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3章

作者:新海月1

  要是不跟进的话,在经济上双方就被切割开了;要是跟进的话,中欧、南欧就统一了标准体系,造成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皇帝,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考虑政治军事。比如说现在,让奥匈帝国和毛子统一铁路标准,弗朗茨马上就会怂。

  原因不说都知道,任何国家和毛熊做邻居,都必须要小心谨慎。那怕大家是盟友,该防备的还是要防备。

  这个时期,欧洲各大列强实际上都有几分外强中干的样子,奥地利也不例外,社会改革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来得及转化为国力。

  英国人的国力同样没有达到巅峰,印度还没有完全被他们吃下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还有土著势力,南非只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据点,东南亚殖民正在进行中,埃及还是法国人占主导,大殖民帝国还没有完成拼图。

  法国人忙着内部斗争,俄国人内部矛盾只是被压下去了,只待被外力引爆。

  普鲁士王国还要靠对外战争转移社会矛盾,内部改革才刚刚起步,表面上军事实力不错,可是国内经济不给力。

  西班牙继续没落中,社会改革还没有启动;远在大洋一边的美国,这个年代还只是一个人口刚过两千万的农业国,主要经济收入是出口棉花,南北矛盾已经出现了矛头。

  想到了这里,弗朗茨猛然间浮现出了一个念头,要不要找个机会去搞一下南非?

  南非那么大,英国人只是在沿海建立了殖民统治,内陆地区还是无主之地,除了好望角外,别的地区英国人根本就没有重视。

  现在英国人很忙,还顾不上非洲更多的地区,切入点那么多,要是现在加入进去,没准还可以分一块肉。

  实在不行就从纳米比亚入手,再占领博茨瓦纳,打个擦边球;或者是从坦桑尼亚入手,占领赞比亚、津巴布韦,由内陆杀入南非的腹地。

  理论上都挺不错的,实际操作起来貌似不怎么靠谱,这个年代的非洲大陆一点儿都不可爱,疾病、毒虫猛兽一堆,要殖民这里先准备承受超高的死亡率。

  理论上也不算很高,只要小心一点儿,把死亡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这话说说还可以,真要是去实施了就会发现大家其实没有那么勇敢,活的好好的谁愿意过去冒险呢?

  有利益刺激除外,比如说南非的金矿被发现了,那么大家一下子就变得勇敢了起来,疾病、毒虫、猛兽都不算啥。

  令人遗憾的是,等黄金被发现了,就轮不到奥地利了。除非是提前占领,然后和布尔人联手,不然根本就抢不过英国人。

  理智归理智,这个念头一出来,弗朗茨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反正距离南非发现黄金的时间还长,大不了支持一下国内的非洲殖民派,让他们先过去建立据点。

  等英布战争爆发的时候,奥地利大概已经雄起了,到时候无论是支持布尔人给约翰牛添乱,还是参合进去瓜分一份,都需要立足点。

  动手的时机必须选好,最好是英国人自顾不暇的时候,突然发动造成既定事实。

  这个年代的国际法则,无主之地,谁先占了就算是谁的,前提条件是要能够保得住。

  时间还早,不用急着动手。弗朗茨不是盲目行动的人,现在看来还是要推动苏伊士运河建设了。

  独霸这条运河,奥地利没有那个能耐,但是鼓动一下,变成国际共管运河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历史上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英国政府可是全力反对的,他们认为这条运河会威胁到他们的海运霸主地位。

  英国民众认为这条运河无法通行大型船舶,运河公司的股票在英国几乎是无人问津。

  反倒是在法国卖的不错,运河公司中途还出现了资金不足停工,差点儿变成烂尾工程,最后在罗斯才尔德家族的周旋下才顺利完工的。

  历史上运河通航已经是1869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奥地利的海军也差不多有点儿分量了。

  别的不敢保证,成为运河的股东还是可以做到的。

  历史上法国扛不住英国人的压力,还有财政出现问题才被迫放弃的,要是变成法奥联合主导苏伊士运河,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

  具体怎么操作,弗朗茨就头疼了。列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大家是既有合作,又在互相捅刀子。

  今天在这里联手,明天换个地方大家又干一仗。

  想要减少矛盾,除非想俄奥密约那样,大家各取所需,提前把势力范围约定清楚。

  只要想象就不可能,奥地利可以对俄罗斯做出让步,那是大家的核心战略不冲突。

  弗朗茨还知道俄国人的战略一启动,就要遭到英法奥斯曼三国的围殴,毛熊的国力无法支持这种长期的消耗战,失败是必然的。

  除非英法主动入侵俄国,奥地利才会受盟约影响被拉入战争。只不过打开地图就知道,除非是俄国主导杀出来,不然英法想进攻俄国都难。

  显然这种事情不能来第二次,奥地利只能选择一个大国做盟友,左右摇摆的二五仔很容易被拍死的。

第二十九章 卑鄙手段

  在铁路计划启动的同时,弗朗茨也没有忘记另外两个核心产业,不过在这两项产业上,政府直接插手就少的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工制造业可以看为一个整体。农产品加工业能够被单独剥离出来,没有别的因素,就是单纯的能够赚钱。

