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37章

作者:飞星骑士

面对蒋纬国的诚意、实力、优厚条件,古耕虞当然不会拒绝,他和蒋纬国合资成立“中国猪鬃总公司”,他是总经理和第一大股东,蒋纬国是副总经理和第二大股东,彻底地独霸中国的猪鬃产业、垄断国际的猪鬃市场。

蒋纬国收复了绥远省和察哈尔省,绥察二省都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大规模地养猪。

另外,有蒋纬国给古耕虞撑腰,谁也不敢压榨他了。

猪鬃、钨矿、桐油,是中国此时的三大支柱出口商品。

控制猪鬃后,蒋纬国又成立“中国钨矿总公司”和“中国桐油总公司”,从而控制中国的钨矿产业和桐油产业,并实现产业正规化、现代化的发展,这两个企业都被蒋纬国交给蒋经国去管理了。

蒋经国有这方面经验,他曾在“世界钨都”“中国钨都”大余县当过县长,业务是很熟悉的。

陆续被蒋纬国邀请到华北的中国此时著名企业家、实业家达到上百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著名化工实业家、“中国民族化工业之父”范旭东,著名化学家、制碱业权威侯德榜,著名化工专家、化工实业家、“味精大王”吴蕴初,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著名食品实业家、“食品大王”乐汝成,著名实业家、“中国乳业开创者”吴百亨,著名民族工商业先驱者、“中国出租车行业的开拓者”周祥生,著名实业家、发明家、电气工程师、制造出中国第一颗电灯泡的“中国电灯大王”胡西园,著名实业家、医药家、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著名实业家、“火柴大王”、“毛纺业大王”刘鸿生,著名实业家、中国化工业的先驱、“国货大王”方液仙,著名实业家、“中国金融巨子”胡笔江,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林尔嘉,著名实业家、国产炼钢产业的领头人余名钰,号称“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荣氏兄弟俩...等等。

如此众多的企业家、实业家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华北地区的实业发展,他们带来了他们的智慧、奋斗精神、熟练的工人、机器设备,蒋纬国给他们最好的发展条件、大量的资金、安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原料、优惠的政策以及全国第一硬、无人敢惹的靠山。

蒋介石的南方国统区虽然也在建设和发展,但速度只能说是步履维艰,蒋纬国的华北国统区则是日新月异、如火如荼。

华北六省一市是蒋纬国的地盘,但蒋纬国并非只顾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的根本目的还是“以华北带动全国”,所以他也兼顾着南方国统区。

当然了,蒋纬国是“很自私的”,他不会他的“好东西”跟别人分享,因为整个国民政府、整个国民党已经腐化得像烂苹果了。

蒋介石自己都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虽然他那话是在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内战期间说的,但此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后是一百步,现在是五十步,蒋纬国绝不可能把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家当让国民政府、国民党里的那些贪官污吏给糟蹋的,他现在还没能力把那些贪官污吏一网打尽,但起码,他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建设成果不被那些蛀虫吸血鬼腐蚀。

在蒋纬国地盘之外,他也占据了很多好地方,基本上都是资源产区,比如四川攀枝花(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甘肃酒泉的玉门(油田)、江西的大余(钨矿)、湖北的大冶(铁矿、铜矿、金矿、银矿)、安徽马鞍山(铁矿)等。

先后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蒋纬国辛辛苦苦地建立了一个“大本营根基在华北、网络节点遍布整个国统区”的工商经济新体系,半独立于国民政府的全国性经济大体系之外。

蒋介石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蒋纬国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并且蒋纬国赚钱后也没有独吞,拿出大笔钞票上供给蒋介石,父子俩互利双赢。

