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544章

作者:汉唐风月1

  37毫米速射炮虽然太过沉重,机动力远不如92步兵炮,但其优秀的穿甲能力,绝对是94轻型坦克的克星!

  收到这一电报的769团年轻团长立刻命令麾下一个步兵排负责其工事构筑。

  大量的沙包和被砍伐的大腿粗树木都被运至战场,甚至还有士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利用炮弹坑再加以爆破和人工挖掘做出的坑道。

  整整一个步兵排,都在为这两个即将运抵前线的大杀器服务,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

  因为,这些步兵们太清楚那些还在山脚下游弋的钢铁巨兽的可怕了。

  那些家伙实在是太坚固了,轻重机枪子弹对其无效,就连迫击炮,除非是正好命中其发动机位置还有些用,否则,就只能用单兵携带炸药包或是集束手榴弹去炸掉他们。

  但,这些无法被子弹打穿的钢铁巨兽拥有两挺7.7毫米重机枪不说,还有最少一个步兵小分队的日军步兵跟随,想近身那不知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至今为止,769团能在实际作战中炸毁94轻型坦克的战果还停留在一辆的数目上,那还是日军太过骄狂,坦克履带碾压已经占领的战壕,一名伤兵伪装成尸体,身上绑了超过6枚手榴弹,才将其炸毁。

  94式轻型坦克自然不仅只是坚固,2挺7.7毫米重机枪可以肆无忌惮的抵近到300米甚至200米对阵地上扫射才是步兵们的噩梦,别说没多少遮掩的步兵,就是那些拥有沙包工事的重机枪,也没法和这种钢铁巨兽抗衡。

  每次日军拿出这玩意儿,中方阵地被攻破的几率高于百分之八十,实在是因为没有对付这种坦克的重武器。

  但如果有了拥有破甲功能的37毫米速射炮,或许,94式轻型坦克无敌的神话将成为过去。

  日军用炮火考验着中国军人的意志,同时也给中国炮兵抵达战场提供了时间。

  至少,还在日军炮火肆虐之时,一支由20匹驮马和50人组成的炮兵排已经抵达了769团阵地后方。

  那个脸色平静至近乎冷酷的年轻团长,首次露出激动!

  。。。。。。。。

  终于,一线阵地上传来的尖锐的竹笛声,所有人就知道,日军开始进攻了。

  没有什么现代高科技,中国军队发消息的工具,就是就地取材,以山中青竹做成的竹哨,声音尖锐,可传数百米,哪怕是枪炮声也无法将其遮掩。

  士兵们弯着腰拎着枪,冒着日军开始逐渐延伸的炮火,疯狂冲上山脊,在一团团硝烟中,高速冲下,两百米外,就是布设在半山腰的一线阵地。

  而此时,阵地上的枪声已经响起,上千米的阵地上,有接近30杆步枪在射击。

  随着日军炮兵不懈的炮击,一线阵地上布满了弹坑,这也是后面不断补充至一线阵地的中方士兵存活率不断提高的主因。

  深达七八十公分的弹坑可比那些石头垒砌的简易工事更具有防护力。

  近千米的防线上,30杆步枪射出的火力连稀疏都谈不上,但也足够将日军高速向前的步伐给压制住。

  是人都会怕死,日军步兵再勇猛,也不会主动找死,这也导致了当中方士兵冲入阵地时,搞了步炮协同的日军步兵也还距离一线阵地最少有150米远。

  后藤甲子南期望用火炮狂轰就能击垮中国军队的最初企图落空了,但一直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的日本陆军大佐脸色算不上有多失望。

  因为,他手里还有另一个大杀器----94式轻型坦克。

  是的,就是第一轮进攻,他就派上了自己手中10辆94坦克中的四辆,那意味着将有8挺重机枪可以在300米的距离上给步兵们提供掩护,这还不算他在600米外放置的4挺重机枪和跟随步兵前进的6挺轻机枪。

  另外,还有4门92步兵炮在700米距离外,随时对前线提供炮火支援,那是专门来打击中国重机枪火力点的。

  如此恐怖的弹雨覆盖之下,中国人,拿什么来抵挡?

  进入阵地的中国士兵们,等看清眼前的战场,心头同样一紧!

  这一次,不是熟悉的日军步兵阵型,而是以94小豆丁坦克打头,步兵紧随其后。

  坦克发动机撕心裂肺的怒吼着,尾部突突的冒着黑烟,足足有四辆之多。

  不,是足足五辆!

  在中央主阵地上,竟然还有一个大块头的。

  那不是94式,而是89式中型坦克!

