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第154章

作者:乌呼拉呼

状元郎的随行队伍要在长安城绕上一圈,沿途不少的人欢呼庆祝,呐喊祝福,可谓是风光至极!

“恭喜状元郎,你记不记得我还是和你同场考试的,我们也算是同窗了吧!?”

“恭喜状元郎,小女芳龄十五,状元郎可愿意娶小女为妾?”

“多谢,多谢!”状元郎抱拳感谢:“多谢各位好意!!”

一路上无数人想要攀交关系,有人愿意嫁女,有人想做书童,有的甚至愿意送田地。

而远处楼上李世民看见熙熙攘攘从考场中的人十分的开心到:“天下英雄尽如吾彀中!”

李泰很是无语,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愿意去高句丽做官?”

“这倒不用担心。”

李世民摆了摆手:“这天底下最不缺的便是这等儒生了,若是人数不够,可以破格录取。”

“说的也是。”李泰点了点头,儒生秀才实在是太多了,任何东西的数目多了都会贬值。

“先让他们进太学院学习高句丽语一段时日。

待灭高句丽之后,派他们管理高句丽各地的城池,不求其他,只要他们能够执行土地国有制度就可以了。”

说着,李世民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国院的人够用了么?”

“够用了够用了,国院如今已经建成了一个十万人的大县。

工匠的子女常年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经识字,不少人都很有才可以继承衣钵。”

说起国院,李泰相当的无语。

几次的增加人手,还都是连同家属一同迁移,导致数十万的人口被迁移道了高炉附近。

这十万人的粮食支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因此不得不在高炉附近单独划了一块地,让他们建设和种田。

一来二去,竟然直接建成了一个大县,像是学堂之类的设施都有,所有的设施都趋于完善。

只不过这个地方与世隔绝,并且科技增加的速度看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那便好,希望能多出几个像杨思齐一般厉害的人。”

李泰心中吐槽,这种级别的人才哪有那么容易出现。

“叮铃铃~得得”

正在这时,清脆的马蹄声伴随着有节奏的马蹄声,出现在两人的耳边。

低头一看,是马拖着沉重的货物从下方驶过,旗帜上面写着大大的‘武’字,足足过了半刻钟才消失在了两人的面前。

规模之大,货物之多,超乎了两人的想象。

“那是武家的商队?”

“应当是吧!”

李泰远远的看着出城的商队。

心里琢磨了起来,这个时候已经立春了,原来的北风开始转变成了南风。

各国的商队开始借着东南风,带着货物准备返国了。

“可是那去往高昌的商队?”李世民关切的问道。

“这···”李泰哪里知道这具体的细节。

“你啊,办事总是这么不清不楚。”

李世民借题发挥道:“待朕出征,可不能如此马虎大意的处理朝政!!”

“父皇教训的是!”李泰赶紧低头认错。

第161章 武烈王的狐假虎威

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农历春分,万物复苏,桃花盛开,这个时节也是春小麦耕种的季节。

种田的基因似乎自从炎黄开始就在华夏人基因中了。

今天是特别重大的日子,古代封建王朝出于对粮食的重视,专门有一个农牧节日。

文武百官和李世民在皇庄,祭拜天地,四周有无数百姓围观。

李世民念起了长长的祷告词:‘···愿风调雨顺,谷物丰收···’。

祈求今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后.

在在文武百官和观众的注视下,李世民扎起裤脚,双手握着犁头,嘴里催促着耕牛:“走,走。”

在李世民的驱赶下,一亩田就被耕完,一旁的仆人递过一代小麦种,交给李世民耕种。

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

“陛下亲耕,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是啊,今年一定是丰收年,但愿风调雨顺,无虫无害。”

在一种议论声中,李世民将一亩田种上了小麦。

“国泰民安,百姓安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礼毕”李世民一阵宣布词,表示农牧结束。

围观的百姓一同发出质朴简单的愿望。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的金陵。

王方翼眉头紧蹙着,脸上带着嫌弃,小心的凑近了自己的鼻子,闻着面前堆成山的肥料,很是不解的说道。

“真是怪哉,怪哉。”

“刺史,又怎么了?”阎立本眉头一皱问道。

“这人粪和鸡鸭等粪便等做成的有机肥经过发酵之后,非但没有闻到一丝臭味,反而能够问道一点点泥土的清香?”

王方翼有些不确定,面色凝重的怀疑人身的说道。

“难道是我常年和粪土打交道,鼻子坏了?已经不知道是香还是臭了?尚书来试试?”

说着,一手做邀请道。

“这···”阎立本嘴角抽搐,赶忙后退了几步,那可是粪啊!你要我去闻?

