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232章

作者:汉唐风月1

  另外两门还放在木箱里被保存完好的机关炮部件也被骑兵们找到,日军对武器养护之精心令人惊叹,枪管在照明弹余晖下散发着蓝幽幽的光泽,还弥漫着黄油的味道。

  六门25毫米机关炮全部被中国骑兵们缴获,唯一的难点是怎么把这几个重达200公斤的大家伙给搬走。

  而吕三江则和几十名骑兵一起在战场上寻找战死战友的遗骸。

  是的,几乎没有伤员,寻找的都是死亡。

  被大口径机关炮射中的人体,别说会支离破碎,就是纯粹的失血,也会在十几分钟内夺走人的生命。

  而就算是战马被炮弹击中,由高速移动的马匹上落下再被沉重的马尸压住,死亡的几率也高达百分之九十。

  骑兵们马鞍上都有软兜,那是专门救助伤员之用,但这一刻抬上的几乎都是战友遗骸。

  怎么都死了,一个活的都没有?给我来一个活的都行啊!吕三江看着战友们不断将遗骸抬上软兜挂在马背上,一双眼都是红的。

  “快来,快来!林子还活着。”一个士兵惊喜的声音传来。

  远处的吕三江发力狂奔,周围的二十几号骑兵也迅速围了上去。

  名叫林子的骑兵在骑兵里可是小有名气,算是骑兵中的开心果,年龄不过22岁的林子生于东北长于东北,父兄都是二人转艺人,成立了个戏班子,在东北三省四处演出,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算衣食无忧,十几岁的少年也是常年接受熏陶有着一手二人转绝活儿。

  可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整个东北都被日本人占领了。

  生活彻底被改变,戏班子也因为在省内流动频繁被日本人要求解散,但这还只是平凡生活坠入深渊的第一步。

  因为有着二人转绝活,林子的父兄二人尚要被迫去在日本人的宴席上为他们助兴,一次不起眼的演出失误,两人就被依附日本人的汉奸给毒打一顿,寒冬腊月的剥光了丢在大街上。

  东北的冬天是什么天?极度的羞辱加冰寒入体,林子用板车将父兄拉回来没几天,一向身子强壮的父兄就接连悲苦死去。

  心中满怀着仇恨的少年林子逃出东北找到了东北军余部参军并在两年后成为骑兵,虽不是最勇猛的那一个,但在训练之余来几个二人转绝活儿,却是能让大部分出身东北的骑兵们感受到家的味道,平素很得骑兵们照拂。

  听说他还活着,骑兵们哪能不欣喜若狂?

  吕三江更是欢喜得胸膛都要炸开了,那是他骑兵班的兵,六人的骑兵班因为他率队冲锋在前,在此战中已经折损两人,如今还能再找回一个,好歹活着的超过一半。

  可是,当众人挪开他身上死死压住的战马尸体,林子的双眼已经在泛白,口中更是大口的喷出鲜血。

  吕三江无比惊惶的摸摸他的胸膛,却是发现他曾经强壮的胸膛软绵绵的不说,更是向下塌陷,那是胸骨尽折的状况。

  “林子,别睡,别睡,千万别睡着,我带你去找军医!”吕三江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安慰已经命悬一线的士兵。

  “三江哥,我好冷!”年轻的士兵使劲握住吕三江抱住他身躯的手臂,气若游丝。“我想回家,回东北。”

  “衣服,脱衣服,给他盖上。”吕三江扭头大吼。

  却发现,正在解衣扣的同班士兵却猛然僵住了。

  再回头,年轻的士兵却已经头颅低垂,口中喷出的血,沿着他的身前泊泊而下。

  只是,气息全无。

  希望给父兄报仇的士兵,还是死了。

  他的从军生涯并不算辉煌,哪怕是怀着刻骨之仇,他也没有在战场上连斩数名日军的勇猛。最好的战绩,也不过是协助同班士兵斩杀两名日军,自己的马刀,还从未亲手砍掉过一名日军的头颅。

