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543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北干岭地区中央平地较为宽阔,是这一带山民们主要的耕作地,尚有小型丘陵能做遮挡隐蔽,两翼高地除了重机枪能对彻底暴露于旷野中的步兵稍有威胁,轻机枪和步枪基本无能为力。

  而火炮,中国军队有嘛?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那位明知道自己或许正在被中国军人围攻的日本陆军大佐做出了尚算英明的决断。

  事实上,在日后的108师团高级军事会议上,对于这位日本陆军大佐前期的战术指挥,就是有心想让其抗下这次战斗失利的责任,也没几个人对此有所诟病。

  只要该部能在这个中午甚至是在整个下午突破中国人正面防线,有足够距离的两翼就算有再多中国人,拥有足够重火力和步兵的该部也不会遭遇后来的灭顶之灾!

  他们也有这个实力!

  毕竟,光是火炮,他们就拥有8门步兵炮和4门山炮,另外还有10辆94轻型坦克,别说攻击一个中国人都来不及挖掘多少战壕的山地,就是一个拥有城墙保护的坚城就足够了。

  要知道,徐州那边的藤县,中国的川军拥有超过4000人的军队驻守,但攻城的只有一个步兵大队,另外就是再给他们配上4门山炮和2门92步兵炮,中国4000川军就打得极为艰难!

  在双方都没有空军参战的情况下,炮兵,就是主宰战场的钥匙!

  日军所装备的步兵炮和山炮虽然在这个时代只算得上是小口径火炮,但在中国这片贫瘠的大山里,就是当之无愧的NO.1。

  尤其是杀伤半径达10米的75毫米榴弹炮,在太行山这个石头多泥土少的地方,因为被气浪激发的乱石,杀伤威力更是得到了加成,用未来的说法,就是叠加了BUFF。

  769团的团长足够智慧,没有选择一上来就和日军硬拼,其麾下两个步兵营各出两个步兵连顺着山势组成宽达1000米的防线,各留下一个步兵连当预备队,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接就将近600名官兵丢到日军炮火的威胁下。

  其实大部分人都还是躲在山背后,各连只留下几名观察哨,只等日军步兵一上来,就再从山背后返回已经用石头垒起来的简易阵地。

  这也是石头山的好处,没有时间挖掘战壕,那就搬起大石头放在前方,挡不了炮弹,但足以抵挡子弹,很无奈,却也有一定效果。

  可是,面对日军倾泻了足足20分钟多达300多发炮弹的炽烈炮火,这种匆忙间用石头垒砌的简易工事,基本上就是个望天收。

  说白了,这种工事能提供防护的意义其实多数还得看个人运气!

  因为从山背后运动到阵地处还需要一定时间,为了保证能足够压制日军步兵的冲击,,4个步兵连在各自阵地上放了4个步兵班。

  结局就是,在这样的炮击中,最终能活下来的,也不过二分之一。

  有将近30人,还没来得及向日寇开上一枪,就被漫天炮火撕成了粉碎。

  这个时候的921师还没开发并总结出什么反斜面坑道战术,但足够丰富的战斗经验,还是让769团那位战将拥有了这个未来在冰原之战上著名战术的雏形,至少有了百分之七十的作用。

  反斜面坑道战术最主要的战术要领本不是死守山顶棱线,而是相机撤回山背面的坑道,同样以己方炮火对棱线阵地覆盖之后再夺回。

  说白了,想打好这种以反斜面坑道为主的山地防御战,首先,守方也得有大量火炮,足以覆盖棱线阵地的火炮。

  但这些,目前的769团都不具备,他们除了几门小口径迫击炮,没有其他火炮,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构筑什么坑道,所有士兵都裸露在山脊背后。

  如果此时日军有空军参战,这场仗几乎就不用打了,光是从空中丢下的炸弹,就已经足够将1000多中国步兵埋葬在这片大山里。

  坚强的意志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可炽烈的炮火送来的都是死亡!

  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那意味着是极其稀少的概率,并不代表着每一刻都会发生。

  幸好,日军也还没达到陆空一体的地步,近千公里外的徐州大战正酣,大部分空中力量都去那边战区了,此处最多不过万人级别的战场,尚不足以让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将目光放在此处。

  除了早上下熊元请求陆航方面支援让坐镇平城的室内寿衣瞥了一眼来自特设师团的求援电报,整个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就没再多关注晋东战场一眼。

  这也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方面军司令部指挥着三十万大军,如果不过数千人级别的战场都得一个陆军大将时时刻刻关注着,那不得把陆军大将阁下给累死?