蒋纬国当然没有在华北“搞独立”,这一点从交通上可以证明。

关于华北地区的交通,蒋纬国打算花三年时间,实现“华北六省一市境内,省会(济南、太原、保定、归绥、张垣、承德)、特别市(北平)、重要城市、工业城市、大城市(青岛、潍坊、烟台、威海、大同、运城、晋城、临汾、石门、唐山、廊坊、邢台、邯郸等)实现铁路网络覆盖,同时,中小型城市和大城市之间实现公路网络覆盖”,并与整个国统区的津浦线、平汉线、陇海线等铁路网络进行全面的融合,初步实现华北交通事业的完善并提升南北的人员、商品的交流。

同时,蒋纬国在请示蒋介石后,邀请交通部部长俞飞鹏和铁道部部长顾孟余趁着这段宝贵并且不知何时就会突然结束的“和平时期”,加强对整个国统区的交通建设。

抗战前,蒋纬国曾委托俞飞鹏、顾孟余在川黔滇三省边界处修建四条铁路和一座大桥,第一条是从攀枝花到金沙江,第二条是从金沙江到六盘水,第三条是从六盘水到贵阳,第四条是从贵阳到重庆,那座大桥就是在攀枝花和六盘水之间的金沙江的江段上修建的铁路大桥,从而让原本只是不毛之地的攀枝花和六盘水变成国统区的钢铁产地、煤炭产地,并能把钢铁煤炭运到贵阳、重庆、武汉,眼下,蒋纬国打算再修四条铁路,第一条是从成都到重庆到武汉到南京(重庆、武汉、南京三地都在长江边上,以前三地之间都是靠轮船水运,如果有铁路,运输量自然会大大地增加,另外,南京和上海之间是有铁路的),第二条是从武汉到长沙、九江再到南昌、广州,汇入平汉线,从而实现鄂湘赣粤四省铁路畅通,第三条是从广州到福州再到浙江、宁波,最后到南京,汇入津浦线,从而实现粤闽浙苏四省的铁路畅通。

上海和天津被日本人占领后,福州是此时中国的重要港口,也是中国海军的两大外港口之一,没有铁路贯通福州和广州、浙江、宁波、南京,始终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束缚了福建的开发;第四条是从西安出发,一条向东通往洛阳、郑州,一条向南通往成都。

四条铁路干线加上延生铁路,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另外还要修建超过一万三千公里的公路进行完善和辅助。

四条铁路全部完成后,加上原先的津浦线、平汉线、陇海线,中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以及西北部分地区(西安、兰州)、西南部分地区(成都、贵阳)就真正地连为一体了。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意义和价值都非凡的大型工程。

蒋纬国设想很美妙,现实则让他痛苦:蒋介石财政吃紧,这项筑路工程一半以上资金都要蒋纬国去掏、去想办法。

“钱啊钱,又要钱...”蒋纬国叹息不已。

第408节 紧锣密鼓(5)

5月1日,风和日丽、草长莺飞,青岛港。

八艘吃水很深的大型货轮慢吞吞地开进港口里,这种事在“无论白天黑夜,商船如云”的青岛本来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但今天的这八艘货轮却格外与众不同,因为它们的船头上都飘扬着太阳旗,看上去十分的刺眼醒目。

码头边,军人如云,都是荷枪实弹、如临大敌的南京军精锐官兵,蒋纬国坐在轮椅上,继续装成“还未痊愈”的样子,虽然麻烦,但他必须要来,因为来到青岛的这批日本货船是非常有意义的。

船上走下来一批日本军人,都是军官,为首者是一个少将,其余都是大佐中佐,站在蒋纬国身边的黄维迎上去,双方都面无表情,互相礼节性地、程序化地敬个礼后,日军少将取出一份清单,声音干涩地说道:“将军阁下,这是我方转让给贵方的第一批陆军武器装备,包括九〇式钢盔三万顶、三八式步枪三万支、三八式步枪子弹六百万发、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五十挺、九二式重机枪十五挺、机枪子弹二十万发、八九式掷弹筒三十具、各型迫击炮十门、九二式步兵炮五门、四一式山炮五门、各型炮弹三百发。

...”

