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18章

作者:鹤舞

叶首辅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看向何阁老,询问道。

不得不说。

邱禾嘉和徐从治两人的背景都不一般。

前者,得到军方文官双重支持。

后者,有着内阁次辅的支持。

乍一看。

似是靠关系上位的人。

可实际上。

两人的能力秉性品德,担任刑部左右侍郎的位置,是完全可以的。

“以我之见,刑部左侍郎的位置,应由邱禾嘉担任。”

“理由呢?”

“对于两个差不多的位置,应由擅于决断的人,担任相对重要的。”

何阁老发自内心道。

就从内阁讲。

在国事上,叶首辅能力,比方次辅高多少,也不见得。

相反。

方次辅,比叶首辅年轻,思想更加活泛,主意也多。

可,就是面对太多主意时,会犹豫不决。

对国朝而言。

谁当内阁首辅就很简单了。

“……”

方次辅陷入沉默。

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被内涵了。

可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总不能对号入座。

“季晦呢?”

“我同意君美的想法。”

刘阁老瞅了叶首辅,又瞅了眼方次辅,觉得老友说的很对。

“……”

方次辅感受到那道眼神,更加沉默了。

万分确认,就是被内涵了!

国朝无小事。

考虑的多怎么了?

那是考虑的周全!

在抉择中犹豫又怎么了?

知不知道内阁一道政令下达会影响到多少百姓?

为民多想想,有错吗?

“嗯,我也觉得邱禾嘉更合适刑部左侍郎之位。”

叶首辅最后表态道。

很多文官不喜欢军方的“草莽气”,但他挺喜欢的。

干起事来不拖泥带水,没那么多废话。

“……”

方次辅忽然感受到无数恶意涌来,在内阁里,自己的存在,有点多余。

三比一。

否决。

刑部推举名单,维持不变。

“最后,就是工部了。”

叶首辅拿出最后一份推举名单,朗声道:“尚书萧近高,左侍郎董汉儒,右侍郎…毕自严。”

闻言。

三阁老略微失神,以为是听错了。

工部尚书和左侍郎,没有发生变化,短时间也不可能发生变化。

毕竟。

工部在锻造神器套装,要尽可能少让人知晓,主官肯定不能随意更换。

“首辅大人,毕自严在泰昌帝时,就升为了太仆寺卿,跻身九卿之列,天启年间七年走来,一直以来无错无过,怎么就从九卿降级了呢?”

第101章 阁老预备,上天之泽

毕自严。

万历二十年,在弱冠时进士及第,授松江推官。

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地方事务。

先后任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淮徐道参议、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议、陕西右布政使,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跻身九卿之列。

在天启年间,还担任过户部尚书一职。

任期内。

国朝财政平稳有升。

但受到阉党的排挤陷害,调任至应天府都察院左都御史。

两直隶。

除内阁外。

衙门几乎一致。

在权力上,相同的衙门,顺天府的,肯定是高于应天府。

原因很简单。

皇帝陛下在顺天府。

不过。

再怎么样。

毕自严仍然是国朝九卿之列的存在。

能力上。

更是有目共睹的。

不能说应天府,调回顺天府来,从九卿之列离开了,变成了“小小”的工部右侍郎!

对此。

方次辅无法接受。

故而发问道。

何、刘两位阁老,同样投来质疑的目光。

以毕自严的履历和能力,担任六部任何一部尚书,皆是合理的。

仅给了工部右侍郎之位,太糟践人了。

“我原来拟订增补名单时,曾想让毕自严重回户部,担任户部尚书之位,可惜,诸位阁老当时,似乎都不太同意啊。”

叶首辅冷笑道。

为了废掉三儿子的户部尚书之位。

千辛万苦从国朝无数官员中,挑选了位又有能力又有资格又比较年轻的毕自严。

可方次辅、何阁老和刘阁老,一听是户部的事,连想都不想,直接给特孃的否决了。

现在觉得给毕自严官位低了,有怨言了,想想当初啊。

“咳咳。”

方次辅气势一落,脸红道:“没有户部,还有别的衙门啊,再不济,让毕自严重回太仆寺,当太仆寺卿也是可以的。”

何、刘两位阁老,默契移开了眼神,不敢搭话。

这事。

确实不占理。

还是那句话。

陛下与叶家的“争斗”,参与不进去,也不敢参与。

“回太仆寺,名义上贵为九卿,但干的就是掌管天下车马的话,属兵部之下的衙门,光有九卿之名没有九卿之实,还不如工部右侍郎之位。”

叶首辅略微气急,没好气道:“再说,中涵你也没有想明白,现在的工部,还是以前的工部吗?”

九卿。

是诸多官员最高追求。

但到内阁的层次了,更清楚官场中的门门道道。

实权。

才是唯一真谛。

而工部。

先是帮助蓟辽百万灾民安顿下来,又在其基础上,建造了福城。

后圣意降临,成为了京城附城。

建造一城之功。

这就是实打实的政绩。

后来。

蓟辽总督孙承宗,为了让福城百姓能自立自强,为了让蓟辽和福城来往通畅,拿叶家的钱,和工部联合,修建了条蓟辽直达福城的平坦道路。

再过段时间。

这条将近两千里的道路,就能顺利投入使用。

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

再有。

四大神器的锻造。

工部弄出了“流水线工艺”和“标准化工艺”,超额完成了陛下的旨意。

这同样是实打实的功绩。

除了这些已经有了或者正在有的政绩,还有隐藏的。

未施行的“福城学堂”国策,国朝至少要建造三万座学堂。

依然要落到工部头上,只要工部那些大匠作不犯浑,工部上官们做好监管和验收,必然是大功一件。

如果说从前的工部,是各衙门爱理不理。

如今的工部,就是各衙门高攀不起。

上一篇: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