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07章

作者:飞星骑士

十月初,蒋纬国返回南京,开始他的雄心壮志。

南京此时就是一堆废墟,全城九成建筑物遭到毁坏,遍地都是战争遗留下的痕迹和不计其数的地雷,国府没有举行“还都仪式”,因为南京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再成为中国的首都,甚至都难以住人,保守估计,清理南京的废墟需要两年时间,重建南京则需要十年以上时间,紫金山等山丘上更是光秃秃一片,几乎没有树木,只有无数的弹坑、堑壕、坑道,所以国府此时的首都还暂时放在武汉。

蒋纬国回到南京后,先是整顿了部队,南京的南京军目前仅剩三万人不到(没有老兵民兵的界限了,因为民兵此时都已经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过硬作战技能的老兵),其中一万多是伤兵。

蒋纬国又联系上在徐州和在济南的南京军部队,总人数一万余,其中一半是伤兵。

扣除掉无法再回归部队的伤残军人,南京军满打满算还有三万人。

三万人,很少,但都是种子。

急于扩充实力的蒋纬国命人在南京、徐州、济南、武汉等地大开招兵处,结果无需多言,想要加入蒋二公子麾下的中国军人可以说是多如过江之鲫,各个招兵处都排起了长龙,不过,蒋纬国可不是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的人,他招兵的条件是很严格的,根本就不招募新兵壮丁,他只招募三种军人:一是具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二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三是接受过完整军事训练的士兵。

南京军的招兵原则是宁缺毋滥,加入南京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做到“随时随地准备为国家献出生命”。

尽管条件严格,但蒋纬国还是在短短一周内就招募到了六七万兵员,他麾下又有了十万大军。

至于武器装备方面,南京军完全不缺,南京会战前的南京军就是十万人马十万套装备,战争期间虽然遗失损毁很多,但又接收了很多、生产了很多、缴获了很多,所以武装十万人完全是绰绰有余。

南京军现有的十万官兵清一色装备着德式98k步枪,仓库里还有很多的98k存货和大批的中正式、三八式存货,供应给二十万人是不成问题的,弹药也是很充足的。

蒋纬国一边大肆扩军,一边争分夺秒地率领大军前往他的地盘:山东省、山西省。

鲁晋二省内,蒋纬国控制山东是水到渠成的。

抗战爆发前,韩复榘盘踞山东,他的鲁军包括5个师、1个独立旅(手枪旅,相当于韩复榘的卫队旅)、5个地方民团,十万余兵力,抗战爆发后,鲁军在对日作战中伤亡了二三万人,但因为在自家地盘里作战,补充十分方便,所以韩复榘抛弃山东时仍然有十来万人马,这支部队一分为二,精华五六万人被韩复榘带去豫南避战以保存实力,剩下的四五万人在鲁军二号人物孙桐萱率领下参加了徐州会战。

此时,韩复榘那几万人还在豫南,孙桐萱那几万人已经损失殆尽了。

韩复榘此时有两个打算,一是重返山东,二是联合刘湘等军阀“和日反蒋”,前者需要他带着部队赶回山东,后者则需要他带着部队向豫西移动,所以他举棋不定,另外,军委会也没有给韩复榘下令率部回到山东,不给韩复榘部队提供铁路运输,所以韩复榘想回山东也行动缓慢,远远比不了蒋纬国的速度。

没费什么太大的力气,蒋纬国带着第74师和第100师于九月中旬乘坐火车,一路顺风顺水地通过津浦线,从南京出发,经过徐州,抵达济南,进入山东境内。

此时山东境内局势十分诡异:南京军第17师掌控着济南,商震第20集团军在鲁西一带,日军第106师团也在山东境内。

第106师团还没有撤离山东,因为根据中日秘密协议,山东境内日军“暂时不走”,如果非中央军的中国军队进入山东,日军就与之交战、不予放行,帮助中央军完全控制山东。

第74师和第100师抵达济南后,商震奉命率领第20集团军撤离山东,撤到豫北,使得蒋纬国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山东。

新到的第74师、第100师加上本就在山东境内的第17师,南京军共有三个师在山东境内。

这三个师里,第100师接替第17师防卫济南,第17师前往鲁东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欢送”日军并接收日军遗留下的物资、火车、铁路等设施;第74师则驻扎在鲁西和鲁西南的泰安、曲阜、枣庄等地,防止鲁军重回山东。

“真是讽刺啊!”蒋纬国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大发感慨,“外寇还没有离开国土,国内自家人却已经开始互相暗算了!”山东境内的南京军三个师,基本上都是防贼似的防自家人。

