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46章

作者:新海月1

  看得出来,英国人这次是清理库存了。五花八门的武器都有,部分火炮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甭管是哪个世纪的,这些热武器落入奥斯曼人手中,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还是能够发挥出不小的威力。

  受此影响,联军在战场上的压力大增。最先受不了的不是黑山公国,反而是兵力更多的希腊。

  没有办法,黑山公国人少死不起,马克西姆·特伦蒂耶夫继承了老祖宗的作战传统,秉承着以最小伤亡给敌人以最大杀伤。

  战争都进行了一个多月,港口都快被奥地利海军轰平了,黑山军队登陆都没有成功,感触自然不深。

  希腊就不一样了,登陆成功后就一直和奥斯曼守军死磕,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大希腊帝国梦”让普布利乌斯无法消极怠工,奥斯曼帝国虽然没落,领土面积却一点儿也不小,足有一百四十余万平方千米。

  这么大一块肉,俄奥两国吃肉,他们总能够跟着喝汤吧?不说多,随便一点儿零头都足够希腊更进一步了。

  要知道奥斯曼帝国还有数十万希腊人,分一块地把这些人弄回来,希腊的国力可以直接倍增,这是希腊民族主义者最后的希望。

  本来希腊政府中是反战派占上风的,根本没有准备参加这次战争的,突如其来的“公使案”刺激到了希腊民众,在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才加入了这场战争。

  甚至普布利乌斯都不是什么正统军人,他的另一层身份是希腊民族主义领袖。

  可能是战争口号喊得太响,又或者才华横溢,引起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重视,以最高规格接待了这位“民族英雄”。

  不待他反应过来,就被任命成了“临时元帅”,受命指挥部队上战场。

  不排除有借刀杀人的嫌疑,毕竟路德维希一世出身伦巴第王室,没有受到过希腊民族主义的熏陶,对复兴希腊帝国没有兴趣。

  不光是普布利乌斯,希腊国内闹腾的民族主义分子,基本上都被路德维希一世用民族大义的旗号送上了战场。

  正所谓:“爱国”就为国而战,躲在后方吆喝算什么事?

  因此这支希腊远征军战斗力,就显得格外感人。如果不是已经登陆,游不回去估计很多人都当了逃兵。

  一名中年男子抱怨道:“元帅,再这么下去。这才开战一个多月,我们就损失了五千多人。

  俄奥两国想要战后独吞奥斯曼,联军指挥部故意布置了一个送死任务,用来消耗我们的实力。”

  普布利乌斯狠狠瞪了他一眼:“闭嘴,麦克肯多斯!”

  “你个蠢货,说话能不能用点儿脑子。负责马尔马拉海战区作战是我们自己要求的,联军指挥部的意思,让我们待在家带孩子。

  作战计划是我们制定的,战斗是我们指挥的,损失惨重还能让别人负责?

  再说了,光我们损失惨重么?你也看过战报的,奥地利伤亡一万、俄国伤亡一万八,哪一个损失不比我们大?

  打了败仗就要认输,在这里怨天尤人、推卸责任,你还是一个军人么?”

  不怪普布利乌斯生气,怀疑归怀疑,这些话能够说出来么?

  就算是真的,那也只能怪他们实力不济。人家用的是阳谋,既然主动接下了任务,就必须要吞下这枚苦果。

  麦克肯多斯上将辩解道:“可是元帅,敌人的抵抗远比我们预料中要顽强,继续之前计划已经不合时宜了。

  联军指挥部还……”

  普布利乌斯猛的一拍桌子:“够了,麦克肯多斯。现在我完全确定,你就是一个傻气十足的大蠢货。

  不要把你外界的哪一套认知带到军队中,命令就是命令,没有那么多条件可以讲。

  如果敌人抵抗顽强,就可以成为不执行命令的理由,那么战争也就不用打了。”

