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6章

作者:漫客1

  沈毅这会儿吃饱了,身上也渐渐有了力气,他站在大牢门口,大概的向陆安世说明了一番四个人的家境,然后低声道:“山长,这四个人当中,只有钱通一人势单力薄,把他推出去认下这个罪过,另外三家便不会多说什么,至于范家……”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范侍郎今年刚满五十,虽然晋侍郎没几年,但是官场上还有攀爬的可能性,范家人也不可能仗着他的势为所欲为,他们也要顾及范侍郎的官声。”

  范东成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因此经常炫耀自己有一个侍郎叔叔,平日里在书院隔三差五就提起,因此就连沈毅也对那位范侍郎有一些基础了解。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如果能大事化小,范家也不会不同意。”

  陆夫子再一次皱眉。

  “他们因为你沈家势单力薄,才联手构陷于你,如果我等因为钱家势单力薄,便把他拉出来顶嘴,与范家那些人又有什么分别?”

  “自然有分别。”

  沈毅压低嗓子,有些着急的说道:“山长,这钱通的的确确是凶手之一,陈清的死与他脱不开关系,而学生,则是被凭空构陷诬告的!”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低声道:“再者,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将来,另外三个凶手,也定然逃不过天诛!”

  沈毅这句话,说的咬牙切齿。

  陆安世似乎听出了一些什么,他看向沈毅,沉默了一会儿,叹息道:“罢了孩子,这件事老夫尽量替你去斡旋,如果你能脱罪,便在书院里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造福一方,莫要……”

  “莫要在凭生事端了。”

  沈毅的意思是,他将来脱罪之后,不会放过范东成等三人,而陆安世则是让他熄了这个念头。

  别的不说,一个范侍郎,就是高不可攀的大山了。

  朝廷三年一次科考,一次科考不过录取二百不到三百个进士。

  而一百个进士里,也未必有一个能做到侍郎的位置上。

  六部侍郎,在京城那种地方可能听起来没有那么显眼,但是放在江都这种地方,就是大到没边的庞然巨物。

  江都府的知府,是江都府的天,那么这位范侍郎,就是盖在天上的天,他这一层天,距离九重天上的天子,也不算很远了。

  就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陆安世说的话自然是正论,一个寻常人如果能安身立命,当然没有理由去与一位侍郎或者说侍郎家里作对,但是沈毅不一样。

  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少年人。

  对于他来说,在这个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不过眼下,当然不能说出那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中二发言,说出来也只会让人笑话,沈七郎对着陆安世低头道:“山长放心,学生明白的。”

  “那好。”

  陆安世微微低眉道:“既然是书院里发生的案子,那么这两天老夫去联系联系范家人,妥善处理此事。”

  牢房里的沈毅微微一笑,开口道:“山长,在学生看来,您今天既然来到这大牢,那么便不用您去联系范家人,范家人会主动联系山长您的。”

  陆安世眯了眯眼睛,刚要说话,外面就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很快,一个有些干瘦的中年人,一路小跑来到了陆安世面前。

  正是江都县衙的师爷,邓师爷。

  邓师爷一路来到陆安世面前,对着陆安世恭敬低头,拱手行礼道:“陆夫子,可算寻到您了。”

  陆安世这会儿已经站了起来,他回头看向邓师爷,问道:“寻老夫何事?”

  邓师爷满脸笑容,笑呵呵的说道:“夫子,陈知府让我请您去望湖楼喝茶。”

第十一章 望湖楼非议

  陈知府,江都府的天。

  江都府是江南颇为富庶的一个府,因此江都知府在知府当中也是个上等差事,一般官员需要在其他府干上一两届,再加上朝中有人,才有可能会被调任江都府任知府。

  而这位陈知府,姓陈名裕,就任江都知府已经两年有余,是个颇有干才的知府,两年多时间不仅在江都混的游刃有余,而且官声还不错,明年就是吏部每三年一次考功的年份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位陈知府会得一个“上”的评价。

  当然了,知府多半不会只干一任,陈知府还要在江都多干一任,也就是六年时间,明年考功之后,陈知府多半还会留任江都,继续做他的江都知府。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陈知府今年还不满三十五岁,比起他的下属江都县令冯禄要年轻不少,算是朝廷里的少壮派官员,前途无量。

  听到陈知府相邀,陆安世转身,看了一眼沈毅,开口道:“孩子,你先在这里待着,老夫去见一见陈知府。”

  牢房里的沈毅,连忙点头,然后低声道:“劳烦山长。”