阎立本捋了捋胡子赶忙推辞道:“不稀奇,不稀奇,冬日里还冒烟,这变得香了也不稀奇了。”

这些天,眼前的这堆肥发生的奇怪的事情见得多了,比如冬天那雪水竟然融化的更快,有时候还会冒出热烟。

而眼前的这臭味消失也变得相对其他现象来说,这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怪哉,怪哉。”王方翼想不明白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有些担心的说道:“只希望别出什么叉子。”

他们哪知道,堆肥发酵的过程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寒冬中自然就会出现冒烟的景象。

而彻底发酵过后的肥料,像是粪臭素之类的已经被分解掉了,最终得到的像是黄泥一样的存在,味道则是带着泥土的味道。

————————

与此同时。

新罗的国王武烈王,正哭丧着脸焦急的在宫殿踱步,嘴里不断地念叨着:“怎么还没来,怎么还没来,这都快两个月了,初唐使怎么还没回来!”

终于侍卫从门外传来了想听的消息:“陛下,出唐使带着好消息回来了!!”

“快,快传!!”新罗国王一挥手,还没松口气,心有提到了嗓子眼担忧的道。

“不知道大唐能不能带来好消息,若是不能,那新罗就要灭国了。”

刚踏进宫殿门,出唐使还来不及行礼,武烈王就迫不及待的抓着他问道:“大唐天子可曾答应支援新罗?”

“答应了,大唐天子答应了援助新罗了!!”在武烈王的忐忑不安的眼神中,初唐使激动的说道。

“真的么!?”武烈王忐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刻的担心和害怕终于消失了。

“两个月,足足两个月,那百济就拿下了新罗四十六座城。

若不是因为冬日太寒冷,暂停了战事,新罗就要亡于本王的手中,而今终于有救了,终于有救了!!

呜呜~~”

说着,说着竟然放声哭泣了起来。

“大王,臣以为还是召开朝会将消息传给臣子们吧!”

“快,快召集所有真骨贵族,本王要将好消息传给他们。”武烈王大声的喊道。

(新罗国王武烈王,官阶和人品都是以骨品来算的,贵族也是真骨,圣骨之类的,也有新罗六真骨家族。)

很快,所有有骨品的大臣都被召集齐了。

在听过初唐使的讲述之后,所有人大臣都心中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得救了。

“那愚蠢宝藏王···当真是可笑。”

“百济竟然如此大胆,连使臣都没拍出去?”

“幸的大唐上国援助,这才缓了一口气。”

“是啊是啊,新罗终于有救了,不过那百济端的是能打,竟在两个月中攻下了四十六城。”

在无数人感到庆幸的时候,有人依然担忧不已道。

“大王!恐怕我等高兴的太早了。”

“哦,这是为何??”武烈王很是不解道。

“如今已经春耕,从大唐长安要到高句丽,恐怕最少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除此外,大唐一定是大军,那走的一定是陆地,他们想要越过高句丽和支援我等,恐怕···”

“高句丽和大唐开战,恐怕无暇援助新罗啊!”

此话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死寂,刚才的开心一扫而空。

地理位置上,新罗和大唐隔得太远了,走陆地北方隔了一个高句丽,走水路隔了一个百济。

按照这个推算下去,恐怕等不到支援自己就要没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武烈王没想到貌似自己还没改变任何的结局。

“要不我等就对百济称,我等已经归顺大唐,这已经是大唐的领土了,那百济听闻定会有所顾忌!!”

这个提议顿时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

“我等虽然是藩国,可若真的归顺,岂不是连祖宗都背弃,你们还有什么资格拿着圣骨??”

“是啊,你身上留着的血和真骨,怎么允许你这样做!!”

“哼,什么圣骨,真骨,百济打过来的时候,不都是软骨头,有多少人直接就投降的!?”

“与其投降百济,还不如归顺大唐!!”

众人被怼的无话可说,两个月打下四十六城,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太多人投降了。

武烈王十分异动,毕竟归顺了自己还是大王,但是被百济打下来了,那自己肯定是没了。

“如今只能如此了,可是日后这···这若是大唐当真了如何是好!?”

“新罗同大唐相隔甚远,只需过些年,便能拜托大唐。”

“有理,那边如此做吧!!”

武烈王思索了良久,长叹一口气,若不是国家存亡,谁愿意这么干呢?

这是仅有的办法了,只希望大唐的威望能够成功震慑住百济,哪怕放缓一些脚步给士兵一点信心也是好的。

第162章 援助高句丽

百济,王宫。

义慈王脸上难以置信的说道:“什么?新罗归顺了大唐。”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

通常来说,国和国只见的关系也有很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