在当时的轰炸机中已经算是中等水准,甚至比中方的伊系列战斗机飞行速度还要快,好多次面对伊系列战机的截击,97重爆都能加足油门扬长而去。
可这次他们的对手是最高时速达550公里的野猫战斗机,3000米的距离,对于超过100公里的时速差,不过是两三分钟的事情。
12架零式战斗机已经很努力,在轰炸机群努力继续向前逃窜的时候,他们以对手四分之一的兵力,在空中完成转向,迎头冲向强大的对手。
但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中方机群怎么可能就这样被12架零式战斗机拦住,大概20架野猫战斗机在郑少余的带领下和这12架零式战机在空中绞杀在一起,另外28架却是毅然决然的杀向日军的轰炸机群。
97重爆自然不甘束手待擒,机载机枪拼命向逼过来的野猫战斗机开火。
但机长只有8.7米的野猫战斗机对于整机长超过16米的97重爆机来说,轻巧的就像是一只碰到秃鹫的鹰隼,不断上下翻飞着从轰炸机的射击死角切入战场。
将野猫战斗机形容成鹰隼,是形容它们的灵动,但若论及杀伤力,97重爆机的杀伤力还不如野猫战机大。
野猫战机诞生的战术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截击对手的轰炸机,故所有机枪都采用12.7毫米重机枪,到后面改版的型号甚至装上了20毫米机关炮和23毫米炮。
粗大的弹头可以轻而易举的撕开97重爆机的蒙皮并对机体造成破坏!
不到5分钟的时间,25架日军轰炸机就已经有19架被击落,中方则有两架野猫战机被重机枪击中而坠毁,幸运的是飞行员都得以成功跳伞,另有5架野猫战斗机受创,其中2架因为冒起滚滚浓烟而被勒令由低空返航。
相对于进藤三郎那边战场上的一面倒,日本轰炸机群竟然打破了零的记录,其表现怎么说也能打上个30分。
但随着更多摧毁自己目标的野猫战机投入战场,剩余的6架97重爆被摧毁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12架零式战斗机从一开始还能靠着超强的机动力和数量高于自己的中方20架战机纠缠,但随着有将近10架野猫战斗机解决完自己的对手从10几公里外返回,日机陷入彻底的被动。
因为心伤自己眼睁睁看着战友用生命给自己争取机会,不少年轻的中国飞行员拿出了‘伤敌一千,自毁八百’的两败俱伤战术,拼着自己被日机的机枪击中,也要用机枪给日机留几个洞。
你数量多,战术又有针对性,竟然还要搞这种战术,那谁扛得住?
更要命的是,野猫战斗机对于油箱和飞行员座舱的保护超过零式战斗机太多,有至少六架野猫战斗机上留下了数十颗弹洞,却依然生龙活虎的上蹿下跳。
而零式战斗机只要挨上十几发12.7毫米口径子弹,就几乎没有不冒烟的。
祖坟冒青烟是好事,但自己冒青烟,那可是要烧了的节奏。
等到进藤三郎赶死赶活赶到空战现场,空战基本已经结束,地面上处处都是燃烧形成的黑烟,不用细看就知道那是飞机坠毁后的残骸。
天空中尚有近40架涂着青天白日旗的中方战机在空中不断盘旋。
击落所有轰炸机并干掉9架零式战机荣获大胜的中方机群并不是要在自己的战果上盘旋示威,他们就是在这片空域等待着这批击杀了他们战友的敌机返回。
“杀!”
两个完全相同的命令,从中日两个指挥官口中发出。
就像是两群赤红着双眼的公牛,37架野猫战斗机和11架零式战斗机不闪不避的对冲。
对于两个机群的飞行员们来说,任何语言都足以表达他们的愤怒与悲伤,唯有敌人的鲜血才能。
11架失去所有理智的零式战斗机最终都没有机会返场了。
天空上,有32架野猫战机在自己的战场上盘旋3圈后飞往那个最惨烈灿烂的战场,他们在那里盘旋了超过10分钟。
从地面上望过去,犹如失去同伴的雁群,虽无悲鸣,却观出悲意。
最后,他们高昂着机头向上,飞向远方。
那是我们的战机,但他们是来晚了吗?地面上满脸泪痕的人们,还不知道大捷的消息。
第1400章 调令忽至!