  所以,综合看来,虽然一个多小时之前日军6架轰炸机组成的轰炸机编队虽然对769团主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那毕竟还是在行军时,队列拉长得足有三四公里长,若是像现在这样集中到不足千米的战场上,那十几枚重磅航弹丢下来,恐怕损失就是两倍以上了。

  日军陆航,其实是错过了最佳战机!

  再说现在这个战场,没有足够火炮也没有完善工事,对于769团这位战将来说,山顶的阵地绝不容有失,也只能硬着心肠,将自己麾下精锐士兵填入死亡率超过一半的战场。

  但这还不算完,透过望远镜看着硝烟即将散尽的战场,不少中国士兵从山顶上冲下来抬着伤员向阵地后方运送,日本陆军大佐嘴角露出一丝冷色。

  “命令!各炮兵小队停止炮击三分钟后,再次炮击10分钟!”

  “联队长阁下,您这是......”一名站在后藤身侧的少佐小心翼翼发问。

  做为伴随这位大佐联队长出征的两名少佐之一,野比大雄可比小村宏那个倒霉蛋要幸运的多,带着自己步兵大队所属的3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机枪中队跟在这位身边,不用辛苦的在狭窄山路上跋涉,甚至还有一辆94装甲车可以搭乘,虽然那里面弥漫的柴油味儿熏得让人想吐。

  不过,野比大雄少佐很聪明,知道自己之所以能紧跟后藤大佐,不是因为自己长得有多帅,而是自己深谙拍马之道,几次军事会议上都拍得这位大佬很舒服,此时突然见大佬临时改变战术,不让前线步兵发起试探性冲锋,而是让炮兵继续炮击,定然有他的深意。

  尤其是,下达完军令看着远方的大佐阁下眼神中一片深邃,那还不知道他的心意?

  那分明是等着他发问,好在由下熊元师团长阁下临时搭建的指挥部中装一回逼......

  当然了,倒不是说这位大佐阁下是个装逼贩子,而是指挥官在军中建立自己威信的一种常用行为。

  谁让这支联合部队是临时由潞城内各军中抽调的呢?两千多日军中,属于这位大佐联队长手下的嫡系不过区区四百人。

  “野比君,你应该也看到了,阵地上的中国人所穿军服颜色!”日本陆军大佐嘴角下拉,露出一抹肃然之色。

  “嗨意!职下看到了,是深灰色,应该是中国人的921师所属!”野比大雄重重点头,脸上也同样露出苦色。

  中国在晋省的军队不少,指的不是兵员有不少,而是派系,有晋绥军中央军、西北军、还有川军另外还有个八十集团军,各派系军队之间联系之复杂,别说让日本人一脸懵,就连中国的战区指挥部都想挠头!

  但随着晋省战局深入,已经在这块土地上作战半年之久的日军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判断。

  晋绥军和中央军装备最好,但作战意志稍差,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属于常态,只要别给他们逼到绝境就成。

  西北军和川军装备略差,可意志顽强,一旦打出真火,那就是玩命的节奏,跟他们作战,日军各部都脑壳疼。

  不过,这二者再顽强,占据上风的日军也不怕,你要死亡我就给你死亡就是。

  最后,就要说到八十集团军了,这应该是整个晋省最让日军头疼的一支部队了。

  这支部队的兵力说不上多,也就两个步兵师,两万出头的样子,和日军一个特设师团的兵力相若,装备更是不用提,说他们是整个晋省装备最差的中国军队之一,估计都是抬高他们了,或许只有来自川省的中国最著名的‘叫花子’军能和他们媲美!

  可他们就是用这半年时间,成功的成为最让日军头疼的军队,没有之一。

  他们的不少的兵力和顽强的作战意志,都堪称一支强军,完全具备和一个步兵旅团级部队硬碰硬的资格,但他们偏不。

  从不大规模硬碰硬,化整为零,战场就围绕着绵长的交通线,打闷棍、围点打援、引蛇出洞等等神出鬼没的战术让日军各师团部头大如斗。

  已经完全掌握的交通线因为这支部队的存在,运输、行军效率不足理论上的一半不说,兵员、物资等损失比正规战场上还要大。

  关键是,你还没办法去剿灭他们,因为他们永远躲在深山中,让人徒呼奈何。

  哪怕做为对手,也不得不有些佩服他们,深山倒是可以成为保护他们的屏障,可在那里,无法得到足够给养,粮食、食盐、弹药、衣物这些军队必需品不可能变出来。

  从检查其战死士兵的衣物来看,大冬天的,甚至只有一件衬衣和夹棉军服,太行山冬天晚间的气温可是零下10度,滴水成冰的天气,靠着这活下来,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而他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灰色军服,那是因为,他们的军服没有足够的染料,用的就是粗棉布本身的颜色。

  而且,别以为他们只擅于袭击和伏击,他们打硬仗的本事同样出色,两月前就有一起两个步兵中队围攻一个山村的战例。

  为了掩护山村中国平民撤离,一个步兵连死守该村,在没有任何坚固工事的情况下,两个步兵中队外加一门步兵炮硬是攻了整整一个白天,付出了近百伤亡的代价才攻克该山村。

  该步兵连总兵力不过125人,事后经过检查,发现两个步兵中队之所以最终能攻克阵地,还真不是他们能够实力碾压,而是该步兵连的弹药全部消耗干净,经过详细清点地面遗留弹壳得出结论,该步兵连人均子弹不超过15发!