黄维先是听得喜笑颜开,随后越听越拉下脸:“没了?”

日军少将回答道:“没了!”

黄维顿时怒了:“贵方莫非是在糊弄我方吗?为什么机枪、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山炮数量如此之少?榴弹炮更是一门都没有!”

日军少将神色不悦甚至有些恼怒地道:“这批军械已经可以武装我军一个师团了!”

“鬼话!”黄维愈发愤怒,“你们一个甲种师团都会配备一个炮兵联队,而一个炮兵联队可以拥有36门山炮和12门野炮,甚至还会有105毫米、120毫米、150毫米的榴弹炮!你们就拿这么点火炮来敷衍我们?”

日军少将脸色紧绷:“战争期间,我方火炮损失非常严重,所以无法满足贵方要求!”

黄维大怒,他怒火冲冲地跑到蒋纬国身边,把事情说清楚,然后怒不可遏:“日本人分明就是在敷衍我们!”

蒋纬国并不感到很意外,他知道,日本人虽然在三国联盟成立后承诺立刻转让可武装三十万人的日械装备给中国军队,但日本人必然心里不舒服,所以在履行承诺时“偷工减料”。

蒋纬国板着脸:“师座,你别生气,也别着急,我会通过德国人向日本人施压的,先把他们送来的武器装备收下再说,好歹可以武装一个日械师了(南京军每个师都拥有三万余兵力)!”

黄维点点头,忍住怒意继续与日方进行交接手续。

“小蒋先生!”有人向蒋纬国打招呼,并且是从日本货轮上走出的。

本来,转让武器装备的日方军人都是日本陆军,但在向蒋纬国打招呼的却是一小群日本海军的军人,为首者赫然就是山本五十六,他身边还有黑岛龟人和山口多闻,并没有宇垣缠。

蒋纬国明白了什么,首先,宇垣缠对蒋纬国态度恶劣,所以不带他可以避免“伤和气”,其次,日本海军高层里,山本和黑岛都很重视航空母舰(但并没有放弃对战列舰的重视),山口则高度重视航空母舰。

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后,山本满脸和善:“小蒋先生,我们可以谈一谈吗?”

“可以!”蒋纬国微微一笑。

在众多蒋纬国卫士的保护下,蒋纬国与山本进行了五分钟的单独交谈,刘峰岭在旁边担任翻译。

“你是对的!”山本显得很感慨,“战列舰已经时过境迁了,现在的海上霸主和海战的决定性力量是航空母舰,日本海军险些就走上一条严重错误的道路。

实际上,中日战争后,我和黑岛等人就愈发地发现了航母的重要性,山口、大西(大西泷治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主官之一,极度反对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极度支持发展航空母舰)更是坚决地要求停止继续建造大和号、武藏号以及后续的信浓号、四号舰,不过,日本海军里的反对声音是非常强的,那些思想陈旧的高层一方面也承认航母的重要性,一方面继续坚持建造战列舰,但同时建造航母和战列舰的话,超出了日本的国力和财力,所以这件事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善。

幸好有你,拉着德国人一起给那些冥顽不化的高层施压,如果日本海军不放弃战列舰、不抓紧建造航母,德国就不给日本海军在资金、资源、技术上的支持。

这事在日本海军乃至日本军方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阴谋’。

于是,我提议进行一场大规模海战演习,‘航母舰队与战列舰队展开交锋’的大演习。

五天前,这场大演习在日本海举行了,一方是小泽治三郎统领的航母舰队,拥有航空母舰4艘、重型巡洋舰4艘等,另一方是南云忠一统领的战列舰编队,拥有战列舰4艘、重型巡洋舰4艘、轻型航母1艘等,双方一个从九州岛出发,一个从北海道岛出发,对向开拔,都不知道对方的位置、动向、计划,只知道演习开始时间,炸弹用的是木头炸弹,鱼雷也没有弹头!”山本长叹一口气,“演习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他望向蒋纬国,“你猜结果是什么?”

