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第153章

作者:乌呼拉呼

李世民等了半天,也没有反应,有些茫然的问道:“这就好了?”

“请陛下耐心等候一会!”两人面面相觑安慰道。

无形的声音在管道中飞速的传递给下层,很快命令久传达到了底层控制室。

众人通过透明的玻璃看见从甲板上冲出一群拿着旗帜的人,挥舞着旗帜,传达着命令。

“这是??”

“这是命令船下方所有人离开准备启航的命令。”

话音刚落,众人听见‘哐当’的金属声传来,侧过头一看。

比人还粗的铁链正缓缓地水利缓缓被拉出,这令人牙酸的哐当声是铁链发出来到声响。

没过多久,铁链就被拉到了尽头,极大的船锚被收了回来。

“陛下,可以启航了。”见此情形,刘仁轨提示到。

“好!”李世民对着传声筒喊道:“起航!!”

“轰轰轰~”一阵阵有规律的机械律动过后,一声悠长的“呜”笛声传出,船顶上冒出了滚滚的白烟。

战舰以蜗牛般的速度开始动了起来。

“陛下战舰已经启动了,只要掌握船舵便能掌握方向,从而控制战舰的走向了。”

“朕明白了。”

“呜~”战舰缓缓地驶出了九龙潭,好似箭矢破开水面,又好似山岳碾碎水面,激起无数的波纹,不断拍打这两岸,只在船尾留下一道长长的白色浪花。

李世民紧紧的握着船舵,看缓缓加速的战舰以及不断掠过的风景,一股豪气热血冲上心头,豪迈到。

“大丈夫~当架大炮轰天~陷地,当开战舰乘风~破浪~碎云霄。”

浓浓的白雾,伴随着巨大响亮的“呜”鸣声,还有那掀起的水文波涛。

整个战舰仿佛是黑夜中的银火虫一般,闪亮无比,引的两岸无数人议论纷纷。

努力让摇摆不定的小船平静下来的渔夫感慨道:“这等速度当真是不可思议,再加上浑身钢铁,试问天下谁人能敌。”

“这等气势,伟力,令人叹为观止!!”在岸边看着那船尾白色匹练缓缓化作波涛拍打岸边惊叹道。

“是时候让大王也造出一艘战舰了,否则大唐若是入侵我国,恐怕是虎入羊群,势不可挡。”有外使无比警惕到。

第160章 储备官员

正月初九,南风寒冷,呼气成雾,但却挡不住众多儒生激动的心情。

今天是科举开考的日子,各地的儒生井然有序的排在了考场面前。

“也不知道今年的考试是不是同以往一样。”

“哎,本然考中的人就少,居然还有金发的外族人来凑热闹。”

“得了吧,每年那些外使哪能懂大唐的文化,也就会写个名字罢了。”

“若是不出意外,今年又是那几大家族的人当上榜首。”

“哎,多说无益,还是要凭真本事,说不定我等就如同那马周一般了呢。”

“肃静,排队验明正身!!”查验的考官打断了众人的对话。

唐朝的科举非常的残酷并且难度非常的大。

举个例子,考试资格。

这个时候的科举制有其实是沿袭一部分的举荐。

考试资格都是要贵族和官员的举荐,经过验明正身之后才拥能拥有的。

而想要获得官员的举荐,如果可以花钱,倒也没什么。

但事实上花钱有可能都获得不到,因为一旦高中对方就和你产生了恩师的关系,这个可是算在九族之内的。

一旦因为举荐的人犯了事,那自己也同样是要收到牵连的风险。

光是想要获得官员的举荐,从而得到考试的资格这能够刷下去不少的人。

别看现在这么发达,事实上这个制度一只延续到现在,在考取铁饭碗的时候会在最底下会有一条如果家中有人当官或推荐可以优先录取。

科举不仅很残酷并且难度还非常的大,用一句形容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其他朝代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而唐朝多增加了几经,而是九经,并且还增加了时务。

并且唐朝平均每年录取的人也就一两个,竞争极其激烈。

这个考试将会持续几天,在此期间都是封闭式的考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终于到了最后一场了,论时务。

【今朝廷若攻下高句丽,当如何治理?若是派尔等取管理高句丽是否愿意。】

这个题目在令所有考生一惊。

有不少的儒生压题,今年的时务肯定会和高句丽相关。

但谁也没想到,竟然直接坦言派自己取管理高句丽愿不愿意。

这还用问,那肯定是愿意啊!

不过不走俯首称臣的那一套,而是变为汉人统治高句丽?

这个题目的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无数的考生心中叫苦连天。

但再苦再难也得继续考下去,很快,众人摒弃杂念开始一心一意的应对考试。

有人拿出鹅毛笔沾着墨水写到【当效仿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

也有人满脸怒气的写道:【当迁移其百姓,战俘刺字视作仆人,女人作为奖赏,发给贫穷导致无法娶妻的百姓···迁移汉人···彻底灭绝其国。】

···

在考生奋笔疾书之时,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了,无数人交换着各自的意见。

“今年的考题可真难啊!”

