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1章

作者:漫客1

  “建康的市场,比起江都要大得多,只这一条秦淮河,每天流动的银钱就非常可观,你在建康这段时间,除了做咱们平日里要做的事情之外,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多来秦淮河畔走一走,说不定就能发现什么挣大钱的商机,不过……”

  沈毅瞥了一眼许复,淡淡的说道:“不过你现在年纪还小,可以到秦淮河来,但是不许你去做别的事情,最起码要等到你十六岁之后……”

  许复脸色一红,连连摇头:“公子,我不会在秦淮河胡来的……”

  他有些敬畏的看了一眼秦淮河上的那些画舫,低声道:“我在江都的时候,听那些曾经来过健康的人说过,他们说在秦淮河这里过一夜,都要一二百两银子……”

  说到这里,他再一次低头,没有说话了。

  沈毅哑然一笑:“与你说这番话的人,多半是没有真正来过秦淮河,这建康城的物价虽然比咱们江都要高,但是也不可能高太多,即便是在这秦淮河上,只要你不去找那些花魁,一二百两银子估计都够你在这里住一个月了。”

  沈毅没有来过秦淮河,并不知道秦淮河的“行情”。

  但是他知道米价,江都的米价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这建康城里的米价至多也就是两文钱一斤,粮食的价格摆在这里,其他行业再如何金贵,价格也不可能太离谱。

  不然……世道就不对头了。

  当然了,建康城里有的是阔少衙内,有的是朱紫贵人,这些贵人们在秦淮河斗个气,泡个花魁,砸个几千两银子这种事情,并不出奇。

  这种事情嘛,历朝历代都有,属于是“常情”了。

  两个人在秦淮河转了一圈之后,又在秦淮河旁边不远的一处小饭馆吃了顿饭,吃完了午饭之后,沈毅看向许复,开口道:“我现在住在我爹那里,有时候不太好出来,很难天天出来寻你,我如果不出来,你也不要天天闷在屋子里,不仅憋闷,还会惹那些掌柜的怀疑。”

  “闲着没事,你就在这建康城里多走一走,顺便打听打听建康城里有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医馆,等我出来之后,你再跟我说,至于这秦淮河畔的小吃生意……”

  沈毅低头沉吟了一番,然后开口道:“我晚上不方便出来,你却可以来这里多跑一跑,你晚上再到这里来看一看,不过……”

  沈七郎低眉道:“煎饼的生意,估计秦淮河这里已经有人做了,你就不要再惦记什么煎饼生意了,咱们考察一段时间,等过了上元节,我在建康城里给你租个小院子,再教你一个新的吃食。”

  “这一次,你自己做个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雇人来做了,不必自己亲手来做小吃生意。”

  许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看向沈毅。

  “公子,我不想雇人,真到了要请人的地步的话,我想给江都送信,让老三到京城来,他为人踏实,也信得过。”

  这就是见识限制了。

  在许复心里,请人过来,就代表泄露了自家的“秘方”,说不定请的人干个两三天,就另起炉灶去了。

  只有他跟他一起长大的几个伙计,才是信得过的人。

  沈毅看了看许复一眼,然后微微摇头:“罢了,既然是你去做事,那就随你。”

  “至于经营的事情,将来有机会我再教你。”

  说完这句话,沈毅起身结账,带着许复离开了这家饭馆,然后他带着许复在建康城里逛了一下午,最后把他带到了晋王府,沈毅伸手指了指晋王府后门,开口道:“我就住在这里,你要是碰到了什么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情,便到这里来寻我。”

  “不要跟他们说是来找我的,就说是来找我父亲的,我父讳章。”

  小许很听话的点了点头。

  “公子,我都记下了。”

  “好。”

  沈毅拍了拍许复的肩膀,笑着说道:“我明天估计也能出来,明天出不来,便后天去寻你。”

  “听我爹说,建康城里的偷儿不少,你看好自己的财物,莫要被人偷了。”

  许复点头,然后拱手向沈毅道别。

  告别了沈毅之后,许复想起了沈毅的话,又按照记忆中的路径,来到了秦淮河畔。

  这会儿,秦淮河畔一些摊位上,不少摊主已经开始摆摊,许复只在秦淮河畔走了一截,就看到了两三个卖煎饼果子的摊位。

  这几个卖煎饼的摊位里,还有两个摊位打着“江都煎饼”的招牌。

  许复暗自咋舌。

  江都的东西,竟然这么快就传到了建康!

