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669章

作者:大司空

  哭灵,也是如此。

  受过国恩的有官者和有爵者,都必须参与哭灵的集体活动。

  哭灵,也不是一窝蜂的,一起上,一起退。

  而是在礼部司官的安排下,分批次的轮番进乾清宫哭灵。

  内命妇,在慈康皇太后的率领下,跪到了老皇帝的灵位前,放声痛哭。

  实际上,老皇帝的驾崩,慈康皇太后不仅没有丝毫的悲伤,反而,觉得格外的欣喜。

  这个嘛,虽然慈康皇太后,也是老皇帝的表妹。但是,从进宫之后,她就从未受过宠。

  表面上看上去,进宫不久,慈康皇太后就封了妃。后来,又封了贵妃、皇贵妃。

  实际上,饮水的冷暖,只有各人自己知道。

  不客气的说,看似身份尊贵的慈康皇太后,侍寝的次数,还赶不上德妃的一个小零头,等于是守了几十年的活寡。

  反正吧,老皇帝已经死了,慈康皇太后成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没有之一。

  只是,慈康皇太后却不知道,就在她的身后,酝酿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众所周知,庶妃色赫图氏,乃是今上的生母,迟早要晋皇太后之位。

  但是,诏书未下之时,名不正,则言不顺。

  庶妃色赫图氏的哭灵位置,就颇令礼部的人,感到头疼了。

  手下人碰见了难题,自然要向上禀报。这么一来,兼管礼部的张廷玉,也就责无旁贷了。

  张廷玉不敢擅专,赶紧把事情禀给了玉柱。

  玉柱仔细的一琢磨,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历史往事。

  “衡臣啊,庶妃色赫图氏的地位异常特殊。虽然册为皇太后的诏书未下,就此安排在嫔位,只怕是不太妥当的,也很不尊重。这么着吧,就让她和诸位妃母一起哭灵吧。”玉柱拍了板,张廷玉自然要照着做了。

  实际上,张廷玉来找玉柱,并不是想推卸责任。而是想告诉玉柱,如果将来背了黑锅,可是我替您老人家背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玉柱拍的板,导致出了岔子,板子也肯定只可能打到张廷玉的屁股上。

  难道说,张廷玉还敢把玉柱推出去,做他的挡箭牌不成?

  就这么着,庶妃色赫图氏的哭灵位置,恰好和成妃、德妃、荣妃、宜妃及惠妃,成了并排。

  德妃是个地道的明白人,她哪敢和庶妃色赫图氏,跪在一排呢?

  于是,德妃悄悄的往后挪了半个身位,跪到了色赫图氏的身后。

  成妃戴佳氏,就在德妃的另一侧。见德妃忽然去了后边,她凝神一想,马上明白过味儿了,赶紧学着德妃的样儿,也向后挪了半个身位。

  荣妃这个人吧,早年间比较得宠。尤其是,康熙十二至十六年之间,她每年都有诞育皇子和皇女。

  甚至有段时间,康熙前十个皇子中,有五个都是荣妃马佳氏所出,其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自康熙二十年以后,荣妃渐渐的失了宠。

  根子问题呢,荣妃这个人,心不细,性子有些马大哈,而且,管不住嘴。新鲜感过去之后,就被老皇帝厌弃了。

  见荣妃没动地方,成妃因欠过她一个大人情,心有不忍,便在暗中拉了拉她的孝服衣袖。

  荣妃察觉到有异,回头一看,见成妃一直冲她挤眉弄眼的使眼色。再看德妃也去了后排,哪还能不明白呢,赶紧也挪到了成妃一排。

  大阿哥当年得势的时候,惠妃曾经一度深信不疑,她将来必能登上皇太后的宝座。

  只是,大阿哥实在是太蠢了,居然当着老皇帝的面,说是帮着杀掉老二,免得汗阿玛留下骂名。

  后又被老三揭发了巫蛊之事,至今被圈禁在直郡王府里。

  德妃和惠妃向来不和,自然不可能提醒她了。

  成妃对惠妃,更是没有丝毫的好感。因为,大阿哥得势的时候,曾经当众拿老七的腿短,开过玩笑。

  老七生下来,就腿短。在十分迷信的大清朝,正所谓不祥之兆也。

  实话说,老皇帝若是更迷信一些,像民间的蠢夫愚妇一般,索性把残疾婴儿,扔进水缸里,也不是啥难事。

  所谓虎毒不食子,老皇帝虽然没舍得杀子,但是,成妃戴佳氏就此失了宠。

  成妃冷冷的想看惠妃的笑话,哼,叫你纵了儿子猖狂得意,等着挨今上小皇帝的收拾吧!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妃嫔报仇,亦如是也!

  忍常人所不能忍,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只是,成妃做梦都没有料到,就算是秦桧也有三五好友呢。

  乾清宫的某位首领太监,曾经受过惠妃的恩惠,不忍见她倒霉,便趁着递帕子擦泪的机会,暗示了惠妃一下。

  这么一来二去的,荣、成、德、惠这四妃,都跪到了后排。

  唯有很不会做人的宜妃,兀自与庶妃色赫图氏,并排跪在了前列!

