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08章

作者:汉唐风月1

  他记得,152团团长解固基临行前特意请假小半天,做为独子的他去给年轻就守寡的老娘洗了个脚,而后磕头离开。

  他麾下这位大将,转身泪别娘亲的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他一定是想过的吧!不然的话,也不会留下“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这样的诗篇。

  可现在,他回不去了啊!他寡居的老娘,听到这个消息,还怎么活?

  一想到这,饶是陆军中将智深若海,内心深处也不禁生出一股绞痛。

  澹台明月抛出的这个问题,从将军到士兵,皆是无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牵挂,对于已经踏上战场的他们而言,死亡不是最可怕的,他们放不下的,还是那些他们牵挂的并牵挂着他们的。

  “我知道,你们都在想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看似很简单,但问过自己的内心,却又无比艰难。”澹台明月的声音再度响起。

  “那个年轻士兵是这样回答我的......”

  “他说,回不来,便回不来了吧!”

  近乎是呢喃着说出年轻士兵答案的澹台明月依旧记得那名年轻士兵当时的表情,有些意外,也有些好笑。

  回答完这个问题,士兵就撇下呆立的澹台明月,冲进属于他的队伍里,向车站外出发。

  等澹台明月回过神来,更多的蔚蓝色涌下火车,将车站挤得满满的,那名少年士兵有些单薄的身影消失不见。

  不知为什么,澹台明月想起士兵的回答,心里终是像少了些什么,她想追上去告诉他:“不,你得努力归来。”

  “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了吧!因为一次采访,我决定,不去金陵,我要跟着这支从华北战场转战至东南战场的英雄之军,我希望,我能看到那个比我弟弟大不了多少的战士能再次站在我面前,笑着对我说,澹台记者,我回来了。”澹台明月的声音继续在松江上空飘荡。

  角落中的年轻士兵,泪流满面,眼神却更显坚定。

  没人能知道战争的结局,更没人能知道战士能否有机会走下战场,澹台明月所说的这些,无疑都只是美好的期望。

  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澹台明月终究是再见到那名镌刻进她记忆中的那名年轻士兵。

  只是,再见之时,已经是在卫国战争结束后67军的授勋大会上,照片上的士兵,依旧是十七八岁的模样。

  羞涩的微笑着,露出一口洁白的牙。

  二等兵高森,殁于民国二十六年11月松江之战。

  。。。。。。。。

  “我得谢谢这位小兄弟,是他让我做出改变行程的决定,能让我有幸陪你们参与这次关系到我数十万大军安危的松江阻击战,谢谢你们的逆流而上,让我这一次没有错过,错过和他以及你们并肩的机会。”澹台明月柔和的声音再度响起。

  “弟兄们,干活了!”

  “赶紧的,想活着回去,就给老子把战壕挖得再深一点。”

  “宁愿累死,别让鬼子的炮炸死,老娘和老婆都还在等咱们回去呢!”

  。。。。。。。

  工地上的各营连长们借机喊着各种口号,催促着疲惫欲死的士兵们重新抄起工具,数万军民则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嗷嗷叫着疯狂努力。

  人家澹台大记者都说很幸运和自己并肩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必须和日本人拼了。

  而对于澹台明月单独提起的某个‘他’,同样心怀激荡。

  这是他前世今生两世为人,第一次听到的如此深情的告白。

  那感觉,怎么说呢!

  老子能以一挡百!

  某人感觉自己连脚指头上的细胞都麻了。

  。。。。。。。。。。

第214章 四行营的新任务

  “奸情火热啊!”李九斤对牛二感叹。

  “你信不信,长官这会儿膨胀的能干掉一头大脑斧。”

  有脑斧?腿伤还未痊愈,习惯性趴在一旁的‘锤子’耳朵竖起,警惕的扫视周围。

  “放心,锤子,这个老虎不吃狗,只吃长官。”牛二摸摸锤子的脑壳,安慰锤子。

  只吃人啊!那狗就放心了,锤子刚紧张起来的狗脸释然。

  “哎呦!你娃形容的太贴切了,贴切的我都想给澹台记者说了。”李九斤笑到不行。

  一群开始集结过来的四行营士兵们笑得前俯后仰。

  都是明白人,澹台记者看着美丽温柔,但母老虎属性可是呼之欲出,不说别的,光是手里的那杆笔,黑的能说成白,白的能描成灰,某长官如果‘日’后某处还敢犯错,恐怕起点都是陈世美。