  别说中央阵地上要面对这个大块头的769团二营一连百名官兵集体头皮发麻,就是769团那位心性足够沉稳的年轻团长,眼角也是猛地一抽。

  89式中型坦克,他见过,在忻口会战时见过,虽然该坦克不是主攻他所在阵地,但其威力之大,让亲眼目睹的年轻战将至今都难以忘记。

  十五吨的自重很灵活,厚达30毫米的正面装甲比94式坚固的多,更可怕的是其攻击力,其炮塔上还装有一门57MM小炮,那是可以轻易摧毁一个坚固工事的存在。

  没有钢板和混凝土做支撑,原木和沙包垒砌的工事在这种炮面前,就是炮灰!

  忻口会战时,晋绥军的两个团为了对付他们,只能身背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当人肉炸弹,否则,别无他法。

  没想到,日军真的舍得下本钱,竟然连这玩意儿都派出来了。

  是的,为了增援神头岭和黎城,下熊元也是豁出去了,本来跟随他师团部的直属战车中队是为了保护师团部安危,仅有的两辆89式中型坦克也不适合山地作战,按道理是应该留于潞城中,但这位下达完军令之后又思考了一下,竟然把两辆压箱底的89式中型坦克也派出去了。

  不是手握如此大杀器,后藤甲子南大佐阁下或许还没有和已经占据地理优势的769团力拼的决心。

  坡度不过30度的山地,也给了89式坦克足够的移动空间,直接领着步兵冲锋,两侧还有两辆94轻型坦克火力掩护。

  两辆小豆丁坦克肆无忌惮的将7.7毫米机枪子弹倾泻在300米外的阵地上,打得阵地上烟尘只冒,步兵们头都不敢抬,日军步兵们弯着腰加快速度向上。

  几挺重机枪有着沙包工事保护,刚试探性开火,大摇大摆将自己架在山坡上的89式中型坦克就一炮轰过去,57MM短身管火炮虽然威力不怎么的,但打轻重机枪这种以沙袋围住的临时工事还是没问题的。

  幸好,北干岭山势并不险,经过三轮炮火疯狂的洗礼过后,山坡上的巨石都已经被炸飞却留下了不少巨大的弹坑。

  以94式小豆丁坦克不过32马力的那个小发动机,想越过战场上还算是有些复杂的环境也不容易,哪怕它的身形同样小,战斗全重不过3.3吨,车长不过3.12米,甚至比未来的奥拓轿车的3.2米还要短那么一点点。

  就更不用说体型更为庞大的89式坦克了,日军坦克基本都停留在距离一线阵地300米之外。

  说实在话,日军其实也没有和装甲部队协同作战的经验。坦克冒着黑烟在山坡上来回逡巡无法前进,步兵们干脆就甩开坦克,自个儿往上进攻,把坦克当成了近距离的固定炮台和机枪火力点。

  但就是这样,日军这两种在欧美诸国看起来属于渣渣型的坦克威力绝对不弱,而且山上的守军还真的拿这种在三四百米外的钢铁怪物无可奈何。

  安置在山背后的8门迫击炮或许是目前唯一能威胁到他们的武器了,可日军坦克不傻,当几枚迫击炮炮弹在周边不远处炸开,他们的坦克就开始运动起来,用迫击炮来打这种活动的目标,神炮手也不好使,只能靠运气。

  日军气焰滔天,眼看就能进入120米可以冲锋的距离了。

  只是,因为日军89式坦克意外出现眼中露出慎重的769团年轻团长脸色却依然平静。

  有坦克就了不起了吗?是了不起,可老子现在也是鸟枪换炮了啊!

  老子也有炮,专打铁皮乌龟的炮!

第920章 这是因果!

  正面阵地上因为一大四小总计达到五辆坦克的缘故,在地里位置上完全处于下风的日军竟然奇迹般地成为优势的占有者!

  日军步兵日常分成两拨,主力在后,前锋在前,跑得最快的已经到了距离中方阵地前沿100米的位置,仅需再前进70米,或许就足够他们将手雷抛进战壕,那就将成为阵地上所有中国军人的末日!