  宫里的事儿,向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但是,强热带风暴,已经转成了台风,宜妃正好处于风眼之上。

  PS:昨天的三更,补齐了。票票很少了,码字无动力啊。

  1、据顺治到宣统的皇帝原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书写格式为从右到左的三排,此为固定之诏书格式也,断句可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2、也可连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3、还可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因为,大明会典和大清会典,皆未严格规定诏书的断句形式。

第950章 受气的小皇帝

  所有人都看见了,宜妃公然和未来的皇太后,跪了个并排。

  而其余的四妃,全都很规矩的跪到了后边。

  但是,只有缺心眼,才敢跑去禀报给小皇帝。

  这年头,没人是傻子。禀报了小皇帝,且不说宜妃会如何,告黑状的人,也绝对落不着好。

  果然,等小皇帝过来哭灵的时候,迎面就见生母和宜妃,跪在了一起。

  小皇帝立时楞住了,转瞬间,火冒三丈。

  但是,小皇帝还是勉强压住了火气。

  因为,宜妃的两个亲儿子,老五和老九,都是辅政王大臣。

  皇位未稳的情况下,小皇帝有自知之明,老九倒也罢了,他确实惹不起老五。

  全天下,可以收拾老五的人,除了慈康皇太后之外,也就只有玉柱了。

  可是,据小皇帝的暗中观察,玉柱的话好象很少?

  天家的孩子,六岁就很懂事了,更何况,小皇帝已经十岁了。

  以前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小皇帝其实也算是玉柱的学生。

  因为,玉柱的兼职之中,一直有个名目:上书房总师傅。

  而且,小皇帝和老二十的私交甚密。老二十的伴读,就是玉柱的嫡长子,轩玉。

  正好,小皇帝登基之后,尚未大封宗室,一个计划油然而生。

  “朕的二十哥呢?”小皇帝扭头问身边的太监们。

  “回万岁爷,内命妇哭祭的时候,外男不得擅入。二十爷,只怕是在外头候着的吧?”贴身太监安小海,哈着腰禀了。

  小皇帝想了想,就吩咐道:“等二十哥来哭祭的时候,记得来禀。”

  “嗻。”

  老五、老七、玉柱、马齐和张廷玉,扎堆在一起,对皇权的危险,实在是太大了!

  站在小皇帝的根本利益考虑,必须分化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盟。

  当然了,小皇帝的心里更清楚了,掌握兵权,拥立之功最大的玉柱,应该是最危险的那个。

  这几天,总有人在小皇帝的耳边,说玉柱极类王莽。

  但是,小皇帝始终没有想明白,岂有不揽权的王莽?

  老五兼管了户部,老七兼管了吏部,这可都是全天下最肥的缺啊!

  马齐管的兵部,实际上,也就是绿营兵的军政事务罢了,有点实权,却不大。

  张廷玉更不用说了,礼部更是清水衙门。

  这样的王莽,此前,谁见识过?

  小皇帝的困惑,实际上,也是整个满洲宗室和勋贵们的困惑。

  八旗的二十四个都统衙门,乃是国朝的根本。吏部和户部,也是朝廷最重要的衙门。绿营兵,有七、八十万之多。

  可是,玉柱都很潇洒的撒手没管。尤其是,八旗的二十四个都统衙门,玉柱压根就没碰过。

  哪有这样的王莽?

  嘿嘿,看不懂就对了!

  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最本质的区别是:惟恐改变现状PK持续否定现状!

  玉柱暂时不能发展大规模的军工业,却可以利用宇宙行票号,聚敛来的天量财富,从英国,从欧洲各国,随心所欲的进口各种军火。

  更重要的是,大清朝的整个统治阶级,完全没有意识到,所谓弓马得天下的观念,腐臭无比,已经完全落伍于时代了。

  呵呵,不能发债的户部,管的也就是几个死钱而已。

  汇通天下的宇宙行票号,只需要多给点存款利息,就可以聚集起大量的民间财富。

  二千多年未有之大变局,玉柱走的就不是寻常之路!

  老三服了软,老九没了帮手,老五和老七商量了一阵子,最终决定,就在乾清宫边上的养心殿,继续垂帘听政。

  折子递上去之后,慈康皇太后当即就允准了。

  玉柱早就和姑爸爸通过气了,不管老五和老七想干嘛,都别反对。

  紧接着,老五和老七就带着辅臣们,一起恭请慈康皇太后,入主慈宁宫。

  在大清朝,慈宁宫就是皇太后的正宫。

  历史上,顺康乾三代帝王之时,孝庄皇太后、老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以及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都居住在慈宁宫。

  唯一的例外是,老四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在老四继位的同一年就暴病而亡,还没来得及从永和宫搬去慈宁宫。

  据野史记载,老四想宰了老十四,德妃疼小儿子,以拒绝吃饭吃药相要挟。

  可是,老四完全不吃德妃的这一套,死不松口,竟然活活的逼死了生母德妃。

  慈宁宫,就在西华门边上的武英殿后,地理位置十分要害。

  慈康皇太后,也就顺水推舟的应允了。

  解决了皇太后的住处,接下来,就要讨论老皇帝众妃嫔的加封问题了。

  照例,老皇帝在没有谥号之前,一律称为大行皇帝。

  私下里,小皇帝和诸位皇子们,可以称之为皇考。

  小皇帝的生母,庶妃色赫图氏,肯定要册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惠。

  照惯例,皇太后的生父或亲兄弟,必须要推恩加封为世袭罔替的一等承恩公。

  佟国维已死,隆科多也死了,佟家的老八,玉柱的另一个阿玛庆泰,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封为一等承恩公。

  这么一来,老佟家就有三个一等公的爵位了。除了庆泰和鄂伦岱之外,因玉柱晋为了贝子,尚空悬了一个一等公的爵位。

  只是,到了小皇帝的母族,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小皇帝名义上的外祖父,是员外郎多尔济。

  实际上,多尔济只是色赫图氏的小堂伯而已。她进宫的时候,是顶替了多尔济之三女儿的名额。

  这种亲戚家的女儿,不想进宫吃苦,故意找人顶替的情况,在大清朝极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