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又不想当皇帝 第575章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最重要的是,这个私塾先生在冀州的第一所公办新式学校出现后,听说没有年龄限制,第一个报名入学,作为学校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拿到了冀州第一张小学毕业证,然后在凤凰城第二小学任校长。

现在已经是冀州教育厅厅长。

积极投身冀州新式教育,为大梁国的科学知识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育是大梁国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优先发展教育对于实现人人吃饱饭,人人有衣服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幕式上,林逸作为讲完后,从教育部长王庆邦手里接过了水獭形状的奖杯,纯金,至少有二斤重,交到了获奖者孟宪的手里。

老头子微微颤颤的把奖杯高举在手里,习惯性的要下跪,被林逸拦住了,激动的热泪盈眶。

王庆邦紧跟着发表了讲话。

国子监的讲台之下,三呼“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林逸很是满足。

不管这些教育工作者是不是诚心,可形式得到位。

孟宪下台之后,随着主持人唐吉玉的高亢声,走上来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太太,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对着林逸行礼后,看着台下的众人,眼泪水不自觉的下来了。

她拿的是大梁国第一个巾帼奖章。

第588章 讨逆

大梁国连年战乱,孤儿、弃婴不计其数,眼前这个老太太以一己之力收养了三十余名无父无母的孩子,其中不少还是有先天残疾的,但是老太太二十年来靠着给人浆洗衣服养活他们,不离不弃。

而且其中两个孩子比较有出息,刘平安在在塞北战役中荣获一等功,前年退伍后,从冀州港城捕快做起,一路跃迁为总捕头,往来无白丁,与冀州首富金不换称兄道弟,谈笑风生。

另外一个养子刘平华一直在街头卖煎饼,趁着朝廷提出的“经济改革”的东风,做起了军需生意,几年不到就成了港城有名的大商人,并且响应梁国最新的教育方针,在港城办了冀州第一所民办新式学校。

亲自受了教育部长王庆邦的接见和鼓励,开春,刚刚调任为冀州布政使的申俊儒为其题了“诗书传家”的牌匾,申俊儒在得知其养母刘芝兰的事迹后,把她举荐为“大梁国英雄人物”。

林逸看了她的简历,认为没有比她更符合这个要求的了。

女性,而且做的又是慈善事业!

与大梁国眼前推行的一些政策完美的契合。

林逸就把她推了出来,作为大梁国巾帼人物代表。

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学历,当不了官,不过之后还是把她认命为冀州民政部顾问,专门监督冀州各地儿童福利院、孤儿学校、儿童村等社会救助资金领取和使用情况,确保社会救助资金专款专用。

刘芝兰不是官,但是权利甚大。

不是乡绅,但是影响力覆盖冀州所有福利部门。

等于手里握着一把和王爷给的一把尚方宝剑,上任以来,给民政部反馈后,已经撤掉了三个孤儿院院长,并且衙门还在进一步查实其它违法犯罪事实。

一时轰动冀州。

老太太来到安康城之后,林逸亲自接见,表彰了老太太大公无私的精神,想不到老太太嘴里全是实话:做这个民政部顾问不要钱,而且年龄大了,当前太闲,时间不值钱。

闲着也是闲着,花公费到处在冀州溜达没什么不好。

把林逸整的哭笑不得。

刘芝兰由着一名女捕快引路,在高台的中央站了下来。

她是第一次站在这么高的地方,俯视这么多人,而且还需要自己发言。

紧张的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张纸,这是她的发言稿。

“坚持儿童福利优先保障,要落实儿童福利资金保障,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提高支持中西部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资金比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让每一个孤儿、病残、留守等困境儿童都能得到精心照顾、健康快乐成长……”

这个稿子是她口述,她的几个养子帮着执笔,之后冀州布政使秘书帮着修改,来到安康城后,礼部和翰林院、教育部、民政部先后审阅,最后是执掌梁国律法的三法司定稿。

等稿子回到自己手里的时候,她才发现已经改的面目全非,没有一句话是自己说过的。

但是,礼部的人却告诉她,这篇稿子是紧紧围绕“和王爷指导思想”的,之后要发布在由邸报重组成的大梁国日报上,天下人就都知道她刘芝兰的名字了!

她激动的不得了。

所以,也就不再多想,住在礼部的仪制清吏司,在礼部人员的辅导下,把稿子来回背了半个月后,她胖了一圈,脸颊有肉,几乎倒背如流情况下,依然被要求拿稿子读。

她大字不识一个,拿稿子有什么意义呢?

