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这个时间点,正是经过一夜一日赶路后,终于背负着沉重装备赶到距离青石岩3000米的二道梁的两个半连宿营不到2小时的时候。
所谓二道梁,自然是由两道山梁组成的地貌!
两道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组成的山梁斜坡近80度近乎笔直,除了黄羊几乎没有生物能在其上落脚。
但二道梁之间却有着一个可以行人的便利小道,而且二道笔直山梁之间有着超过250米还算平缓的山坡,山坡上还算茂密的灌木丛深达近一米,站在千米之外看过去,就像是一个被两道笔直山梁夹着的平坦草原,成为当地猎人秋天时狩猎野鸡、野兔的必选之地。
虽然灌木丛内荆棘丛生,还有众多蚊蝇,但有足够草木遮挡以及还有山坡上散落的各种大石头做掩体,纵算遇袭也有一战之力。
所以,在黄昏之时抵达二道梁的轻机枪连和枪榴弹连以及一个步兵炮排在小何老师的力主之下,选择了以这里当宿营地,只等明日拖着沉重战防炮和步兵炮抵达的连队汇合,就向青石岩阵地进行支援。
那些恼人的蚊虫,部队里的那些民兵都是太行山本地人,自然有专门的药物进行驱散,没了蚊虫叮咬,疲惫的人们也算是能正常睡上几个小时,养精蓄锐等待明日进入战场。
沿着二道梁一直向前侦察了超过1500米的楚少云等人亦是疲惫至极,于是11人躲在一块巨石之下形成的天然岩洞里小憩,打算恢复点精力再行返回宿营地。
没想到这都还没睡着,就从头顶上传来一阵亢奋的叽里哇啦,直接把11名精兵都给惊着了。
这里,也有日本人?难道是传说中的日军特工队?
然后,伴随着一声声低沉的军令,不断有沉闷的脚步声传来,被薄纱捂住削弱不少的手电筒光星星点点映入悄悄探头观察的陆军中尉的眼帘。
一队队日军从二道梁一处低矮山丘越过进入二道梁内部还算低矮平坦的灌木丛中。
“我的个亲娘哎!这特么至少有一个日军步兵大队!排长,咱们得赶紧通知何厂长他们转移。”一名上士瞪大眼睛,惊声在楚少云耳边提醒。
陆军上士原属67军,也是个经历过松江大战的老兵,啥样的战场都见过,但当看到一个千人级别的日军步兵大队距离自己人不足千米,依旧是汗毛竖起。
不是一个日军步兵大队战斗力有多强,而是他对自己那些几乎由学生、工人、民兵组成的两个半年没有太大信心。
尤其是在楚少云的疯狂编制下,无论轻机枪连还是枪榴弹连,基本没有步枪。
比如一挺轻机枪,拥有主射手一人,副射手和弹药手各一人。三人中,主射手负责携带重达10公斤的轻机枪、钢盔等个人物资,副射手和弹药手负责携带所有弹药,并还有工兵铲、食物、清水等物资,战斗时,副射手和弹药手还要能最快速的为主射手构筑野战工事。
平均每人负重都在15公斤以上,哪还有多余力气携带步枪、手枪这种枪械,三人最多只有一把黑星手枪和2个弹匣!
说白了,这个1300人组成的纯重火力部队,压根儿不具备近战能力!
“转移?”楚少云脸色刚毅。“往哪儿转移?而且等我们跑回去通知,日本人都已经向那边运动了,大几百人转移那动静,你以为日本人是傻的,看不到还听不到?”
“那咋整?就这么等着也不是个事儿啊!等到天亮,被日军发现更麻烦!”陆军上士脸色像是苦出了水。
二道梁之间的山地,最远相隔不过250米,蝗虫一样冲过来的日军几乎用不了一分钟即可抵达,那场面仅是想想就令这名老兵头皮发麻。
“咋整,干他个狗日的!”楚少云却几乎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下令。“去两个人,通知澹台处长和何厂长,趁日军不知情且立足未稳,我们轻机枪连、枪榴弹连借助灌木丛掩护,沿二道梁方向前进700米,而后集火射击,步兵炮则改增大仰角,用类似迫击炮模式炮击,目标就是我阵地方对面,只要不把炮弹丢到自己人脑袋上,随便他们怎么打!
