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汉唐风月1
唐刀行礼离开。
直到唐刀的背影消失于门外,郭中将看向自己老搭档:“于青兄,你对此子,观感几何?”
“国之栋梁!”比郭中将还大了几岁面容敦厚的刘于青满是赞许。
“或许如栋你还觉得他只是个毛头小子因有奋进之心,去松江之意不可全信,就比如他方才说的不为国也要为自己一搏的理由,其实我也未能全信,想单单为自己,他一支小部队,往哪儿跑不是跑?
但很奇怪,我偏偏却是能感觉他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真的是无比矛盾的一件事。”
“哈哈,看来于青兄还是挺喜欢这个毛头小子的啊!这是绕着弯儿在帮这个定是另有所图的小家伙儿打圆场呢!”郭中将笑道。
“放心,不管这个瓜娃子是出于什么目的,就冲着他敢陪你我闯一趟松江这一点,我也不会见怪于他,哪怕他又扯了个让人难以反驳的新理由。”郭中将将目光投向松江方向,脸色逐渐变得沉静,轻声叹息:“这世上,又能有几人,敢向死而生呢!”
“如栋你不就是这不多的几人之一吗?”刘于青微笑。“如今可又加上个唐刀。”
两人搭档超过十数年,其感情之深厚早已用不着溜须拍马,不然郭中将也不会把全军唯一的一个步兵师交予刘于青手上,这显然是这一位发自肺腑之言。
“哎!谁不想活,只是国难当前,总归是那句话,我川人绝不负国便是。”郭中将再叹。
转头看向自己的老搭档。“这一次,恐怕你我兄弟是真的要应了那句同年同月死的那句誓言了。”
“呵呵!能不能打赢日寇不敢说,但全兄弟之义上必不叫如栋你失望便是。”面目敦厚的刘于青淡淡微笑。
只是,决死之意已经喷薄欲出。
700之军要对上数万大敌,若将无决死之意,如何能扛过三日之期?
两名中将对视而笑。
没人知道,笑意从容的这两位,口中所谈的,却是生死。
“如栋我问你,如果唐刀先前听你之言离开,你会如何?”两人离开会议室之际,刘于青突然有些好奇另一种结果,问道。
“离开吗?那43军将从此和他四行营不会有任何瓜葛,如此短视之友军我,那会放心将伤员托付给他们?一众伤兵我军当自己安置。”郭中将脚步微微一顿,脸上再度浮出笑意。“幸好,能让一战名满天下的谢中民看中的家伙,也没让我失望。”
刘于青也笑。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位军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光是两门山炮为酬劳就想让缺兵少将的26师拉出一半人马冒着巨大风险去接应四行营,那真的是想多了。
能让郭大军长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身在租界里的谢近元上校亲发电报求助,理由不是看在同是一国之军的份上,而是唐刀此子,即出身于他26师解固基团有深厚渊源,又身居大能耐大智慧,他日经过大战锻炼,必将给予川军极大帮助。
换成四行之战之前,谢近元这么说,他的电文会有极大概率被一军之长丢进垃圾堆,但四行一战他以四百兵力直接打废日军一个主力步兵联队,在中国军界已经成为传奇,他这么一说,自然引起郭中将的重视。
自然,从一开始两人相见的时候,就给唐刀各种挖坑各种考验,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战术上。
但现在看来,唐刀终于顺利通过了心智深沉的郭大军长的考验。这让受了老王委托的刘于青也放心了。
回到正在整军准备出发的四行营中的唐刀也在抹汗,这些能在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打出一片天的大佬们,真的都是老狐狸,坑挖的贼多,不是他有未来九十年的历史经验打底,一个不小心就被埋进去了。
只是,和精如狐狸一般的陆军中将想的稍微不一样。
唐刀是有他猜不透的心思,但能不能获得43军这支友军的信任其实对于唐刀来说,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重要。
相反,说动他43军和东北军死守松江,对唐刀来说,很重要。
唐刀所说的那个大撤退时会发生拥堵的理由,其实他也知道郭中将会想到,但也只有他这个来自未来的小蝴蝶,才会知道因为日军第十军突然金山卫登陆引起巨大恐慌而形成的沪西大撤退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江浙一带本是江南水乡,水道纵横阡陌,由昆山通往外面的公路却只有一条。
五十多万大军和所有重装备,全部挤上那条能行人的公路,已经是让人头大的事儿。
可如果再加上潮水一般逃往金陵的难民们呢?
