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45章

作者:新海月1

  法国人解决了内乱,又会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国际上,近东问题上英法很可能站在同一立场上。

  多了一个盟友,恐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英国政府就不会这么安分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外交部建议加紧对奥斯曼的攻势,力争在英法采取行动前灭亡奥斯曼,造成既定事实。”

  弗朗茨摇了摇头:“这很难做到。一个古老的帝国在生死存亡面前,能够爆发出的潜力绝对不容小觑。

  巴黎革命政府失败,拿破仑四世就能够集中兵力镇压意大利独立运动。那帮乌合之众能坚持两个月,都算是一个奇迹。

  这次革命确实给法兰西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可危机也伴随着机遇,在这次内战中拿破仑四世也干掉了不少敌对分子,缓和了同奥尔良王朝、波旁王朝的关系,从侧面巩固的统治。

  如果措施得当的话,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是法国内部矛盾最缓和的时光。

  在这种背景下,一年之后拿破仑四世政府就会基本稳定下来,再次将目光投入到外界。

  我们或许有能力在一年之内灭亡奥斯曼,但这会留下非常多的后遗症,后期治理的时候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单纯从军事上来看,自然是兵贵神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付出的代价最小。

  然而,奥地利这次不是为了击败奥斯曼,而是要吞并奥斯曼。

  阿尔布雷希故意拖延联军的行动速度,给奥斯曼帝国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不是因为他不懂军事。

  速战速决确实可以减少损失,但是敌我双方的损失都在减小,战后会留下一大堆的遗老遗少。

  与其战后对付游击队,不如让敌人充分动员,在战场上解决掉他们,成本只会更低。

  苏丹政府武装起来的人越多,战后给地方留下的隐患就越小。

  扛起了枪就是敌人,战后清算的时候,还可以搞一波株连,全家一起流放掉。

  所以从一开始,弗朗茨就定下了长期作战计划。反正这次的经济危机影响深远,短期内结束不了,正好利用战争转移危机。

  费利克斯首相提醒道:“陛下,要是法国人缓过劲儿来,我们吞并奥斯曼的计划,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是必然的,不过再怎么糟糕,英法也不可能支持出兵干涉。

  法国的局势可不怎么好,即便是镇压了内乱,拿破仑四世也没有胆子在这个时候挑起战争。

  有反土同盟分担国际压力,就算是英法联合欧洲各国施压,我们也顶得住。”

  后遗症自然不是这么简单,有了这次的刺激,英法两国肯定会加紧靠拢的步伐。

  这是早晚的事情,就算是没有近东战争,随着奥地利的逐渐强大,英法也会靠拢。

  欧陆平衡是伦敦政府的基本国策,法兰西的虚弱暴露了出来,平衡已经被打破,英国人的打压对象自然变成了奥地利。

  甚至他们还会拉拢俄国人组成反奥同盟,压制奥地利的发展。受地缘政治影响,野心勃勃的毛熊倒向英法的概率非常大。

  既然如此,弗朗茨自然要趁英法俄三国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之前,提前打掉后方的奥斯曼了。

  如果可能的话,弗朗茨不介意更进一步,拉着俄国人一起瓜分波斯,跑去和英国人做邻居。

  在利益面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对穷逼的沙皇政府来说,印度的诱惑力丝毫不比西进欧洲大陆小。

  这是一个阳谋,相比欧陆争霸,进取印度明显风险更低。前者是和欧陆各国为敌,后者只需要面对一个约翰牛。

  只要把俄国人引入了印度,英法俄同盟就丧失了建立的可能,英国人绝对舍不得拿自家的利益和盟友瓜分。

  没有毛熊这个肉盾,面对英法联盟弗朗茨可不怂。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奥地利帝国,先天上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

