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421章

作者:飞星骑士

车厢里的所有人都惊愕地看着冯治安的背影。

“你们以前这样搞,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冯治安叹息一声,“毕竟,那时候我们在国内,阵营不同可以理解,毕竟你们是想以你们的方式振兴咱们中华,但现在,我们是在对外战场上,情况不同了,你们这样做,跟汉奸有什么区别?”

车厢门被推开,几名海统特工面无表情地走进来,后面还有十几个宪兵,押着四五个已经被五花大绑的人,都是第37军内的中高层军官。

海统特工为首的陈瑞拔出手枪,目光轻蔑地看着车厢里的某人,枪口对准那人,语气冰冷:“请吧!”

那人似乎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看了看陈瑞身后的何基沣,眼神动了动,目光变成了一种怜悯:“你还是没有坚定立场,走上了一条注定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子上的道路!”

何基沣冷笑一声:“被钉上去的会是你们,不是我,不是我们!”

陈瑞招了招手,两个海统特工走上前搜走了那人的配枪。

“蠢货!”陈瑞嘲笑道,“谢谢你和你的同志们的通风报信,否则,崔可夫怎么会被冯军座骗得团团转?”他笑起来,“张长官,你让我想起一个人,赤壁大战里的蒋干,啧啧,蒋干盗书,哈哈哈!你们屡屡把我军作战计划泄露给苏联人,冯军座岂能不知?留着你们,只是利用你们这帮蠢货而已!”

那人脸上露出一丝极度的恼怒和悔恨,然后变成一种不屑:“你们得意吧!你们可以猖獗一时,但最终逃不掉被人民唾弃、被历史埋葬的命运!”

陈瑞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一群神憎鬼厌的过街老鼠而已!还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然后让部下将其押了出去。

“你们也出去吧!”冯治安挥了挥手。

军官们纷纷离去,车厢里只剩下冯治安和陈瑞。

“陈队长...”冯治安脸色古怪地看着陈瑞,“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我部队里很多军官、参谋、副官甚至卫兵,其实都有着另外一层身份吧?”

陈瑞笑了笑:“冯军座,聪明的人不需要把话说得太清楚,对吗?”

冯治安疑惑地道:“你们好像早就知道了,一直针对那几个人进行重点监视!”

陈瑞再次笑了笑:“冯军座,您好好地打仗吧,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交给我们就好!”他向冯治安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出门离去。

南京军的三路大军从八月一日血战至九月中下旬时,基本上都完成了战争初期的战略任务。

虽然距离雨季和冬季还有一段时间,但南京军并没有再接再厉,开始全面地转攻为守,因为军械弹药、辎重物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第494节 间歇时期(1)

从八月一日苦战至九月底,用了约两个月时间,南京军一鼓作气地完成了战争初期的预定目标,总体而言,虽然存在不少美中不足之处,但南京军确实取得了战略性的重大胜利,战果之辉煌,震惊世界,让原本都怀着“坐看好戏”幸灾乐祸的心态的美、英、法等国以及日本都感到难以置信和隐隐的不安。

经过两个月鏖战,南京军在中亚掌控了统治权和主动权,基本歼灭中亚苏军,同时截断了西伯利亚铁路干线,重创了北亚苏军,局势可以说一片大好。

北平方面欢声雷动,武汉方面如释重负,柏林方面举杯相庆,东京方面则是喜忧参半。

希特勒给蒋纬国发来一封洋洋洒洒足有上千字的长篇电报,狠狠地夸赞了蒋纬国和蒋纬国的南京军,大肆褒扬了中国和中国军队在这场苏联战争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电报里,各种天花乱坠的词语用得令人目不暇接,在电报最后,希特勒希望“南京军再接再厉,继续向前推进,进一步地策应德国军队”“最好在今年冬季到来前就打垮苏联”。

对此,蒋纬国果断拒绝:“很抱歉,办不到!”

希特勒有点失望:“中国军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蒋纬国回答道:“打不动了!”