  就连这次突袭之战,他也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刀把上刻下记号,那是只有亲手斩杀一名敌人之后才有的荣耀,就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可是,谁又能说这样的士兵不够勇敢,从他穿上军装走上战场的那一刻,他就是个勇敢的中国人。

  正是这样千千万万无数普通中国军人的存在,中国,在面临高出自己一个维度的侵略者,才能勇敢亮出自己的刀。

  勇敢,从来都是生于普通,而死于不普通。

  “我带你回家,带你回东北!”吕三江眼中泪水终于落下,发力抱起已经愈发沉重的战友身体,喃喃自语。

  刚刚还紧握着他手臂的手,颓然垂下。

  家,是归宿!

  无论它变成什么模样!

  战士的心,也会柔软和脆弱,在死亡来临的时候。

第434章 呸你一脸!

  骑兵们损失不小,但收获巨大。

  战死的近50人遗骸都被寻获带回,六门沉重的96式25毫米机关炮也被他们用现场寻获的马车给拖回来。

  第6重炮旅团看似是日军的战略支援部队,其实也就那样,远没达到西方国家机械化的程度,150重炮基本都是用驮马来拖动,炮弹也是以小型马车来运输的。

  所以,骑兵们返回时,还牵了三十几匹驮马和十来辆板车回来,正好用来运伤员。

  而那边的步兵们则早已开始发起了进攻。

  150榴弹炮固然厉害,可以给阵地中的日军大量杀伤,但光想用炮弹就将他们全部干掉那还不知得什么时候。

  而且窝在阵地上的日军估计也知道,离开这片阵地他们或许死得更快,硬撑着就是没有溃散,其坚韧的意志让逐渐向阵地移动的中国军人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是让人头疼的对手。

  只是,他们最重要的火力,6门96式机关炮一一被纯靠杀伤力的150榴弹炮和精准的迫击炮击毁后,他们就再也无力阻挡将近两个步兵连的进攻。

  投入冲锋的四行营四个步兵班拥有冲锋枪和驳壳枪,郭守志的警备营一连虽然在冲锋枪和驳壳枪数量稍逊,但火力搭配几乎和四行营一致。

  可以说,以小村尚志为首的400余日军遭遇的就是整个东南战场最精锐的中国军队,无论从装备还是意志或是战术技巧上。

  唐刀的步兵班基本都是15人制,除去下放到班的轻机枪和掷弹筒会在阵地以外为同伴提供火力支援,其余十二人连同班长在内,都是以三人一小组行军。

  唐刀没多少时间给他们讲解日后在北国风雪之战中完全成型的三三制战术,只是告诉他们无论冲锋还是防御,都要信任自己的战友,自己只用管自己的方向,两向侧翼交给战友。

  警备营的士兵们在松江的巷战中已经尝到了这种三人制分组的甜头,那大大减少了他们要全面观察战场的负担,专心对付正面之敌,一人遭受攻击,另外两人会迅速予以救援并对敌人进行打击。

  而四行营的士兵们则更不用说,他们的训练强度更盛于67军和43军,又在淞沪血战两月,比谁都会保命,也比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更懂得如何杀人。

  这样一群精锐,如狼似虎的冲入阵地,日军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管是想跑还是想反抗,基本都是死亡,再无第二种选择。

  随着庄师散麾下的2连也紧跟其后冲入阵地,日军已然是大势已去。

  不知道有多少日军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下,三八式步枪几乎只有开一枪的功夫,就会被一梭子子弹扫倒,而后便会被一柄长枪毫不留情的刺下补刀。

