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797章

作者:物语000

“陛下,臣等认为陛下既然让唐王招兵买马,肯定有您的用意,臣等支持陛下的决定。”

张煌言,孙承宗,夏完淳等大臣,虽然是文人,但同样能跨马杀敌指挥千军万马,他们也都鼎力支持朱由检的决定。

皇帝在他们心里绝对是圣君,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岂是几个五六品的文官可以质疑的。

朱由检对自己麾下这些得力干将的表现很是满意,再看向房可状等文官时,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冰冷。

“朕曾经制定过制度,文官和武将各尽其责,为了不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并且取缔了都察院,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你们不是东厂番子,也不是锦衣卫,怎么对藩王招兵买马的事情如此清楚?是不是早就开始筹划什么?”

朱由检这番话差点把几个文官吓尿,他们以前都是都察院御史,都察院被朱由检取缔后转到户部任职。

在都察院任职以来,就是专门喷人的,都干惯了老本行,一时心急忘记自己现在的工作,结果又重操旧业。

皇帝脸色一变,立即让他们想起老早那些喷武将御史的下场,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到蒙古放牧。

他们吓的脸色惨白,连连向上磕头:

“微臣罪该万死,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算他们运气好,碰上朱由检今天心情不错,懒得和他们计较:

“今天朕不与你们计较,记住下不为例,不然后果你们自己很清楚,以后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不用来上朝了,退下。”

本来只是户部尚书和户部侍郎帮手,官职也就五品六品而已,朝堂之上有没有他们无所谓,于是朱由检直接取消他们上朝的资格。

“谢陛下不杀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些人没有想到,皇帝发怒之后还能饶他们小命,连连磕头谢恩灰溜溜退出皇极殿。

如今对他们来说,上不上朝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以前朝堂上喷人还有可能升官发财,现在喷人风险太大。

一旦说漏嘴小命难保,不上朝最好,大不了原地踏步就是,只要不贪污,至少小命无忧。

看到这些狼狈退出皇极殿,武将们心里都暗暗好笑,如今圣上面前,早已经没有小人容身之地,大明万岁!

lt!overgt

正文卷 第655章 唐王朱聿键

第655章唐王朱聿键

朱由检圣旨下达后,在兵部的协助下,海角和唐王朱聿键立即开始筹备前往琉球的军需物资。自古以来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此次出征不需要通过陆路运送军需粮草,只要在天津装船即可。

海角在天津把军需粮草都装上风帆战舰,而唐王朱聿键率领军队快马赶到福建汇合即可。

唐王朱聿键,字长寿,南明第二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

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

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

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后世称为隆武帝,也称唐王,并在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

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

隆武帝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关于隆武帝的命运有多种说法:绝食而死、被乱箭射死、菜市口斩首、死于汀州府堂等众说纷纭,真伪难辨。

清军追到汀州,隆武帝、曾皇后、沈嫔、陈嫔被俘于赵家塘。隆武帝、后大约在被俘之日即遇害于长汀。

据清实录记载: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将军入闽,连下建宁、延平等府。

“闻伪唐王朱聿钊遁走汀州,遣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率兵追击,直抵城下。我军奋击先登,擒斩朱聿钊及伪阳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佺、松滋王朱演汉、西城王朱通简并伪官、伪伯等,抚定汀州。……获伪玺九颗,马骡辎重无算”。

江日升《台湾外记》云:

“隆武帝后死于汀州府堂,乃顺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诸家纪事,悉书隆武被执,送福州斩于市。

但时有锦衣卫陆昆亨从行,眼见隆武帝后戎装小帽,与姬嫔被难。昆亨脱出。百姓收群尸葬于罗汉岭,竖其碑曰:

‘隆武并其母光华太妃讳英忠烈徐娘娘之墓’。后昆亨归郑,继而为僧,年八十有奇,为口述云。故特表出。”

隆武帝的下场在记载上出现程度不等的分歧。江日升批驳了押回省会福州斩首的说法,是有见识的,因为在清方档案文书和福州人士的记载中从未提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汀州遇害的是隆武帝的替身,他本人逃到广东五指山当了和尚。

在民间传说中,隆武帝逃难到湖头后,怕被人识破告密,便在妙峰山上的妙峰庙安顿下来,削发为僧,自号“南方僧”。

初时,“南方僧”读书练武,打算卧薪尝胆,有朝一日光复大明河山。但后来见天下局势明朗,大势已去,灰心丧志之余,他就做起了和尚,最后终老湖头。

这种说法很难令人置信,理由是:第一,当时广东是拥戴隆武朝廷的,隆武帝如果真能逃到广东,毫无必要遁入空门;即令说他心灰意懒,看破红尘,那又同传说中的“帝派使者慰劳群臣”自相矛盾。

第二,这一流言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证实;相反,跟随隆武帝逃难的大学士何吾驺回到广东以后,肯定得到相当准确的消息,才写信给肇庆当局另立新君。

朱聿键如果生在太平盛世,可能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他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见的优良。

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乱世,手中兵马也不足以和清兵抗衡。

他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较有能力的皇帝,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失败。

朱由检前世对明末历史的了解,让他对朱聿键还是很感到可惜,既然唐王在众多藩王中是最有能力的一个,那么朱由检就给他发挥能力的机会。

开始准备让他去南洋的,后来朱慈烺和朱慈炯兄弟的出现,朱由检就把南洋管理权给了定王朱慈炯。

倭国对华夏的伤害极大,朱由检肯定要拿下这个卑贱的国家,唐王朱聿键就是朱由检心中管理倭国的最佳人选。

在接到皇帝的密旨后,唐王就开始招兵买马,别看他只有两千人马,可是这两千人都是中原大地年轻精英。

唐王招兵对象,不但身体素质要强壮,还要能吃苦耐劳,对国家和民族有极强的认同感,并且还要头脑灵活,对火器有感觉。

他知道现在不是拿着冷兵器,凭着一腔热血拼命的时期,专门上奏皇帝,要求指派军中教官帮助他们训练新兵。

在接到唐王的奏报后,朱由检不但让戚继光派出十个戚家军百户,还派出五个锦衣卫教他们贴身搏斗的技巧。

现在这些人都在唐王麾下任军队百户,在他们严格训练下,唐王这两千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很强。

也许有人会说,朱由检派出锦衣卫和戚家军百户,在朱聿键麾下担任军队要职,唐王难道不担心是监督他的眼线吗?

说实话,唐王还真的不在意,他没有作乱造反的想法,根本不在意皇帝派人控制他的军队,本来就是大明军队。

虽然军队头目是皇帝派来的,只要朱聿键不造反,这些人一切都听从唐王指挥,无论跟着什么人,他们只忠于大明。

接到圣旨后,唐王立即集结队伍,每人只携带三天口粮,带上少量日用品,跨上战马快速向福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