  目前奥地利帝国最大外汇来源,就是农产品出口。其中包括精加工农产品出口、原生态农产品出口两部分。

  毫无疑问,完成加工过后的粮食出口利润要高的多,能够带动大量的人员就业,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税收。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就是GDP的增长点。弗朗茨还指望靠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利润,弥补贸易逆差呢。

  在国际贸易中,奥地利帝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逆差状态,这也是造成奥地利盾持续贬值的主要因素。

  这个年头的货币可不是后世的信用体系,完全是切切实实的真金白银,国际贸易结算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金银。

  国际货币?英镑勉强可以算,不过并没有到19世纪后期那种地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不承认的。

  在这种背景下,贸易逆差持续下去,就会造成财富外流,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

  弗朗茨主政过后,为了让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稳定了奥地利盾的币值。

  尽快想办法平息贸易逆差,就成为了政府的当务之急。

  短期内能够让奥地利政府实现贸易平衡的,就只能通过出口精加工的农产品,赚取产品附加值了。

  1849年8月份,奥地利政府就出台了规定: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率下调2个点,同时又宣布1850年过后,原生态农产品出口关税将上调1个点。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投资这个行业,奥地利政府还规定:新建立的农产加工企业,第一年享受免税待遇,后面三年享受半税待遇。

  受这个政策的影响,1849年后面几个月奥地利就增加了2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弗朗茨也加入了进去。

  奥地利本来就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发展农产加工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出台政策鼓励一下就行了。

  制造业就麻烦了,这个涵盖的范围太广,在某些领域奥地利是具备优势的,大部分产业都已经开始落后了。

  不过这个落后,只是相对于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英国人来说,在东南欧地区奥地利的工业还是有优势的。

  在弗朗茨看来,推进制造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加快工业化步伐,机械化生产比手工业具有太大的优势了。

  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不过政府依然对重工业进行扶持,比如说钢铁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就受到了照顾。

  这个照顾并不仅仅只有下调税率,还有地方政府会帮忙解决基础设施上的问题,比如说工业用水、交通问题。

  发展制造业,最重要的就是耐的住寂寞,不要说一年时间,就算是三五年时间,都不一定看得到成绩,可是坚持十年二十年过后,就一定会取得成绩。

  创新?

  现在说这个问题太早了,在完成工业化之前,奥地利制造业走的就是抄袭英国人的道路,当然偶尔有个意外收获,也是令人愉悦的。

  ……

  总的来说,从1848年下半年到1849年末,奥地利政府进行的经济改革,都是为了扫清国内经济发展的障碍。

  作为一个半计划经济,半市场经济的独特国家,1849年奥地利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维也纳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粮食价格下降了,较之1847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

  不要看这个数据好像不起眼,实际上在工业上这一点非常的重要,粮食价格下跌意味着养活工人的成本降低了。

  生活成本的降低,同样也让底层市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很多人手中出现了微不足道的积蓄,这些钱有人选择了储存起来,也有人选择了消费。

  一个两个不起眼,人数多了汇聚起来也不在是一笔小数字,市场的繁荣度增加了。

  这些不起眼的消费,最后还是反馈到了工业生产中,有市场自然就有生产,推动了工业产能的提高。

  如果这种影响微不足道,那么没有内部关税后,匈牙利地区的市场敞开了,造成的影响就大了。

  就算是经济再怎么落后,也有一千多万人口。解放农奴、进行土地赎买过后,这些人变成有产者了。

  有资产自然就有购买力,或许现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可是消费总量的增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没有了关税,奥地利的工商业制品在匈牙利地区的竞争力大增,加上匈牙利地区市场的扩大,自然刺激到了国内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小繁荣。

  根据工业部的统计,1849年奥地利的工业产能较之1847年提高了15%,这个数据在奥地利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工业产能不可能一跃而就,扩大生产也需要时间,这个年代不比后世,下了订单马上就可以拿到设备。

  接下来的几年,才是奥地利工业产能的爆发期。

  除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外,神圣罗马经济同盟的建立,国内的工商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自然会刺激到工业生产。

  正在弗朗茨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陛下,圣彼得堡传来了消息,俄国人的耐心已经用完了。