蒋纬国笑了笑:“这还用说?当然是航母舰队取胜了!”

山本点点头:“小泽舰队沉没1艘重型巡洋舰,南云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最讽刺的是,南云舰队取得的战果还是他舰队里唯一那艘轻型航母取得的,南云打算趁夜色掩护,在夜间追上小泽舰队,用战列舰的舰炮摧毁小泽舰队,小泽舰队故意在夜里退避三舍,在白天展开猛烈攻击,几乎一举全歼了南云舰队!”他笑起来,“经过这场日本海演习,日本海军里的那些顽固派都惊呆了,都不得不承认航母的价值已经超越战列舰,战列舰必须在航母保护下或者在夜间才有一定的作用。

我趁热打铁地把演习报告上交给天皇陛下,天皇陛下思索再三,决定按照你们说的做!”山本看着蒋纬国,“大和号和武藏号已经开始拆解,后续的信浓号、四号舰当然也永远地停在图纸上了,日本海军以后不会再建造战列舰了,虽然拆解了大和号、武藏号很可惜,但是,这是必然的。

现在,日本海军高层已经敲定,把停建战列舰节约出的资金资源用于在接下来建造4艘重型航空母舰,是在翔鹤级基础上进行加强和改进的排水量更大、舰载机数量更多的重型航空母舰(翔鹤级满载排水量约30000吨,舰载机数量84架),并且,如果德国和你们一直支持我们,我们接下来还会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舰,另外,我们的战列舰以后会跟航母进行混编,以航母为作战核心,以战列舰为辅助力量,更加正确,更加完善。

哦,对了!”山本补充道,“新建的4艘重型航空母舰,我提议取名为‘大和号’‘中华号’‘德意志号’‘意大利号’,以表示四国联盟的团结牢不可破,以及日本海军的诚意!”

蒋纬国听得想笑,日本人的航空母舰用“中华”来命名,简直就是可笑,他没有说话。

日本海军从原先的错误道路上“迷途知返”,对德中日意四国联盟在眼下算好事,但蒋纬国不可能忘记,日本在没有被中国灭亡前,永远都是中国的千年大敌。

但如今,日本海军因为蒋纬国的“指点迷津”从而变得更强大了,蒋纬国心情不得不感到沉重。

山本神色非常诚恳:“小蒋先生,虽然我们以前是敌人,但我们现在是盟友,我在此代表日本海军,向你表达最真诚的谢意,也表达我本人对你的敬佩,你真是一个天才军事家!”

蒋纬国在鼻子里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空口感谢?”

山本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当然不是...我们打算赠送中国海军一艘驱逐舰,一来是表达谢意,二来是证明诚意,三来是为以前的不愉快进行弥补!”

“一艘驱逐舰就算了!”蒋纬国眯眼看山本,“中国海军的假想敌就是你们日本海军,既然大家都已经是盟友了,中国海军也就没什么压力了,海上真有强敌,也是你们日本海军去顶着。

不过,中国海军虽然弱小并且已经没有大敌,但也不会不思进取的,我们也想组建海军的航母舰队。

可惜,我们目前无能力建造航母,也无财力购买航母,所以呢,我们想跟贵方租一艘航母,放心,租小的,不租大的,龙骧号,用于我国海军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怎么样?”日本海军现在共有5艘航母,分别是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赤城号和加贺号是重型航母,苍龙号和飞龙号是中型航母,龙骧号是轻型航母,新的翔鹤号和瑞鹤号正在建造中,原本还有1艘轻型航母凤翔号,已经在淞沪会战期间被中国空军炸沉。

“这个...”山本神色艰难,“估计高层不会同意的...”

蒋纬国不屑地道:“亏我们大力帮助你们,你们却这么自私吝啬!”