转眼间已是1940年的8月底。
唐刀原本打算在26号左右就启程返回驻地,但连续向军政部报告了两次,军政部那边都说让唐刀再等等。
唐刀很憋闷,妻子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他虽然不能及时赶回陪在待产的妻子身边,但越早回去越早能看到自己第一个孩子,那种初为人父的心情是上一世的唐刀所没曾经历过的。
但唐刀也清楚,别看他做了如此多的事,可只要军政部不允许他离开,他只要踏出山城区域一步,就是不尊军令。
若是在战时,尚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线指挥官要根据实际战况进行战术调整的托词,打赢了仗一切都好说,但这种时候,不尊军令的大帽子一扣下来,那是谁都保不了他的。
唐刀当然不知道,在欢庆胜利的这段时间,关于他的人事调整,军政部、第五战区、第二战区三方可是进行了相当复杂的博弈。
先是第五战区司令官向军政部提出了调四行团来第五战区作战的请求,那位上将司令官更是以私人名义致电那位,以损失大将为理由请求那位支持,让军政部部长根本无从拒绝。
在获得军政部的首肯后,担任桂省行营主任并兼任第四战区司令官的白喜上将借着去第十战区慰问之际,不辞辛苦的坐着汽车前往第二战区司令部和严司令官进行会晤。
据说两人在那间小会议室里足足呆了4个小时,就连抠门老汉的贴身秘书五妹子都不知道两人谈了些什么内容,但从其送客出门后无比阴沉的脸色看,两人交谈的内容无疑是让其不是很开心。
哪怕是这位桂省大佬开出了令他难以拒绝的条件,比如桂系将在往后的日子成为他的盟友,全力支持他继续主政晋省等等,这对于在国府已经逐步失去话语权的抠门老汉绝对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否则他难以抵挡来自那位的压力。
只是,他要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第五战区竟然要调离四行团。
这不仅是对于华北战场来说,是个难以弥补的损失,对于矢志反攻原城拿回自己地盘的抠门老汉而言,更是个堪称巨大的打击。
就算一向精明的抠门老汉,也不由在这二者之间权衡良久,并没有当时就给出答复。
最终,还是五妹子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李、白二人的想法和条件是次要的,重要的还是得看那位的态度,如果他有这个意愿,那是谁都挡不住的。
抠门老汉立即召集自己的心腹大将,将还在军营中等待的白上将来次的目的告知,晋系众将自然纷纷反对。
他们可不是傻子,自从四行团来到华北战场,虽说因为编制小兵力少还不具备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但其每一次出击都犹如锋利的刺刀,戳到华北日军的腰眼上,不仅是戳得日本人疼的欲仙欲死,更是以局部影响全局。
不过两年的时间,就将摇摇欲坠的北方防线维持到如今趋于平衡,日本华北方面军不但从此再无寸进,更是不得不抽出大量兵力对占领区进行维稳。
虽然这其中很多的功劳得归功于在不断在敌后活跃的八十集团军,但只要是明眼人,就无法否定四行团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现在军事委员会对于第二战区的要求,从来没有说什么反攻不反攻的,只要维持好这两条重要防线不被日军攻破,保证黄河防线的安全,不让日本华北方面军进入陕省,避免正在华南和日军决战的主力陷入两线作战的苦境即可。
一旦四行团离开,日军少了这个心腹大患,指不定就将矛头又重新对准了中条山和太行山两道重要防线,大家伙儿的压力不又倍增吗?
这些晋系将军们的眼光和格局多少还是有点儿的,这一通哔哔下来,抠门老汉也有些举棋不定。
“长官,诸位,对于当前之形势来说,是夷陵为重,还是华北为重?”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官兼第6集团军司令官的杨姓上将一直到最后才发出令在场所有将领沉默的问题。
夷陵虽是一小城,但其位置却是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水道必经之地,更要命的是,其距离山城不过数百公里,沿长江而上更是可以直达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