  战场上军令如山,本来就没有价钱可讲。

  况且,他们还是自己制定的作战计划上报联军指挥部批准的,现在指挥部让他们必须完成任务,谁也不能说不对。

  ……

  不光是希腊人头疼,看着与日俱增的伤亡数字,阿尔布雷希这个联军总司令官也很苦恼。

  伤亡不等于阵亡,奥地利军队的医疗救助体系基本上已经完善了,大部分士兵治愈后还是可以重返部队的。

  可伤亡数字增长速度快啊,尤其是最近一周,奥军的伤亡人数较上周增长了21%,联军的伤亡数字更是增长了31.4%。

  尽管战场上的交换比惊人,联军付出伤亡的背后,奥斯曼人付出了更惨重代价。

  包括平民在内,战争进行到现在,奥斯曼一方的人员伤亡至少超过50万,沿海地区基本上被打成了白地。

  这只是一个开始,深入内陆地区后,奥地利海军的火力支援就指望不上了,反倒是奥斯曼人占据了地利、人和。

  战线越是深入,奥斯曼能够发挥的地利优势越明显,幸好小亚细亚半岛不大,南北宽只有六百来公里。

  联军从两面夹击,相当于一面深入三百多公里,战线并不是太长,要不然奥斯曼帝国以空间换时间,没准真能撑到国际局势大变。

  打量了一翻地图过后,阿尔布雷希做出了决定:“给维也纳发电,汇报战场上的情况。

  建议外交部给波斯施加压力,逼迫他们关闭同奥斯曼的贸易通道,掐断奥斯曼人的生命线。

  以联军指挥部的名义下令,命令高加索战区和中东战区向两河流域进军,切断奥斯曼同波斯之间的联系。”

  自由贸易体系,那也是有针对性的。

  英国人卖物资给奥斯曼,那就是属于自由贸易范畴;波斯和奥斯曼做生意,那就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在和奥地利为敌。

  看人下菜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国家身上,产生的效力也完全不一样。

  奥地利奈何不了英国人,就算是抗议也没多少作用;对波斯人就不一样,奥地利军队可是够得着他们的。

  ……

  英国人的精彩表演,维也纳政府仿佛是集体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一副不闻不问的态度。

  自然不是维也纳政府看不到,也不是维也纳政府没有办法干涉,真相只有一个,被弗朗茨这个皇帝压了下来。

  包括阿尔布雷希的电报,同样被弗朗茨压了下来,顺带还否决了切断奥斯曼生命线的作战计划。

  弗朗茨问道:“炮灰部队组建好了没有?”

  陆军大臣费斯拉夫:“非洲军团没有满员,殖民地土著数量有限,只是凑齐了七万人。

  缺额部分,陆军部使用非法入境的罪犯充抵,目前已经征召了五万人,预计下周即可满员。”

  前线的士兵伤亡增加,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看不见。要灭亡奥斯曼,还需要大量的炮灰填坑。

  主力部队弗朗茨舍不得,那就只能让炮灰部队上了。

  原本非洲殖民军团是首选,怎奈殖民政府折腾的太厉害,高昂的人头税直接让土著人口陷入负增长,现在的数量已经严重不足。

  本来维也纳政府还可以从其它殖民地征召炮灰部队,可惜运输成本太高,一点儿也不经济。

  那就只能拿“罪犯”凑数了,反正十五万炮灰部队要凑满,拿去和奥斯曼帝国拼人命。

  这只是第一波,不够后面还可以继续。放任英国人给奥斯曼输血,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彻底的解决隐患。

  奥斯曼政府抵抗的越顽强,战后留下的隐患就越小,顺便还可以帮维也纳政府消耗掉已经丧失价值、可能成为隐患的炮灰部队。

  至于坑到了盟友,那完全是意外收获,原计划之中弗朗茨可没有准备坑队友。

  毕竟希腊和黑山太弱了,不值得弗朗茨出手;俄国人本身就元气大伤,没必要再给他们放血。

  弗朗茨点了点头:“凑齐了人数就尽快送到战场上去,前线的伤亡越来越大,指挥官们快要顶不住压力了。

  外交部给波斯人发一份不痛不痒的抗议,着重抨击他们勾结奥斯曼,插手近东战争的事实。

  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吓倒波斯人,我们还需要他们给当运输大队长奥斯曼。”

  “是,陛下!”

  ……

第二十章 英法协约

  近东战争变激烈了,除了政客们关注外,丝毫没有引起吃瓜群众们的注意。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是世仇,沙皇政府和奥斯曼同样是世仇,就连希腊和黑山那也是奥斯曼帝国的世仇。

  拥有共同的敌人,四国组建反土同盟再正常不过了。翻开历史书就知道,这些国家都是隔三岔五就和奥斯曼打一仗。

  奥斯曼已经没落了,早在第一次近东战争就被逼着退出了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还是距离大家太远了。

  舆论的热点还是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虽然落幕,但是带来的政治影响却是深远的。

  捣毁凡尔赛宫,看似是发泄式的报复,实则是将君主的威严拉下了神坛。

  不甘心失败的革命党人,抓紧了这最后的余波,大肆宣扬革命思想,各国政府都忙着灭火。

  这些破事似乎和反土同盟没有关系,报纸从来都是跟着销量走,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远比海外的消息更令人关注。

