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从封神传承开始 第37章

作者:上清玉景道君

  丹朱文书,其实只是赤狐皮毛所做的封皮,而里面包裹着的才是真正的传承之书。

  此书并非是纸质的书籍,而是五块青铜纹刻,上面有青绿铜锈腐蚀,满布极为古老的云雷纹、波涛纹、神山纹等等,就连上面的文字都是甲骨金文。

  可以说,五大仙家的传承功法都是从这五块青铜纹刻之上所领悟出来的,一直以来口口相传。

  这与孟凡所预估的仙家传承根本不一样啊!

  他要的是那种上手就可以用的,不是这种“母本”,还需要自己一一去解析研究,甚至每个字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验证理解。

  要知道,古代文字含义与现代是不一样的,这就相当于给孟凡甩了一个极大的压缩包过来。

  更让孟凡为难的是,五块青铜纹刻,每一块上面的文字书写风格都不一样,这就相当于是五种文字。

  “检测结果出来了吗?”

  孟凡看向刚刚走进办公室的高大壮,问道。

  高大壮拿着一张检测报告,有些为难的说道:“出来是出来了,不过有些打破认知。”

  “怎么了?”孟凡皱眉问道。

  “您还是看看吧!”

  说着,高大壮把一纸检测报告递给孟凡,并说道:“按照检测结果,这五块青铜纹刻的铸造时间应该是公元前两千两百年左右。”

  “但是,那个时间点是在夏朝以前,这太不可思议了!”

  “夏朝之前?”

  “也就是说在唐尧和虞舜时期!”

  孟凡看着检测报告,反倒是没有那种意外的神色,一人之下世界本就不简单,上古时期更是令人神往,出现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说得过去。

  就算是孟凡前世的世界,三星堆那些东西也不是没人搞懂过吗?

  “文字解析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

  高大壮摇摇头:“没有,根据我们的猜测,仙家那边很有可能有相关的资料,但是我打电话询问过,胡三太奶那边也无能为力。”

  “它说,这五份青铜纹刻是自它记事起便在狐族内流传下来的事物,仙家传承确实起源于此。”

  “只不过,随着一代代的传承,根本就再也没有狐狸能解读这些纹刻,传下来的只有口头上的一些残余功法。”

  “后来,又经过狐族先辈的不断摸索,才不断补全了现在的仙家传承,形成五家之中各自的功法。”

  孟凡嗤笑一声:“所以说,我们是被它们摆了一道?”

  高大壮也是神色难看,不难看出,他刚刚也是碰了个钉子,那群仙家竟然说,我们已经把最根本的传承交出去了,看不懂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与它们无关。

  孟凡压下心头怒火,暂时不想与它们计较,他看着五块青铜纹刻,亲自上手触摸。

  突然,孟凡嘴角诡异一笑:“行了,别生气了,那群仙家想要算计我们,但是谁知道它们是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呢?”

  “天工,您是说……?”

  高大壮带着探究的神情问道。

  孟凡打断了高大壮的话语,摆摆手:“你先出去吧,我一个人好好琢磨琢磨这五块青铜纹刻。”

  待到高大壮走后。

  孟凡不由得露出一抹欣喜的笑意,就在刚刚,许久没有动静的“金手指”终于再一次传来了信息。

  【检测到失去道蕴的机缘传承,是否耗费能量,返还其原本模样?】

  “是!”

  孟凡心里默念。

  随即,一抹紫色光芒从孟凡手臂上的胎记溢出,将五块青铜纹刻包裹,片刻之后,光芒消散。

  露出五块“金灿灿”的纹刻来。

  青铜的本色本来就是金黄色,古代把铜也叫做“金”,刻在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青铜器被锈蚀后,表面会出现铜绿,从而呈现绿色,所以也便被称为青铜器。

  只见五块金色铜刻在被孟凡胎记中的时空能量反本归源之后,锈蚀完全消失,上面散发着金色毫光,庄重威严,如祭祀之器。

  每一个文字都充满着一种神秘的韵味,仿佛在叙述天地间的至理一般。

  孟凡再一次触摸五块青铜纹刻,和孟凡所预想的一样,五道信息直接冲入孟凡的脑海之中。

  