蒋纬国说的是实话。

经过南京军总部的精确统计,两个月来,南京军共有20个师参战,先后投入参战的兵力超过70万(包括空军部队),累计消灭苏军约100万,其中击毙苏军约15万,击伤苏军约25万,俘虏苏军和接受苏军投降约60万;南京军自身损失约26万人,其中死亡(包括阵亡、伤重而死、生病而死等各种死因)约9万人,受伤和生病约17万人,被俘者和失踪者(包括可能被俘但暂时无法确定的)约5000人。

南京军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但也付出了极大的损失。

由于南京军走的是精兵路线,所以南京军参战的几十万部队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南京军无法同时训练更多精兵,因为实弹训练需要消耗弹药,南京军没有足够弹药,所以把有限的弹药集中用于几十万精兵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参战的几十万南京军步兵都达到日军老牌师团老兵的单兵战斗水平,射击水平十分过硬),一下子伤亡二十多万精兵(伤兵和病员里约三分之二是可以康复的,但需要时间养伤,还有三分之一是重伤残疾,无法再回归军队和战场了),确实让南京军有些元气大伤,更重要的是,南京军储备的弹药、燃油等军械物资也在这两个月高强度战斗内消耗得超过四分之三,尽管后方的兵工厂在开足马力地生产军械物资,但也供不应求、入不敷出,使得南京军在结束前两个月战斗后的物资储备只有开战前的四分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京军自然“打不动了”,虽然距离雨季和冬季还有一二个月,但南京军确实无力继续进攻了,继续打根本打不动,还会把已经不多的军械物资消耗一空,到时候别说进攻了,连防御都没能力展开。

南京军接下来必须全面性地转攻为守。

武汉方面和北平方面一方面心痛损失,一方面则喜气洋洋地开始消化战果、巩固战果。

至十月初时,中亚的局势是这样的:中亚五国内,土库曼被割让给了伊朗,伊朗上下在欢天喜地地沉醉于“开疆拓土的伟业”,把土库曼纳入了伊朗版图,南京军肯定可以进入土库曼或者使用土库曼境内的铁路、港口、机场等设施;中亚另外四个国家,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三国都被南京军完全地控制着,哈萨克略不同,南京军完全地控制着哈萨克的东北部、北部、东部、南部,对西部和中部还暂时鞭长莫及,当地还有不少苏军的残渣余孽以及亲苏亲俄的哈萨克势力,但形成不了气候,因为哈萨克全国共有七个城市,六个在南京军控制中,南京军目前只控制着哈萨克约50%的领土,但控制着哈萨克约80%的人口,掌控该国大局。

北亚的局势是这样的:南京军在北亚没有占领太大土地,只是“一头一尾”,“头部”就是鄂木斯克,南京军占领了鄂木斯克这么一座孤城以及该城周围少许地区,当地与南京军在中亚占领区靠得最近的就是哈萨克东北部三城,距离约三百公里,没有铁路,主要靠额尔齐斯河进行交通,至于巴尔瑙尔等曾短暂占领过的地方,都已经放弃;“尾部”就是先前的湖西战场,南京军收复了安北,同时一鼓作气地拿下了切城等十几个小城镇,无力继续深入;北亚境内的苏军被南京军消灭掉约八成,还有约15万兵力,集中在南京军控制着的“一头一尾”中间地区,这片地区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度从理论上讲足有三千公里,最南端是中苏边界的西萨彦岭,最北端是北冰洋),主要是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新库兹涅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四座大城市以及几十个小城镇和几百个村庄等。

这块地区已是一块“飞地”,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干线被截断,所以与莫斯科完全丧失了陆地通道。

目前,这块地区拥有苏军约15万,人口约500万,工厂很多,工业十分发达,农业较为薄弱,控制这里的几位苏军主官分别是科涅夫、瓦图京、崔可夫等。

德军继续在东欧战场上大打特打,南京军则偃旗息鼓,全面转攻为守,同时经营已经占领的地方。

首先,外新疆地区已经完全收复了,蒋纬国下令将巴尔喀什湖改名为“西海湖”,外新疆地区建立行政省份“西海省”,省会定在位于西海湖东端附近的阿克斗卡,阿克斗卡改名“安西”(很显然,西海湖、西海省、安西跟北海湖、北海省、安北是对应的),该省总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完全地纳入中国版图,是中国的新领土。