  此时此刻,沈毅其实很想提醒自己的这个院长,明年就是吏部考功的年份,陈知府的态度很重要,但是这个时候,毕竟有求于陆安世,再开口就有点指手画脚的味道了。

  长幼有别,毕竟不太合适,于是他忍住没有说话。

  “老夫是甘泉书院的山长,书院里出了事情,老夫自然该管。”

  陆安世起身,看了看沈毅,开口道:“该吃饭还是要吃饭,冯县令既然肯让老夫来见你,想来这大牢里就不会有人要害你了。”

  沈毅微微摇头,开口道:“山长,会下毒害我的从来不是冯县尊,冯县尊毕竟不是咱们江都本地人,有些下面的事情,他是管不了的。”

  陆安世若有所思。

  “罢了,你心智成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

  说完这句话,他转身离开,沈毅拱手送别。

  陆安世走后,沈毅一个人站在牢房门口,思索了许久。

  现在,因为陆安世的出手,这件原本几乎无法逆转的命案,已经出现了一些转机,但是一个陆安世,并不能完全扭转局面,他能不能脱罪出狱,能不能保住这条性命,现在还很难说。

  “有五成生机了……”

  因为后背受伤,沈七郎重新趴回了稻草上,他闭上眼睛,详细思考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接下来,就看范家人那边松不松口了,为了范侍郎的官声,他们应该不会……”

  “太过分……”

  想到这里,沈毅心中满是无奈。

  他继承了另外一个沈毅的全部记忆,对于那一个沈毅来说,范东成殴杀好友陈清在先,又构陷他在后,乃是他沈毅不共戴天的大仇人,而眼下为了保命,他不仅需要帮助范东成这个大仇人脱罪,甚至……

  甚至他的性命,都还取决于范家人的最终态度。

  假如范家人真的特别蛮横霸道,非要把他弄死,那么即便这桩冤案将来可能有昭雪的一天,他沈毅也看不到那天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强权啊……”

  沈七郎趴在大牢里的枯草上,闭目养神。

  “现在的我,以及沈家,太弱了……”

  ……

  江都府,望湖楼。

  江都府是一座古城,古往今来一两千年,历朝历代都会挖掘护城河,久而久之,这些护城河连成一片,又与外界的运河沟通,渐渐成了一个狭长型的小湖,最早叫做护城湖,后来江都府渐渐昌盛起来,这座湖也就有了一个文雅一些的名字,叫做玉带湖。

  望湖楼,就在玉带湖湖畔,也是江都府里顶尖的几座酒楼之一。

  陆安世坐着马车,很快来到了望湖楼门口,在望湖楼小厮的带领下,他一路上了二楼,来到了二楼一处雅间。

  陆夫子刚到雅间门口,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看起来很是干练,一身便服的中年人便起身相迎,对着陆安世拱手笑道:“陆先生来了,有失远迎,还请先生见谅。”

  正是江都知府陈裕。

  见到这位府尊,陆安世也不好拿架子,便拱手还礼:“见过府尊。”

  “先生客气了。”

  陈知府引着陆安世进雅间坐下,落座之后,他亲自起身,给陆安世倒茶,一边倒茶,一边微笑道:“等先生的时候,我自己泡了一道,这是二道茶,正是好入口的时候。”

  陆安世双手接过陈知府递过来的茶水,道了声谢之后,抬头看向陈知府,开口问道:“未知府尊召陆某前来,所谓何事?”

  “可不敢当一个召字。”

  陈裕摆了摆手,哑然道:“与先生许多日子未见了,因此请先生来喝茶而已。”

  他伸手算了算,微笑道:“算一算上一次与先生见面,还是年初送江都士子入京赶考的时候,一转眼好几个月过去了。”

  陆夫子性格比较直,不太喜欢这种弯弯绕绕的说话方式,他低头喝了口茶,然后看向陈知府,问道:“府尊让老夫来,可是为了甘泉书院的那桩命案?”

  陈裕笑而不语,只是低头饮茶。

  一杯茶下肚之后,陈知府才微笑道:“先生,江都这两年风调雨顺,百姓太平康乐,这一届科考,足足出了五个进士,依我看,不管出了什么事情,还是大事化小为好。”

  陆安世皱了皱眉头。

  他看向陈裕。问道:“府尊可了解过这件案子?”

  陈知府伸手倒茶,一边倒茶,一边淡淡的说道:“看过县衙递上来的卷宗,说……”

  “疑似是甘泉书院学子沈毅,因情错手伤人致死。”

  陆夫子深呼吸了一口气,他抬头瞥了一眼陈裕,沉声道:“那府尊看来呢?”

