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282章

作者:飞星骑士

只有这样,这两国才会不成为苏联的潜在威胁!”

“斯大林同志您所言甚是!”贝利亚接着道,“德国在急切地希望中日停战并握手言和,对此,日本有部分高层感到动心,毕竟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也耗费巨大,国力军力都日益吃紧,至于中国方面,大部分的国民政府高层都感到动心,因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承受的压力大大超过日本!”

“东京和武汉的停战底线各是什么?”斯大林敏锐地问道。

“差不多搞清楚了!”贝利亚知道斯大林不喜欢听到“还不清楚”“正在调查”等含糊不清的回答,因此早有准备,“中国方面的底线是把中日局势恢复到七七事变前,中国可以默认日本对满洲地区的实质性控制,但不会承认‘满洲国’;日本方面的底线是把中国华北地区和上海也纳入日本的实质控制范围内。

总体而言,中国方面知道自己无法独力战胜日本,所以恢复到七七事变前就心满意足了,日本方面眼下也清楚自己难以灭亡中国,不愿意继续消耗国力军力,所以也急于从战争中脱身,只不过,是在获得足够利益的情况下体面地脱身!”

“相差很大!”斯大林脸上浮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根本就谈不拢。

看来,希特勒注定要白费力气了!”

“请恕我直言,斯大林同志!”贝利亚话锋一转,“虽说中日两国都陷入战争无法自拔,但是,正因为如此,两国高层都明白继续战争对自己很不利,所以反而更希望能够体面停战。

有可能,双方提出的谈判底线只是一种故意示人的姿态,双方很有可能都会因为战争而被迫降低底线,以及在德国的施压和利诱的情况下而一起退步!”

“唔,贝利亚同志,你说的很有道理!”斯大林再次蹙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只要能够获得更大利益,昔日的死敌可能一下子就变成盟友,昨天的盟友可能一下子就反目成仇!”作为一个政治家,斯大林非常清楚,每一个国家的领袖都只在乎利益,政治家翻脸的速度比妓女还要快。

比如中国和日本,虽说这两国仇深似海得不共戴天,但是,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两国照样会勾搭成奸。

中日两国能有什么“共同利益”呢?斯大林做不出自欺欺人的事,他心知肚明,日本和苏联是死敌,中国和苏联也是世仇。

虽说中国和日本同样是宿敌,但是,谁能保证它们不会合伙起来打它们都仇恨的苏联呢?更何况,还有一个德国在其中大力地穿针引线、浑水摸鱼。

“希特勒果然是老奸巨猾、老谋深算...”斯大林暗暗地想道,“他这是想利用苏中矛盾、苏日矛盾而把中日都变成德国对付苏联的帮手!虽然不一定就是事实,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沉吟半晌后,斯大林问贝利亚:“贝利亚同志,假如我们不出手,德国援华也力不从心,美英法都隔岸观火,中日继续打下去,会怎么样?”

贝利亚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如果中日就这样打下去,首先,中国肯定是摇摇欲坠的,同时,日本也肯定是不堪重负的,双方目前都已经到极限,估计再大打一两场就都没力气了,接下来,中国无力反击,无力收复失地,日本也无力追击,无力完全获胜,因此,接下来的局势就是,日本占领中国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包括已经占领的东北,双方陷入战略僵持,然后都抓紧时间地修身养息、恢复元气,不过,日本占领中国大片土地并且都是资源丰富或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的海岸线又被日本海军封锁,所以,双方一起拖下去,日本会先恢复,然后继续大规模地发动战略攻击,中国必然难以招架。

虽说日本确实很难灭亡中国,但日本获胜的可能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至于国际列强方面,我们置身事外,德国想帮中国却帮不了,美英法虽然隔岸观火,但趁机大发战争横财,它们一方面没有渠道跟中国进行贸易,一方面也不愿意得罪日本,所以会继续向日本出售日本急需的钢铁、石油、橡胶等工业资源和军械物资。

本来,美英法在中日战争中是中立的,虽然不支持中国并且跟日本进行贸易,但确实更倾向于同情中国,不过,因为中国海军潜艇大肆攻击跟日本进行贸易的美英法商船,所以导致美英法高层已经越来越不同情中国,所以,依我之见,美英法还会加大跟日本的贸易!”