虽然西海省是从哈萨克版图上“割让”出来的,但哈萨克人显然不会有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其实位于外新疆地区与哈萨克原先地区的交界地带,可以被划入西海省的,但考虑到“中哈友谊”,所以中国政府没有向哈萨克政府“收回”阿拉木图,承认阿拉木图城以及城区方圆五十公里范围是哈萨克领土,作为回报,哈萨克在别的地方划了一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给中国。

实际上,根据新的中哈国界线划分,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在中国(西海省)边境五十公里处,几乎紧贴着中国国界线,按道理,一个国家的首都紧靠着另一国领土会让人很不放心的,但哈萨克人很放心,因为中国不只是哈萨克的邻居,还是哈萨克的“解放者”和以后的大靠山。

被南京军控制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四国同时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原先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被彻底推翻,重新建立完全听命于中国的新政权,全面地废除掉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亲苏亲俄分子遭到严厉的秋后算账(此举被美英法抨击为“黄色恐怖”,因为此举导致中亚四国数万亲苏亲俄人士被杀)。

另外,南京军又帮助四国组建新军队,四国新军队都是“反苏反俄自卫军”,哈萨克人口最多,组建了20个师、总兵力约20万,其他三国因为人口较少,军队以旅为单位,建立了若干个旅、总数约10万。

有了三十万中亚军协助南京军,南京军自然压力减少了不少,中亚军(以哈军为主)任务主要是维持国内治安、稳定社会秩序、搜剿亲苏亲俄分子、修建铁路机场码头等军用设备以及协助南京军作战等。

南京军在中亚四国驻兵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中亚军肯定也拥有着绝对控制权。

南京军“解放”中亚后,通过组建新政府、推行私有化、土地改革、宗教自由这四招,切实有效地稳定了当地并让当地民众心向中国。

至于中亚军,南京军负责训练,用缴获到的苏制武器给予武装,部队里营级和营级以上单位都派军事顾问,一方面加强控制,一方面提高其战斗力。

打仗时,蒋纬国不是很忙,因为运筹帷幄轮不到他,冲锋陷阵也轮不到他,不打仗了,他就要忙得四脚朝天了。

蒋纬国心里很清楚,南京军现在确实占了上风,掌握了很大主动权,但苏军早晚大举反扑过来,蒋纬国并不认为德军在这个冬天到来前就能打垮苏联,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苏联毕竟太大了,国力也十分雄厚,喘过气来是必然的,南京军和德军此时做的是让其无法东山再起,但苏联肯定会进行大规模反扑。

南京军接下来还有很多恶仗要打,不能掉以轻心,抓紧时间进行战备工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进入金秋十月后,蒋纬国又陷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忙碌中。

10月10日这天,国庆节,因为胜利而“龙颜大悦”的蒋介石来到北平,亲切地接见了参战的南京军主要将领,发表了“重要讲话”,然后慷慨地封赏了一通。

南京军打了这么多胜仗,蒋介石还不进行实质性封赏确实说不过去了,特别是蒋纬国,身为百万南京军的实质统帅,到现在还挂着少将军衔,这让很多人都为其打抱不平,何应钦、陈诚等不少国军巨头反复在蒋介石面前分析“必须要把蒋纬国晋为中将”的各种理由。

实际上,早已修炼成精的何应钦、陈诚等巨头哪里看不出蒋介石的真实想法,蒋介石之所以一直故意压着蒋纬国军衔,就是为了显示他“大公无私、任人唯贤”的领袖气度,如今拖了这么久,也该够了,蒋介石其实也想晋升蒋纬国军衔了,何应钦、陈诚等巨头眼下只是投其所好,给蒋介石一个台阶下。

果然,蒋介石“耐不住众人苦劝”,顺应人心、从善如流地在10月6日这天正式把蒋纬国晋升为陆军中将,并且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0月6日,这天也是蒋纬国的24周岁生日,蒋纬国成为国军最年轻的中将。