不费吹灰之力,总面积15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700多万、拥有众多优良港口、金矿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储量全国第三、农业产粮量全国第三(第一是黑龙江省,第二是河南省)的山东省成了蒋纬国的领地。

比起山东省的轻易得手,山西省的得手则十分麻烦。

山西省境内的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时累计共有5个集团军,分别是第6集团军(晋军)、第7集团军(绥军)、第13集团军(晋军)、第14集团军(中央军)以及在名义上听命于阎锡山的第18集团军,总兵力约40万,以晋绥军为主。

阎锡山的晋绥军共有二三十万人马,精华约十万,经过山西抗战后,晋绥军拼光了精华,此时仅剩五万人左右的缺枪少炮的残兵。

中日议和停战时,山西沦陷四分之三以上,只剩晋南,阎锡山率残部暂处晋南一带苟延残喘。

阎锡山也想重振旗鼓,无奈他此时条件太差,地盘狭小、人口不多、经济凋敝,再加上时间有限,所以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晋绥军还是萎靡不振。

此时,山西境内仍然有日军盘踞着,就是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

中日议和停战后,阎锡山大喜过望,因为他接到消息,山西被日军让出来,归还给中国,所以他欣喜若狂,认为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复山西,但是,武汉方面却随即给阎锡山发来了“就地驻守”命令,同时又命令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前去接收太原等沦陷区。

获悉后的阎锡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武汉方面这是要让中央军抢占山西,因此在极度的惊怒中命令晋军第6、第13集团军“不管武汉命令”,从晋南挥师北上,抢占地盘。

10月10日,霍州战役爆发。

这场战役的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意义极其重大,因为这是中日议和停战后中日军队首次交战,一方是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另一方是晋绥军第13集团军,并且交战态势很怪异。

霍州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扼守晋中盆地和临汾盆地交界,是晋南中国军队北上的必经之地。

10月9日,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通过霍州,霍州的日军第9旅团与之井水不犯河水,次日,晋绥军第13集团军也要通过霍州,霍州的日军第9旅团先发出警告,在晋绥军继续前进时,日军毫不客气地对晋绥军开火,晋绥军猝不及防,在日军的猛击和冲杀下溃不成军,激战了一个白天,日军伤亡两千余人,晋绥军伤亡一万余人。

这场战役中最吊诡的是:日军与晋绥军大打出手,在战场边缘的中央军部队却袖手旁观,并且日军还出动轰炸机群轰炸晋绥军,中央军的飞机则若无其事,根本没有出动增援晋绥军,任凭晋绥军被日军轰炸机群炸得血肉横飞也隔岸观火。

蒋纬国此时在带着南京军第77师、第88师、第99师坐火车沿着卢汉铁路/京汉铁路(北平卢沟桥到武汉汉口的铁路干线)从武汉一路北上,前往郑州。

10月13日,作为先头部队的第77师抵达郑州,全师两万精兵,横跨黄河,经豫北的焦作,进入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

在晋城,蒋纬国得到了阎锡山的亲自迎接。

“阎长官,好久不见!”见到阎锡山后,蒋纬国笑容可掬,“当初我在西安受伤于洛阳养伤,阎长官来看望过我的,纬国一直铭记在心,一年多不见,阎长官可以说是风采依旧啊!”

阎锡山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他知道,蒋纬国来到山西是不折不扣的“来者不善”,在艰难地斟酌了一下词汇后,他满嘴苦涩地道:“二公子说笑了,不知二公子来晋所为何事?”

“根据武汉军委会的命令!”蒋纬国笑得活像笑面虎,“山西省以后的军事防务将交给我部第77师、第88师、第99师。

纬国来晋,当然是为了公事了!”

“什么?”阎锡山大吃一惊,“这...那我...”

蒋纬国笑眯眯地道:“阎长官自辛亥革命至今,治晋足足27年,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啊,怎么说呢,阎长官您也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根据武汉军委会的命令,山西军队在抗战期间战功赫赫,同时也承受了惨重的伤亡,所以,第13集团军要被撤销番号和编制,其余部队退往河南省,好好地休整。

阎长官放心,保护山西省的大好河山和良善人民的这份重责以后就交给我了!”

阎锡山呆呆地看着蒋纬国,随后感到一股无法抑制的怒气:“二公子!你父亲此举未免太冷酷无情了吧!”