告诉他们,无需节约弹药,就是给我朝前方射击,主射手牺牲,副射手顶替,副射手阵亡弹药手上!此战,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大抵就是如此了。
楚少云或许做出了自己这一生最正确的抉择,没有之一!
刚激情优雅的吟完诗句的千织百辉压根没想过自己会在中国人的阵地后方遭遇中国人,而且是大几百中国人。
更令人痛苦的是,是拥有高达100挺轻机枪和120具枪榴弹以及6门步兵炮的几百中国人。
反观日军装备的‘重’火力呢?以日军步兵中队编制为例,一个日军步兵小队兵员55人,装备掷弹筒2具、轻机枪2挺,一个步兵中队拥有3个步兵小队,那就是6具掷弹筒和6挺轻机枪,剩余基本都是步枪和南部十四式手枪。
千织百辉此时为轻装步兵大队,除了千辛万苦带了3挺重机枪,其余重机枪和步兵炮、迫击炮,全部被放弃!
也就是说,千织百辉此时率领的6个步兵中队所具备的火力,拥有36具掷弹筒和36挺轻机枪以及数百杆步枪!
但最致命的,还真不是连射火力和重火力上的差距,而是此时日军一无所觉,翻山越岭连夜间都要行军而疲惫至极的日军完全丧失了警惕性。
他们不仅没有像往常一样派出侦察尖兵,甚至都没有挖掘野战战壕,随着进入二道梁地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是沿着二道梁分布开来,以步兵中队为单位,随意的找了一片空地,铺上单兵行囊,就打算进入梦乡。
长达700多米的二道梁夹缝中的山坡上,涌入了6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机枪小队以及一个工兵小队,虽称不上熙熙攘攘,那也算是热闹的很。
而此时的日本人做梦也没想到,在他们对面山坡的草丛中,几百用毛巾捂着口鼻的人正猫着腰从灌木丛中悄悄前进。
四行团现在还没有装备作战靴,无论官兵,基本还是穿着老乡们加工出的布鞋,也正是这种软底布鞋,减轻了行动的声响。
用毛巾捂住口鼻,也是为了避免枝叶碰到口鼻引起咳嗽和喷嚏这些人体本能反应,甚至许多人在老兵的要求下口咬着木棍前行,那也是为了避免这些。
虽然草丛中时不时有野鸡扑棱着翅膀飞出,但由于对面日军发出的声响,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若不是千织百辉下达过军令,绝不能轻易开枪,指不定还有日军开枪打几只野鸡打打牙祭的心思。
虽然夜色深沉,但无需中方士兵们辨别对手的具体位置,日军的手电筒从200多米外看去,就像是天上明亮的星辰,是最好的明灯!
你别说,这倒是和先前千织百辉激情吟诵的诗句应和上了。
然后,还在夜观天象的108师团最具浪漫主义的陆军少佐就看见了自己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奇景。
猩红色的弹道,犹如一场澎湃的流星雨,彻底掩盖了来自夜空星辰的光华,铺天盖地的砸向自己的宿营地!
再然后,才是震耳欲聋的“哒哒哒!”“轰轰轰!”声响。
“敌袭!”都还在嗓子眼儿,千织百辉就感觉到一阵剧痛传导至脑神经。
惊骇欲绝的低头看去,微弱的火光映照下,一团猩红正从胸前的军服上默默浸染开来!
“我被击中了?可中国人是怎么找到我的?这不符合常理!”浪漫主义日本诗人颓然倒下。
绝不超过80米的狙杀,对于陆军上士那种老兵来说,绝不可能错过心脏这样的要害!
至于说怎么找到满满浪漫主义少佐的,原因更是再简单不过,一个个日军军官跑过来喊‘嗨意!’,哪怕声音再低沉,可他们狠狠低头的那个劲儿,简直就是把戴着钢盔穿着普通日军步兵军服的少佐往天照大神那里送。
这人哪!真的是不能‘嗨’过头了。
日本人,从被弹流覆盖的那一时刻,就失去了他们那位擅长吟诗作赋的最高指挥官。
那首被最终死里逃生大尉参谋官记录下来的‘星辰之向’诗句、也成了这场被认为晋东战役中最奇葩的失利战场的注脚。
或许,当千织百辉以星辰为明灯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1400多名日军的悲剧。
明灯,也可能是冥灯!