  澹台明月广播完后,收音机里的声音却没有停止,里面悠扬的传来一首歌。

  不过,这次不是澹台明月柔和的声音,而是几个士兵低沉的吟唱,没有什么伴奏,就是清唱。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

  但是这世界从未安宁,

  没有和平年代但却有激荡的风云。

  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

  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看那军旗飞舞的方向,

  前进着战车和机群,

  上面也飘扬着我们的名字,

  年轻士兵渴望建立功勋。

  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

  这就是澹台明月向唐刀提出的请求,只是原本她希望唐刀教她唱‘万里长城永不倒’,而唐刀却又给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给她来了一首改编自未来的《当那一天来临》。

  在这个时代,军歌几乎是每支部队的必备,训练完毕或是远途行军的途中,嘹亮的军歌是鼓舞士气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而且军歌的旋律本就不复杂,只需慷慨激昂,几个警卫营士兵跟着唐刀学了两三遍就学会了。

  阵地上不知有多少人跟着收音机里低沉的声音吟唱起来,曾经满身的疲惫竟然仿佛在处处歌声中消失了,构筑工事的速度再次加快。

  而四行营的士兵们却在各班长悄悄的收拢下集结在一起,收拾着各人装备,等到人员全部到齐之后,通信兵二丫传来唐刀军令,全营步行至西门外三里空地。

  他们缴获自日本人的十辆卡车都被人开过来,车上原有属于他们的重装备一件不缺,车前还放着六门带着轮子的单管机关炮和堆得整整齐齐的炮弹箱。

  颇为惊讶的四行营官兵们迅速列队站好,卡车的前方,站着他们的营长唐刀和两位中将。

  97人站至笔直,满脸肃穆。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会儿集结要干什么,但他们却知道,即将等待他们的任务绝不简单。

  六门机关炮不是重点,而是,67军和43军两个军长一起来训话,这个规格,真的太高了。

  “松江前线指挥部令,四行营及43军军部直属警卫连、67军军部直属警卫一连,以四行营副营长雷雄少校为第一指挥官,驻守白鹤港大桥,全军务必不得使大桥有失,但凡有避战、畏战、后退者,杀!”唐刀率先踏出一步,宣读指挥部刚刚签发的军令。

  “是!”雷雄先是接令,而后将目光投向唐刀。

  那里面包含着惊疑。

  四行营携另外两个警卫连驻守几十公里外的白鹤港大桥的危险程度其实不比死守松江城要轻松,这一点,在来松江之前唐刀其实就已经跟他交流过的。

  日军或许迂回过去的步兵不会太多,但白鹤港大桥所要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日军的战机。

  一旦松江和日军陷入死战,恼羞成怒的日军必然会想到断松江之军的后路来进行报复,轰炸白鹤港大桥几乎是必然选择。

  人家那是在高空中下蛋,他们在地上再如何勇猛又能怎样?

  不过这些所谓危险不算什么,但唐刀竟然不担任第一指挥官?显然是这次将不随他们一起离开,这倒是让雷雄有些不适应。

  是的,不管这帮曾属于御林军的精锐们承认不承认,连续一周的战斗,唐刀已经彻底成了他们的主心骨和依靠,乍一听说唐刀不跟着一起,就算是强如雷雄也突然心里有些没底。

  如果不是还有两个大佬在这儿,估计他都直接开口发问了。

  “唐营长因为还担任有参谋部副主任职务,必须留在松江听令。”吴中将直接开口解答了四行营官兵们的疑问。

  “我知道,可能诸位有人会觉得我吴某人和郭军长没有把你们四行营这块好钢用到刀刃上,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你们守的是我松江城全军的最后生命线。

  此次我松江全军所领之军令,是从明日日寇抵达起算,我松江前线全军必须阻击日寇三昼夜,替沪西全军撤往江浙国防线争取时间。

  若大桥有失,则松江前线三万余中华好儿郎,再无可撤之路!”吴中将面色凝重,双目微睁,声音略显嘶哑。

  “所以,我必须得拜托你们,守住大桥!我松江前线三万余将士之性命,尽付于你们之手。”

  “我代表四行营全体,保证完成任务!除非全军皆墨,否则必不让诸位长官失望。”雷雄重重向前一步,举手行礼。“所有人,敬礼!”

