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849章

作者:汉唐风月1

  若是这4门机关炮就架在日军炮兵大队的阵地前,不说就一定能挡住独46旅豁出命的冲击,但少说也能给独46旅造成数以百计的伤亡。

  可偏偏日军这个炮兵大队刚刚转移阵地,战壕都只是临时的,重火力工事都没有构筑,所以4门25毫米机关炮也都没有拿出来,等到独46旅数千人山呼海啸的扑过来,再想拿来战斗却是已经来不及了。

  4门重达2吨的105榴弹炮那自然是带不走,堆上一堆炮弹给引爆炸成一地零件,12门山炮倒是可以用驮马驮着,心疼武器装备的两个团长极力要求带走战利品,孔大旅长也只能一咬牙,用在日军炮兵大队阵地上缴获的上百匹驮马把12门山炮和300发炮弹给带走了。

  而那4门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两个步兵团更是如获至宝,一个步兵团两门,甚至还专门为此各成立一个机关炮排,40多号人赶着10匹驮马和两辆大车专门为这两门机关炮服务。

  战后证明,独46旅不惜拖慢行军速度也要带走的12门山炮和4门机关炮实在是这场璀璨反击战中最英明的决定之一。

  中村正雄的中条山中部集团攻击群原本共拥有36门四一式山炮、4门105榴弹炮,结果一夜过去,就没了其中的24门75山炮以及4门105榴弹炮。

  仅存的一个炮兵大队所拥有的12门山炮甚至还不如中方三十八军一个步兵军装备的火炮数量多。

  如今的三十八军可是拥有着超过36门82迫击炮、12门75山炮、6门150重迫,就这还不包括稍微弱一点的96军以及已经获得增援的泗洲山唐刀所部。

  若是纯论地面火力的话,中村正雄的中央攻击群破天荒的处于绝对的劣势。

  如果此时第4集团军军部能抓住这个时机下令全线反击的话,搞不好中村正雄整张脸都得是惨绿惨绿的。

  可惜,凌晨五时许收到中村正雄求援的板垣四郎反应速度极快,立刻命令华北方面军正在围攻第五集团军的一个混成旅团向中村正雄所部靠拢,另外让遭受重创正在芮城城南的国崎支队部一个步兵联队陪同第5师团最后的8门105榴弹炮支援中村正雄。

  到上午9时,获得8门105榴弹炮和一个拥有兵力达5000余人混成旅团兵力支援的中村正雄不说重新获得重火力优势,至少将火力差给拉平。

  山田清一那边也分得了两个步兵大队2000人,已经完全收复高地的唐刀收到遁入山区的李九斤那边传来的侦察报告,便也没有做出下一步攻击动作。

  他承诺过无论精神还是肉体都已经疲惫不堪的新兵团士兵们,昨夜就是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

  日本人不来,那就双方各自安好,假若自觉有了点支援就又想来搞事情,那唐团座可丝毫不介意给他们上大棒伺候。

  现在的泗洲山可不止新兵团和辎重连仅存的这2000号人马了,在外围可还有四行团的3个精锐步兵连以及还能使用的12门山炮。

  不过,此时以第4集团军为主力的中方此时虽不能保证可对面前的日军进行全面反击,但基本已经可以保证整条防线无忧。

  而那边第五集团军所面对的日军攻击群因为被抽调走了一个混成旅团,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一直被动挨打的中方算是可以缓口气,但对于日方来说,却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超过一周的战斗让日军已经感受到,他们此次面对的中国军队虽然依旧重火力不足,但背靠着大河已无任何退路的他们却爆发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斗意志。

  若是他们抽调兵力去追击那支从防线上冲出的中国军队,兵力不足导致中国人趁机反击的话,搞不好迎接他们的就会是一场大败。

  所以,14日这天清晨,虽然明知道中方有数千人杀奔芮城,陈兵中条山150里防线前的17万余日军竟然不动如山。

  板垣四郎把希望寄托在被他下令调至数十里外运城方向的第4师团西突支队身上。

  在这位日本陆军中将看来,‘无伤皇军’虽然是有点拉胯,但好歹也有近万人,打不赢这不知死活的几千中国军队,至少不会败。

  这或许不仅是板垣四郎一人这么想,包括远在平北城的杉杉元也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对大本营任命板垣四郎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很是不满,但杉杉元也不想此战有什么差池,毕竟他华北方面军出动近13万人,是中条山战役的主力,若是打了个灰头土脸,板垣四郎固然会担责任,他这个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恐怕脸上也无光。