  40多枚手雷在战壕内爆炸造成的人员杀伤,绝不会比先前日军超过10门火炮一轮炮击来得小。

  也就是说,100米的距离,就是生死线,不少日军已经开始直起身子,准备开始全力冲锋,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些坡度,加上脚下泥土过于松软,70米,对于这些身体足够强壮的士兵来说,也不过是十秒就能完成的战术动作。

  可中方阵地上除了日军94式轻型坦克的机枪子弹打得噗噗作响,宽达近500米的防线上竟然没有任何中国军人开枪还击。

  ‘这不合理!’这是正面进攻中方阵地的日军前线指挥官、步兵第105步兵联队第一步兵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中岛木文大尉的内心独白。

  中岛木文当然不是第一次和中国军队作战,对于活跃于太行山区的921师也不陌生,哪怕有坦克,中国人也不会如此孱弱,到现在为止都一枪不发。

  尤其是,中国人还集合了远超过帝国大军几倍的兵力,企图将他们合围吃掉的时候。

  没错,当后藤甲子南派遣小股步兵向两翼制高点进发却都发现中国军人已经悄然占据制高点后,日军中高层军官们就知道中国军队的企图了。

  中国人,不光是想在此地阻拦他们,甚至还有想将他们重重包围一口吃掉的打算。

  胃口真的是挺大!

  不过,就像中国人俗语中说的:就看他们有没有那么好的牙口!

  别看除去在山中侧翼行军保护的小村宏所部600人,帝国步兵在这里的总兵力只有1500余人,但他们却不是一支普通的步兵,而是融合了炮兵、骑兵、装甲兵的联合部队!

  远攻有火炮,近战有坦克和步兵,中国人就算人再多有什么用?靠步兵手里的那些老旧枪支吗?

  而且,中国人选择的这个战场,或许利于他们包围,但就这里还算平坦的地理位置,包围了又能怎样?想作战,基本还是得下到高地以下。

  更何况,师团大军正在进行集结,随时会增援而来,指不定对这片山区的中国人来一场反包围,一举干掉他们的主力。

  所以,日军上下对被包围一事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就连后方,也就派了一个步兵中队进行象征性防御!

  对于攻克面前中国人占据的高地,日军上下有着极大的信心,但包括中岛大尉在内的日军步兵们却又保持着足够的谨慎!

  毕竟,小命是自己的,还只有一条,没人愿意回家的时候是装在那个小木匣里。

  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中国阵地上都没有反击。

  像正面阵地两侧的阵地上就打得挺火热,中国人不光是暴露了他们的轻机枪,竟然还有掷弹筒,甚至还有迫击炮助阵,连续两挺轻机枪连同机枪手被炸成漫天的零件,就是那种可怕小炮的杰作。

  两侧战场上的日军步兵们基本都在200多米外和阵地上的中国人对射

  虽然有94式轻型坦克助阵,日军步兵方面的火力略占优势,但绝没有像他们在冀省平原上和其他中国部队差距那么大。

  日军战术素养很强,射术精准,但以经历过万里战略大转移精锐们也绝对不弱,哪怕就是将脑袋伏的极低,枪法也堪称精准,再加上有地势之利抵消了一部分日军火力上的优势。

  所以,两翼阵地上,双方你攻我守打得势均力敌,日军很难有所进展,而憋着一股劲儿想杀日本鬼子的守方部队也没有意想中的将日寇射得人仰马翻,谁也没占到多少便宜。

  但唯独防线更长,绝对更重要的正面阵地上,偏生就是这么诡异,中国人死活不露面,也不开枪,和两侧打得热火朝天形成了一个极其诡异的反差。

  事出反常必有妖,正面阵地上的诡异状况,或许不光是中岛大尉一个这么想,几乎所有日军脑海里都浮现出这个念头。

  于是,近500米的正面防线上的180多名日军脑海里那根神经都是紧绷着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匍匐躲避是必须的,敢冒头的中国人都交给身后那些躲在铁皮钢甲后面的装甲兵们对付好了。

  想起那帮同僚们可以舒舒服服又毫无危险性的躲在刀枪不入的坦克里,还拽的跟个二五八万似的,而自己却要冒着随时送掉小命的危险的日军步兵们心里难免有些忿忿然。

  自然,让那些个‘王八蛋’们在战场上多操劳一下,就成为这些日军步兵们内心的心理投射。

  “咻!”一声尖利的竹哨声响起。

  突然听到中国阵地上突兀响起的竹哨,本就紧绷神经的日军步兵们很自然的吓得膀胱一缩,以为中国人有什么可怕的毒计。

  想象力丰富点儿的甚至想到了天空中铺天盖地飞来的迫击炮弹,几百米外的坦克开炮对中国人阵地展开压制的时候,他们可是用迫击炮证明过他们有这种可怕的小炮的。

  迫击炮炸坦克或许效果不咋的,但炸人却是一炸一片,如果要说日军步兵们对中国军队所装备武器最痛恨的是什么,被大量装备的长柄手榴弹如果排第一,那82口径迫击炮绝壁有资格排第二。

  战后有过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死于82迫击炮的日军高达数万人,就连什么‘名将之花’,也是死在这种火炮下面。

  只能希望天照大神保佑,要炸,就炸别人好了,别炸自己就成。一帮已经做好心理建设却依然快吓尿了的日军恨不得把脸都藏进面前的泥土里。

  不藏的深一点儿,万一炮弹片飞过来了呢?