  一个星期前,在普鲁士政府宣布进行全国动员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就做出了针锋相对决定,俄罗斯帝国的军队正在向普俄边界集结。

  昨天上午俄罗斯外交部,向普鲁士驻俄大使下达了72小时的最后通牒。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普鲁士政府很快就会向俄国人妥协,他们现在不敢和俄国人开战。”梅特涅皱着眉头说道

  普俄因为丹麦战争进行对峙是符合奥地利利益的,在消耗普鲁士政府实力的同时,还恶化了普俄关系,凸显了俄奥同盟对俄国人的重要性。

  可是俄国人没有耐心了,那么普鲁士政府就坚持不下去了。

  起初的时候,普鲁士政府还对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有信心,后面见识到了俄国人的强硬态度过后,他们的信心就逐渐降低。

  到了现在支撑他们不放弃的因素,已经不是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了,而是德意志地区的民意不让他们退缩。

  俄国人很可怕,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邻居,被普奥隔开的德意志邦国就感受不到了。

  为了讨好国内的民意,萨克逊·哥达公国政府就公然宣布:“为了德意志联邦的领土完整,我们不惜和俄国人决死一战!”

  汉诺威王国也强势的表示:“只要俄国人敢入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我们就和俄国人死战到底!”

  就连弗朗茨都不得不表示:“如果需要出兵保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奥地利不落人后。”

  ……

  这些王国、公国的强硬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话,那么自由市这种被民意统治的地区,就已经采取实际行动了。

  汉堡的德意志民族远征军、吕贝克德意志民族自卫军、不来梅汉萨德意志民族义勇军……

  不需要太过重视,这些名字很响亮的部队,实际上也就由三位数的民族主义分子组成,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大家都做到这份儿上了,普鲁士政府自然是不好意思退缩了。

  腓特烈·威廉四世表示他也要脸啊,要是没有一个令大家信服的理由,他就退缩了,还要不要在德意志地区混?

  可是硬顶也不行,真要是普鲁士和俄国人打起来,信不信这些口号喊的惊天动地的人,瞬间就转换立场了?

  节操神马的在政客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借口千千万,还怕找不到么?

  实在是不行,组织一批志愿者过去当援军,将看不顺眼的敌人塞进去当炮灰,大家又不是做不出来。

  看看奥地利政府的做法就知道了,凡是想要去前线参战的,都可以报名,战争爆发过后,就送他们过去。

  最后连游行队伍都没有了,奥地利政府也没有进行镇压,或者是驱逐,只是派了几名书记官,记录参加游行人员名单。

  名单上的人,都是热爱德意志联邦的积极分子,准备上前线吧。战争已经爆发,联邦就需要你们保卫了。光喊口号可不行,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爱国。

  嘴炮党们怂了,让他们这些喊口号可以,上前线拼命还是让别人去吧。

  本来应该是主力军的学生大部队,现在还在学校啃书本,外面发生的事情他们虽然关心,可是出不去啊?

  加上政府的表现,貌似也很积极,不需要他们做什么了,犯不着违反校规啊?

  普通民众大家都有工作,支持收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是一回事,上街游行又是另外一回事,难道游行就能够收回国土?

  大家都是理性的,给普鲁士王国打打气就行了,没有必要给国家添乱,要知道游行示威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

  “普鲁士政府要妥协,我们也无能为力,拖了这么长时间,想必普鲁士王国今年要过苦日子了。

  腓特烈·威廉这个家伙大概在后悔吧,前前后后耗费了这么大的代价,现在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弗朗茨苦笑着说

  他真的没有幸灾乐祸,普鲁士人要是不刺激俄国人进行全国动员的话,尼古拉一世也没有这么容易上火,那么普丹战争拖到明年就不是问题了。

  到时候,弗朗茨投资出去的钱,已经回笼了一部分资金,加上皇家银行对外吸纳的储蓄资金,就可以填上他挪用捐款的窟窿了。

  现在普鲁士人明显是坚持不住了,才故意刺激一下俄国人,借俄国人的军事威胁,说服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让步。

  不然腓特烈·威廉四世吃饱了撑着,要下令进行全国动员?

  打丹麦王国普鲁士王国现在的兵力就够了,要是打俄国人的话,全国动员也不够啊?

  普鲁士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是可以说服的,毕竟要和俄国人打仗谁都会心虚,这次全国动员普鲁士政府可是把他们也编入了军队中。

  喊口号大家不怂,到了军营过后,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思考了。不能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就让他们把命搭上啊?

  普俄一旦开战,就算是德意志邦国全部支持他们,最后损失最大的同样是普鲁士。要是打输了不但这个两个公国收不回来,搞不好还要割一块地出去。

  军事上的胜算太低,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只要说服了国内,普鲁士政府就度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