  然鹅,超乎这两位日军指挥官想象的是,如果说在14日凌晨因为中国人夜袭和反击战、中村正雄和山田清一两位陆军少将是被挠得一脸血,那第4师团西突支队少将支队长大熊幸之助阁下就是被揍得一脑袋包。

  第4师团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获知有数千名中国人气势汹汹扑向芮城县城,坐镇运城的大熊幸之助阁下立刻做出相应部署。

  一、其麾下所属的一个步兵大队依据芮城早已残破的城墙进行防御,中国人只要敢来强攻,芮城内无法离开的上千中国民众就是殉葬品;

  二、两个步兵大队携4辆94式坦克、6门山炮、4门90迫击炮、4门步兵炮赶往芮城,利用城池吸引中国人主力,2000帝国步兵对其形成半包围将其歼灭之。

  三、西突支队所属另外三个步兵大队以运城城墙为核心组建防御体系,以防止王屋山潜伏之敌来袭。

  这道守中有攻且兵力分配稳妥军令被记录于第4师团的战报并上报板垣四郎获得批准!

  芮城和运城都是此次近20万日军的后勤转运基地,尤其是拥有铁路站点的运城,不说什么弹药,就说储备的各类粮食,就高达120万斤,但那也仅仅只够前线的18万大军吃10天。

  若是没了运城的储备粮,前线18万日军的存粮只能用三天,如果像中国人一样削减单兵食量,可以撑个八九天,但人可以饿,承担着巨大运输任务的马儿却是得足够草料和精粮,尤其是这种冬天缺乏青草的时节。

  而且做为后勤基地,运城还有各师团驻扎于此的野战医院,光是医护人员就高达1000余人,接收的各种伤兵更是达9000多,这还是用火车运回原城近千危重伤员以后。

  用板垣四郎的原话:芮城可以丢,运城万不可失。

  纵算大熊幸之助压根不想把大阪的好小伙儿们推上战场,在这样的时候也是容不得他有半点退缩。

  但远在数十里外的唐刀好好的给这位上了一课:远离前线不见得是好事,背后挨闷棍会更疼。

  接到唐刀命令的冷锋向运城方向行军了十五里,但并没有立刻发出攻击,而是先派出了侦察兵侦察运城方向日军动向。

  这一侦察不打紧,竟然发现运城浩浩荡荡派出了小3000人带着一个装甲车队和炮队沿着公路向芮城方向进发。

  这不是主动送到嘴里的肉嘛!冷锋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战机,那甚至比立即挥兵攻打有城墙防御的运城更有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是唐刀将战略战术课时最长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在唐刀的影响下,四行团的营连长们对于反攻收复失地城池没什么兴趣,有效杀伤日本人的有生力量,才是此时的他们最应该做的。

  于是,已经接近运城不到8里地的冷锋、上官云部立刻调头,就在距离芮城县城不到10里外的一座小山坡上进行埋伏。

  要说埋伏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冷锋、上官云部抵达该山区的时候,西突支队的援军距离他们其实也不过8里,留给冷锋等人的时间绝不超过30分钟,该部日军的尖兵部队就会抵达。

  而那时,芮城方向的战斗已经开打。

  独46旅的4000余官兵这会儿可是抱着充当吸引日军主力必死的决心,那还不是能把日本人吓得有多狠就怎么来的心态?

  为了中条山内二十多万军民的安危,此刻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这芮城也得打。

  一上来就是火力全开,4门25毫米机关炮就在距离城墙不到700米的区域突突,把个只有不到3人高的残破城墙打得灰尘四溅。

  但这还不是最让日本人害怕的,最让日军恐惧的是,中国人或许怕山炮会把城内的民居和民众误炸了,他们竟然把山炮炮口给放平,当成直瞄炮来打。

  芮城这种小县城的土城墙那经得起这样轰,几十炮下去,城墙都被轰开好几个缺口。

  这可把被勒令防御的那个步兵大队长吓坏了,不停的向大熊幸之助发电报求援。

  大熊幸之助也只能不断催促自己派出去的两个步兵大队加速前进,殊不知这却是将这2600余日军送进了虎口。

  一路小跑前进累得气喘吁吁的日军遭遇的第一波打击并不是来自于山野。

  他们派出的尖兵部队还是很不错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距离道路两边近200米的山坡都被他们用实弹射击检验过。