礼部的人说,这是和王爷说的“仪式感”。

规矩就是这个样,她得按照规矩来。

“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俗称事实孤儿,根据最新的梁律,主要包括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上述8种情形之一的儿童。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都面临生存发展的多重困境,虽有父母,却处于事实孤独之中,且社会支持体系十分薄弱,一直以来都是儿童福利兜底工作中的短板……”

没有紧张感之后,她越来越流利,语气也愈发高亢。

她记得礼部的人和她说过,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听清楚她说的话。

她发表完之后,接着上台的是军部推荐过来的一个断了一只胳膊,满脸狰狞的士兵。

来自豫州,五品高手,在凉水河一役中杀敌十五人,断掉胳膊,血流如注,依然死战不退。

在摄政王给他颁奖的同时,军乐响起。

除了一个大梁国英雄奖章,这个叫袁大临的士兵还被晋升为豫州怀城民武部副部长。

台下的众人,只要不傻的,都明白,这人以后在豫州可以横着走了。

当然,想再一步晋升基本不可能了。

毕竟是个残疾人。

让有功勋的残疾人老有所依,受到社会尊重是大梁国的体面,不让残疾人担任重要岗位,也是大梁国的体面。

热热闹闹的仪式结束以后,林逸没急着回去,先到国子监的讲堂脱了特意穿的花团锦簇的王服,擦了身子,洗漱一番,抿了茶后,整个人才缓过来。

“王爷。”

何吉祥适时的递过去了折子。

林逸摆摆手道,“有事直接说。”

他直接眯缝起眼睛,懒得看。

“王爷,塞北捷报!”

何吉祥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

“预料之中。”

林逸嘴上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点诧异。

袁昂和梅静芝领军出去的时间太长了,传回来的消息始终不痛不痒,没有所谓的大捷。

“王爷英明!”

何吉祥大声道,“梅静芝将军领兵杀到凉水河,阿礼负隅顽抗,抵死冲突,洪总管英勇,弹指神通,正中其面门,使其跌下马来,军士赶上,径直绑了,那些叛逆,闻得天兵入城,束手就擒,降俘三万余,大势已定!”

塞北自古以来就是大梁国固有领土,出征塞北亦是讨逆。

“好,好,好!”

林逸接连说了三个好字。

第589章 大结局

十日后,塞北正式收复,可汗身死,其子廓罗领残部北向。

接着不到二十余日,又从川州传来了洋夷退出南谷的消息。

林逸在金銮殿当众宣布,南谷自古以来便是大梁国的固有领土。

袁青领川州大军浩浩荡荡开入南谷全境,金刚台首座代表大梁国出访南谷的神庙推古寺。

林逸高兴地无以复加。

他就是比梁国历代皇帝都强,开拓出了历史最大疆域。

如果有见不得他高兴的,大概只有他那几个兄弟和他老子了。

据说,他老子又摔了不少的茶盏。

林逸听闻后,当即就要求全部换成铁的。

第二日宣布三和大军开入三和与阿育国边境。

令林逸想不到的是,早已逃到海上的阿育国皇帝李佛,亲自带亡朝廷来到了安康城。

好歹是一国之主,虽然已经丢了故土,但是林逸还是给足了排面,阿育国使团进城,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所以,两国的条约签的非常顺利。

根据《梁阿条约》,阿育国向梁国称臣,再次成为梁国的藩属国。

阿育国每年向梁国进贡粮食七百万担,相当于梁国粮食产量的一半。

代表着梁国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相应的梁国承担一部分义务,对阿育国进行扶贫,每年给白银一百万两,驱赶洋夷后,驻军阿育国,协助征服阿育国周边不服教化的部落和王国。

“多谢父皇!”

李佛才四十多岁,却已经两鬓斑白,对着比他小的多的林逸三叩首,不管他心里怎么样想的,脸上老泪纵横,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三和大军开进阿育国。

入夏,洋夷败退。

李佛再次归位。

为了履行梁阿条约,再次对百姓加赋。

到了乡村一级,层层加码。

一时间民不聊生。

刚刚升为南征将军的韦一山看了都有点不落忍,特别是遇到那些嗷嗷待哺的婴儿的时候。

但是,一想到和王爷那句话:不委屈别人,就得委屈梁国子民了。

相比较下来,梁国的子民不会比阿育国的人生活的更好。

一切以大梁国的利益优先。

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

南征北战,梁国的财政岌岌可危。

林逸每次去农村视察,眼泪水都堵不住的下来。

梁国的百姓太苦了。

他本来想一鼓作气把大军开到西荒,但是,经济上已经不允许了。

他没法再给梁国的百姓加担子。

到时候饿殍遍野,他与历史上的暴君和昏君还有什么区别呢?

唯一能做的就是设西北军区,防止洋夷继续东进。

九月。

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梁国再次推出《义务教育法》,凡七岁以上儿童必须入学,鼓励民间办教育,凡是投资教育的,一律免赋税。

同时在梁国的各个府城开办“英才班”、“天赋班”、“超越营”,其实就是变相的天才少年班。

人与人的智商,天然就是有差距的,按部就班的选材实在太慢了。

林逸寄希望于把国内最高智力水平的天才少年聚在一起碰撞出的火花能够带动梁国的科学发展。

好在,多少出了一点成果。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学完了从小学到中学的所有物理学、化学课程,无论是浮力,还是重力,化学式,都掌握的滚瓜烂熟。

进入梁国科学院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炼铁工艺。

至此梁国的钢铁行业迎来了大发展。

林逸在金銮殿亲自给他颁发了“大梁国突出贡献奖”,黄金百两。

一个来自凉州的穷苦娃娃,一跃成为和王府的座上宾,往来无白丁。

无论是京营守备,还是朝廷大员、军方将领,见着他都是客客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