  和中国军队中的传统有些类似,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第一步兵大队中的第一步兵中队的,中岛木文麾下的第一步兵中队可是105步兵联队中有名的尖刀步兵中队,从一两秒钟内,180多人集体匍匐的战术反应也可以窥豹一斑!

  只是,这炮弹炸过的山坡土质是有些松软啊!而且,怎么还有点儿异味儿?狠狠将自己砸到地上,并毫不迟疑埋下头的日军脑海中闪过一丝疑惑。

  显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日军炮兵的技战术水平非常高,北干岭山区的海拔却不高。

  横亘于那条唯一连接黎城和潞城公路山丘的垂直高度绝不超过400米,坡度较缓,因为山脊狭窄,将阵地建在山脊上反而给日军炮兵提供了最准确坐标,没有足够延伸更是会导致步兵伤亡惨重,所以提前日军20分钟抵达的769团将阵地构筑于半山腰,而且连排级阵地都是交互错落着,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这也能保证日军突破一个口子,就整个防线崩溃!

  说日军炮兵技战术水平高,指的就是日军的炮火几乎都集中于阵地周边,误差极少超过50米!这当然也是和日军大量装备的都是92步兵炮有关系,除了四门75口径山炮,其余步兵炮都安置在距离一线不足1200米的区域,这么近的射距下,还是直瞄炮的92步兵炮误差如果还超过50米,那日军炮兵们真的可以去屎了。

  那些在阵地以外五六十米的弹坑,大都是75口径山炮留下的,那是榴弹炮,有这样的误差才是正常的,不然日军步兵不得紧跟着延伸的炮火前进啊!

  如果他们能达到步炮协同100米,那这一仗几乎就不用打了,完全打不过。

  所以,在阵地前方100米,土地之所以松软,根本不是炮弹所为,而是,那一片,是农田,确切的说,是玉米地。

  太行山区石头山很多,但北干岭地区却是个例外,土地比起四行团目前的驻地---大口子洞,那叫一个‘肥沃’!

  那个时代,又没什么退耕还林的概念,山民们那会顾惜什么青山绿水,自然是砍了树,开成田。

  说白了,正面阵地下方60米到120米的区域,或许是因为土质最好的缘故,全是中国山民们世世代代耕作的农田。

  山里什么农作物最多,除了玉米,还能有啥?这玩意儿,只要给点雨水,就能活,给足量的雨水和肥料,就能丰收。

  而且亩产高,秸秆什么的还可以喂牛马,简直就是为在贫瘠大山里苦苦挣扎的山民们所准备的最合适农作物。

  没把整座山开发成玉米地,估计也是人手不够,不然,到夏天时,这里绝壁是满山玉米棒子。

  “八嘎!该死的中国人,在这里放了什么?这究竟是什么”一名日军少尉有些艰难的将脸从“泥土”中拔了出来。

  真的是拔出来的。中国的泥土真的是八嘎的太有黏性了。如果非要找个形容词,打小就在农村长大的松田少尉脑海里只有一个名词可以形容,肥沃。

  这绝对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一脸都能撞出翔来。至少,在农家出身的松田少尉感觉中是这样。

  做为中岛大尉亲自任命的决死小队指挥官,松田少尉率领的四十多人冲在整个步兵中队的最前方,距离后方的主力最少也有五十多米。

  可是,虽然是决死小队,但并不是说决死小队就必须得死。松田少尉还想活着回到本岛,将荣耀和金钱带回去。

  不想死的松田少尉也绝对属于敏捷的哪一类,在听到竹哨声响后,一声怒吼“卧倒隐蔽”,自己就以最快的速度扑倒在尘埃中。

  但没想到,中国的土地竟如此肥沃,一不小心头埋的狠了点儿,就把头埋进了“泥土”里。

  而且,肥的有些离谱,不知怎么的,被中国“泥土”堵的差点儿一口气没上来,连续在鼻端抹了几次才让自己恢复正常呼吸的松田少尉竟然嗅到了一股......

  一股农家肥的味道。

  但是,即将而来的可以带走人命的枪林弹雨让松田少尉这会儿是顾不得深想的,他只想把头埋的低点儿更低点儿,充满农家肥气味儿的土地带来的是丰收,是希望,和即将来临的枪林弹雨比起来,简直不要太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