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197章

作者:孑与2

  我们那里的大地经常会抖动,翻滚,刚刚修建好的房子人们才住进去,房子就会倒塌,将里面的人活活埋在里面。

  我们那里的大山常年冒着滚滚的浓烟,有时候还会喷出炽热的火焰,那些火焰连岩石都能融化。

  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大海的危险,可以折断连腰粗的大树的狂风,比山峦还要高的海浪,每时每刻都在夺走倭国人的性命。

  很多孩子刚刚出生就死掉了,很多人还很年轻,就因为疾病死亡了,以至于,在很多的地方,一旦人活得时间太长,年纪太老,为了节省为数不多的粮食,他们的子孙就不得不把他们背进大山里,任由野兽啃食……

  县尊,倭国人是人,不是自生自灭的野草,阿倍来大唐,目的就是希望将大唐人的生活,引入到倭国,让我倭国人同样可以如同大唐人一般衣食丰足。

  祈求县尊,请允许我们学习,允许我们倭人在很多年后,也过上大唐人的这种幸福的生活。

  拜托了。

  阿倍说完话,就双膝跪在地上,将双手平整的铺在地上,再把自己的前额贴在上面。

  阿倍的唐话说的非常好,字正腔圆不说,还自带着一股子奇怪的韵律,极具欺骗性。

  在场的人,除过云初依旧面色不虞,其余的人都把怜悯的目光投向阿倍。

  很多万年县所属的官员,此刻都觉得他家的县尊啥都好,就是心胸实在是太狭窄了。

  云初忽然笑了,瞅着拜服在地的阿倍道:“放心吧,迟早有一天,会有大唐人亲自登上你们的岛屿,亲手教导你们学会这一切的。”

  阿倍欣喜的抬起头瞅着云初道:“真的吗,真的是这样吗?那可太感谢您了。

  早就听说县尊乃是大唐有名的诗人,如果县尊有一天能够去倭国,阿倍愿意陪同县尊一起去看冒着烟的白头雪山,等到每年三月,樱花盛开的时候,阿倍就带上酒,在微风中感受樱花雪片般的凋落,想必,那样的景致一定能让县尊诗兴大发,给倭国留下流传万年的诗篇。”

  阿倍的一番描述,让云初回忆起自己在富士山上游览的场景,回忆起自己跟同事在京都看樱花的场景,更回忆起自己在芦之湖漫步的场景。

  你别说那里的风景谈不到多美,却真的很有意境。

  不过,还是觉得阿倍在装傻,自己明明说的是,将来一定会有大唐兵马踏上倭国,是以君主国之名踏上倭国,而不是作为客人再去倭国。

  云初不喜欢作为客人去倭国,因为,身为客人,连高级一些的风俗屋都不能进去,这让人非常的扫兴。

  看到阿倍兴高采烈地样子,云初也不打算说破,反正以后刘仁轨这个人会成为大唐水师将军的,到时候走一遭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真的,没能去成北海道在大雪天洗一次温泉浴,是云初当年去倭国留下的最大遗憾。

  “准备饭食吧,丰盛一些,毕竟,今天里人人都是功臣。”

  二牛欢喜的躬身道:“唯!”

第一百六十五章 《论隐户流,氓疏》

  在水天一色的曲江坊,云初举行了一场盛宴。

  这是曲江坊百姓在与天抗衡之后且胜利之后的奖赏,更是提高曲江坊人自信心与骄傲的最好办法。

  阿倍身为首席功臣,自然获得了云初给予的最高奖励——一头牛!

  别看这仅仅是一头牛,却是官府奖励有功百姓的最高奖励。

  一般情况下,路人救人一命,赏羊一只。

  路遇盗匪,奋力反抗,且反杀擒拿至官府,赏奶羊一只。

  突遇水火二灾,大声呼喝,令人出逃,且奋勇当先救灾,有大功者,赏牛一头!