  那是一个令任何日军指挥官都汗毛直竖的数字,他们无法想象,若是给该部中国士兵发放和日军步兵单兵相同的120发子弹,他们能抵挡多少步兵的进攻。

  反正,两个步兵中队绝对是不够的。

  作战意志坚定,战术难缠,就是这支部队的标签!

  而现在,这支令人头疼、肝疼、肾疼的中国军队,就在他们对面。

  “是啊!就是那支难缠的中国军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黎城一战,不过是他们的幌子,其实真正的作战意图,都放在神头岭我部1500人身上!”日本陆军大佐微微感叹。“经典的围点打援,但就算我军知道,依然还是得上这个当,因为,包括师团长阁下在内,没人能轻言放弃1000余帝国官兵!”

  “那他们在这里......”野比大雄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也要装出一副懵懂模样。

  因为,在这里,眼前这位陆军大佐才是主角!

  “自然是阻挡我部增援神头岭,和半年前平行关那一战作战模式相同,中国人用一半主力围攻第五师团的辎重大队,另一半主力则是在外围全力阻挡第五师团援军!”日本陆军大佐眼中露出寒芒。“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太自信了,神头岭被围帝国官兵不是辎重兵,我部也不是第五师团那些花费一个白天都前进不了10里路的蠢货!”

  “就像现在这样,中国人为躲避我炮兵炮击,不得不将主力放在山脊后,但前线阵地上又不敢不留人,怕帝国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快速前进!他们的指挥官很聪明,也很冷酷!

  那,我就让他好好尝试一下什么才叫冷酷!

  他们不是号称不吝啬牺牲嘛!那就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僚在我方的炮火下哀嚎着死去!

  他们的士兵作战意志很坚定,这很好,我部这次出发时可是携带了各型炮弹近2000发!他们消耗生命,我们消耗炮弹!”

  “联队长阁下英明!”野比大雄脸上涌出喜色。“可神头岭那边?”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野比君你要对帝国官兵有足够的信心!”日本陆军大佐挥挥手,语气坚决。

  “嗨意!职下明白了!”野比大雄重重点头。

  而正面阵地上的769团面对日军再次轰来的炮击,也必须做出抉择!

  那位年轻的战将,硬着心肠,再度派出士兵,进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的战场。

  而士兵,坚定执行!

  在执行军令这一点上,921师所属,完全能和四行团媲美,甚至更强。所有领到军令的军士,都毫不犹豫的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兵一头钻进可随时让人粉身碎骨的战场。

  这场战斗,竟然就没有什么序曲,直接进入决战。

  日军用炮火尽情肆虐,中国军人,选择用血肉之躯坚守!

第919章 有坦克了不起?

  日军令人窒息的炮击竟然足足三轮,除了中间间歇过两次,整个炮击时间超过了45分钟!

  毫无疑问,如此猛烈的炮击给了正面阵地上769团惨重伤亡!

  看着一个步兵班一个步兵班被无奈的填入战场,然后趁着日军炮火间歇的时候不足一半人撤出,769团那位年轻团长的脸上写满痛苦,但唯一不变的,是坚毅!

  哪怕连他的副团长和二营营长都在日军第二次炮击停止的时候请求他不要再派一个步兵排进入一线阵地了!

  日军步兵尚未进入战场,他们就已经损失了快一个满编步兵排了!

  面对下属的苦苦恳求,年轻团长的脸色前所未有的平静。

  虽然懂他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位年龄不过20出头的团首长有着远超过他自身年龄的成熟,面部表情越是平静,越是证明他内心炽热的怒火,就像数月之前,他亲率一个步兵营袭击阳明堡机场一样,新组建的团部几位主官都认为他太过冒险了。

  可当时因为有阳明堡机场的存在,日军频繁于该机场转场,对当时正在与日军主力决战的中国各军威胁极大。用他当时的说法:战争那有不冒险的?百分百稳胜的话,这场仗就不用打了!