尤其是在黑夜中点亮的时候,那可能是在为亡魂指引方向!
乍起的捷克造轻机枪枪声掩盖了击杀日本陆军少佐的捷克半自动步枪的声音,就躲藏于日军阵地前不到一百米的数名中国老兵硬是收割了超过十名日军军官的生命。
包括一名日军少佐和三名日军大尉以及七名日军少尉,这同样是战后被认为该部日军大败的原因之一。
战斗细节没法阐述,双方的交火简单到令人发指!
对射,对射,还是对射!
双方都没有什么火力试探,左右两翼迂回,就在狭窄的山梁之间,由两个满布着草丛和石头的山坡上,拼命朝对方射击。
老澹台和小何老师都不是专业军人出身,但他们都是中国最具智慧的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他们足够坚定的完成了军方最高指挥官楚少云的决策,既然已是倾其所有,那就不想那么多倾其一役,将携带的弹药打空就完了。
他们这帮杂牌军,完全没资格还去想什么下一步或是未来该怎么办!
每挺轻机枪配弹800发,100挺就是8万发,每具枪榴弹配弹50发,那就是6000发,所有担任班长的老兵接到的命令是,在自己牺牲之前,打空所有子弹、榴弹,然后准备白刃战。
所谓白刃战,自然是端着已经打空子弹的轻机枪配合着三人小组的一把黑星手枪,军刺倒也是配发给每个人,但没有步枪做支撑,单手拿着军刺对上日军长达1.7米的三八步枪,生还的概率极低。
但那,是出发前楚少云给每个连、排下达的最后决战令!
他们这1300人,是大口子洞镇最后力量,逃,只会让日寇更加猖狂,那就去死,用鲜血将这山岗染红,让日本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
山坡对面的1400余日军最终承受了将近7万发子弹和5000多发榴弹以及300发炮弹的集火伤害。
打到后来,杀出血气的小何老师直接将千米之外的步兵炮调至500米,顶着日军还能时不时射过来的掷弹筒榴弹直瞄射击。
一发不够,那就十发,十发不够那就再来十发,日军残留的轻机枪阵地至少有一半是被自己的70毫米步兵炮给送了天。
别以为战场就是乌漆嘛黑,都是瞎基霸打,为求活命的日军不要钱似的将照明弹打上天空,犹如星辰坠落的照明弹将算不上宽阔的战场在某个瞬间照的亮如白昼。
双方士兵的眉眼,在4倍望远镜的视野里都无比清晰,那简直就是传说中的贴脸式攻击。
中方这边最少有20挺轻机枪火力组被毁于日军掷弹筒的精准轰击中,但日军同样好不到哪儿去。
120具勃朗宁枪榴弹但凡超过5具集火,就没有那个日本掷弹筒小组能逃掉,哪怕藏身大石之后,10几枚直线攻击的榴弹也能把石头给砸开,再把藏于其后的日军掷弹筒手足够鲜嫩的血肉给喷溅于太行山原本有些贫瘠的土地上,成为肥料。
眼前这支‘杂牌军’,没别的,只有足够多的机枪和枪榴弹发射器!
“我的学生都已经战死了,现在该是我这个当老师的上了!”
而当小何老师亲自担当起一挺已经失去三任射手轻机枪的主射手时说的那句流传至未来的名言,更是将这支杂牌军的士气和勇气推向巅峰!
杀声震天!
哪怕是战友不断倒下!
血战至凌晨!
当一个步兵炮排和一个战防炮排急行军抵达战场后,十几门新增入火炮汹涌的炮火让照明弹都失去了光彩。
一个个腾起的火球使得战场亮如白昼!
对于重火力毫无反抗之力的该部残存日军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20分钟后,战场归于宁静!
108师团麾下1400余轻步兵,逃生者仅不过300余,其余1083人尽墨于青石岩后方3000米二道梁战场。
那是仔细清点尸首后获得的精准数字。
经此一役,四行团驻地‘杂牌军’名震华北!
。。。。。。。。。
第1145章 开花战!
