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但是反派科学家 第73章

作者:命运的王牌

  “前辈认为,为何先人要不断简化奇门,将繁复玄奥的奇门局,简化到如今这般模样?”

  他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不学,反而抛出了一个问题。

  周圣闻言一愣,被诸葛青这么一问,心头的火气倒是稍微降下去几分,下意识地思索起来。

  他捋了捋乱糟糟的胡子,沉吟道:

  “那自然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庸人太多。”

  “越是精深玄奥的功法,门槛便越高,寻常人穷其一生也难以窥其堂奥。

  先贤们将其简化,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掌握,不至于让传承断绝。”

  周圣摇了摇头,觉得这原因再简单不过。

  “是,也不是。”

  诸葛青不置可否,继续说道:

  “人类的认知能力,其实是走在科学技术前面的。

  最开始,我们只能看到宏观世界的事物,一块石头,一棵树。

  后来,有了放大镜,我们看到了更细微的纹理。

  再后来,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乃至是如今的粒子对撞机出现,人类的认知也一步步深入到了分子、原子,甚至是更微小的粒子层面。”

  他顿了顿,看着周圣。

  “嗯。”

  周圣点了点头,眉头微蹙。

  这小子说话一套一套的,但这并不难以理解。

  可这跟他愿不愿意学【风后奇门】有什么关系?

  “您刚才展示的拨转四盘的技巧,那恐怕就是【风后奇门】区别于其他奇门术法的核心所在。”

  诸葛青的目光落向周圣那依旧没有散去的掌中奇门局。

  “它……将‘时间’这一维度,也纳入了奇门局之中。”

  “哦?”

  此言一出,周圣有些惊讶,这小子居然只看了一眼就观察到这个程度了吗?

  “但人类的五感,无论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还是触觉,都是基于我们所处的三维世界的感官。

  我们很难直接认知和把握‘时间’这种东西,它对我们而言,更像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而非实体。”

  “而就像我之前说的,只有当人类的认知能力达到了某个层面,能够‘看到’、‘理解’某个事物,才有可能去研究它,改变它。

  如果我没猜错,人体身上,能够模糊感应到‘时间’这个维度的部位,大概就是……脊柱吧?”

  诸葛青继续不疾不徐地分析着,之后的奇门,也正是因为难以把握时间这个变量,才逐渐将其剥离,从更易于感知的‘方位’作为切入点来起局。

  毕竟,就像无数的点构成了线,无数的线构成了面,无数的面才能构成我们认知中的体。

  每增加一个维度,其复杂程度和运算量,都是呈几何倍数上升的。

  “你……你这……”

  周圣闻言,脸上的表情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那简直是见了鬼!

  他只是在诸葛青面前演示了一遍【风后奇门】拨转四盘的效果,这小子……这小子居然就将其核心原理给分析了个七七八八,甚至连人体感应时间的部位都给点出来了?!

  这小子难道真像是新闻里说的是武侯转世不成?

  怪不得能练成那什么“火眼金睛”!

  诸葛青仿佛没有看到周圣那活见鬼的表情,继续说道:

  “更何况,术士修行,讲求‘顺天而行’。”

  “就像我的先祖武侯,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

  一个‘借’字,便道尽了术士的精髓与手段。”

  “前辈这【风后奇门】,固然是奇,能够拨转四盘,干涉时间。

  但以人体自身这‘小天地’,去强行拨转、撼动外界‘大天地’的固有流转,甚至试图去改变时间的流向……”

  “这……岂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诸葛青轻轻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这就像他们要去过一条河,寻常的术法,就像是找到水流平缓的渡口,或者顺着水流的方向移动,这样会更省力,也更安全。

  而【风后奇门】,就像是强行在湍急的河流中,凭借一己之力,试图改变一部分水流的流向,甚至让它逆流。

  这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吗?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他现在的研究项目已经排满了,根本没时间再去练什么风后奇门。

  而且就算练成了,被什么陈金奎看到,天天缠着他,那他不烦死了吗?

  更何况,这术法在原理上并不复杂,只要他靠着三昧真火把性命修为提上去,类似的手段他也用的出来。

  再说了,比起八奇技,他对获得八奇技的方法更感兴趣。

  要知道原著里,老天师为了这个秘密可是直接下山打开杀戒了……

  “……”

  周圣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

  这小子……把他【风后奇门】的优点缺点都说完了,他还说什么?