“是啊,尤其是时务,真不知如何下笔!”

“哎,看来今年我等又是颓废一年,这时务,太难了。”

不少人聚在考试门口议论着,但也有个别的例外。

有人除了考场,惊恐的大叫:“我忘了署名了···白来了啊!!”说完,状若疯癫的猛锤地。

“又是一个糊涂蛋~”

不少考生相当无语,心情激动之下,只记得答题而忘记了自己的署名的人每年都会有这么几个。

——————

几天后。

在众多儒生翘首以盼的目光中,一队士卒敲锣打鼓的喊道:“放榜了放榜了,让让!!”

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儒生闻言,散开了一条路。

士卒挤了进去贴上了第一张纸,上面写着的是这一次录取的规则。

【由于此次征讨高句丽,为治理高句丽,择优录取三百名考生,仅此特例。】

“三百名?真的是三百名么?”

“我没看错吧!!”

“难道我们都要取高句丽做官?”

“不过陛下既然在考题中问了,如今又张贴告示,那必然是要我等取高句丽做官的。”

围观的儒生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一次居然录取三百名的儒生,这录取的名额比任何一个朝代录取的人数都要多。

很快,士卒将被录取的人名字张贴在了城墙上。

一个外史看完这个规则脸都吓白了:“快,快离开大唐,赶快回国!!”

他本来只是来凑个热闹,没想道自己竟然被录取到了高句丽做官,当场就要跑路。

这种浑水,他才不趟浑,小命要紧。

“哈哈,真是胆小如鼠的大食国人,那高句丽有什么可怕的。”

不少人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他们考的太久了,头发白了,人也老了终于被录取了。

一个头发稀嘘的老儒生,唏嘘到:“我终于被录用了!!”

“我等了十年,终于被录用了!”一个穷酸的书生满脸的泪痕到。

“录取三百人,我等儒生学子时代已经来了!!”不少身穿麻衣的儒生喜极而泣道。

也有人阴阳怪气,自视甚高道“净胡说,你看榜首又是名门望族的人!”

“是啊,满篇皇榜皆望族,穷酸书生有几人。”

“哼,尔等不思进取,在此做那阉人是为何?”一人十分不满道。

“兄台为何出言不逊?那名门望族做的我等说不得?”

“哼,如今陛下又了拼音字典,又多了报纸,对我等已经够仁慈了。

你还在此地阴阳怪气?你可知道崔卢王郑皆为此次开战捐了二十万石的粮食?”

那人被怼的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而另一旁有人默默的权衡到:“难道我等不是应当思虑是不是要远赴他乡在高句丽任官么?”

“这还用想,若是高句丽被打了下来,那高句丽便是唐土,不!应该说是高丽。”

“就是,考了数十年,眼下便是千载难逢的翻身之日。”

“是啊,仅此一年,或许明年便没有了,难不成还得继续看着名门望族霸占榜首,我等永无翻身?”

儒生们面面相觑,皆看到自己眼中的不甘心和无奈。

自从拼音字典流传开来之后,书本的价格倒是少了许多,读得起书的人更多了,但这并以不意味着能够比得过名门望族。

而眼下三百多人,只有少部分的是有钱人家中的子弟,大部分都是拜了个恩师的穷酸书生。

如今陛下想要将高句丽打下来之后用汉人统治,录取三百个人。

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谁愿意放弃呢?,谁甘心自己一辈子做一个落魄的穷酸书生呢?

但高句丽路途及其遥远,而且还有灭国之恨,就算是死在那里都可能每人知道。

“难道你们想像他一样?”一人指着一旁的人说道。

众人转头,只见在一旁的角落之中,一个年轻的儒生正在安慰着自己的老父亲。

那儒生的父亲头发发白,正失神的念叨:“三百名,三百名都没考进···我就是个废物···呵呵废物。”

而他的儿子正在一旁搀扶着安慰道:“父亲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

此情此景温馨而又感人。

但众人看的心中发怵,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触。

十年寒窗苦读,他们有何尝不是考了多年呢!

明年复明年,头发都白了,哪还有那么多的明年,这说不定就是自己将来的写照。

正在这时,一阵敲锣打鼓声出现。

众多儒生抬头一看,原来是庆贺的队伍,领头的是状元郎。

只见他头顶状元帽子,身披状元服,胸口一朵红绸花,喜气十足,胯下是一匹白马。

身后是榜眼和探花,还有不少一堆举着牌子,敲锣打鼓的乐队。

十分的欢庆!

看的众多的儒生眼睛都红了,恨不得取而代之,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就算是死在高句丽也比永远做一个落魄的书生要强得多,起码自己曾经风光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