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对于这名日军飞行员来说,那一瞬间绝对是懵逼的,他绝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逃脱了中国人的子弹,队友竟然要来给自己上一课,这什么情况?
要知道,因为要加速要拉升,96战机那台500匹马力的发动机的功率几乎已经被飞行员们压榨到极致,瞬间速度几乎已经达到了96战机的上限----340公里每小时,那就是相当于95米每秒的高速!
两架日机如果是一前一后,相对速度几乎是恒定的,那倒也无所谓,但很可惜,机动方式秀的一匹的日本陆军大尉所在战机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现在的这架战机,就像是一枚射出后不管的导弹,爱谁谁,方向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动机在油门的催促下拼命轰鸣着爆发出了最大功率,都快爆缸了。
所以,他是从侧面冲向那架飞行员已经懵逼了的日机!
不出意外的话,真没出意外,两架日机就在距离防空阵地上空大约700米的区域相撞,来了一场空中交通事故。
空中仅存的三架日机集体傻眼,这,就没了一半了?
佐佐木.....
有些想哭,他真的不想当吉祥物!但奈何队友太傻逼,战场上将战机降低到300米的高度,不是屎壳郎打灯笼----找死吗?
已经将战机拉升到1000米高度并还不断拉升的佐佐木中尉是绝对有资格骂下方同僚们傻逼的。
除了那两门机关炮,高射机枪的子弹,可是连他的毛都挨不到。
其实,地面上的中国军人也没来得及欢呼,日机就这么在他们脑袋顶上撞成一团火球的傻缺行为也让他们一头包!
日机粉碎性解体抛洒下来的各种钢铁零件就这么砸下来,不亚于一场可怕的攻击。
幸好!他们在构筑火力工事的时候,都用树木做了顶棚掩体,不然的话,光靠钢盔硬挺,危险系数还是蛮大的。
这,或许也是日本轰炸机编队最后的反击吧!
还真挺倔强的,用自己的身体和战机零件当炸弹!
莫松子的机炮排,在此战中,负伤五人,都是被日本飞行员‘最后的倔强’给砸伤的。
战后,莫松子还为此写了检讨!
但战功却是杠杠的,光是他机炮排,就击毁日机三架,好好的给769团出了口恶气!
四行团团部也给机炮排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全排奖励大洋200块!
769团那位战将,专门在战后由683旅组织的庆功会上找到莫松子这个小少尉排长,送了他一本签了769团团部几个主官名字的笔记本!
“英豪战长空,日寇尽折戟!特致感谢!”这是那位战将亲笔书写于扉页上的致谢词。
在当时看,这本小本子除了让莫松子这个原籍滇省人练习一下所识不多的字,毫无用处。
“保存好它!”在唐刀的提醒下,莫松子不管奔赴那处战场都带着这本意义非凡的笔记本,并在其上用质朴的文字记录下他所经历的每个战场。
直到多年后,莫松子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本子的重要性,那上面所书写的致谢词,就连穷凶极恶在其面前也只能退却。
那是军人为国奋战最好的证明,那位战将的非凡成就,别说是那些被人为催发出来的阴暗,就是推波助澜的始作俑者,也不敢轻易诋毁。
那实在是这位因势利导主动出击揍下日军飞机的陆军少尉当时所收到的最好奖励!
但如果你要以为此战到此就结束了,那你还真是想差了。
佐佐木中尉是在不到半分钟内升入1200米的高空,完美诠释了一把天照大神这一刻又选择站在了他那一边。
可他另外两名同僚却没有他的先见之明和运气,为了防备日军对公路上的运输队进行轰炸,程铁首的防空阵地可不止这一处。
莫松子的机炮排搭配一个高射机枪班形成了核心防空阵地,以这个核心防空阵地为圆心,直线距离800米为半径的大圆弧上,另外三个高射机枪班6挺高射机枪还有3个火力点!