对于自己老头子的这份“生日礼物”,蒋纬国倒是无所谓,他不大在乎他军衔的高低,上将也好、列兵也好,反正南京军都是他说了算。

蒋纬国不在乎他的军衔,但有大把人在乎,主要就是南京军内的那些少壮派军官,他们是蒋纬国的嫡系心腹,自然“不能走在领导前面”,蒋纬国是少将,他们撑死了也是少将,大部分都是上校,难以继续往上爬,因为蒋纬国就是一道坎。

如今,蒋纬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这么久终于变成中将,很多人都暗中松了一口气,果不其然,水涨船也高,蒋纬国晋升军衔了,南京军内一夜之间多了二十几个少将、七八个中将以及三四个上将(二级上将)。

看上去是这些将军们沾了蒋纬国的光,实际上是蒋纬国一直压着他们无法晋升。

这场“集体晋升”看似平常,实际上对南京军是一件具有很大意义的好事,少壮派的军官们被提拔了,逐步地开始取代原先那些老将军们的指挥实权,使得南京军在战术思维上得到了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头脑更灵活的青年军官们成为团长、旅长、师长,自然是好事。

第一阶段的作战中,南京军确实暴露了这个弊端,部分老将军因为思维僵化过时,导致战事受到影响,虽然并没有酿成很大的事故,但积少成多也不容忽视。

对于一直健康的军队而言,能力应该超过资历,当然了,经验也很重要,不过,经过第一阶段作战后,拥有实战经验的南京军青年军官数不胜数,他们足以承担起这支军队以后的使命重担。

蒋纬国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首先就是钱的问题,第一阶段作战的军费开支让他看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再次绞尽脑汁地干他最感到深恶痛绝的事情:无所不用其极地弄钱。

首先,国内的“羊毛”已经长得颇为旺盛,蒋纬国可以“剪羊毛”了,但他肯定不会干杀鸡取卵的蠢事,他的对策是发行战争国债,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闲钱”都掏出来用于这场战争,当然了,政府肯定要言而有信的,要连本带利地归还给老百姓,打了这么多胜仗,军队获得大量新土地、资源、矿产、商机,都可以用于抵债或卖钱;其次,犹太人也是一块可以继续榨油的肥肉,蒋纬国联系了犹太人的首领们,提出向犹太人财团发行战争债券的提议,为期三年,底数三亿美元,并且犹太人多认购一亿美元,以后中国给犹太人提供的复国土地面积就增加三千平方公里(土地质量肯定是有保证的,蒋纬国不会拿不毛之地滥竽充数),对此,犹太人欣然答应,毕竟对苏作战的势头十分优良,犹太人财团不可能不动心,靠着这个办法,蒋纬国满打满算,估计自己能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再从犹太人那里弄来十亿美元以上的资金。

辛辛苦苦地弄到钱后,蒋纬国肯定不会存在银行里捂着生利息,他左手弄钱右手花钱,毕竟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首先就是军队的抚恤、嘉奖等,一下子就要一大笔钱,然后就是买武器、买物资,补充战事的军械消耗。

中国能自产武器、物资,但远远不能满足前线部队的需求,跟德国白要也不是长久之计,德国也在打仗,也紧巴巴的,蒋纬国就只能买了。

美国、英国、法国是中立国,虽然它们不希望德中获胜,但它们也不会放过发战争财的机会,即便政府不愿意卖东西给中国,它们国内的军火商、财团财阀也会偷着卖。

当然了,强大的武器装备是蒋纬国买不到的,也买不起(如果跟美国买航母,蒋纬国买两艘就要倾家荡产了),美英法政府会严格管制,所以蒋纬国跟美英法政府以及美英法国内军火商购买的主要是步兵轻武器、汽车、装甲车、运输机、药品等军械物资,大口径火炮、坦克、轰炸机特别是重型轰炸机则是蒋纬国想买也买不到的,除了这些军械物资,蒋纬国不得不跟美英法购买大量的橡胶、石油、金属等工业原料。