  给阿倍赏赐一头牛的原则就来自于此。

  阿倍很高兴,曲江坊的百姓们也为他高兴,在酒宴上这个倭国人喝的酩酊大醉。

  还一边哭泣,一边歌舞,并看着云初满怀希望的唱道:“奈良京城地,犹如樱盛开。香气到处薰,繁华满眼来。”(原作,倭国,小野老,于公元七百年)

  赏赐阿倍一头牛,这是公事公办,也是理所因当的,假如这一次出主意的是二牛,或者别的唐人,云初给他的赏赐也是一头牛,不过,还会有乡贤补助,至于这个补助有多少,那就看云初的心情了,总之,这些补助一定会让一个下户人家顷刻变成上户人家。

  云初自己也被洪水困在了曲江坊,且被困了足足七天时间,在这中间,有曲江坊人乘坐竹筏去了长安城给衙门,以及家里报平安。

  在这七天时间里,云初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布局自己的造纸大业。

  长安边上的竹子非常多,这东西在晋昌坊成害了,在曲江坊更是如此,如果一两年的时间里不砍伐,它们就敢长进农田里去。

  之所以选择曲江坊造纸,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的百姓已经有了做工养家的自觉,而云初希望将以前依靠土地才能进行下去的租佣调,变形到这些作坊里去,也就是说,在作坊干活的大唐百姓,其实对作坊来说,是拥有一定决定权的。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是作坊的做工者,同时也对作坊有一定的拥有权。

  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对农夫们来说甚至是翻天覆地的一种变化,云初希望有人能够勇敢的参与其中。

  万年县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配给成年的男女百姓,这就导致很多百姓的户口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万年县的户籍上,这也就是仅仅一个长安就有上百万的人口,此时,整个大唐的人口却不足三百六十万户的原因。

  根据万年县官吏们的调查,仅仅是一个万年县就有起码三成以上的百姓是以隐户,流,氓的形式存在于长安。

  也就是说,因为大唐朝廷没有给这三成多的百姓提供生产资料——土地,所以,这么多的人就不用负担租佣调,没有资格参与府兵体系。

  长久下去,官府体系越来越庞大,而纳税人口却不见增涨,甚至是在减少,官府的收入就会减少,同时,因为没钱,官府提供给百姓的保护也就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恶性循环,所以,在早早达到开元盛世这样的封建社会发展顶峰之后,大唐的国力就一路下滑,最终变成结局最惨的大一统王朝。

  身为官员,云初还算是一个称职的官员,以前他是这样的,现在依旧是这样的,于是,云初趁着被困在曲江坊的日子里,动手书写了万言奏疏《论隐户流,氓疏》。

  在这封奏疏中,云初用追根溯源的方式,以及探讨的口吻,向皇帝以及群臣,说明了隐户,流,氓的产生,与发展,再到隐户,流,氓继续发展下去对大唐社会的危害,以及对大唐皇权的危害。

  最后,还用威胁的口吻写到:“若不解隐户,流,氓之危,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定有天下倾覆之忧。

  如此,则唐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是第一篇论证式样的长篇奏疏,云初仅仅是写,就写了足足五天,他希望能从皇帝那里得到处置隐户,流氓的权力。

  在这一封奏疏,上呈之前,云初分别拿给狄仁杰,温柔,以及刘仁轨看过。

  三人齐声叫好,尤其是刘仁轨在看到这一封奏疏之后,激动地难以自已,不仅仅在这一封奏疏上签名,落印,更是在月初的大朝会上,亲自将奏疏呈递给了皇帝。

  李治看过奏疏之后,长久默不作声,即便是巨熊陪伴在侧,脸上也毫无欢颜。

  于是,他的晚膳就便宜了巨熊。

  大唐社会有隐户,有流氓,这件事李治是知道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隐户流氓的人数竟然能占到大唐户籍人口的三成以上。

  而且,他还知道,云初在奏疏中还有一个庞大群体没有说到,那就是——部曲。

  假如皇帝对隐户,流氓,不闻不问的话,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就会成为勋贵们的部曲。