况且,那不仅仅只是人员车辆装备引起拥堵,已经获得制空权的日军还会派出日机进行轰炸。
不用亲眼目睹,只用在脑海里想象一下那一幕,或许都会毛骨悚然的吧!
一场淞沪会战,伤亡三十余万人,是整个华夏战争史上都极为少见的战役级别伤亡。
但其实,中方七十万对日军二十万于淞沪市区血战三月,中方战损不过十多万,但就是因为这次大溃退,导致整个会战伤亡统计增加到三十万,有近二十万战损,其实是消耗在这条悲剧的溃退之路上,其中大半都是被彻底丧失斗志的军队抛弃的伤兵。
沿途白骨皑皑,尽是曾经为国流血也没流过泪的军人们默默哀嚎。
真的是为军者之耻辱。
日军最终是因为松江城坚守三昼夜而未尽全功达成制定的所有战略,但在战术层面上他们却是获得大胜,而中方许多部队因为争相逃命被迫抛弃伤兵更是导致士气彻底崩溃,哪怕退至江浙设施完好的国防线也是不堪再战。
被抛弃的人是死了,可活着的人,也和死了没差多少。
七十万精锐,从抛弃伤兵那一刻,就已经没了精锐之名,随后的金陵一战彻底被湮灭也是在所难免了。
可以说,松江之战打的如何,完全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未来。
而且,除了仓皇撤退的大军,还有数量更多的难民,那都是中华同胞。
有记录的战报中,极少有提及难民的存在。
但唐刀知道,他们也在那条撤退的路上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伤亡。
唐刀还是个小兵的时候,大队长曾经带着唐刀代表所属部队曾经去慰问过一名离休老干部,那是一名参加过淞沪会战后来加入红色的老兵,已经96岁的高龄,但谈及那场惊心动魄的大会战时,依旧两眼发光。
有激动有荣耀之光,更多的,却是泪光。
老人度过了这个星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五的人类都没能度过的漫长时光,他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经历过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他本可以一切淡然,但提及原本应该埋在记忆深处已经被遗忘的那场大撤退,他却,泪光点点。
老人说,当战友在日军的炮火下死亡,他早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悲痛,死的太多了,让他已经彻底麻木。哪怕整个步兵班就剩他一人,他也咬着牙忍着泪向前走,不走,就是死。
但他,在那一个时间段,终究还是崩溃了,崩溃至嚎啕大哭。
第198章 曾经伤痛(下)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1月7日,天刚刚亮!”