“老师,我们打赢了?”
这是昏迷中的方诗恒睁开双眼,感觉到温暖阳光,并看到小何老师欣慰笑脸时说出的第一句话。
“是的,我们赢了!”小何老师点点头肯定学生的疑问。
方诗恒做为曾经的学生联合会领袖,兵工厂的骨干,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足够担当的勇气,在身受数创的情况下依然顽强的带着自己的弹药手奋力射击,直至胸口中弹倒下。
小何老师也正是看到重伤昏迷的学生才热泪盈眶的说出那句名言,并接过了三人小组遗留下的轻机枪,并打空了最后4个20发弹匣。
幸好,命中方诗恒的子弹竟然奇迹般避开了心脏和主动脉,原本应该被放入遗体队列的方诗恒被发现还有微弱呼吸,经过包扎止血,竟然在清晨时分神奇般地苏醒了。
这让一直担忧他的小何老师如何不欣慰?
“那元任他们怎么样?”方诗恒本能的询问起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同学们。
小何老师的笑一下僵硬在脸上,泪光在圆溜溜的大眼中闪烁!
做为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她原本不应该如此脆弱,但那里躺着的都是她的学生啊!
那些在课堂里埋头苦学积极提问的青年,那些在校园里激昂澎湃诉说自己理想的青年,现在,却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骸,做为他们的老师,做为他们的领导者,小何老师如何能不难过?
被两颗子弹和四枚榴弹弹片击中浑身剧痛的方诗恒没有流过泪,但当看到自己老师眼中泛起泪光的那一刻,两颗豆大的泪珠悄然从这名已经经历过战火磨炼的学生领袖眼角滑落,狠狠砸在担架下的草地上。
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
残酷的战场,再一次验证了唐团座那句名言!
虽然几乎是彻底全歼了进入二道梁的一个日军轻装步兵大队,但这支全由重火力武装起来的‘杂牌军’同样损失不小。
100挺轻机枪几乎打光了携带的所有子弹,仅余不到一万发,枪榴弹则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弹药,这意味着轻机枪连和枪榴弹连几乎是没了战斗力!
但更令人悲伤的是人员损失!
由于日军没有重火力,最具破坏力的也只有掷弹筒和轻机枪以及开战就被枪榴弹集火攻击炸毁的三挺92式重机枪。
那也是负责亲自指挥枪榴弹连作战的老澹台平生最佳杰作之一,正是在他的命令下,在开战前的头一分钟,枪榴弹连集结了3个枪榴弹班向日军重机枪位置集火。
狂射超过150发榴弹,硬生生将3挺重机枪连同射手给炸成了碎片,如果不是如此,任由3挺92式重机枪扫射的话,损失或许比现在还要高上百分之三十。
不过饶是如此,参战的‘杂牌军’依旧战死76人,重伤189人,轻伤200多人。
其中学生技术员战死高达13人,重伤者达28人,几乎达到参战技术员的二分之一。
原本技术员多分配在战防炮连和步兵炮连,枪榴弹和轻机枪连就不多,那不是有保护谁的意思,而是技术员对火炮性能指标更为熟悉,为了防止工人和民兵们有想法,以方诗恒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兵们主动选择进入更为危险的两个连。
他们很勇敢,抵近一线参战80人,亡13重伤28,伤亡率超过一半,远超过数量更多的工人和民兵们,也正是在他们勇敢的带领下,两个连杀疯了,最终才获得了这场火力覆盖战场的最后胜利。
只是,当归来的唐刀走到这些最终被运回烈士陵园下葬的十几堆新鲜土堆面前,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唐刀知道,两个老师和楚少云的抉择没有错,如果让那1000多日军绕行青石岩后翼,虽然不会立刻导致青石岩防线崩溃,但青石岩绝不会有机会撑到牛二等人的抵达,整个4营的生机为零!
日军虽说不一定有机会对全部撤离进深山的人员追杀,但花费半年时间经营的驻地绝对会被炸成一片废墟,那对四行团的打击同样沉重。
他们成功了,用中日双方指挥官都没有在计划中的一支奇兵,以200多人的伤亡,帮青石岩防线守住了后翼,为援军抵达争取到了时间。
放在战史上,那绝对是惊才绝艳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