  到时候,云初说的大唐有倾覆之忧,将一定会出现。

  高祖皇帝依靠甚么起家的,李治如何能不知晓,部曲对主人的忠诚,已经训练有素方面,远不是一些乱民造反所能比拟的。

  云初的奏折,将大唐社会一个毒瘤用刀子切开,血淋淋的展现在了李治的面前。

  李治再三阅读了云初的奏疏,直到深夜,武媚到来之后,他依旧面对奏疏长吁短叹,他想过几个解决办法,最终因为投鼠忌器而一一放弃。

  在得到李治允许之后,武媚这才看了云初的奏疏,看完奏疏之后,武媚也呆滞住了。

  此时此刻,她与李治的利益是相同的,李治遭到的损失同时也是她遭到的损失,李治的利益被隐户,流氓所侵害,同样的,她的利益也在受损。

  夫妻两人枯坐在大殿中沉默许久之后,武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恬淡。

  “陛下,纪王封户一万。”

  李治猛地抬头,瞅着武媚道:“你觉得……”

  武媚又道:“汉王,周王,鲁王,舒王,霍王,荆王封户万五。”

  李治咬着牙齿道:“这都是高祖,太宗所封。”

  武媚又道:“高密,长广,万春,九江,庐陵,万春诸多公主,各封户五千。”

  李治的身体打了一个哆嗦,因为武媚仅仅说的是高祖的女儿,而高祖足足有十九个女儿,除过平阳公主的封地是依靠死战得来,其余的能够获封五千户,不过是因为出自高祖皇帝而已。

  这还不算太宗皇帝的二十一个女儿。

  武媚拿起云初的奏疏指着上面的一行数字道:“陛下州县户籍上的丁口不过三百五十八万三千数。

  当初太宗皇帝提议将原本的郡,州,县,三级变成如今的州县两级,使得政令下达通畅不少。”

  李治盯着武媚的眼睛道:“你想……”

  武媚点头道:“赏赐钱财不过是一时之痛,赏赐土地就成了万世之灾,大唐国朝,只应该有朝堂百司,而后州县官吏,越是清减,陛下的政令就越是通达。

  臣妾以为,这个王,那个公侯的会成为阻碍陛下政令下达的阻碍。

  就如同眼下这场水灾一般,不是因为雨水太多,而是因为河道疏浚不力,若是河道疏浚有力,即便是再大的雨水也只会被河道送去大海,而不是在这关中变成灾害。”

  李治抓着巨熊的耳朵开始揉捏,他抓的很是用力,巨熊不满的哼哧一声,见李治不理睬它,就垂下脑袋,任凭李治揉捏,这种力道的揉捏,比云初的竹棒打在身上的痛感差远了。

  李治思忖了很久很久,武媚则微笑着坐在原地,夫妻二人谁都不说话,只有宫灯上的灯火跳着输送光明。

  计时的水漏不疾不徐的将水珠滴落在下方的铜碗里,发出巨大的声响。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治沉默的将云初的奏折卷起来,封好,装在一个锦盒中,然后递给了武媚。

  “赏赐给你了。”

  说完话,就起身带着睡眼朦胧的巨熊,离开了大殿,今夜,李治觉得自己可能无法睡眠。

  武媚双手捧着锦盒,回头看一眼,已经离开的李治,再回头看着锦盒低声道:“先从谁开始呢?”