  之前孟凡已经接触过一次魔礼寿所留下来的兽首玉牌,所以早有准备。

  【祀天!祭地!飨神!召灵!殇鬼………】

  孟凡缓缓睁开眼眸,其中露出一道精光来,这纹刻上记载竟然是上古时期的祭祀传承。

  自古祭祀对象大都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其中,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飨。

  古代的赤县神州“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

  而这道传承,祭祀的乃是天,地,神,灵,鬼五种之属。

  所谓祭祀天地,祭祀的并不是某个事物,而是一种概念,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科学概念。

  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认知其它事物的呢?

  唯有一个,将它类人化。

  这是神话的来源,也是自然神灵的来源,在人类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概念,被称之为先天概念,这些存在不受人类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东西。

  实体,诸如太阳、月亮、山川、自然、雷暴、地震、大地、湖泊等等。

  虚体,诸如规则、大自然、生命、死亡、创造、时间、空间、速度、质量、物质、精神等等。

  人类发现了它们,并将它们类人化,且赋予了它们名字。

  太阳神如帝俊、太一、烛照;月亮神如常曦、望舒、幽荧……

  或是山神、海神、湖神、雷神、造物主、自然之母、大地之母等等。

  人们赋予这些事物人格,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它们,将自然的变化看做是人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则是尝试跟他们沟通。

  而沟通的仪式,则称为祭祀!

第70章 封神(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70章 封神俗话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在古代,祭祀是一件极为庄重的事情,而祭祀的主持之人,也可以称之为神的代言人,则被称为祭司!

  这些祭司,往往由身怀异术的异人来担任,或可召水唤火,或可驱兽弄虫等等。

  这些术法使普通的人类形成了敬畏,并当成某种神迹来崇拜,而在祭祀一道的发展中,这些异人也渐渐摸索出来了一种传承。

  那就是祭祀之道!

  其中的本质其实和神格面具有相同之处,祭司可以抽取对人们对某些存在的香火信仰化作自己的“神力”。

  这个祭祀的范围是很广的!

  祀天者得天之助;祭地者得地之宠;飨神召灵殇鬼者,可塑造神明,召灵役鬼,供其驱策。

  这里的灵,是指精灵,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天地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精灵存在的。

  当然,依照现代的说法,也可以片面的理解为动物所化作的精怪。

  以祭司之手段,能够给动物开灵,也可以说是点化灵智,然后化为自己的手下或是宠物。

  而这里的神,有别于天地这种概念的先天神,可以被称为后天神。

  后天神,是人类自身创造的概念,没有先天事物依附,假如人类忘记了它们,或者有朝一日人类消失了,它们也会一同消失。

  诸如后羿、关羽、灶王爷、兔儿爷、菩萨、甚至是西方的恶魔、天使等等。

  这些神只对人类具有意义,也只对人类具有效果,是人类创造的概念,而非先天客观存在之物。

  祭司可以抽调相关的香火信仰,从而捏造出一具“假神”来,显化神迹,供人们信奉,壮大自己的力量。

  至于鬼,殇鬼,在祭祀一道中,特意用了殇这个字,本就是不祥之言,以及对其的哀伤同情。

  鬼,是人死后之灵,祭司可以应活人要求将其供奉,收集香火,保存其魂魄完整,并于合适的时候,作为打手而存在。

  其实,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祭司,除了对天地有所敬畏之外,对于其他三类,神,鬼,灵,敬畏之心反而较少。

  而祭祀一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渐渐划分出好几道分支,如巫岘,如萨满,如道家之中的某些传承。

  最有名是,莫过于封神之战中的封神榜!

  封神榜由三教掌门共同拟定商议,姜子牙执掌封神,用以分封天庭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两千副神,以及八万四千群星恶煞。

  刚刚也说过,祭祀一道,可以塑造“假神”,封神榜可以收集异人或普通人死后的魂魄,进行敕封,成为神明!