“冷酷无情?”蒋纬国笑了,“八年前中原大战期间,阎长官您反叛中央、反叛我父亲,按照您当年的罪责,您当年就应该退位让贤了,甚至要上军事法庭受审,我父亲留您到现在,已是手下留情、法外开恩。

阎长官,您还有什么不满的?阎长官,您必须明白一件事,山西,它是中国的国土,不是属于您私人的领地。

您当‘山西王’这么多年,也够了。

如果您妄想东山再起,好啊,您要么通过日军的控制区,要么直接对我开枪,前者嘛,日本人会帮助我消灭你的晋绥军,后者嘛,会让你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国贼,并且让你的晋绥军成为叛军!”

阎锡山脸色发青地看着蒋纬国,他浑身发抖,但他明白,时至今日,他确实大势已去了。

强忍住心头的极度不甘,阎锡山惨然地苦笑两声:“二公子,你好狠啊!”言罢长叹着离去。

阎锡山离去后,几个日本人来找蒋纬国,为首的是一名大佐。

“我是第五师团的师团参谋长西村利温!”大佐向蒋纬国自我介绍,然后取出一叠文件递给蒋纬国,“这是我师团在过去五天内在晋南一带阻挡晋绥军北上的耗费,包括部队出动所需的军饷经费、官兵伤亡所需的抚恤金、武器弹药的消耗、汽车燃油的消耗、飞机和炸弹的消耗等等,总计138万日元,请阁下查阅!”

蒋纬国接过文件,看了看后点点头:“知道了,我马上支付。

另外,告诉你们的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当我部进入太原后,第五师团就可以撤出山西了,后续经费我方都会如数支付!”

西村大佐点头:“好!”

送走前来讨债的日本人后,蒋纬国走出指挥部,心头不甚悲凉:“老子居然资助日本人打自家同胞!真他妈的可悲!为什么会这样呢?晋绥军、中央军,不都是中国军队吗?但是,为什么老子却要花钱雇日军打晋绥军?”他长长地叹口气,“山西基本上在日军手里,不让日军‘帮’我阻挡晋绥军抢地盘,山西又会变成阎锡山的私人领地,老子就没法得到山西了,只能出此下策了!只可叹,霍州战役中倒在战场上的那些晋绥军将士,他们的鲜血都白流了!他们跟日本人打仗,何错之有?中央军部队和中央军的飞机却见死不救,看着他们被日军杀,看着他们被日军飞机炸。

敌人成了朋友,同胞却成了敌人。

这真是莫大的悲哀啊!”他苦笑。

通过这种极度不光彩的办法,蒋纬国抢在阎锡山前面得到了山西省。

第380节 新开始(3)

中日议和停战后,整个中国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实际上,隔壁的日本也一样,元气大伤的日本人同样在忙着舔伤口。

一时间,东亚局势呈现出一片诡异的平静,世界局势也受到很大影响。

美、英、法、苏等列强大国都“惊诧万分”,不敢相信不久前还打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中日居然转眼间握手言和了。

众列强里,德国高层欢声雷动,意大利对此漠不关心,英法高层虽然感到其中有蹊跷,但英法素来鼠目寸光、安于现状,所以反应平平,美国高层里大部分人跟英法高层一样,虽然感到惊诧,却没有产生警惕、猜测、不安等心理,只有少部分具有高瞻远瞩目光的高层从中日议和停战这件大事中嗅到一丝隐隐约约的危险气味,至于苏联当局,是反应最强烈的。

苏联领土横跨亚欧大陆,四面都是“不友好的国家”,美英法素来敌视苏联的意识形态,德国对苏联更是笑里藏刀,中日又都跟苏联有着深仇大恨,因此苏联当局的“西方政策”是挑动德国跟美英法开战从而实现“祸水西引”,“东方政策”则是挑动中日大打出手。

眼下,中日议和停战,并且是在德国的主持下实现了,使得斯大林疑心大作。

“德国人、中国人、日本人勾搭成奸?”斯大林铁青着脸,陷入极度的惊怒不安。

1938年下半年,德苏两国的秘密特使接连不断地来往于武汉和东京之间,德国特使的用意是无需多言的,苏联特使的用意也是昭然若揭。

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奥莱斯基不止一次地请求得到蒋介石的会见,暗示“苏联全力支持中国反击日本、收复失地”,许诺“苏联可以增援中国包括一千架飞机、五百门火炮、五百辆坦克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以及超过一亿美元的贷款”。

很显然,莫斯科方面在鼓动中国继续跟日本开战,让中日战争持续下去。

蒋纬国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就想得到,在东京,苏联特使肯定也在给日本方面打气加油,许诺给日本各方面的援助,唆使日本恢复对中国的侵略。