  或许,他的属下们对自己这位年轻团长还是不那么了解。

  这位现在年仅23岁的上校团长,虽然才23岁的年龄,却已经参军9年,并晋升到无数同龄人无法企及的军职,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冷静和智慧!

  做为军人,他知道自己的下属们痛苦什么,他们不是被鲜血吓住了,他们是不想白白牺牲,他太懂得战友间的情感了,没人愿意看着战友宝贵的生命就这样被白白消耗!

  所以他们请求自己,减少在一线阵地的兵力,只留下几名观察哨,让日军的炮火成为无用功!

  可做为指挥官,他更懂日军指挥官在想什么,日军指挥官就是在等,等自己扛不住伤亡,减少士兵投入,已经抵达一线阵地350米外的日军步兵们不是摆设,日军的步炮协同虽然做得不够优秀,但也能勉强达到200米!

  200米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虽然是由山下往山上冲,可如果当日军炮火选择延伸,对山脊开火,他隐蔽于山背后的士兵们还能不能在日军抵达阵地前冲进阵地呢?

  他必须,也只能在日军炮火肆虐下的阵地上保持足够的兵力!

  “日本人有本事永不停止炮击,那我769团就陪他们战至一兵一卒!班长没了,排长上,排长没了,连长上,连长、营长没了,老子这个团长亲自上,把老子这句话传至各连!谁再质疑军令,军法从事!”年轻团长用一道近乎残酷的军令拒绝了所有人。

  两翼已经抵达的772团和771团看着远方被硝烟笼罩的正面阵地其实也很痛苦!

  为了把日军1500余大军全部装进口袋,程旅长选择了地势平坦的北干岭做为战场,但凡事有利有弊,因为战场宽阔,两翼高地距离日军步兵所在地较远,除了重机枪射程足够,两翼阵地上的步枪并不能保证命中率!

  那也意味着,在日军狂攻正面阵地时,他们想在高地上对正面阵地实施打击,几乎很难办到,除非他们动用迫击炮!

  可先不说迫击炮炮弹储量极其有限,光是用迫击炮对广阔战场上的步兵打击效果能有多大?除非,两个步兵团冲下高地,进入平地对日军步兵作战。

  但日军,恐怕早就防着这一招,利用炮击的空挡,他们的步兵早就依托着公路边上的丘陵山地挖掘野战战壕!

  没有足够炮火的情况下,他们要反守为攻,那付出的代价,光是想想就令人胆寒!

  虽然这种情况,在下午四行团抵达之后就能有所改观,但现在却意味着正面阵地上的769团两个营必须得承受日军的主攻。

  可以说,时任该支日军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后藤甲子南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在通过对战场观察后,立刻拿出了最行之有效的战术,让中方也为之头疼不已。

  当然了,这些都建立在他并不知道此时的中国军队还有四行团这样一支奇兵,如果他知道四行团随军携带的还有四门150重迫击炮以及16门82迫击炮,他一定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再加上此刻已经抵达战场的921师麾下三个精锐步兵团所装备的迫击炮,总数超过30门的迫击炮绝不是日军步兵们利用单兵工兵铲挖掘的临时野战战壕所能抵挡的,哪怕日军步兵们很用心,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就挖掘出超过80厘米的深度!

  但不得不说,至少在四行团没有抵达之前,后藤甲子南所用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这一招,的确还是让战场上的中国三个步兵团感觉很痛苦!

  就特么像一脚踢到草原上的铁头汉子----平头哥一样,很棘手!

  不过,769团那位年轻团长也不是全然都是痛苦,在战斗的间隙,他收到了两个还算不错的消息。

  他麾下的主力一营和日军恶战一场,虽然伤亡惨重,但好歹基本骨架还是保留着,如果战后能从补充团里补充足够的兵员,不用三个月,就可以恢复战斗力!

  另外,在日军第二轮炮击开始时,已经抵达距离战场5公里外的程旅长就敏锐的判断出日军将会以打开正面阵地为突破口为主的战术,立刻将683旅旅部直属炮兵连麾下的两门37毫米速射炮和4门迫击炮调来正面阵地!

  而且,两门37毫米速射炮的主炮手,全部是四行团支援过来的教官,在听说战局发生变化,即将要在北干岭与日寇打一场硬仗,四名四行团的教官立刻找到程旅长,请求以炮手身份参战。

  不是新培训出来的炮手不行,实弹射击超过200发,他们基本已经达到一名熟练炮手的水平。

  但这毕竟是他们以炮兵的身份第一次参战,在这种残酷的战场上,一名炮手能将自己平时训练水平发挥至百分之五十,就已经很难得了,但那显然不够。

  程旅长同意了四名四行团精锐炮手的请战,由他们带着两门重达400公斤的37毫米速射炮赶往769团负责的正面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