  不知不觉间,许复走到了沈毅先前站过的那座桥上,这会儿正是傍晚时分,太阳西斜,夕阳落山。

  秦淮河两岸边停着的画舫,也解开了绑在岸上的绳子,开始在秦淮河上游动。

  夕阳斜照,偶尔还能看到画舫上的姑娘,站在船边,被夕阳一照,影子就映在了河水上。

  “秦淮无语话斜阳……”

  许复下意识的念起了沈毅中午念过的诗句,他记性很好,到现在也可以记得住。

  “家家临水映红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建康尹

  沈毅回到了王府之后,跟老爹一起吃了顿饭,又说了一下早上那个小丫鬟的事情,确定没问题之后,才回到了那间客房里休息。

  回到了客房之后,沈毅用小丫鬟送过来的木块,点燃了房间里的炉子,顿时房间里暖和了起来。

  这些精致的火碳,实际上只是晋王府客房的低配。

  只要是住在客房里的,随便招呼一声,就会有人打满满一大桶洗澡水过来,而且只要沈毅愿意,还可以找类似于早上那个小丫鬟一样的小姑娘过来“暖床”。

  毕竟这腊月天,实在是太冷了。

  当然了,沈某人目前既不了解晋王府的这些服务,也完全没有这个心思,点上了炉子之后,他又自己弄了点热水,简单洗漱之后点了盏灯,翻出了陆夫子与秦先生临别前送他的那几本“考试资料”,开始一点一点认真翻看。

  毕竟他这次来建康,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该温书还是要温书的,不能本末倒置。

  沈毅的基础很牢,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已经烂熟于心,不用带在身上,因此这一次只带了这些考试资料,以及一些历代大贤对于书经的注解。

  此时寒冬元月,沈大公子在晋王府里点着炉子,挑灯夜读,颇有一些浪漫色彩。

  而正当沈某人在后院客房里读书的时候,晋王府前院正门口,一顶轿子缓缓停下,轿子停稳之后,一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紫衣的中年人迈步从轿子走了出来,中年人下了轿子之后,大踏步朝着晋王府大门走去。

  这会儿,王府大门依旧没有打开,不过侧门已经开启,晋王府门口的几个首位以及门房,见到了这个中年人之后,都恭敬作揖行礼。

  “见过王爷!”

  这个中年人,正是大陈王朝的晋王李睿。

  这位晋王爷,乃是先帝的亲兄弟,比先帝只小了不到一岁,六年前先帝暴病而亡的时候,朝中不少大臣认为太子年幼,想要请晋王李睿入主朝廷,成为大陈的新皇。

  不过先帝留了传位的遗诏,再加上孙太后态度强硬,相国杨敬宗为了自己的权柄,也不想让一位成年的王爷即位,因此这件事最终没有能成,大陈的皇位依旧是当时年近十岁的太子继承。

  面对这些下人的行礼,晋王爷面无表情,迈步走进了自家王府之中,他刚刚走到王府前院,一位身穿紫袍的年轻人就迎了上来。

  年轻人看起来十八九岁,容貌清秀,同时还带着几分难掩的贵气。

  “父王,您回来了……”

  这个年轻人,正是晋王府世子李穆。

  晋王爷虽然比先帝小,但是他生孩子却比先帝要早,这位晋王世子比起大陈当今天子还要年长三岁多,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六年前皇权顺递的时候,晋王爷才会成为热门人选。

  而这位世子殿下在这里迎接老爹,也是有原因的。

  今日下午,晋王李睿被皇帝召进了宫里,在皇宫大院整整待了一个下午,这才回到府中,老爹被皇帝约谈,自然是有什么事情,因此世子李穆才这样关心,知道老爹回家之后,立刻过来迎接。

  晋王爷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沉默了片刻之后,沉声道:“书房说话。”

  世子恭敬低头:“是。”

  于是乎,父子二人迈步,来到了晋王府的书房之中,此时书房里已经点起了炉子,进了书房之后,晋王爷褪下身上的袍子,将袍子丢在一边,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坐下来之后,晋王府闭目深呼吸了好几口气,然后才慢慢平静下来。

  李穆低头,给老爹倒了杯茶,然后开口问道:“父王,陛下找您过去,是为了?”

  “为了他亲政的事情。”

  晋王府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缓缓说道:“小家伙已经年满十六岁,也是时候接手朝纲社稷了,去年他就明里暗里的示意,让杨敬宗自己滚蛋,今年他年纪也到了,自然是要准备彻底接手朝政。”

  李穆也坐了下来,他看向父亲,问道:“可是这跟您有什么关系?”