  四行团三营、四营剩下的三个步兵连其实都在距离简易公路350米外,除了各式机枪能对日军产生威胁外,步枪和冲锋枪对日军步兵的威胁极小。

  但不幸的是,四行团各步兵营都携带的有反坦克雷和反步兵雷。

  在知道日军打头的就是94式坦克后,随队前进的工兵排利用短短的20分钟时间差,在路边的草丛中埋设了填装了新型炸药的触发型炸弹。

  迈着小短腿跑在94式坦克一侧的日军步兵踏响了路边炸弹,巨大的冲击波将十几名日军炸成天女散花的同时,还将重量不过一吨多的94式坦克掀翻,将并不宽的路彻底堵死。

  企图下公路从野地里绕行的3辆94式坦克则不幸的压中五公斤炸药填装的反坦克雷,被炸成三个燃烧着的火炬。

  日军最强悍的4辆装甲车,连一枪都未发,就成了一堆废铁。

  然后,被各式地雷和炸弹炸得有点懵逼匍匐在地日军就看到,两侧的山坡上,涌出近千人弯着腰向这边奔来。

  处心积虑的中国人,这是要进入步枪射程!

  “重机枪中队,杀鸡鸡!”带队的一名日军少佐肝胆欲裂,挥动着指挥刀下令。“各步兵中队,迅速抢占制高点!”

  日军的重机枪开始怒吼,但显然,四行团停留在山坡上500米乃至更远的重机枪和各式火炮也不是吃素的。

  雨点般地炮弹和子弹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就覆盖了日军毫无遮掩的重机枪阵地。

  而对于双方步兵,一方是往下跑,一方是要往上爬,双方速度也是可想而知。

  四行团士兵率先一步抵达距离公路不到250米的区域,立刻投入对距离已经不足120米的日军步兵射击。

  双方几乎都没有什么成型的野战工事,就是依靠着少量石头和树木对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属于勇气的对决。

  第4师团至少在战斗的前五分钟,是有着远超他们‘无伤皇军’雅号的勇气的。

  残酷的对射中,每一秒都有人死去!

  三营、四营的兵至少有二分之一是经历过数场血战的老兵,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射术,其实都是超过第4师团的。

  这种多少还占着地理优势的对射中,日军的损失至少是四行团的两倍还多。

  但这群来自大阪的小贩竟然硬扛了足足五分钟,直到后方撤退的手摇警报器凄厉响起,才交替掩护着撤了下去。

  宽达1500米的山坡上,留下了超过300名日军的尸体。

  而草丛中,也倒下了不少于100名四行团军人,饶是上官云足够坚毅,看着这一幕也是眼角狠狠一抽。

  这一仗的难度,就像唐团座回电给他们的一样:万万不可轻视第4师团的战斗力。

  但幸好,他们不仅有地形之利,还敌寡我众,这也算是四行团成军以来第一次以人多欺负人少。

  四行团的幸运,对应的自然是第4师团的不幸!

  不仅是爱扮猪吃虎的他们,遇到了一头真正的猛虎!

  更重要的是,扮猪时间长了,自己都认为自己是猪了。

第1268章 壮志凌云,未酬!

  第4师团的这小三千人,在开战的头十分钟内,其实丝毫没有坠日本常设师团的威名。

  对于和21师团以及108师团硬扛过的四行团三营和四营官兵们来说,这支被他们成功压迫在公路两侧的日军部队战斗力在初期表现远强于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对手。

  步兵抢占制高点失利,并没有影响其携带重火力犀利反击!

  日军在匆忙中架设的步兵炮和迫击炮甚至四一式山炮在战斗开启三分钟后相继投入战斗。

  步兵炮是直瞄炮,对于近距离目标的打击不言而喻,山坡上至少有三处火力点被其笼罩在硝烟中不得不被迫停止射击转移阵地。

  而山炮因为射距的问题,其实在500米到800米距离内造不成有效伤害,但这拨日军竟然选择将其炮口放平当起直瞄炮来用,连续七八团硝烟就在距离山道不远的山坡上腾起,伴随着的还有步兵被炸飞的身影。

  6.5公斤重的开花榴弹对于没有战壕和掩体的四行团官兵们来说,拥有着极其致命的威胁。

  那4门90口径迫击炮更是架设在一个山坳里,不停的对着山坡炮击,一团团硝烟在四行团步兵匍匐的区域炸开。

  如果从空中俯瞰,在开战的头几分钟内,隶属于日军的公路两侧的野地和隶属于中方的山坡上都不断的腾起硝烟,丝毫看不出那一方占据着优势。

  四行团所属打过日军不少次伏击,比如广德捞金坑打国崎支队,比如泌河干第14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把日军按在包围圈中摩擦,还从未有过这种包围圈中的日军和他们打得有来有回的,尤其是在四行团如今装备早已是今非昔比的情况下。