为此,国民政府的黄金储备几乎被蒋纬国挥霍一空,蒋纬国也没办法,黄金虽然是好东西,但放在金库里就是不能吃不能穿的废物,将其变成中国此时急需的军械物资、工业原料才会使其实现价值。

战前德国跟中国提出的“工人贸易”也可以付之行动了,实际上这件事在中苏开战后就已经着手了。

德国确实很缺人,在原先历史上,德军把各占领国内数百万工人和战俘送到德国国内工作以填补德国劳动力的不足。

眼下,中德进行这方面的贸易,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各得所需,德国缺劳动力,中国缺技术熟练的工人。

根据蒋纬国与德方的协议,中国工人们在出国前先于国内由德国工人或技师进行二三个月的速成培训,然后再前去德国,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签订劳动合同,长者三年短者两年甚至一年,每月出国10万人,一年百万,保持在德国境内两百万人规模,培训好的直接回国,新来的再前去德国,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国工人在德国没有工资,德国给他们的报酬就是让他们得到学习以及培训的条件,工资都由中国政府自己掏;同时,蒋纬国也引进德国的工人或技师,签署劳动合同,安排其在中国国内培训中国工人,一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另一半在工厂企业内从事技术指导工作。

新疆和西海省(外新疆)已是中国对苏作战的前方基地,加强开发进度是刻不容缓的,需要在迪化(乌鲁木齐)新建兵工厂,需要调集大量屯垦部队进入新疆和西海省,需要修路,需要采矿,需要建厂,需要移民...这些都让蒋纬国花钱如流水。

对苏作战,德军是中国军队的盟军,但双方无法并肩作战,不过,南京军现在有友军,一是中亚军,二是伊朗军,三是黄俄军,都需要扩建,都需要训练,并且还会有第四支友军,犹太军。

犹太人看到战争局势十分乐观,也按捺不住了,希望蒋纬国帮助他们组建军队以及武装军队,犹太军会协助南京军作战,通过实战得到锻炼和磨砺,这样,犹太人就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劲军队了。

犹太人已经非常清楚了,没有军队,他们的复国梦想是难以实现的,他们自己仍然是朝不保夕、任人鱼肉,有了军队,无论是自保还是复国,处境都会大不一样,说到底,犹太人复国后也需要军队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建国后再建军肯定不如一支已参加过战争的拥有实战经验的军队。

浩如烟海的事情让蒋纬国焦头烂额,其中最让他烦恼的还是南京军的装备问题。

“我们火炮太少了!特别是大口径重炮!我们吃够了老毛子大炮主义的亏!”

“要是我们有更多的火炮,仗就好打多了!弟兄们也不需要留那么多血了!”

“没有足够的火炮,我军攻坚能力实在是不容乐观!”

“我们需要大口径重炮!当然了,中小口径的步兵炮、迫击炮也是多多益善的!”

“还有飞机!特别是轰炸机!我们战斗机很多,打得老毛子飞机不敢冒头,但轰炸机实在太少了!要是有足够的轰炸机,仗就好打了!部队攻击力一下子就提升了!也不会出现漫山遍野都是苏军人海却没办法进行地毯式轰炸的窝囊事了!我们就能少流很多血,少浪费很多时间,消灭更多苏军,攻占更多地方,获得更多战果!”

南京军的总结会议上,将领们态度堪称惊人的一致,都抱怨火炮和轰炸机太少。

“我他妈的到哪里给你们弄火炮和轰炸机?”蒋纬国郁闷不已。

“有啊!”萧爻提醒蒋纬国,“火炮,日本陆军多得是,但日本人故意封存在仓库里,一方面是为他们以后可以迅速且大规模地扩军而做好准备,一方面是不希望我们太强,希望我们跟苏联人拼得两败俱伤;飞机,日本海军多得是,日本海军现在飞机恐怕超过四千架了,轰炸机起码一千五百架,但我们急需轰炸机时,日本人则在装聋作哑!”

“哦...”蒋纬国忍不住心头一动,然后产生一股恼怒感,“难道老子要去求日本人?”

第495节 出访日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