山本神色愈发艰难而尴尬:“我会回去尽力说服高层的...”

离开青岛后,蒋纬国坐飞机返回华北政务委员会总部所在的北平,继续处理多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公务,当然了,头等大事还是钱。

为了这件让人几乎要崩溃的事,蒋纬国绞尽脑汁,头发都不知道想白了多少根,想出了一些比较别出心裁的主意,由于“与民争利”是万万不可取的,所以蒋纬国只能赚老百姓的钱而不能抢老百姓的钱,他为此又投资创办了一系列的轻工企业,生产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电话等市场十分广阔的民用商品,比如自行车,这东西物美价廉,大规模地普及后,普通老百姓出门就很方便了(黄包车职业肯定会因此而受到冲击),既提升了普通百姓的交通便利,也能让蒋纬国赚很多钞票(关于国产自行车,蒋纬国取了一个“大众”的牌子,因为希特勒在德国为了让德国人民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而创办了大众牌汽车,蒋纬国没那个条件和基础,只能创办大众牌自行车),另外,自行车在军事上也大有用途,战争一旦爆发,军方如果自身自行车不够用,还可以征集民间自行车,三轮自行车还可以运输物资,跟自行车相似的还有罐头厂,生产罐头、饼干、糖果,和平时期卖给老百姓,战争时期供应军队,都可以转为战时经济,政府主要投资重工业以及基础工业,民用轻工业可以交给民间投资,蒋纬国邀请来那么多企业家、实业家自然因此而大展拳脚,同时,这个政策也与先前的“土改政策”进行呼应:没土地的农村人口获得土地并因此而成为农民,或者入城接受培训成为工人,失去土地但从政府那里获得财产(或金钱、或企业股份)的地主则被引导从事工商业,形成良性循环,拉动内需,也能成为政府的财源。

为了鼓励国内外投资,蒋纬国在沿海地区比如青岛、烟台、威海、唐山等地成立“工业园区”,这是模仿后世改革开放的经验。

虽然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积于跬步”,总要一步一步来的。

思考了很久很久后,蒋纬国还是决定开发位于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

提前让胜利油田诞生,肯定存在很多的麻烦和隐患,但又必须这么做,因为德中日意都是贫油国(蒋纬国当然不可能告诉日本人大庆油田的存在),既然要打仗,石油必不可少,为了胜利,多挖出一点石油自然是好事。

眼下中国主要有三处正被开采着的油田,一是位于新界的独山子区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一小部分),完全被盛世才和苏联人控制;二是位于陕北的延长油田;第三个就是玉门油田,也是此时被国民政府/蒋纬国真正掌握的唯一油田,原本年产油约5万吨,经过蒋纬国的投资和重视(蒋纬国也借助了德国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的设备),此时的石油产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只有70多万吨(玉门油田在新中国成立后,年产油量很快就达到了140多万吨),蒋纬国实在没办法,只能开采山东的胜利油田。

只是,开采石油绝不是一步就位的,是非常艰难的,胜利油田在后世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中国第二大油田,发展过程是这样的:1961年4月打出第一口日产油8吨的油井,一年半后才获得日产油555吨的油井,直到1965年初,才获得了第一口日产油1100多吨的油井,胜利油田直到1978年才达到年产量1946万吨,1984年才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当然,这个坎坷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建国后各种政治风暴的影响)。

蒋纬国哪有那么多时间,他只能尽力而为,开采胜利油田,他有两大优势,一是他不需要勘探就知道油田大致的位置,二是他此举得到了德国甚至日本的全力支持。

蒋纬国挖出石油,对德国、日本肯定都是好事。

本来,蒋纬国不想把胜利油田的好消息和利益让日本人分一杯羹,但他需要迅速地开采石油,技术人员、设备自然是越多越好,在有德国人全力支持的基础上再有日本人全力支持,进展肯定会更上一层楼,另外,胜利油田如果真的量产了,那它就是中日此时在东亚唯一的大型油田,日本人为了获得胜利油田的石油,肯定要进一步地对蒋纬国“听话”,自然是好事(但不排除日本人会打胜利油田的主意,暗中想抢,但蒋纬国不可能让日本人如愿的)。