对此,蒋纬国跟蒋介石提议:对于苏联人不怀好意的援助,不妨来者不拒,但中国不可能给苏联当枪使,要等苏联许诺的援助全部到位后,中国才会“积极考虑反击日本、收复失地”。

说白了,蒋纬国对苏联人给的好处是不拒绝的,但好处到手后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苏联人说的去做,并且,这也是一种对苏联人的拒绝。

果然,斯大林“不见兔子不撒鹰”,他怀疑中国拿了他的援助后会在反击日本这事上采取“一推二拖三研究”的敷衍态度,到时候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下去,中国白拿他的援助,他的那些援助都会打水漂,所以斯大林要求“中国立刻反击日本,苏联会在战争期间给中国不断输血”,而蒋纬国的意思是“必须等武器装备和贷款全部到位,中国准备充分,自然会全力反击日本”。

双方外交部门在扯皮了一阵子后,这事最终不了了之。

至于日苏之间,过程和结果也是一样。

国外局势波谲云诡,国内局势也是风起云涌。

蒋纬国又陷入了极度的忙碌中,几乎是忙得四脚朝天,重建南京军已经让他累得连晚上交公粮的精力都不够了,更何况,他现在也是一方“土皇帝”。

没费太大的手脚,山东山西二省正式成了蒋纬国的根基地盘,山东省目前共有107个县,全省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约3700万,山西省目前共有111个县,全省总面积也是约15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约1200万,因此,蒋纬国手中鲁晋二省加起来土地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则高达5200多万(包括几百万逃难到鲁晋二省的沦陷区平民,鲁晋二省虽然也有人口在战争期间逃离本省,逃难到河南、安徽、陕西等省份,但随着鲁晋二省被收复,这些人口基本上又回到了家乡),毋庸置疑,蒋纬国此时掌握的实权是非常大的,华北五省里,河北、察哈尔、绥远已经沦陷了,只剩下山东山西二省,所以眼下的蒋纬国是不折不扣的“华北王”。

当然了,实权越大,责任也越大。

首先,蒋纬国必须让鲁晋二省的五千二百多万老百姓都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然后,他要重建他的军队,在这同时,还要重建社会秩序,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医疗、教育、公安、民政、科研等实业,并且,他还要铲除反对派势力。

乱世中,有枪就是草头王,并且“枪杆子里出政权”,眼下民国既是乱世又是战争时期,虽然蒋纬国不想穷兵黩武,但他必须要把军队建设放在第一位。

南京军目前有6个师,虽然基本上够了,但还是略显不足,所以蒋纬国额外进行了适当的扩军,反正他手里有尚方宝剑,并且他有功劳、有能力、有钞票、有全国第一硬的靠山、有人脉关系网,干这事是如鱼得水。

抗战爆发前,华北三大军阀分别是河北的宋哲元、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三人部队目前都日薄西山,蒋纬国趁机拾遗补缺,并且是拾别人之“遗”,补自己之“缺”。

宋哲元的部队就是第29军,虽然该军曾在抗战初期被扩建为第1集团军,但核心还是该军,眼下,河北已经沦陷,宋哲元没了地盘,他的部队也在抗战中消耗殆尽,他本人更是得了脑血栓和脑中风,被送到大后方养病,可以说,第29军派系已经分崩离析。

第29军原本共有5个师,郑大章的骑兵第9师已经不存在了,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国献身,该师番号被中央军回收,第143师师长刘汝明目前是第7集团军副司令(司令是傅作义,第7集团军是傅作义的绥军),所以第29军目前还有2位师长,一位是第37师师长冯治安,另一位是第38师师长张自忠,冯治安的第37师在抗战中被扩建为第19军团,冯是军团长,张自忠的第38师则在抗战中被扩建为第59军,张是军长,毋庸置疑,冯治安和张自忠都是铁血抗日的爱国将领,并且他们在抗战中屡屡奋勇迎战、军功卓越,按道理,两人应该是要升官的,部队要被进一步地扩建,但是,两人“出身不好”,都来自地方军派系,根据蒋纬国得到的内幕消息,冯张的部队会在接下来的国军大整顿中被缩编。

蒋纬国非常尊敬冯治安和张自忠,因此跟蒋介石“打了个招呼”,把冯张二人和二人部队都要到了南京军序列里,冯治安的第19军团被整顿为第37师,张自忠的第59军被整顿为第38师,两个师跟南京军其它师一样都是三旅九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