“总体而言,战争还是利于日本的,是吧?”斯大林望向贝利亚。

“是的,斯大林同志!”贝利亚十分肯定。

斯大林徐徐地喷出一口烟:“正如我刚才说的,‘对于苏联而言,远东最好的局势就是日本深陷中国泥潭,中国被日本打得奄奄一息,日本也被中国拖得精疲力竭。

只有这样,这两国才会不成为苏联的潜在威胁’。

德国对苏联怀有不轨之心,拉拢中日很可能就是为这个目标而服务的,如果我们能粉碎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苏联的外部安全就可以得到大大的稳定。

中国被日本征服、中国和日本停战并且一起投靠德国、中国向日本乞和或投降,这三个结果都是极度不利于苏联的,所以,我们必须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让这场中日战争继续打下去,打得中日两国两败俱伤,打得中日两国都杀红眼,如此一来,希特勒的计划就彻底被摧毁了,第一,中日不肯停战,他无法把中日都变成德国的盟友,第二,中日打得两败俱伤,两国的国力军力都一蹶不振,自然而然,中日都对德国没有利用价值了,难道希特勒愿意耐心等上十年,等着中日恢复国力军力?即便那样,苏联也得到宝贵的十年了;第三,中日都在战争泥潭里越陷越深,希特勒看到所谓的‘德中日三国联盟’彻底没有希望,他很有可能会认为德国独木难支,就放弃对苏联的不轨之心了,毕竟他还要对付美英法!”

“斯大林同志,您的意思是...”贝利亚心头一动。

“大力增援中国!”斯大林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让中国继续跟日本打!最好跟日本打得难解难分!这样,苏联大后方才彻底安全!既然中国打不过日本,我们就必须支持中国,充分地利用好这颗棋子,死死牵制住日本!让中日都彻底打得油尽灯枯!让希特勒幻想破灭!”

第350节 烈城(10)

从六月份中上旬开始,南京战场上的日军开始逐步地撤兵。

表面上,日军是因为“南京地区突然间爆发大规模传染性疫病,皇军为避免疫病在军中传播弥漫而不得不暂时性后撤”,实际原因就是日军打不下去了,完全无心再战。

日军完全地被南京军打怕了。

十七万人死亡、十二万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让日本军部彻底胆寒了,基本上打消了攻占南京的意图。

裕仁天皇接到报告后也是又惊又怒又哀叹不已:“明治先皇创军五十年来,皇军攻伐征战、所向披靡,未曾料到,传承至朕手中,竟遭如此之奇耻大败!朕愧对先皇啊!朕有何颜面见先皇神灵啊!”

对于撤兵行为,日军高层遮遮掩掩地宣称:“...帝国皇军在南京战场上势如破竹,歼敌无数,已成功攻入南京城内,待扫清城内万余支那军残兵即可完全占领南京,然天不遂人愿,南京地区因被皇军消灭支那兵之尸骸数量极多,城内城外皆堆积如山,加之天气转暖、春夏湿热,导致南京地区疫病大生,皇军数千将兵不幸感染疫菌,为免意外损失及顾支那之天和,皇军暂且后撤以避南京疫情,南京局势目前仍在皇军完全掌控之中,待疫情消散且时机成熟,皇军必将重战南京,一举拿下支那之国都,以达战前原先所定之膺惩支那国民政府之目标!”

除此之外,日军高层又一本正经地宣布:“帝国皇军在南京战场上累计战死及伤重不治而亡者共计两万六千五百二十八人,感染疫病而殉难者共计四千五百九十七人,战伤者及染病者总计五万五千七百余人;击毙支那军超过十二万五千人,击伤支那军超过十七万八千人,俘虏支那军六千四百四十人,击落支那军飞机六百三十八架,击毁支那军战车五百二十五辆,击毁支那军火炮四百七十二门,其余战果及缴获之战利品不计其数。

等等!”日军还宣传“支那政府为保护其国都,因此将支那军精锐尽皆调集与南京,同时将外购飞机、战车、火炮等军械也基本都用于南京战场,因此皇军陷入苦战,加之突发疫情之干扰,导致皇军攻略暂且功败垂成,然皇军在支那境内其它战场上依旧犁庭扫穴、摧朽拉枯,由此可佐证以上之观点!”

根据日本人的“统计”,日军在南京战场上累计死伤了约9万人,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疫病造成的,中国军队则在南京战场上死伤超过30万人。

显然,对于日本人这种近乎睁眼说瞎话的自吹自擂,除了骗骗日本国内的基层老百姓外,包括日本高层自己在内的国际各方肯定都没有当真。

实际上,日军在南京战场上累计死伤病约29万人,死亡者约17万人,但这个数据被日本人大大缩水了,至于南京军这边,南京军累计死伤病约10万人,死亡者约6万人,南京军此时还有2万余精锐老兵以及3万余民兵可以继续作战,已是油尽灯枯(注意:日军的死伤病数字不包括苏北、浙北等南京外延战场;南京军的死伤病数字同样不包括苏北、浙北等南京外延战场,并且不包括平民在南京战场上的死伤病数字。

)。

日军付出了死伤病二十九万人、死亡十七万人的惨重代价,只是拿下了南京城外部阵地以及进入南京城内部分地区,很显然,这绝不是什么胜仗,但素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本人是不可能公开承认失败的。