眼瞅着核心阵地都疯狂开火了,另外6挺机枪那里还忍得住,在两架日机高速掠过核心防空阵地上空,一边拉升一边向西方转向的那一刻,6挺高射机枪也全速开火,在空中撒下一片片弹雨!
螺旋桨飞机拉升的速度还是太慢了,终究还是没躲过对空射程只有900米的高射机枪!
两架日机大多是机身下方中弹,但高射机枪子弹的破坏力有限,除非是命中要害位置,还在竭力拉升的两架日机逃出射程的几率很大。
又是日本军工的抠门害了他们,座舱下方没有安装防弹钢板,铝制蒙皮在高射机枪的子弹面前,脆弱的犹如蛋壳,疯狂的子弹击中了日机飞行员。
遭受重创的日军飞行员凭借着强大的求生本能,在昏迷之前将飞机开出数十公里!
但失血过多造成的昏厥终究不是意志所能抗衡的,在狂奔50公里后,该日机就在佐佐木中尉眼皮底下一头撞到高山上,化为一团烟火!
另一架受创日机的运气要好的多,飞行员是腿部被子弹击穿,在佐佐木中尉于无线电台中的拼命鼓励下,硬是咬着牙将战机开回了位于原城郊外的机场!
可以说,如果最后两架战斗都平安降落,绝对是一场本年度励志大戏,也能替该陆航大队遮掩住数架战机战损的丑陋。
猛灌心灵鸡汤的佐佐木中尉做为领航者和心理辅导师,不仅能享受荣耀,还能摆脱自己‘吉祥物’的恶名。
但,中国军人的重机枪子弹伤的可不止是飞行员,质量还不错的96战机亦是伤痕累累。
就在降落的时候,日军机场塔台通过望远镜,发现一个致命问题,该日机的起落架竟然损坏了!
轮子已经被打爆,仅剩一点胶皮还连在上面,就这样降落在混凝土路上,无疑是将飞机往地上砸。
当然了,这个时期的螺旋桨飞机速度远不如喷气式式,不过200公里的降落速度,只要找到一处合适的草坪,给予足够的缓冲进行迫降,或许还有百分之三十的生存几率。
可要命的是,日军飞行员因为极度疼痛和失血,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完全是靠着本能在操控飞机,无论塔台如何拼命呼叫,也是来不及了。
于是,就在日军陆航大队天上地下所有军人的目瞪口呆之下,呼啸着降落的日机起落架在落地的一瞬间,因为没有轮胎缓冲,直接断裂,整个机身重重砸在混凝土跑道上!
日本人或许从没有这么懊悔过自己的精益求精,如果是土跑道的话,至少摩擦起火的几率要小很多。
中国可不知道有多少机场就是那么简易,一条土跑道外加几个草棚,战机不一样参战?或许最大的缺点就是战机寿命缩短不少。
可那,对于弱小的中国空军来说,又有什么了不得呢?每次出战,都是以少打多,对于他们来说,每次出征,都是决战,死战!
飞行员都没了,战机寿命有多长,重要吗?
这种心理,显然是装备占据巨大优势的日本人无法体会的。
他们这时候只有懊恼,没有别的。
日本人虽然抠门,但工程质量杠杠的,高速在地面上滑行的日军战机,那是一路火花带闪电,倾斜,翻滚.....
最终,彻底失控的96战机变成一团火球!
这是嫌日机死在战区不够爽,非要死在日本人面前的节奏,日本华北方面军陆航大队方面那一刻的心情绝对是糟糕透顶!
关键是他们还没办法立刻展开报复,不是油料的问题,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徐州会战早已拉开架势,中日双方战得如火如荼,原城机场的大部分战机都被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要求支援徐州会战。
毕竟,那可是双方投入超过80万人的大型会战,和那一比,黎城这样的小场面战场简直不值一提,不是下熊元亲自致电向室内寿衣大将阁下求援,那会有轰炸机去给他们捧场?