  欧洲各国民众的视线集中在了革命上,反土同盟四国民众的视线则停留在近东战争上。

  人类从来都是最记仇的生物,奥斯曼这个大反派成功的吸引了大家视线,以至于大家没有功夫关心革命思想。

  幸好这年头信息传递不遍,大家对外界的了解并不是那么详细,要不然这个消息要是传了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找一个宿敌打一仗,就能够转移内部矛盾,避免革命思想传播,实在是太完美了。

  当然,这个办法不一定适用于法兰西。他们的宿敌实力都强得有些过分,没有一个好惹的。

  战争转移矛盾法的前提是必须要打赢,输了那就完犊子了。

  ……

  柏林王宫,腓特烈三世正在做最后的思想斗争:究竟要不要和汉诺威联手组建北德意志帝国。

  每次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埋怨父亲坑儿子。

  遥想当年梅特涅提出普奥瓜分德意志地区,因为分赃不均、英法反对等一系列因素,遭到了柏林政府的果断拒绝。

  谁能够知道三十年后的今天,因为政府决策上的失误,再次回到了建立北德意志的问题上。

  同样的北德意志帝国,实际上完全是两个物种。德意志地区的领土没丢,甚至比梅特涅当年提出的瓜分计划更大一些,可惜普鲁士缩水了大半。

  受此影响,本该主导北德意志的普鲁士,现在沦为了汉诺威的附庸。

  什么反客为主,那都是忽悠人的鬼话,腓特烈三世是一句也不会信。

  能够保证普鲁士的独立自主,就算是上帝保佑了。要知道汉诺威才是不列颠的亲儿子,普鲁士最多算教子,至少在维多利亚时代是如此。

  在这个列强主宰世界的年代,后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给柏林政府的选择不多了。

  普俄战争的关系,东边的沙皇政府肯定是敌人,不给他们制造麻烦就算是运气,支持想都不要想。

  组建了北德意志,肯定会得罪奥地利,别看维也纳政府没做什么,腓特烈三世清楚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原本被柏林政府寄予厚望的法兰西,不等他们靠过去,突然一下子革命了。

  每次想到这里,腓特烈三世就暗自庆幸,没有踏出这一步,要不然连英国老大也给得罪了。

  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提议道:“陛下,既然搞不清奥地利人的计划,不如直接和他们摊牌算了。

  维也纳政府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是肯定的,不过现在他们还没准备好,担心遭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抵制,才没有迈出这一步。

  现在西边的法国受革命影响实力大减,南边的奥斯曼即将完蛋,如果维也纳政府能够稳住俄国人,他们统一德意志地区的几率已经不低了。

  以我们现在的情况,只能站在胜利者一边。

  德意志地区的很多邦国都被奥地利人拉拢了,维也纳政府迟迟不肯对我们出价,应该是他们信不过我们。”

  人都是会变的,在社会毒打之下,大普鲁士思想已经烟消云散。

  就连牛逼哄哄的容克贵族,都因为战争失败,不得不进入蛰伏状态。

  政客们上台后,柏林政府已经没有昔日那么激进,变得更注重实际。

  腓特烈三世摇了摇头:“没有这么简单,法国人并没有真正伤到元气,三五年过后就能够缓过气来。

  俄奥关系再好也经不起国家利益考验,或许短时间内沙皇政府会迫于现实接受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成为欧陆霸主。

  但他们总有恢复的一天,十年、二十年后缓过气来的俄罗斯帝国,还愿意接受奥地利独享欧陆霸权么?

  有英国人在,你们觉得距离反奥同盟还远么?

  拿破仑都败给了欧洲各国的联合,以弗朗茨谨慎的性子,怎么可能冒险呢?

  统一德意志地区不仅只是巅峰的开始,同样也是末日的前奏。

  在没有十足的把握前,奥地利是不会动手的,要不然他们早就统一德意志地区了。”

  说完,腓特烈三世对着地图一点,就闭口不言。

  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普奥也是老对手了,一直以来柏林政府都很重视对奥地利的情报搜集,包括研究弗朗茨的性格。

  了解得多了,腓特烈三世基本上也能够判断出维也纳政府的想法。

  都用外交、军事手段解决了南北两线的敌人,为什么不等再干掉了剩下的敌人后,再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