华中方面军总司令官畑俊六中将多次向军部和裕仁天皇请求“愿意接受撤职查办及军事审判,以惩下官指挥不力之责”,结果,畑俊六中将不但没有被撤职,仍是华中方面军总司令官,甚至还被晋升为陆军大将,以此表彰他“在南京之战中苦心指挥、力挽狂澜的卓越贡献”(畑俊六在原先历史上于1937年11月被晋升为大将,眼下已经有些延迟了,并且晋升背景也截然不同了)。

客观上讲,畑俊六中将在南京之战中的表现还算是可圈可点,虽然他未能阻止日军继续损兵折将,但确实没有出太大的纰漏。

毋庸置疑,东京大本营在畑俊六中将明明没打胜仗的情况下还让他继续当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并将其晋升为大将,只是一种遮羞布式的掩饰,毕竟日军高层吹嘘日军在南京战场上取得险些全胜的胜利,若不是突发疫情就已经占领南京了,自然而然,“大大有功”的畑俊六中将是要升官进爵的。

获悉自己被晋升为陆军大将后,畑俊六中将/大将苦涩无比地道:“这个晋升要比把我降为少将还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和羞愧难安!”

畑俊六大将此后在日本对华战略上彻底转变为了“和华派”(日本高层内新出现的一个派系,主张在德国的调停下,跟中国停战并与中国结盟)。

在原先历史上,畑俊六大将虽然不反对侵华(在日军高层内,海军主张日本假想敌的顺序是美、苏、中,陆军虽然勉强表示同意,但陆军仍把中国列为第一假想敌或者说是第一吞并目标),但他反对跟中国死磕到底,他认为日军在武汉会战前甚至在徐州会战前就应该见好就收,继续深入、继续开战会让日本陷入巨大危险中。

眼下,畑俊六大将因为受到中日战争新态势的影响,更加不支持侵略中国,改为支持日本跟中国结盟。

值得一提的是,前任华中方面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此时也是坚定的“和华派”分子。

松井大将素来是一个“大亚细亚主义者”,强烈主张“东方团结起来对付西方,黄种人团结起来对付白种人”,他支持日本侵华,目的是通过武力强迫中国成为日本的仆从国,构建“以日本为核心和领导者的大东亚联盟”,自然而然,眼下的松井大将对“中日联盟”极感兴趣,他的逻辑很简单:既然日本无法通过武力强迫中国成为日本的仆从国,那就退而求次,通过德国的牵线搭桥,构建中日“地位平等”的大东亚联盟,继而再对付白种人的欧美西方世界。

尽管日本还在自欺欺人地宣称“南京局势目前仍在皇军完全掌控之中,待疫情消散且时机成熟,皇军必将重战南京,一举拿下支那之国都”,但已经开始打退堂鼓并且付诸行动了。

根据日军参谋本部的最新命令,中国战场上的日军进行全面的调整,消除先前番号编制上的混乱和重叠。

日军华中方面军原本下辖6个军,撤销3个,取消第6、第7、第8军的编制,只保留第3、第4、第5军,方面军原先共有25个师团(大部分都被抽调走了少者一个加强联队多者一个旅团的部队)、2个混成旅团(台湾军)、2个重炮旅团,根据命令,方面军接下来只保留11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台湾军)、2个重炮旅团,其余部队里大部分回国休整(其实是裁撤,因为日本实在维持不了这么多军队进行战争了),一部分调往华北战场。

经过整顿,日军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如下:

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参谋长石原莞尔中将,副参谋长冢田攻少将;

第3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下辖第11、第12师团;

第4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下辖第3、第13师团;

第5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中将,下辖第2、第6师团;

方面军直属部队:第2、第6野战重炮兵旅团,第27、第28、第29师团(这三个师团都是韩籍日军),第1、第2混成旅团(这两个旅团都是台籍日军),第9、第18师团等部。

至于日军的华北方面军,也进行了一定的整顿,新的战斗序列如下:

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副参谋长武藤章大佐;

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7、第17师团;

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10、第14师团;

第9军(新建),司令官尾高龟藏中将,下辖第5、第15师团

方面军直属部队:第20师团、第5野战重炮兵旅团等部。

总体而言,日军原先的那21个老牌师团里(除了已经被全歼的第16师团),近卫师团、第1师团在其国内,第19师团在朝鲜半岛,第4、第8师团在中国东北,其余的15个都在参加对华作战。

战时裁军,看似不合常理,实际上是日军无可奈何的对策,因为日军在过去十一个月侵华战争里耗资极其巨大,虽然建得起百万大军,但用不起百万大军(军队作战时消耗远远超过和平时),所以日军不得不走“战时精兵路线”,采取的新对华战争策略是“战术上进攻,战略上防御”。