老兵坐在老旧的藤条椅上,仰着头,努力使自己眼窝里的泪光不洒落脸庞。
“师里的通信兵骑着师长的马,在水田里狂奔通知沿路军民,松江战事告急,全军抛弃一切重装备,加快速度撤离。”
“可是,怎么加快速度啊!就那么一条公路,几十万士兵和各种车辆、马匹、火炮,还有不计其数的难民,从后向前看,就像是一条大河,用人组成的河流,一天能走40里,都是顶天了。
但最要命的,不是拥挤,而是日军的飞机,刚刚听到警报响起,全部人等跳下公路躲到田地里,日军的飞机就来了。
离我不远,有一对夫妇,女人大着肚子,男人挑着担子,一头是被褥家当,一头是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
日机已经从高空开始俯冲,以我的经验判断,他们会先丢炸弹,然后再用机枪扫射,可那对夫妇显然没有面对敌机的经验,他们还努力的在田地里跋涉,希望离公路一点,认为那样更安全一些。
我拼命的喊他们,让他们趴下,他们听见了,停下脚步,但已经有些晚了,日机的炸弹丢下来了,落在五十米外,可怕的气浪直接将夫妇两人掀飞了。
丢下炸弹的日机向前飞走了,暂时安全了,我跑过去,丈夫已经当场就死了,在炸弹爆起的那一瞬间,他应该是挡在了妻子面前,而孕妇则下意识的抱住了箩筐里的孩子。
孕妇还有一口气,我拼命的喊她,她不能死,她死了,就是一尸两命,不,是一尸三命,还有个不到两岁的孩子,他还活着,他在哭着要妈妈。
可是,她终究还是死了,死之前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我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她在求我,不是要我救她,她想要我带她孩子走,别丢下他。
她不是我什么人,可当我看到她临时之前哀求的眼神的时候,我哭了,真的是嚎啕大哭,就连我一个班的战友全部战死,撤退的路上就孤零零的我一个的时候,我都没那样哭过。
因为,我的家在华北,日本人已经在那里了,我的妈妈和妻子以及姐妹她们,是不是也会像这个女人一样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我的儿子,有人救他吗?
我不知道,那时候的我只是个大头兵,我只能用眼泪来宣泄我的担忧和悲伤。直到一个军官用马鞭狠狠的抽我,告诉我,战争不相信眼泪,是个男人,就站起来,打回华北去。
他说的对,我背着两岁的孩子,和几个同乡好友一起,沿着那条遍布死亡的公路一路向南,再向北,直到遇到我们的队伍。没想过未来会怎样,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守卫家乡,守卫我的父母妻儿。
你们看,现在的日子,多好啊!”
老兵闭上双眼,虽已是满脸泪痕,可他终还是满足的笑了。
唐刀知道,因为他的愿望成真了,他不仅守卫了父母妻儿也守卫了家乡和整个国家。
只是,那些悲恸,依旧是他心里的一个坎,一个很难迈过去的坎。
来到这个时空,或许很多事情可以遗忘,但唐刀却很难忘记老兵那带泪的笑,泪,留在这个时代,笑留给明天。
或许,小蝴蝶能来到这里,冥冥中自有因果。
做为未来之军,也是现在之军,唐刀知道自己或许无法阻止整个悲剧的发生,但他也同样能让日军痛彻心扉,上次在四行仓库,现在,松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才是唐刀必须要随同43军南下松江的真正理由。
。。。。。。。。。。
军令很快下来,做为全军前锋,四行营和老王率领的两个步兵连即刻前往松江。
四行营本就是战斗状态,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枪都背身上,也没什么可收拾的,一大半重武器都发给26师了,反倒是空了好几辆卡车出来。
空出来的卡车很自然的都被老王给征用了,200来号人,塞满了五辆卡车,四行营98人,也挤在三辆卡车上,另外两辆卡车自然装的是各种重装备和弹药。
至于说吃的东西,每人身上背一斤半炒米,就是全军三日标配食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却让老王和他们的部下们笑逐颜开。
