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通从选择猎户开始 第467章

作者:道化身

  那个时代可还没有关门弟子的说法。

  也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排了六个师兄,但最后初代天师还是选择了他。

  为何。

  当然是因为他足够能打。

  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早就将天下横扫了一遍又一遍。

  “阿渊,你可与那个魔种交过手?”

  纪风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白渊摇了摇头。

  之前他虽然用神宫玄兵击杀过血芒巨人,但这与真实交手是两码子事情。

  “我倒是想试试。”

  纪风露出跃跃欲试的感觉。

  看到纪风的模样,石言顿时头皮发麻,连忙开口:“祖师,魔宗可是有通神大宗师坐镇,我们打不过的。”

  纪风眼中光芒消失。

  “小石头,你这人就是太小心谨慎。”

  “.”

  石言无语。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用这四个字形容他。

  不过一想到纪风一路上做过的事情,他又觉得这四个字没什么问题。

  不知有多少个宗门的镇宗之宝被纪风窥伺。

  也幸好纪风只是看看,要是都偷走,乐子可就大了。

  石言是真怕这位祖师闯祸。

  白渊好奇的问:“风哥,那你之后打算做什么?”

  纪风淡淡一笑:

  “武圣什么的看造化,不过既然师父有命,那我至少要打赢与我一样的那些老家伙,否则可就对不起师父的一番苦心。”

  “.”

  白渊和石言对视一眼。

  这位龙虎宗的祖师没想到还是个战斗狂。

  一月过去。

  陆续有封印者解封,甚至一些早就已经落寞的宗门也走出了封印者。

  数量远比想象中还要多。

  甚至不少都能追溯至上古时期。

  天宇朝,京都。

  “严师,这已经是第四十七个苏醒的封印者,”

  皇帝李岱望着手中的密信。

  轻叹一声。

  当真是大争之世,现在的玄阳已经够乱,现在又出现数十个万年之前的封印者。

  饶是他也觉得头疼。

  若这些封印者只是一心求道,也就罢了,可若也如那个魔种一般藏了霍乱天下的心思,那可就麻烦。

  严少安正闭目凝视。

  他缓缓睁开眼睛:“启禀陛下,老臣欲前往应山书院,请陛下恩准。”

  李岱先是一愣。

  他没想到严少安居然要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弃他而去。

  但很快就眼前一亮。

  “严师去就是,请替我向院长问好。”

  严少安点了点头。

  而后就起身推门走了出去。

  李岱望着严少安离去的背影,目光中多出一抹期待。

  玄阳能够执掌天下千年,靠的当然不可能只是李家皇族这些人,否则即便有九天玄兵,也不足以镇压天下英豪。

  朝廷文武百官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力量。

  但真正让玄阳稳定的,其实是儒家。

  具体下来,就是文官还有书院。

  书院作为儒家教义在世间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实力自然不用多言。

  而那四大书院,更是能与道门祖庭、佛宗圣地媲美的地方。

  之前玄阳内乱。

  四大书院都选择沉默,并没有出手。

  毕竟在那些大儒眼中,这些都是玄阳的家务事,他们效忠的从来都是心中的道义,而并未特定的某一位皇帝。

  可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

  那些封印者几乎可以算成外来人。这是儒家坚决不允许的。

  若是能有儒家出手,李岱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

  而且谁说儒家圣人就没有留下封印者呢?

  青山,应山书院。

  严少安牵马走在小径之上,响起一阵踢踏之声。

  他脚下这座青翠的山,就叫青山。

  旁边还有一条河,名曰绿水。

  名字都是应山书院那位初代儒家书圣自己起的,后来也就这么叫了,再后来,书院一步步成了世间第一流的书院,青山绿水也就成了天下读书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至于应山在哪儿?

  这就众说纷纭。

  “真是好久没来了。”

  严少安一边走,一边感慨。

  这时。

  小径走来一个中年儒生。

  “师兄,你怎么来了?”

  严少安呵呵一笑:“我来看看当年栽下的兰花可还活在。”

  这一幕若是被那些官员看到,一定会惊掉下巴。

  这位太保大人可素以不苟言笑而出名。

  中年儒生哑然失笑,打趣道:“兰花早被砍咯,我种了一片竹子。”

  严少安无奈的叹息:“当真?”

  “你去看看不久知道。”

  “行。”

  严少安点了点头。

  不过脚步还是如刚才一样缓慢,丝毫没有因为要去看兰花在否而加快半分,一如当年那个文弱书生。

  “这石头我早就觉得碍眼,怎么还不搬走?”

  “对了,青苔都滑倒了多少人,都说了要经世致用,偏要讲究意境。”

  严少安絮絮叨叨抱怨了很多。

  中年儒生实在听不下去:“师兄,要是书院都听你的,那还能叫应山书院?”

  此话大不敬。

  特别是对方还是当朝太保。

  可严少安不仅不怒,反倒大喜:“是极,是极。”

  玄阳说是四大书院。

  那其实是凑出来的,就如四大名著、四大高手一样,好像世人都很喜欢四这个数字。

  但其实能与应山书院比肩的,不过白鹿书院而已。

  其他差太大。

  有意思的是,当朝太保出身自应山书院,而太傅正好出身自白鹿书院。

  两个书院暗争了几千年。

  或许一会儿你压了我数百年,也或许我压了你数百年。

  但最后一看,还是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下。

  中年儒生感慨:“师兄,你已有百年未来书院了吧?”

  “差不多吧。”

  严少安眼里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他很早很早前,就是应山书院的弟子,并非最有才华的一个,所以他很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

  因此总是最早去书院的一个。

  中年儒生当时是书堂守门人,他们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

  后来。

  一开始,严少安并不想入朝为官,他立志要著书成圣。

  可奈何没天赋。

  无论他如何绞尽脑汁,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还是会被评为下下等。

  或许是天意。

  他的文章越写越烂,可武功却越练越高。

  最后不知不觉就练成了个书院第一。

  他当时的老师意味深长的告诉他:“下山,考科举去吧。”

  于是,他就下了山。

  然后就成了玄阳第七百一十三位状元郎。

  那时白鹿书院独大,太傅梁远康已经是吏部侍郎,朝廷排斥应山书院的风气很严重。

  堂堂状元郎竟只做了个文渊阁下等学士。

  可严少安偏偏很喜欢。

  他埋首苦读,文章越学越烂,境界却越来越高,入劲、知感、明心,最后迈过通神。

  再后来,他一个读书人打了很多仗。

  被老皇帝封为武官。

  之后,应山书院的读书人就终于能与白鹿书院并肩。

  可严少安却也再没机会回到应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