此时,日军高层内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还会鼓吹或相信“可以速战速决地征服中国”,日军高层在眼下的对华战略思想大致上分为三种:

第一,巩固已有占领区,逐步实现“以战养战”,跟中国耗下去,耗死中国;

第二,巩固已有占领区,逐步实现“以战养战”,用一二年或二三年时间慢慢恢复元气并积攒实力,再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全面的、战略性的进攻;

第三,巩固已有占领区,逐步实现“以战养战”,拖下去,接下来或政治诱降中国政府,或军事迫降中国政府,或在德国的外交斡旋下并让日本获得足够利益地跟中国进行停战。

第一个思想的宗旨是“耗”,第二个思想的宗旨是“战”,第三个思想的宗旨则是“谈”。

但不管是哪一个,前提都是“巩固已有占领区,逐步实现‘以战养战’”,无论走哪条道路,日本都必须要在中日战争里占据绝对上风。

基于这样的战争思想,日军逐渐地放弃攻打南京,对南京“围而不打,转攻为守”策略,节约出宝贵军力,打通津浦线,也就是攻占徐州重镇,发动徐州会战,拿下江苏省全境(除南京),如果进展顺利,日军还打算拿下比较容易拿下的安徽省、河南省等地,从而加强日军或跟中国耗下去的财力资本,或跟中国继续打的武力基础,或跟中国展开谈判的政治筹码。

一言概之,日军接下来的军事计划是:放弃打南京,把所剩不多的国力军力用于打徐州。

实际上,日军此时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发动徐州会战是日军此时的回光返照,日军还剩下最后一口气用于打徐州,打完此战,无论胜败,日军都起码在两年内无法再发动大型会战了。

6月20日这天,一架运输机在四架战斗机保护下不显山不露水地飞到南京,从飞机上走下来一位“党国重臣”,是来找蒋纬国的。

“陈先生,请坐!”蒋纬国在办公室内单独迎接了特地从武汉赶来的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布雷。

“二公子,半年多不见,愈发气宇轩昂了嘛!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委员长能有你这么了不得的儿子,我真为委员长高兴啊!”陈布雷笑容可掬。

“陈先生过奖了!”蒋纬国笑了笑,他意识到,陈布雷来到南京,肯定不是来看望他的。

陈布雷号称“国民党第一支笔”“领袖文胆、总裁智囊”,是国民政府内和国民党内最深得蒋介石信任的文职高官之一。

毋庸置疑,陈布雷来南京是蒋介石的意思,并且十分耐人寻味。

蒋纬国不喜欢说废话,陈布雷也无心说废话,简短的客套话后,陈布雷神色严肃地直奔主题:“二公子,实不相瞒,是委员长派我来南京的,委员长让我...”他略犹豫了一下,“让我征询征询你的意见!”

“征询我的意见?还是做我的思想工作?”蒋纬国笑了笑,他心知肚明,蒋介石在武汉完全可以用电报跟他联系,但这次却特地派了一位一品大员过来,很显然,后者可能性更高。

陈布雷笑了笑,他知道,蒋纬国现在虽然才22岁(周岁),但心智成熟得完全是老手。

略定了定神,陈布雷低声道:“日本特使铃木贯太郎正在武汉,德国那边也派来了多位特使,王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宠惠)、汪先生正在跟铃木他们谈判!”

“汪精卫?”蒋纬国心头一动。

“嗯!”陈布雷点点头,“汪先生极力支持中日停战,所以对此抱有极大热情!”

“我父亲是什么态度?”蒋纬国不冷不热地问道。

陈布雷看着蒋纬国,缓缓地说道:“支持!”

蒋纬国点起一根香烟:“说说双方的条件吧!”跟日本和谈,蒋介石的底线是“暂时性”恢复到七七事变前,蒋纬国的底线则差不多是恢复到甲午战争前,也就是,日本人必须全面退出中国,除了华北、华东,还有东北、台湾、朝鲜半岛、琉球群岛以及库页岛南部。

显然,蒋纬国的底线可以用痴人说梦来形容,但是,他真的无法接受恢复到七七事变前。

陈布雷显得语重心长地道:“二公子,首先,你要明白,这个铃木贯太郎并不是普通人,他以前是日本海军成员,拥有日本海军大将的军衔,参政后,他向来位高权尊并且德高望重,同时,他还深得裕仁天皇的信任和尊敬,是日本军政界里的元老耆宿。

铃木向我们进行暗示,他不只是代表着日本政府,还代表着日本天皇,同时代表着日本海军!”铃木贯太郎确实是日本军政界的元老,二二六事变中挨了叛军几枪,头部都中了子弹,但却奇迹般地没有丧命,因为那次重伤,所以他这几年来一直在静养,虽然眼下身体已经康复,但还没有正式的职务,从而充当了这个高级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