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11月6日午时1点,我松江骑兵营于黄浦江沿岸遭遇日军一股骑兵侦查中队,激战之后,全歼其少佐军官以下98人!
11月6日傍晚及晚间,抵达日军对我松江城周边阵地狂轰乱炸,我松江守军奋力反击,连续击退日军数轮进攻。
至凌晨三时,我守军一部,由南门而出,潜入日军阵地夜袭,歼灭日寇300余,并全身而退,可谓是大获全胜!”
眼里还噙着泪花的年轻人读起后面的战报,却是因为后面的连续获胜,声音越来越激昂!
听着他对胜利近乎咆哮式的嘶吼,周边围过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人群不由自主的发出欢呼。
就连手里紧紧攥着儿子照片的老妇人,脸上都不由自主的浮出笑容。
对于她来说,杀死的日本人越多,她的儿子,就会越安全。
这一刻,她或许有些自私,但她是母亲!
第263章 请忘记我
“这些胜利,无比振奋人心!
每一具日寇的尸体,都向我全军全国证明着,他们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在我军的英勇面前,他们一样会走向死亡。
可是,胜利都是牺牲换来的。
我想去采访这些英雄,我给两名将军表达了这个意愿。
将军沉默片刻,带我去了一处院落。
同胞们,你能想象吗?当明月推开那扇门,走进那个宽大的院落时,月光下,放眼望去,一地雪白。
明月陪着两名将军行于雪白之间,院落寂静无声,甚至连城外还在不时轰然炸响的隆隆炮声,都变得那么遥远。
掀开一张白布,下面是一张年轻到你难以想象的脸,他脸上的血污已经被清水擦去,只是眼睛还圆睁着。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在牺牲之前是怎样怒吼着竭力向远方的敌人射出他枪膛里的子弹。
不知有多少颗重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本就有些单薄的胸膛瘪了,他钟爱的军装和他的血肉粘连在一起,帮他清理的护士不得不选择用白布包裹住他的胸膛,可依旧成了一块血布。
我抬头看月光,企图将我的泪光倒灌回去。
因为,我不想悲伤,在淞沪三月,我见过了太多牺牲,我希望我的心或许已经变得足够坚硬,我希望我能更坦然面对逝去的青春,但我还是没忍住。
没忍住我的泪水,也没忍不住我的心痛,痛的我根本没有勇气去帮他合上没有闭上的眼睑。
因为,我怕我忍不住会查他的名字并写在我的日记里,我想记住他们每一个,可是我知道,他们的亲人,并不希望在报纸上看到他们的名字。
那是荣耀,但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绝望。
如果可以,我希望他们都能活着,不当英雄。
可日本鬼子来了。
每一个平凡人,都有自己想要守护的。
两名将军站在遍地白色之中,目光莹然,但身形依旧挺拔。
松江城不缺白布,那也是松江人能为英雄们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每一面白布下方,都是一条曾经无比鲜活的生命。
而我知道,这还不是终点,因为,松江城真正的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城外的日军重兵正缓缓逼近。
或许,在你们看到明月的这篇文字的时候,松江城正笼罩在日军的炮火中颤栗。
但同胞们,有这样的将军和士兵,请你们相信,日军想通过松江,就必须踏过三万余松江守军的尸骸,包括我澹台明月的。
最终,在我的恳求下,虽然将军没能允许我去到一线阵地采访,但终究给了我一个电话采访的机会。
前线最高指挥官某陆军中校接通了我的电话,先前说的凌晨夜袭战就是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完成的,但请原谅我不能透露他的名字。
不过,并不是因为他拒绝了我的电话采访,而是,算是私人的原因吧!