  阐教,乃是阐述天道之教!

  顺应天道,奉天而行,这与祭祀之道中的祀天何等相似!

  孟凡有理由怀疑,那位元始天尊,便是祭祀一道的大成者,而恰巧,三清之中,道德天尊善炼丹,灵宝天尊善于布阵,而元始天尊则擅长炼器!

  若是将炼器与祭祀一道结合起来,炼出一道封神榜和打神鞭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鸿钧这个人物,作为三教教主的师傅,自然精通丹阵器三者,炼出封神榜也不足为奇。

  为什么截教弟子不愿意上封神榜,因为一旦死了,也就是是真正的死了,只能作为魂魄供人驱策。

  而肉身封神,相当于人还活着,但还是享受着香火信仰所带来的助益,帮助修行。

  孟凡有理由怀疑,当初的封神之战,就是为了瓜分天地间香火信仰资源,重新排列神位神名的一场大战。

  有什么是比推翻一个朝代更有力的方式呢?

  封神之前,普通人信仰繁杂,信仰愿力难以统一,而封神之后,由周朝而始,自号为天子,秉持天道,敬奉各路神明。

  天地间的香火愿力变得统一且有序可循。

  天庭,这个势力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封神之战以阐教胜利而告终,截教弟子成为天庭打手,甚至是沦为阐教弟子的坐骑,截教自此消亡。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

  如果鸿钧真的存在,且有意扶持天庭这个势力,划分重新划分天地格局,阐教元始天尊作为祭祀一道,必然会是胜利的一方。

  阐教若是不胜利,谁来封神,谁来主持大局?

  按照相关记载和孟凡个人的猜测来,道德天尊走的是金丹一道,求得是个人性命,乃是道,人躯为根本,故而以人教为名。

  元始天尊走的是祭祀一道,求得是外物成真,乃是法,敬畏天地,故而以阐教为名;而灵宝天尊走的是极尽杀伐之道,求得是手段多端,乃是术,不信外物,不求根本,好强斗狠,故而以截教为名!

  

  这相当于是某种意义上的三种理念:隐修士,崇天敬道之人,肆意逍遥快活者。

  而鸿钧作为那时最强的异人,甚至“合道”的人物,自然会看出未来的局势变化走向,所以会做出打压截教并顺带将天地带回正轨的行为来,也就是封神之战开启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扶植天庭神道势力,形成对天地的管理体系。

  第二,打压截教这些胡作非为的异人,理清化浊。

  第三,神化异人,将其提高到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帝辛这个本来贤明的君主,曾可能反对过废除人殉的人皇,托梁换柱、倒曳九牛的异人,则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商纣王。

  当然,极有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是孟凡所没有想到的,不管怎么说,这仅仅也只是孟凡一个人的猜测罢了。

  孟凡长舒了一口气,看着手中的五块青铜纹刻,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

  东北五大仙家的修行之法,也仅仅是弄清楚了召灵、殇鬼、飨神三卷的一部分,至于祀天和祭地两卷,实在是太过繁杂,难以解析。

  要不是自己有着这般手段,就算是交给神州境内的学者去解读,恐怕连知晓其中半个字的含义都做不到。

  孟凡将手指缓缓抚摸过那些纹刻,喃喃自语道:“龙章、凤篆、虎刻、龟纹、麟书,这些上古之文,还真是令人着迷啊!”

第71章 妲己(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71章 妲己按照孟凡的要求,139司的一处演武场被改造为祭坛,按伏羲先天卦象,以通天意,位列旗幡。

  旗幡以白绸为底,玄墨为书,墨中掺杂人血,书写祭祀之文;中摆桌案,造五色土以为鼎,焚骨以为香。

  而祭品,则是以六牛,六马,六羊,六豚,六犬,六雉为供祀,合三十六之数,皆被斩掉头颅,前蹄或双翼绑缚在身后,被钢丝和铁钉固定为诡异的形状。

  就像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无首之人跪在祭坛之前,种种地方都显露出诡异,原始,蛮荒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