  “好!”中将抬手还礼。

  郭中将和唐刀也抬手还礼。

  全部人等鱼贯上车。

  67军警卫一连早就在白鹤港大桥驻防,43军警卫连就是留守43军驻地的那两个排,这一点,通信兵二丫已经悄然告诉雷雄了。

  这也意味着,负责防守白鹤港大桥的,就是大约三百多人的兵力,这可比67军三万多人面对十万日军防守松江城的难度还要高的多。

  可那,应该也是两个中将此刻所能拿出来的最多兵力了。

  不是因为兵力不够,而是,退路可留,却万不可动摇军心,这一点,不用谁说,唐刀相信雷雄也能懂。

  唯一让雷雄心安的是,他的装备得到进一步加强,虽然松江即将面临苦战、死战,但吴中将依然‘挤’出6门厄利孔单管机关炮交给他。

  这种产自瑞士名不见经传厄利孔公司的单管20毫米机关炮,虽说比不上大名鼎鼎的苏罗通双联装机关炮,说白了就是个大号的‘机关枪’,但这种射速高达300发每分的机关炮其实在仰射防空方面的性能更优异。

  有这种‘小炮’来防空,其实是再合适不过。

  许多人或许会惊讶于一支被高层打压的部队为何还有如此多的‘高精尖’装备,那可能是对东北军不够了解。

  先不论兵员素质和战斗力,单论其装备,东北军可能也就是仅次于某大佬集合全国财力打造的德械师和整理师的存在。

  因为,长期统治东北的老张,可能是中国在军阀混战时期第一‘种田小能手’,在他的用心经营下,东北不仅有中国最大的奉天兵工厂,还拥有着中国当时最优质的铁矿、煤矿以及最完备的重工业,有钱,还有资源和技术,东北军的装备不好才是咄咄怪事。

  九一八事变,数十万东北军不抵抗就撤往关内,丢在奉天城内的飞机就接近三百架......

  有此装备,却没有抵抗之心,那位少帅连同东北军全军不被全国骂成狗才怪了。

  于是,被全国人民骂了好几年都快抑郁的张大帅哥,随着日本人越来越得寸进尺,干脆一咬牙一狠心直接绑了带头大哥,向全国人民表明,老子其实也想抗战的,你看我都准备大义灭亲了。

  张大帅哥那会儿真不是玩虚的,只要带头大哥还敢犟嘴,估计小命真的难保。

  全中国人傻眼了,北方那支部队则一边拍巴掌一边劝,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只要打日本人,都好说。

  领导层都这么憋屈,东北军上上下下谁不憋着火?日本人又打过来了,好不容易有了给自己正名的机会,这上前线可不得把家底都搬空啊!

  别说这种进口于三十年代初期的单管机关炮,67军麾下两个步兵师可都有山炮营和重迫击炮营,每个山炮营12门75毫米山炮,重迫击炮营则拥有150毫米重迫击炮12门,军部直属的还有一个同等编制的山炮营和一个拥有12门75毫米野炮的野炮营以及18门20毫米机关炮的防空营。

  光论各型火炮,48门山炮、野炮以及24门大口径迫击炮是绝不会逊色于日军一个常备师团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来袭的日军可不是一个师团而是多达三个甚至更多,尤其是日军还有专门的重炮旅团支援,实力自然还是远超67军的。

  说67军装备牛逼,那也只是对比国内诸军,比如43军这样的苦哈哈,可怜的‘乞丐军’连山炮是啥样都没见过。

  如果没有唐刀带来的两门步兵炮和三门速射炮以及十挺92式重机枪做补充,吴中将舍不舍得将自己军部直属防空营三分之一的机关炮交给雷雄还是另外两说。

  退路虽然重要,但首先得有机会活着离开松江不是?

第215章 即将成型的磨坊

  四行营已经离开!

  松江这个大工地还在挑灯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