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战场,竟然让他们战损五架战机!
“还好,还有一架!”地面上的陆航大队一名中佐艰难的给了自己一个说不出滋味的安慰!
“八嘎!那是佐佐木!”时任陆航大队大队长的野山大佐留下了这样一句在日军陆航大队流传甚广的名言!
虽然没说得很明白,但结合上下文意思,他想要表达的不过是:仿佛还有一架,又仿佛没有!
佐佐木,实力坑队友!
不过,好消息是,但凡佐佐木出征,陆航大队绝不会全军覆没!
高空中还在盘旋的佐佐木中尉看着地面上还在燃烧的飞机残骸,其实也挺绝望的。
他不想这样,但这就是战争,不会以谁的意志力为转移!
日本华北方面军陆航大队这次奉命增援108师团,算是撞了回铁板,直接把半个中队搞没了,极度恼怒之下,将观察到的神头岭战场1500名步兵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晚了半个小时才传给下熊元。
而就是因为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差,导致从潞城出发的2000余日军主力已经全面和中国军队交火,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和忧伤的佐佐木一样,战争不是以谁的意志力为转移的!
遭受了日军轰炸机机群轰炸的769团主力被迫绕行,虽然他们果断的抛掉了所有辎重,轻装赶往战场,但他们依旧会迟于规定时间赶往战场。
最先赶到战场的,只有769团一个步兵营460人!
他们要面对的,或许是超过2000名日军,而这2000名日军,可是拥有轻型坦克和火炮。
而该营,最牛逼的火力,是两挺民二十重机枪!
没有山炮,也没有迫击炮,就连两挺仿造至马克沁的国产重机枪,也只备弹600发,每挺机枪300发!
交战双方实力,犹如壮汉和孩童的对比。
这也是日本华北方面军陆航大队用5架战机损毁为代价,替108师团争取到的最好机会。
如果他们能在769团主力赶到之前,一口吃掉这个中国步兵营,就算这一仗他们打输了,他们的死敌921师,也会疼痛彻骨!
正疯狂赶往战场的程旅长,此时亦满头大汗!
不是累的,而是惊的!
这就是战争!
再睿智的将军,也没法将所有意外都考虑到。
或许,他们将会被迫吞下整建制损失一个步兵营的苦果!在占尽所有优势的时候。
。。。。。。。
第913章 朴实老孔!
1938年3月16日,上午10时!
这个时间,对于中国921师几位旅、团级指挥官来说,绝对算得上无比煎熬的一个时间段。
虽然距离战场的直线距离算不上遥远,可太行山那种处处是悬崖绝壁无比凌厉的山势,却将这种看似就在眼前的近在咫尺,隔绝的远若天涯!
甚至,正在轻装狂奔的769团指战员们,似乎都听到了远山传来的枪声!
那并不是错觉!
769团一营,是真的和日军接上火了。
不过,严格上来说,不是和日军2000主力接上火。
769团主力按照原计划,是抵达位于潞城西9公里的北干岭组成正面防御阵地,那是程旅长在半月前筹备神头岭伏击战时亲自潞城至黎城路途上实地考察后专门留意的阵地之一。
该地区,三面环山,山势较为平缓,便于士兵攀爬扼守制高点,好处很多,比如683旅可以将921师倾力投入的4个步兵团兵力全部部署在这片山区,以7000余人的兵力形成一个口袋阵,就像半年前的511师那样,以优势兵力围歼日寇,而且,这样的地形还可以保证进可攻,退可守,哪怕日军再不断从潞城、长治抽调兵力投入战场,683旅也可以保证全军想战就战,想退就退,这是最稳妥的战场。
可该地形也有一个致命弱点,被三山包围的山坳中平地较多,遭受到袭击的日军完全可以在平地上建立阵地固守待援,而重火力不足以及弹药并不充沛的683旅除非是放弃山顶阵地主动出击,否则还真拿他们没太大办法。
如果当时选择在此地对1500日军进行伏击,最大的可能是双方陷入胶着,想对其进行全歼,恐怕得付出极大的代价!哪怕是四行团抵达后,给683旅提供了大半个步兵联队的全日式装备以及充足的弹药。
所以,反复衡量后的程旅长依旧像历史中一样选择了神头岭,一个将交战双方距离拉近到只有十多米的奇袭式战场!