他找了一个士兵接受我的采访。
虽然是隔着电话,听着我需要仔细聆听才能分辨的清楚的浓浓川音,但我依然能够想象到那是一名朝气蓬勃的士兵。
可是,他所说的,和我的感觉有些矛盾。
他没有和我说他是怎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而是,都是回忆。
就像一个老者,絮叨着说他这一生中最难以忘记的人和事,仿佛只有那样,才能找回自己。
他陷入回忆中的絮叨里,满是对战友的回忆。
说他们是如何英勇作战又是如何牺牲,说曾经带他的老兵是如何希望能活着看到女儿出嫁,还特意给她买了一枚纯铜戒指;说战友是如何期望回家能讨一个老婆,为此还特意将长官发放的奖励藏在秘密位置只有最亲密的同乡才能知晓,但后来两个人都死了,再无人知道他的大洋藏在什么地方。
多么朴素而单纯的期望,都没了,因为日本鬼子的到来。
明月记录这些普通士兵故事的手在颤抖,但仍然坚定的选择将这些故事记下来,告诉你们。
直到.......
直到将军规定的时间快用完了,采访即将结束。
明月颇为好奇的问他,问他讲了袍泽这么多,那他自己呢?有没有什么想给家里人说的,如果他同意的话,我可以在这里留下他的名字,并将他的话通过报纸转告家人。
我想,换成任何人,都不会放弃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他沉默了有足足十几秒钟,回答我:我家里还有弟妹,父母会有人照顾,我只希望,如果我战死了,请所有人都忘记我。
我的笔猛然停住了。
强忍许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我想我应该是懂他的意思。
正因为是他知道失去战友袍泽而不断思念他们的痛苦,所以他希望,当他死去,请忘记他。
让战友袍泽忘记他,让血脉至亲忘记他,让祖国忘记他,让我华夏之族忘记他。
可是,能忘记吗?
不,我相信,我不会忘记,他的战友不会忘记,中国也不会忘记,在中国江南的松江,有这样一群中国军人,面对十万日军的气势汹涌,依旧在自己的阵地上,向侵略者发出自己的怒吼:来战便是!”
年轻人读着报纸上澹台明月的战地日记,脸上早已是涕泪长流,而周围的人群亦是悲声一片。
彻底击溃澹台明月心防的那句:请你们忘了我!一样击溃了中国民众的泪腺。
在大街上迫不及待拿起报纸就读的人们不止这里,澹台明月真实却感人肺腑的文字将民众心中的那把火彻底点燃。
“把日本鬼子赶出淞沪!”
“松江守军万岁!”
......
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在大街上响起。
在湘南,在金陵,在江夏,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学生选择走上街头,高举着标语,高呼抗战口号,表达自己对淞沪最前线战场的支持。
各处大城市的征兵点,再度成为门庭若市的地方。
而在喧闹的街头,听完年轻人读完报纸的老妇人呆站于原地片刻,默默转身离开。
一直悄悄关注着她的年轻人追上前几步:“娭毑!您要去哪儿?”
老妇人驻足,回首看向年轻人,眼中噙着泪花,脸上却再不复先前恍惚紧张之色:“伢儿,你是个好伢儿!谢谢你给我读报纸,老太婆想明白了,那些去和日本鬼子打仗的,那个不是好伢儿啊!可他们都死了,他们的妈妈该有多难过啊!
我不找儿子了,我回家去,我在家里等他,如果有一天他和那些伢儿们一样,再也回不来了,那我也在家里等着,我的儿子,我这个当妈的,能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看我的。”
说完,老妇人慢慢拖着有些沉重的脚步离开。
瘦弱的身影,就这样消失在街头的拐角。
而直到此刻,年轻人才听到耳边传来的叹息:“战死的湘军团长张毅,家在何处,我们能去凭吊一番吗?”
“同去,同去,此等英雄人物,岂能不去表达我等心意!”
。。。。。。。
直至此时,年轻人才明白,他企图隐瞒的真相,已经被老妇人知晓。
怪不得她要说谢谢,原来,不是谢谢他读报纸,而是谢谢他不想伤一位母亲的心。
只是,母亲的心,终究还是被伤了。
她要等的满伢儿,终不能再回到她身边,跪在她的面前呼唤一声:母亲大人安康!儿不孝。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儿子,这是很难却又不得不选择的选择题。
可对于母亲,所有的期待,全部化为泡影,再残忍不过。
可是,她没有哭,而是选择回家,回家等着儿子的魂灵归来。
因为,他的儿子,是为国而死,此为英魂!
英魂,不远!