除胜利油田,此时的国统区里还有不少油田,比如位于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位于江苏扬州的江苏油田、位于湖北潜江的江汉油田等,但蒋纬国不去开发,因为他能力有限,与其搞得太分散,还不如集中力量专门开采价值最大的胜利油田。

蒋纬国打定主意后,上千名中、德、日还有意大利的地质专家、勘探专家、石油专家犹如过江之鲫般齐聚山东东营。

德日意三国肯定不是来给蒋纬国打白工的,根据四方的协议,胜利油田被开采出来后,中国肯定要优惠出售石油给德日意三个盟友,并且胜利油田的产油是这样分配的:中国得70%,德国无偿分得15%,日本无偿分得10%,意大利无偿分得5%。

因为有好处,德意日三国才会竭尽全力地帮助中国、帮助蒋纬国开采胜利油田并扩大产油量,另外,蒋纬国拉着日本人绝大部分的地质专家、勘探专家、石油专家过来帮忙开采胜利油田,可以起到保护大庆油田的作用,这样,日本人把注意力都放在胜利油田了,发现大庆油田的概率自然更加微乎其微。

“为了祖国,跟魔鬼合作也在所不惜!”这是蒋纬国的信念。

5月20日,德国又一批技术人员来到中国,但这批技术人员的身份是极度与众不同的,为首者是一位眉目温和、浑身文气、年约四旬的德国男子,此人名叫沃纳·海森堡,是德国著名的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诺贝尔物理学家的获得者,跟他一起的上百名德国技术人员都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是奉希特勒的命令,来到中国跟中国科学家联合研制原子弹的,并且这只是第一批,后续还有很多会陆续抵达,展开这项大工程。

根据中德秘密协议,中德背着日本(当然也背着意大利,但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都会被暗中接走),联合研制原子弹,基地放在中国境内(从而让中国确定德国不可能出卖中国)。

为了挑选好这个原子弹研制基地的合适地点,蒋纬国又焦头烂额了好一阵子,在原先历史上,新中国的原子弹基地是在罗布泊,但罗布泊在新疆,显然不可能,这东西的地址肯定是周围人烟越少越好,并且要方便保密。

蒋纬国想来想去,放在南方不靠谱,南方毕竟太乱,放在南方令人不放心、不踏实,华东、华中、华南都“人多口杂”,西南地区多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并且军阀割据,更加不靠谱,必须放在华北六省一市境内,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虽然人少,但靠近敌占区(日占区或苏占区),安全性很差,剩下的鲁晋冀三省里,山西省是最好选择,第一,山西人口最少,只是山东或河北的三分之一,第二,山西多山地,假如再次爆发战争,山西防御条件较好,第三,山西煤炭资源极度丰富,煤炭可以发电,原子弹工程需要巨量的电力,因此,基地放在山西虽然也有一些不便之处,但却是眼下的最好选择。

山西煤炭资源极度丰富,最丰富的就是晋北的大同、朔州,因此原子弹基地放在大同郊区的一座小型盆地里,同时迁走了方圆五十公里内的所有居民,大同和朔州的火力发电厂几乎全部为这个基地供电,甚至还要从山西其它地区、山东、河北等地调电力过来进行增援。

在德国专家们到来之前,大同的原子弹基地就已经在建造中了,从德国运来的设备源源不断,因为在大同,所以基地代号“大同”。

这很有特殊意味,因为“大同”有一层含义是“理想世界”,所以东方的“天下大同”就是西方的乌托邦思想,但在山西大同,中德科学家却在研制可以瞬间杀死几十万人的超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