  太阳终于从乌云后边湿漉漉的跳出来了,经过十余日的秋雨润泽,寒秋终于来临了。

  困扰曲江坊的洪水已经下落了一尺有余,有些农田已经从水里冒出来,变成了泥潭,中间的水坑里只剩下一些指头长的小鱼在游荡,一些大鱼似乎知晓没顶之灾将要到来,疯狂的摇摆着尾巴离开狭小的水塘,准备重新回到大河,大江,大湖。

  可惜,总有提着竹篮抓鱼的顽童,将它们死死地按住,让它们无路可逃。

  这些大鱼,一般都会送到晋昌坊大食堂,或者光福坊大食堂,最后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美食。

  回到家里的云初,一直在等待奏疏回音,结果,怎么等都没有等来,没有奖赏,没有呵斥,就像是自己从来没有上过那道奏疏一样,朝堂上安静祥和的令人毛骨悚然。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传来,蓝田县人终于疏通了河道,用火药炸开了堰塞湖,解除了长安被水淹掉的命运……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忠君爱国而已

  云初从不认为一个朝代会因为修建几座宫室,修建一座长城,一些驰道,一条运河就能灭亡。

  相反,如果控制的好的话,修建这样的大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反而有促进意义。

  修建这些东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财富沉淀的过程,只要让负责工作的百姓能拿到可以糊口的报酬,负责提供材料的供货商能拿到货款,修建宫殿这种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温柔跟云初相处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认可了云初劳动创造财富这个说法。

  所以,万年县即便是大灾之年,不断没有停止拆除万年县坊市里的烂房子,建新房子的过程,反倒加快了修建的步伐不说,还将拆旧建新的范围扩大了不少。

  于是,就有人上书皇帝,希望阻止云初这种害民的行为,并严厉惩处这个不知所谓的万年县令。

  李治问过户部,得知云初并未向户部申请钱粮,也问过工部,得知云初并没有申请徭役名额,最后问过御史台,得知云初并没有引发民乱,一切都在平稳运行中。

  房子被拆掉的百姓,能得到新房子,负责修建房屋的工匠们有工钱拿,负责提供材料的供货商们虽然暂时没有钱,却不着急,一心等着房子建成之后再收钱。

  然后,皇帝就对弹劾云初的官员说了一句“干卿底事?”就彻底的平息了这一场纷争。

  这一次,云初准备彻底的腾空一个坊市,专门修建一个胡人坊市,供胡人们集体居住。

  有了这样一个专门的胡人坊市,对于开拓丝绸之路有非常大的好处。

  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对于这个未来的胡人坊市子,云初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主要是老猴子来信提出来的要求,他现在已经开始凝聚关外胡商的力量了,并且准备在大唐藩镇之外组建属于佛的军队了。

  大唐的律法其实是非常,非常的自私。

  胡人在大唐犯法,跑到天边都不一定能活,但是,唐人在胡地犯法,只要跑进玉门关,只要犯的法跟唐人无关,就没事了。

  原本云初没有注意到这个小问题,这一次被老猴子的行为提醒,重新温习了一遍法条。

  直到有一次跟殷二虎闲聊的时候,发现这竟然是一门最好的生意。

  其实,这件事最初要从殷二虎的一个隐户朋友身上说起。

  当年,殷二虎的这个朋友,因为没有土地可分,家里的为了减少缴税,就把他的名字没有上报官府。

  长大之后,想跟着殷二虎一起去当府兵,可惜,他没有户籍当不了,就受雇于府兵,在军前干一些极为危险的探子,或者暗杀,突袭一类的脏活。

  结果,这个家伙在西南的土人居住地,竟然干出来了一番名堂,在大唐府兵的撑腰下,很快就变成了西南土著们谈之色变的恐怖存在。

  此人在西南之地,就是一个标准的无恶不作之人,他不但戕害那些叛乱的土著,还把手伸进了南诏六部,利用汉人惯用的挑唆,流言等天生的本事,在南诏六部经常掀起一些战乱,仇杀,并从中牟取暴利。

  现在不成了,跟他熟悉的大唐府兵们撤退回来了,换上了一批他不熟悉的,而那一批府兵,人家也有自己支持的恶人。

  所以,渐渐地,他在西南就混不下去了,再加上多年未曾还乡,思念家乡思念的很是厉害,偷偷跑回来之后,见到殷二虎,就希望能通过殷二虎的介绍,在长安落脚。

  仅仅是留给殷二虎的问路费,就是一口袋金沙,云初掂量了一下,足足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