至此,年轻人蹲地痛哭。
良久,毅然起身,将身边的油漆桶塞给从身边路过的学生队伍,怀揣着那份报纸,转身走向城门外。
那里,是湘军的征兵处。
自此,将身许国!
。。。。。。。。
第264章 ‘义’字当先
此时的松江!
并不知道澹台明月的一篇战地日记将松江放置于全国军民目光之中。
他们,正如澹台明月日记中所言,和整座城池一起,在日军的炮火中颤栗。
清晨7时,站在松江墙头向远方望去,一片土黄色像一群蚂蚁一样由黄浦江边向松江城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那是一个师团和一个支队合计达四万的日军,加上原本就在松江东城方向的114师团,合围松江的日军,将高达五万余人。
即将抵达的日军由三面对松江城进行包围,除留北城方向放空以外,其余各面城墙前方千米处尽是土黄色。
抵达的日军并没有急于进攻松江,而是就在松江城前构筑野战工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让松江城闲着。
自从步兵抵达,其布设在远方数公里外的榴弹炮就开始试射,在试射过三轮炮火之后,就是饱和式炮击。
这一次,比先前114师团抵达时还要可怕的多。
因为,已经抵达的第六师团,同样有一个拥有着48门几种口径火炮的炮兵联队,国崎支队,也有一个加强版的炮兵大队,有75口径山炮16门,加上获得辎重补充的第114师团48门火炮,光是这些,就已经超过100门火炮。
加上六门舰炮的参战,炮火的强度,超过昨日的一倍还多。
这一波炮击,可没有什么仓城、民居、松江城之分,所有隶属于中国守军阵地的区域,全部在日军的炮击范围。
用抵达松江西城前线的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的原话说:“我希望看到中国人帝国陆军的炮火中瑟瑟发抖的样子!让他们明白,所谓的战斗精神,在帝国陆军的火炮威力面前,什么都不是!”
很霸气的宣言,但在此刻看来,谷寿夫的确有霸气的底气。
上百门火炮齐轰,对于此时的中国军队来说,绝对属于极其奢侈的一件事。
这一轮炮击,整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直到旷野中的日军基本构筑好他们的野战工事。
整个松江,都被浓烈的硝烟给包裹着,直到十几分钟后才算是消散。
从侥幸存活的观察哨的角度望去,城内城外的房屋倒塌燃烧比比皆是,原本平整的街道,不时的可以看到狰狞的弹坑。
当然了,这些都不可怕,只要人没躲在这些房子里,炸烂的房屋损毁再严重,伤亡也不会太大。
可是,在昨日的炮击中损毁并不严重的松江古城墙,竟然都被轰出了几个大豁口。
连厚达数米的城墙都被轰烂,更别说在其上布设的各类工事了,用原木和沙包搭建的重机枪工事在105榴弹炮和127舰炮的威力下犹如纸糊,别说正面命中,哪怕就是隔着三十多米,可怕的气浪也能把其震塌。
也就幸好是从松江构筑工事之始,唐刀拿出的就是未来中国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和武装到牙齿的米国牛仔作战总结出的坑道战战术,你炮火牛逼我是搞不赢,但我可以躲。
除留下足够观察哨,其余主力部队皆躲入防空洞,看着城内炸得一片狼藉,但真正对人员造成的杀伤微乎其微。
不过,这一轮,位于民居中的松江保安团却是遭遇重创。
他们所躲的地下室和地窖可远比不上松江城内的防空洞那般结实,这样一轮炮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再也没有机会钻出那种只在地下一米多深的简易避弹洞,连子弹还没射出一颗,就这样活活闷死在地窖中。
“良的,狗日的鬼子炮弹不要钱那!赶紧联络弟兄们,看看他们怎么样了。日本人恐怕要来了。”当猛烈的炮火稍停,从自己设立的指挥部地下室灰头土脸钻出来的庄师散一边抱怨着日本人的败家子式炮击,一边命令自己的警卫班长吹响铁哨。
那是这位保安营长自创的联络方式。
灵感源于早年混迹江湖时,一帮青皮混混偷鸡摸狗时用口哨声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