  “命令各步兵班的60迫暂缓打击日军步兵,给我击中火力干掉日军炮兵,告诉两个炮兵连长,如果五分钟后他们不能把日军的火炮群打掉一半,这炮兵连长他们也不用干了,都给老子去炮兵班搬炮弹去好了。”很少情绪激烈的冷锋第一次大为光火。

  “特良的,老子连长当不成,你们这帮混蛋也别想继续排长、班长的给老子当着,都跟老子一起搬炮弹去。”原本一身书生气十足的秦若愚收到通信兵传来的冷锋原话后,也是急了眼,满口粗话的骂起了良。

  这官当不当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不能丢四营的脸,更不能丢唐刀的脸。

  整个四行团谁不知道上官云和他都是唐刀在四行仓库之战的老战友,唐刀不惜冒着巨大风险远赴千里之外的淞沪,不就是为了把他们这群老战友救回来,甚至还专门为他们这帮老战友成立了第四营。

  结果一仗下来,却被另一名老战友提名要免职,这搁谁能接受?

  愤怒虽然无法有助于提高火炮的精准度,但绝对能提高炮兵连官兵的效率。

  位于更前沿的60迫小炮手们最先找到日军炮兵们的身影,20多门小炮放弃掉日军步兵的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全力轰向正在努力开炮的日军炮兵。

  硝烟瞬间笼罩在完全在野地的日军炮兵阵地上,这也为四行团两个炮兵连6门80毫米榴迫炮指明了方向。

  当然了,对日军炮兵打击最重的,还得是庞大海亲自率领的6门150重迫。

  安全期间,6门150重迫都安置在距离战场足有1500米的区域,那里有密林对炮兵们遮掩,这也是冷锋考虑到战场万一拖延时间过长,日军会有轰炸机群前来助阵,要是来一波地毯轰炸把炮兵营给炸没了,这一仗就算打赢了,其实也输了。

  密林掩护了6门大杀器,同样也让他们失去了对战场最敏锐的反应,至少他们也没有在最短时间内对日军近乎疯狂的炮群进行报复反击。

  冷锋算是给了庞大海面子,只是骂了两个上尉级的炮兵连长,但庞副营长那张大胖脸也是有点儿挂不住。

  要知道,自从跟了唐刀,庞大海基本得到的都是认可,而庞大海本人也从未懈怠,他率领的山炮兵算得上整个四行团最辛苦的团队之一。

  不仅仅只是各种训练上的苦,唐刀说过,在没有飞机和坦克的时候,炮兵就是四行团除兵工厂外最尖端的技术兵种。

  可炮兵营这群家伙们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步兵大老粗们转职而来的,连写自己名字都困难,更别提和什么技术兵种挂上钩了。

  所以,炮兵夜校从四行团还在向太行山行军的路上就在庞大海的提议下成立了。

  只要不是战时,炮兵夜校每晚都是雷打不动的两小时各种文化课学习。

  担任教官的除了几名出身正规炮校的军官,还有不少是那帮金陵大学物理、机械等专业的天之骄子们担任,甚至在唐团座的提议下连澹台老帅哥都担任过艺术类课程的讲座。

  一帮大老粗们犹如听天书般地去听这个时代中国最顶尖的书画大师讲艺术,那是一种什么体验?

  别说普通炮兵军士们,就是庞大海和程铁首这两个山炮、高射炮营指挥官,都听得昏昏欲睡,那个痛苦劲儿就别提了。

  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这炮兵夜校一开就是一年,不知多少的炮兵军士不仅学会了炮兵应有各种基础知识,还有不少已经能完整的给家乡亲人写一封长达400字的家书,甚至还有人能在战场的间隙有感而发写一首抒情诗。

  ‘一声炮响震大地,惊醒入梦当兵人,刚想呼吼小新兵,光着脚丫撒腿没!’

  真的,就这诗句一出来,庞副营长这一年的辛苦可算是结出了硕果,彻底做实了炮兵就是四行团尖端技术兵种的名头。

  就步兵们那帮黑大粗,做梦都写不出这等反应战场现实的七言绝句的吧!

  庞副营长还腆着一张老脸,跑去找澹台明月连长,请她将这首反应炮兵营新兵们既慌张又勇敢的小诗刊登到新成立不久的‘太行简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