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798章

作者:物语000

大明海路军兵发琉球群岛,而朱由检也没有打算继续在后宫夜夜笙歌,他准备第二天启程赶赴大明西北查看旱情。

在临行之前,朱由检还要视察大明兵器制造局,大明今后的走向和这个部门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最让朱由检重视的部门。

当朱由检带着阿青和皇家卫队,出现在兵工厂大门前时,驻守在这里的守卫立即上前见礼,并快速打开大门。

在整个大明,也只有朱由检可以随意进入兵工厂,上次太子来时吃了闭门羹。

接到皇帝到来的消息,宋应星毕懋康赵士祯子轩等人,立即从工厂跑出来迎接。

“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朕交给你们的任务是否完成?”

(本章完)

正文卷 第656章 懋康神雷

第656章懋康神雷

皇帝刚进来就问生产任务,大明三大科学家家急忙回禀:“陛下放心,谁敢违抗您的旨意,火箭和连发枪只等您下令批量生产,便携式火炮已经生产一千多门。”

朱朱由检满意点点头:

“速度很快,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朕要亲自检验一下,马上去试验场。”

“遵旨”

三人领旨,立即命令麾下将皇帝要检验的几种武器运到试验场。

“陛下,这里到试验场有些距离,请上车。”

宋应星挥手让军兵推来一辆三轮车,请朱由检上车。

朱由检看到军兵推来的那辆三轮车,当时瞪大眼睛:

“我去,这东西你们也造出来了,真的让朕大开眼界。”

朱由检只给过他们自行车的制造工艺图纸,并没有给他们三轮车图纸,这三个老家伙居然已经造出一辆三轮车。

轴承早就研究出来,都已经用在炮车上,可以说大明现在造自行车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只是朱由检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造三轮车,这辆三轮车和后世有些相似,只是橡胶还没有研究出来,车轮上包裹的是牛皮。

还专门做了一个车厢,为了减轻分量,车厢材料都是木质的,不过里面空间不大,只能做一个人。

朱由检满面微笑,躬身钻进三轮车车厢,里面座椅上都铺着毛皮,最上去很是柔软。

“开车。”

朱由检对骑车的军兵一挥手,军兵立即踩动脚踏板,三轮车快速启动前进,时速估计在二十公里左右,感觉还不错。

回头看到毕懋康他们都跟着三轮车跑步前进,朱由检让军兵放慢了速度:

“慢点,不要把朕的科学家累坏了。”

“遵旨”

军兵答应一声,立即放慢速度。

“陛下,感觉怎么样?比骑马舒服吧?”

这个根本不用问,肯定比骑马舒服,可以躺可以坐,也可以翘起二郎腿,还能半卧在里面,骑马哪里能这么轻松。

“嗯,挺好的,两轮自行车生产情况如何?”

听不到皇帝问自行车,宋应星嘿嘿一笑道:

“陛下,自行车生产了几百辆,暂时停止生产,他们都不会骑呀!接连摔伤十几个士兵,还是三轮车好。”

宋应星这句话,让朱由检有些哭笑不得:

“不会骑可以学呀!出行骑马还需要有人照料,自行车不但方便还很卫生,又不用喂草料,继续生产。”

“遵旨!”

朱由检坐三轮,毕懋康他们跟着在后面走,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拉的是朱由检要的武器。

一炷香时间,君臣众人来到火器试验场。

军兵从马车上卸下四样火器开始安装试验,分别是火箭,连发枪,两种口径便携式迫击炮。

火箭和连发枪朱慈烺已经见过,小口径迫击炮已经投产,上次朱慈烺并没有见过,但朱由检早就知道。

这两种微型迫击炮,是根据朱由检系统兑换的炮击炮改装版本,一种种五斤,一种重十斤,这是朱由检专门为山地战准备的。

这两种微型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作战,最大射程五百米到一千米,炮弹大小和手雷差不多。

但威力比手雷大,唯一的缺点就是命中率有些问题,不能精准打击,只对集团打击有巨大威胁。

朱由检先检验火箭炮和连发枪,这东西图纸都是他系统里兑换的,对火箭炮和连发枪的性能他并不意外。

便携式迫击炮倒是让朱由检有些意外,说实话这玩意他以前也没有见过,性能和威力都让朱由检满意。

至于命中率五米左右,朱由检并不在意,在两军交战之时,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地毯式轰炸即可,根本不担心炸不到敌人。

试验结束,朱由检高度赞赏大明兵器制造局研究和制造人员,决定给他们嘉奖:

“朕对这四种火器很满意,尽快量产装备主力部队,决定给予兵器制造相关人员奖励十万龙币,你们负责分配。”

赵士祯宋应星毕懋康三人急忙躬身施礼:

“谢陛下天恩,兵器制造局肯定会为大明强大竭尽全力。”

朱由检看看三位大家,心里不禁有些感慨,他不知道毕懋康还能挺多久,已经廉颇老矣。

“免礼,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奖励,表现现特别突出的工程师,同样可以享受封官加爵的待遇,到时你们把名单报给朕。”

“谢陛下。”

三人激动的直接跪倒谢恩,他们为自己麾下工人感谢皇帝,以前只有那些在战场上为国血战的将士们,最容易被封官加爵。

现在他们这些造武器的人,竟然也有机会获得爵位,这对他们这些幕后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呀!

看到大明三大科学家如此激动,朱由检微微一笑将他们扶起:

“三位爱卿快快平身,为大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无论什么岗位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