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伙食了,至少能勉强填饱肚子,这几天因为没有辎重补给,43军全军每天平均二两米都没有。早餐还一人来了听日式牛肉罐头,顶到下午都没问题。
四行营的五名伤员都留在营地里和43军200余伤兵们一起,准备随时先行撤退,倒是少了些后顾之忧。
虽然卡车负重大幅度增加,但好在日军辎重队随车都带有备用油料,别说跑一趟距离此地就十来公里的松江,再跑七八个来回估计都没什么大问题。
也就是害怕日军的飞机,如果看到车队丢几颗炸弹下来,以目前这个乘员密度,几乎就是团灭。
看着人挤人卡车减震都被压的嘎吱嘎吱作响的车队,唐刀本还忧心这个问题,老王却是压根不担心:“去松江那个死路一条的地方,早死晚死都是个死,若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死了,只能怨运气不好。与其在这儿担心,还不如早点上路来的好。”
没什么大道理,却对生死有着足够的豁达。
车队迎着晨曦的朝阳就此启程。
43军驻地距离松江直线距离也不过就11公里,卡车虽然因为塞满了人员物资速度慢的一批。
但不过8点钟,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没多久,唐刀和老王两人就已经并肩站在松江这座古城的城门前。
日军的飞行员或许因为睡懒觉,错过了一举将数百中国赴死之军留在公路上的机会。
松江城内应该是早就得到了通知,城门大开着,一名穿着呢子将官服、脚蹬长筒马靴、戴着眼镜留着八字胡、一脸儒雅的中年人带着一队人已经远远的迎了出来。
虽然只是松江保安团,并不是正规军,但人家这位领章上的少将军衔可不是虚的。
唐刀和老王两人率先行军礼。
男人回了个不算规整的军礼,先满怀希望的扫了一眼从车队上跳下来的数百人,再向远方望去,显然,却没有看到大队人马随后跟进的滚滚烟尘。
“弟兄们是那支部队的?”已经由一边副官介绍过其官职、苏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松江县长兼松江保安团司令的王公屿眼巴巴的问道。
“43军26师!”
“四行营!”
这两个番号一出来,王大专员那一瞬间绝对是懵逼的。
43军是哪儿来的?四行营又是个啥?
43军属于川军这个国内著名只会窝里横派系本就名声不显,大场镇一役倒是名声大噪,却也只限于战区内部还不至于全国知名,四行营就更不用说了,有个称号是很牛逼,但也就是个步兵营,听着就让人很桑心。
尤其是,日军即将大军压境的当口。
。。。。。。
第199章 现实和想象的差距
主官被陌生番号给惊呆了,一旁杵着的少校副官可不傻,拿着名录一通翻,总算把43军给找出来了。
著名的‘乞丐军’,少将眼中的失望显而易见,但好歹是一个军,战斗力再差也聊胜于无不是。
有些艰难的朝后又看了一眼,“王团长是吧!不知贵军主力几时抵达?”
至于说一边的所谓四行营营长的唐刀,则主动被这位搞行政工作多于军事的少将级督察专员给忽略了。
虽然四行营这个名号有点耳熟,哪怕有特殊名号的营都代表着功勋,但还不是只一个营不是?
老王可能是因为这位竟然对自己的番号一无所知心中恼怒,听到这位如此一问,咧着嘴笑笑,很认真的回答:“我军剩余四个步兵连将在三个小时后抵达松江,还有,来之前,军座托我向王少将您问好,并希望松江县能提供我军6个步兵连这三日给养。”
“几个步兵连?”王少将如遭雷击,不可置信的张大嘴巴。
“已经来了俩,还有四个!”老王坏到不行,很果断的伸出三根手指。
“不是四个嘛!”王少将的双眼已经快失去焦距,但依旧下意识的针对三根手指的错误发问。
“还有一个,是要留在后面守我退路。”老王淡淡笑笑。
“还守什么退路啊!就这点兵力,日本人来了大家都得死,全都得死。”王少将的脸色彻底变得灰败,一边喃喃自语着,一边转头向一旁身材高大一看就是强兵的唐刀看去。“唐营长你的四行营呢?几个步兵连?”
一个步兵军就来六个步兵连还有一个要守退路的残酷现实显然已经刷新了这位保安团司令的底线,当底线被无限拉低后,一些曾经看不上眼的,也能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四行营虽说只是一个营,但能冠以名称的营,怎么说也会有点不一样的吧!至少在这一刻,这位王少将和他身边早已呆如木鸡的少校副官是这么想的。
可惜,现实又给了他沉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