  这里是战场,没有仁慈可言。

  唐刀在战前就下达军令,除了中国人,他不想看见还有任何一个日本人有呼吸的权利。

  这里是中国的土地,连空气都是中国的。

  当然了,日军也是顽强的,就在这样已是必败的战场上,他们依然前赴后继,没有枪,他们就挂着一圈手雷把自己当奔跑的炸弹冲过来。

  雷雄一口气打空手里冲锋枪的子弹,把一名坦露着胸膛的强壮日军打成筛子,都还来不及趴下,就被八米外猛然炸成一团血雾的日军造成的气浪掀了个大跟头。

  “驴日的,这里的鬼子咋这么死硬死硬的?”悍勇如雷雄也不由得吓了一脑门冷汗,口吐芬芳。

  幸好,刚刚他直觉不对,没有选择用他最擅长的搏击宰掉狂冲过来的日本人,而是毫不手软的开枪击毙,否则,他绝对会被日本人挂在身上的几枚甜瓜手雷炸得麻麻都不认识。

  “所有人,都不得随意和日本人白刃战,用枪解决他们。”庆幸自己没有冲动的雷雄吐掉嘴里的泥沙,传下命令。

  但这也没能阻挡中国军人的伤亡,一个想寻死的人,不是那么轻易就会被子弹击败的。

  这一点儿不光放在中国军人身上有用,在日本人身上同样有效。

  最少有十人,伤亡在日军这种疯狂的自杀式还击上。

  被同伴伤亡刺激的双眼通红的中国军人用更凶猛的子弹来回应对手,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哪怕是已经躺着不动的,也会遭到子弹的试探。

  重伤倒地装死企图拉一个平本拉两个赚一个的日军只能没了偷偷抛出手雷的机会。

  尸体突然自动爆炸,四分五裂的在空中飞舞,在这片战场上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但显然,日本人搏命式的反击是成功的。

  那也是第6重炮旅团在整个战斗中坚持时间最长的战场,在遭遇一门150榴弹炮平射和3门迫击炮精准摧毁之后,尚坚持了20分钟。

  直到李九斤亲率一个步兵班攻向阵地最后方一片战壕,连续投掷了十几枚手榴弹,将七八名躲在战壕深处拿着手枪反抗的日军全部击毙后,或许中国军人们才找到这片阵地上日军如此拼死反抗的原因。

  那基本上都是大尉级军官不说,其中一名被炸得肠穿肚烂临死还提着一把指挥刀的矮胖子,竟然还是一名陆军大佐。

  那应该是这一片阵地上日军最高指挥官了。

  陆军大佐显然没想到自己连拼刀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中国人雨点般投来的手榴弹给炸死了,按照他的预想,好歹能挥舞几下手中锋利的军刀。

  不然的话,为何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一看就是那么的不甘心。

  “马勒戈壁,为毛只是陆军大佐,而不是少将呢?李九斤一边从死尸手中‘夺’下指挥刀,一边惋惜的嘟囔着。

  可不是‘夺’下嘛!死鬼大佐就算是死了,那只手也死死的握着刀把,李九斤拽了两下都拽不出,一怒之下干脆拿刺刀剁掉死鬼手指,血里呼啦的才把大佐级指挥刀给弄出来。

  老兵油子可不会知道,虽然许多日军将佐的刀把上都喜欢雕刻上菊花纹,但可不是谁的刀把上都敢刻上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的花纹。

  那只有天皇御赐给海陆两军高级将领所配军刀,或者是用以激励自己认为最为忠心的近臣所用军刀。

  小村尚志虽已经算是日军序列中的中高级军官,但距离大将级将官还差的犹如泥巴仰望云端。

  很显然,他是近臣。

  当然很近,做为这一代日本皇帝的同窗好友,炮兵专科毕业的小村尚志在三十几岁就官拜陆军大佐,用不了多久就会进入将官序列,就连澄田赉四郎平常也对自己这位麾下客客气气从不重言苛责。