他说服上级和旅部内几个主官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是伏击战,就得足够坚决的出其不意,那种既想攻,还想守,还考虑稳妥,不就是阵地防御战?瞻前顾后,或许啥都捞不着。
犹豫必将败北!这或许并不是这位未来排名于中国名将榜前列的名将生平最高光的时刻,但绝对已经展现出他的个性和用兵特质,但凡做出决定,就果断完成。
一如十三年后在那场著名的冰原之战,担任第二指挥官的他力排众议,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冰原下构筑地下长城一样,牛仔们铺天盖地的火力在著名的地下坑道面前,第一次失去了他们的锐利!
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神头岭奇袭战用最短的时间干掉了日军1500人,当日军再度派出火力更强、兵力更充沛、也更为警惕的大军,北干岭这个位置就是最适合中国军队的战场。
四个步兵团,不,如果加上正由黎城而来的四行团,中国军队聚集的兵力将近万人,尤其有了四行团装备的大口径迫击炮,日本人如果要在这里‘玩’一场攻防战,那倒霉的绝壁是他们。
这也是程旅长这位天才将领在收到日军大规模增兵后,立即决定在北干岭地区继续扩大战果的主要原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程旅长根据战场变化做出的每一个判断,都已经证明,在中国北方战场上中日双方近百名将领中,他至少能排进前五!
769团一营,正是在这样的战术方针下,由侧翼迂回,打算先行占领北干岭左翼高地,那里的地形更平缓,这也是吸取了511师半年前伏击日军辎重大队那一战的教训的结果。
那一战,为了防止被日军侦察尖兵发现,该师不得不将主力放在远方,当战斗打响之后,趁着包围圈还未彻底形成,日军不惜代价的占领两翼制高点,最终,511师花费了巨大代价反攻才拿下两军反复争夺的制高点阵地,这也是1000余名日军能坚持到日落的主要原因。
战斗拖得长,不仅是要承担日军增援的巨大风险,带来的最大恶果是伤亡数激增!那场伏击战战果很辉煌,1000余名日寇被全歼,但代价是中方伤亡数目竟也不低于千人。
那是八十集团军进入战区以来和日寇的第一战,也正是那一战,让八十集团军上下对日军的战斗力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已经走上实事求是路线的八十集团军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日寇,那是完全不同于老对手的敌人,他们的战斗力,极强!
所以,程旅长很谨慎,他需要769团麾下的一营提前占领这个对着凹地的缓坡,等待772团的抵达再进行换防,避免出现511师伏击战中的难题。
769团一营绕过群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用20分钟,就可以按时抵达指挥部所指定位置。
但俗话说得好,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来了。
距离一营主力前方不过800米的侦察班班长在这个平均气温不过13度的春天,满头满脸的大汗跑回来汇报。
他们,发现了日军的尖兵!
日本人,竟然秀起了花活儿,不走大路走小路,绕到了战场侧翼?
那一瞬间,身为769团一营营长的老孔同志也是懵逼的。
没错,这位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日后在‘亮剑’里可是和老李被誉为晋西北铁三角之一。
虽然年龄也不大,不过27岁,但16岁从军,到现在也是拥有军龄11年的老兵了,在改编之前可是最高指挥过数千人兵力的高级指挥官,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兵级指挥官,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提前遭遇日本人不说,日本人还绕到了指挥部预设阵地的后面,更要命的是,团主力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还未抵达......
“鬼子主力有多少人?”老孔同志定了定神,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