  陈知府低眉,良久之后,才微微叹了口气:“先生要体谅我的难处,我在江都这个位置上坐着,不好与范侍郎闹得太僵。”

  陈裕能在不到三十五岁的年纪,做到江都府这种富庶地方的知府,显然也是朝中有人的主,因此他虽然品级比六部侍郎低了不少,权柄也远远比不上六部侍郎,但是因为朝中有靠山,因此并不特别惧怕范家,只是不太愿意与范家闹僵。

  “府尊。”

  陆夫子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老夫在书院注经,不曾细细查问,一直到今天上午,老夫才在书院里详细问了此事,可老夫查问到的情况,与县衙的卷宗,似乎大有出入。”

  陈知府微微一笑,开口道:“有出入是正常的,毕竟案子是人办的,每个人心里想的事情都不一样嘛。”

  “先生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咱们坐下来商量。”

  陆夫子看着眼前的茶水,默默的说道:“府尊,老夫也做过官,知道所谓官场无朋友,朝事无是非的说法,可即便官场再如何看中利害二字,也不能将黑白全盘颠倒罢?”

  听到陆安世这句话,陈知府眉头动了动。

  明年就是吏部考功的时候了,也是他仕途上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个时候,江都府是不能出事的,他自然想着尽快把这件事情平息下去。

  因此,当他知道陆安世去了县衙大牢之后,立刻就派人把陆安世请到了这里说话,目的就是不至于让这件事情闹大。

  于是,这位江都知府看向陆安世,缓缓说道:“先生,江都府治下,岂有黑白颠倒之事?”

第十二章 做官的艺术

  就连江都县令冯禄,尚且不愿意因为讨好范家,而触碰国法,身为正四品知府的陈裕,自然也不会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担太多干系。

  事实上,这件事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怎么参与,一直是冯县令在做。

  这件冤案办成,沈毅冤死,范家的人得以脱身,他这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知府,便能卖范侍郎一个人情,假如……

  假如有一天东窗事发了,那最多也就是查到江都县令冯禄头上,他这个知府从头到尾没有参与,也没有收受范家的钱财,自然跟他没有关系,落到他头上,最多也就是个失察的罪过。

  不过现在,三年一次考铨在即,这位江都知府连失察的罪名也不想担在身上。

  明年的考铨,他至少要拿一个“上”字,甚至有拿“上上”的野心。

  如果能得一个“上上”的考功,那么在江都干完这六年,他就可能以不到四十岁的年龄进入京城六部,成为六部的郎中,在郎中的位置上干个几年,就有可能与范侍郎并肩,成为六部侍郎!

  而如果甘泉书院的案子闹大,就会让陈知府的声誉受损,如果得不到上字考功,只得一个中上或者一个中字,那么即便他上头的人想替他操作,也很难把他拔擢到六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裕在知道陆夫子插手这件事之后,便觉得这件事有闹大的风险,所以他才会放下公事,来到这望湖楼请陆安世喝茶。

  这位江都知府微微眯了眯眼睛,对着陆安世微笑道:“先生如果对江都县衙的审查有一些疑义,那么稍候陈某回府衙,让严通判去县衙,与冯知县一起查办此事,如何?”

  陆安世放下手中的茶水,他抬头看了一眼陈裕,然后叹了口气,开口道:“府尊,这件事情连陆某这个平头百姓都能查的清楚,官府想要查清楚自然再容易不过了,难就难在,官府应该怎样去办,以及会不会这样去办。”

  陈裕笑了笑:“这桩案子的详情,本官还真不知道,这样罢,稍候本官给县衙行文,让他们把具体的审案记录送一份到府衙来,本官看了之后,再给先生答复如何?”

  陆安世起身,对着陈知府拱手道:“府尊,老夫原先也是做过官的,知道一些官场的规矩,也知道府尊不愿意得罪一些人,根据老夫查问所知,当时殴杀陈清致死的,非是一人,县衙那里即便公正执法,也未必会得罪人。”

  陆夫子这番话,差不多是按照沈毅的意思说出来的,只不过他说的相对隐晦了一些,不过面对陈裕这种官场中人,这个说辞就刚刚好。

  说得太明白,他这个知府脸面上也过不去。

  陈裕目光转动,便明白了陆安世的意思,他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陆夫子拱手行礼:“先生所言甚是,这件事本官一定给先生,给书院一个交代。”

  “非是给老夫交代。”

  陆安世看向陈裕,缓缓说道:“府尊执政一方,应当是给江都父老一个交代。”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