  只可惜,日本皇帝陛下的同窗好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在中国东南冰冷的泥地里。

  然而,死亡还不代表噩梦的结束。

  中国的一个陆军少尉正在用最粗鲁的方式割断他的手指拿出那把他引以为傲的指挥刀。

  皇家徽章什么的李九斤不懂,但那把九四式军刀还是挺锋利的。

  战后咱啥都不要,就要这把缴获的军刀,营长一定会答应我的。李九斤将刀把上的血在矮胖大佐的军服上擦了擦然后插进了自己的腰带,暗暗打着“中饱私囊”的主意。

  “咳,呸!”喉咙进了不少灰,老兵油子习惯性的咳了口痰,顺嘴就吐在已经死翘翘的日军大佐脸上。

  “特娘的,死了还敢瞪老子,老子唬大的?弟兄们,走,继续干鬼子去,争取给大家伙儿一人弄把日本军刀玩儿!”老兵油子兴冲冲地带着麾下士兵冲向黑暗。

  “走!”士兵们无不情绪激昂。

  发横财这种诱惑,佛祖都难以抵抗,更何况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大头兵们了。

  如果他们知道,在未来,李九斤插在腰带上的这把94式军刀价值更是超过50万人民的币,他们一定会更带劲的。

  挎着腰刀的日本军官,就是个行走的金娃娃啊!全身装备放在未来的中国随便买买,就是一套房。

  你爷爷我,年轻时就给你存了套房!拿这个给未来孙子讲故事,孙子一定会爱听的,哪怕是为了那套房。

  只留下一地狼藉和日军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一脸不甘瞪着天空的日本陆军大佐。

  另外,脸上还有一口浓痰。

  “呸你一脸!”这就是中国军人对侵略者的回答。

  这一次是真实的发生了。

  据说,战后负责收尸的日本佐官硬是没敢向上汇报,生怕某皇知道这个事实后会气出个好歹来。

第435章 近乎全歼!

  搞定小村尚志这片死硬死硬的战场,唐刀所率领的主力就再未遇见像样的反抗。

  倒不是说日军炮兵们都是渣,炸完炮之后就一哄而散撒丫子跑路了。

  正好恰恰相反,日军炮兵们向中国士兵们展示了日本式的勇敢。

  澄田赉四郎这厮和他向柳川平助所发的诀别电文一样,组织他的麾下们进行了殊死的抵抗。

  但貌似这并不是个正确的选择,据战后侥幸存活的第6重炮旅团部参谋回忆,在战场后期,澄田赉四郎少将阁下也无比懊悔自己的决定。

  炮没了,还可以造,但人没了,可什么都没了。

  是的,眼睁睁看着中国士兵用携带的机关炮和机枪对着简陋到只能藏下大半个身体的战壕狂轰狂射,让只拥有少量武器的帝国炮兵连头都抬不起来,而后携带着冲锋枪和驳壳枪连射型火器的步兵再拿着帝国步兵最喜欢的两翼包抄战术,从侧翼杀入阵地,几乎是六七分钟就攻克一片阵地,然后展开屠杀之后,澄田赉四郎是真的后悔了。

  他的决定展示了一名大日本帝国陆军少将的武勇和决死之心,可是,却是真真切切的将整个第6重炮旅团送进了地狱。

  不光是没了大口径重炮,连那些拥有数年从军经验的宝贵炮兵都人为的送到了中国人的屠刀之下。

  战后中日两方战报的战损比,也无比残酷的说明了这一点。

  在战斗开始之前的破壁之战和骑兵冲锋战中,中方战死士兵在80左右,伤近100人,包括小村尚志所在的高射炮阵地,纵算遭遇了150榴弹炮的轰击,重武器损毁殆尽,却也给中方造成了40多人的伤亡。

  但随后在澄田赉四郎的命令下,以炮兵大队乃至炮兵中队为单位并发放备用武器组成的各防御阵地,总兵力高达6000人,放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是绝不可能轻忽的兵力,哪怕是淞沪这个绞肉机战场上。

  哪怕,这群可怜的日本炮兵们手中并没有多少武器,连三八式步枪这种平素放在军火库中落灰的‘烧火棍’,也只能两人一杆,一个人死了,另外一个人才有机会获得武器,和日后在北方田野上和他们拼死抗争的那帮‘土八路’差不多的待遇。

  可是,他们的敌人不过千余人,除去在后方打扫战场并不断救助运送伤员的骑兵,纯步兵经过消耗后更是不足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