  晋王爷在六年前“落选”之后,便沉寂了下去,这就六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王府里,身上已经没有任何公职。

  如果不是三晋大地早已经落入北齐手里,估计朝廷都已经让他这个晋王去晋地就藩去了。

  因此,按照道理来说,朝廷里的事情,已经与这位晋王殿下没有任何关系了才对,但是偏偏,今天皇帝又把他请到了皇宫里去,皇叔长皇叔短,叫了整整半天。

  “本来是与为父没什么关系了。”

  晋王爷坐在椅子上,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缓缓说道:“但是今天,皇帝请为父过去,说什么为父身为宗室,理应当替朝廷担下一点责任……”

  世子殿下听明白了,他看向自家父亲,缓缓说道:“陛下他……想让您出仕,是什么差事?”

  晋王爷微微低眉,吐出了三个字。

  “建康尹。”

  建康尹虽然名字里还带着建康,但是建康现在已经是大陈实际意义上的首都,这个所谓的建康尹,实际上就是京兆尹。

  这个差事的实职是三品官,但是实权不小,不止能主理京城里的大小事情,更是可以节制京畿诸府,也就是说包括江都府在内的几个府,都归建康尹管辖。

  这是个十分权重的位置,一般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必然是皇帝的亲信,或者是当权者的亲信。

  比如说现任的建康尹,就是杨敬宗杨相国的学生。

  世子殿下皱了皱眉头,他看向父亲,低声道:“父王,他怎么突然这么大方了?”

  晋王爷微微眯了眯眼睛,冷声道:“还能是什么原因?皇兄去后,杨老头把持朝政太久了,现在他想要清除杨老头的势力,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建康尹这个位置,他需要一个坐上去不会有人说闲话的人选。”

  “很显然,为父就是这个人选。”

  世子殿下坐在父亲对面,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低声道:“父王,六年前孩儿十三岁,他十岁,孩儿记得的事情,他不至于不记得,按理说他不应该对父王这么放心才是。”

  晋王爷先是皱眉,然后微微叹了口气。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为父早已经熄了那个心思,不管这一次他是真的大方,还是试探为父,反正为父都已经应下来了,等开了年,为父就去做这个建康尹。”

  说到这里,晋王爷抬头看了看儿子,低声道:“咱们大陈,终究还要姓李,而不能姓杨。”

  “为父唯一担心的是……”

  晋王爷又叹了口气:“他年纪还是太小了,杨老头退下来之后,不知道他能不能把持得住,能不能忍得住。”

  “如果他忍不住。”

  晋王爷微微低眉:“生灵涂炭不说,只恐怕国祚不稳。”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元节的意外

  沈章在晋王府混了十来年,上下关系都混的很熟,因此沈毅在王府客房里住了几天时间,硬是没有被任何人发现,反而每日都还有人送炭送水过来,真把他当作晋王府的客人看待。

  在王府住了几天之后,沈毅胆子也大了起来,有时候会在王府里转悠几圈,看看朝廷的王侯之家是个什么模样。

  不过虽然沈毅四处晃悠,但是并没有见到晋王府主家的人。

  因为晋王府人丁不旺。

  晋王李睿,一共有二子二女,长女已经许了人嫁出去了,也就是说整个王府里连带着晋王以及王妃还有一众妾室在内,再加上一个世子,一个王子一个郡主,统共也就十来个人而已。

  然而王府太大太大了。

  不算王府外面的守卫,单单王府的下人就有近五百号人,平日里人来人往,见到王子郡主的几率不大。

  好在沈毅也没有想见晋王府的主人。

  因为他现在的身份很尴尬。

  哪怕他只是个秀才,见到了晋王府的主人们,也能够厚脸皮自称一声“学生”,但是他现在还没有过院试,连秀才也不是,真正见到了晋王府的人,身份也只是“管事之子”,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在上元节这天,老爹沈章拎了一些东西,带着沈毅一起,来到了晋王府之中的长史司,拜见了晋王府的左长史顾方。

  本来,沈毅刚到晋王府就应该去见见这位顾长史的,但是顾长史是朝廷的官员,朝廷有十五天的年假,上元节之后才会回到王府上班,因此这几天顾方都不在晋王府,而是回自己家去了。

  顾方一回来,沈章便领着沈毅过来拜见了。

  这位顾长史,是先帝派到晋王府的,本来以为在晋王府干个一两届,最多也就是五六年时间,就能从晋王府脱身,调到外面的衙门去做事,谋个有实权的差事。

  毕竟他这个王府长史是正五品,随便外调到地方去,也能干个知府,比在王府里做事情有油水多了。

  但是天不从人愿。

  顾长史刚刚在晋王府干满两任六年,先帝爷就病了,他还没等到先帝好起来,那位三十多岁的先帝就撒手人寰。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