  尤其是那句“本末倒置”,简直是诛心之言!

  可偏偏,他又觉得诸葛青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

  沉默。

  良久的沉默。

  院子里只剩下风吹过老榆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算了,不学就不学吧~”

  周圣的脸色变了又变,从最初的愤怒,到震惊,再到现在的复杂难明。

  虽然可惜,但只能说这小子和风后无缘了……

  话音未落,他身形一晃,又是一阵青烟冒起。

  那邋遢道人的身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依旧是那只不起眼的小麻雀。

  麻雀扑棱着翅膀,头也不回地飞上了枝头,然后一溜烟似的,消失在了院墙之外,连句场面话都懒得说了。

  诸葛青看着麻雀消失的方向,摇了摇头,然后看向了屋子里。

  这个插曲之后,也该干点正事了……

第85章 震动的世界

  他所谓的“正事”,自然是发表论文了。

  经过这些年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的“显圣”,他诸葛青“天才”的人设,已经立得相当稳固。

  现在,是时候拿出一些真正具备分量的阶段性成果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名声,更是为了后续一系列计划的铺垫。

  他需要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资源……

  选择哪个领域作为突破口,诸葛青早有盘算。

  首选,自然是数学。

  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数学理论的证明,不像物理化学那些实验科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不同世界的物理规则,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一个世界的物理理论,放到另一个世界,能不能完全通用,还需要进行验证。

  但他现在并没有进行验证的条件……

  但数学,不存在这个问题。

  数学的本质,是人类用于描述和理解宇宙的客观语言和逻辑工具。

  就像是圆的周长,不管在那个世界都是2πr。

  它的普适性,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所以只要确认证明过程没有问题,他就能直接把其他世界的成果搬运过来。

  诸葛青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

  他略作思忖,随即在文档的标题栏,敲下了一行字——

  《关于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的讨论以及周氏猜测的证明》。

  至于周氏猜测,则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一块著名的硬骨头,困扰了无数顶尖数学家数十年之久,其难度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他穿越前那个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或“黎曼假设”的某些分支。

  当然,这些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

  毕竟,他是直接“搬运”其他世界已经成熟的理论成果。

  确定了目标,诸葛青便不再迟疑,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一行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严谨的逻辑论证,如同流水般倾泻而出。

  实际上,他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转录”和“适配”的工作,将脑海中已有的完美答案,用这个世界数学界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个字符敲下,诸葛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搞定!

  他仔仔细细地将整篇论文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确认每一处逻辑都无懈可击之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后,他熟练地打开了国际顶尖数学期刊《数学纪事》的官方网站,干脆利落地上传了上去。

  ……

  几天后。

  新一期的《数学纪事》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发行。

  最初,并没有多少人会特意去关注一篇来自华夏,署名为“诸葛青”的论文。

  毕竟,在传统观念里,顶尖数学领域,似乎一直是西方人的主场。

  然而,当一些真正的专业人士无意中翻阅到这篇关于梅森素数和周氏猜想的论文时,一切都变了。

  “嘶——这个论证……我的上帝!”

  “不可能!周氏猜测……居然……居然被证明了?!”

  “这个逻辑推导……太完美了!简直是艺术!”

  “诸葛青?这是谁?华夏人?这么年轻?!”

  起初,只是在少数几个顶尖大学的数学系内部和一些专业论坛上引发了小范围的震动。

  然而,当几位享有盛誉的数学巨擘在社交媒体或内部邮件中,以极度震惊的口吻提及这篇论文,并初步肯定其论证后,这股震动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以病毒般的速度传播开来,短短一天之内,整个国际数学界都为之震动,随后便是彻底的沸腾!

  “困扰数学界数十年的周氏猜测被成功证明!证明者是一位来自华夏的年轻学者!”

  “世纪难题告破!数学界迎来新的里程碑!”

  “天才少年诸葛青,以一己之力撼动世界数学格局!”

  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主流媒体的紧急播报,网络平台的热搜榜首……

  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诸葛青”这个名字上。

  和他之前在国内学术圈的小打小闹不同,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世界级影响力!

  国内,自然是一片欢腾。

  无数人为之振奋,为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