  巴黎城外,波拿巴王朝的旗帜已经开始飘洋,拿破仑四世此刻正在前线鼓舞士气。

  不容易啊,作为法兰西的君主,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革命。

  从上了断头台的路易十六,到仓皇出逃的路易·菲利普,先后两个王朝都覆灭在了革命之中。

  坦率的说,巴黎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四世也是懵逼的。

  如果不是不服输的性格,他也被皇后劝着逃离法国这个漩涡了。因为不甘心,他选择了留下来,才有今天的反扑。

  单从这一点来看,他就比路易·菲利普强了不只一筹。

  如果当年路易菲利普一世不急着跑出国,而是组织军队镇压叛乱,奥尔良王朝也没有那么容易覆灭。

  理论上来说,在法兰西只要军队依旧忠诚于国王,任何叛乱都是可以被扑灭的。

  法国民众革命的热情很高,但这种热情“来得快,去得更快”。但凡是发现革命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钟就抛弃革命。

  这次革命就是现实案例,这一路上拿破仑四世已经赦免了超过五位数的革命党。

  革命浪潮迅速转入低潮,就是民众们发现革命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巴黎民众感触最深,受经济危机影响,大家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有部分人连肚子都填不饱,才起来而革命的。

  革命成功后,大家猛然间发现除了赶走了皇帝外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

  新生的革命政府没有执政经验,经常令出多门、互相矛盾,更是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这都不算什么,真正导致革命失败的,还是革命党人没有第一时间打出去,散播革命火种,反而急着组建政府、争权夺利,错过了最佳的机会。

  当然,这不能怪革命政府,完全是被前辈们的成功经验给误导了。

  第一共和国、第二共和国,都是巴黎革命一成功,全国各地就群起响应的,根本就不需要一路打过去。

  这个错误的认知,让大家忽视波拿巴王朝和前面两个天怒人怨的王朝不一样,人家是有农民阶级支持的,在地方上并非没有根基。

  得益于拿破仑三世当年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大部分法国工人对皇帝的印象不错。

  很多地方爆发革命,都是因为失业潮、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大家丧失了收入,没有办法填饱肚子才爆发的,并不是为了革皇帝的命。

  拿破仑四世能这么快打到巴黎郊外,不是军事上多牛逼,主要是他有钱救济失业民众,而革命政府却没有。

  炮火轰鸣声响起,巴黎攻防战正式打响。拿破仑四世拿着望远镜眺望战场,映入眼帘的只有一股股浓烟升起。

  侍卫长急忙劝说道:“陛下,这里危险,还是进防炮洞中吧!”

  拿破仑四世摆摆手道:“放心吧,格尔曼。这里距离战场足有好五六公里,敌人的炮弹没那么容易打过来的。”

  本身格尔曼就非常反对皇帝来前线的,看到这一幕就更加焦虑了。万一皇帝磕着碰着,他的罪过就大了。

  犹豫了一下,格尔曼把心一横,直接拽着拿破仑四世……

第十八章 巴黎公社落幕

  夕阳西下,天边霞光照耀着大地,闪现出囧囧红光。

  巴黎的炮火声已经结束了,政府军已经攻入了城中,不时还有零星的传来枪声,似乎在诉说你着革命者的不甘。

  再次返回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的心乱了。昔日富丽堂皇的宫殿,此刻只剩下一地断壁残垣。

  对拿破仑四世来说,凡尔赛宫并不仅仅只是一座宫殿,更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突然间家没了,其中的苦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或许是出于报复的心里,巴黎革命政府在覆灭之前捣毁了这座象征着皇权的宫殿,似乎是想要用这种方式,宣誓双方不共在天的仇恨。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成功了。凡尔赛宫是法兰西君主制度的标志,毁掉的不仅仅只是一座宫殿,更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

  脸色惨白的拿破仑四世,用颤抖的声音问道:“乱党首脑抓到了没有?”

  此刻,拿破仑四世只有一个想法,把毁坏他“家”的人抓起来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

  警务大臣安索奇忐忑不安的回答道:“还没有,据说在我们发起进攻的第三天,乱党首脑就跑了。”

  巴黎这么容易被攻陷,和革命党首脑跑路有直接关系。

  这里是巴黎,令政府军畏首畏尾的建筑物太多,重炮根本就不敢用。

  要不是丧失了领导层,城内的部队各自为战,这场“巴黎攻防战”持续一两个月都是小意思,抵抗顽强一点儿没准还可以坚持一年半载。

  良好的教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值一提。怒火攻心的拿破仑四世怒吼道:“没抓到人,你还在这里干什么?

  还赶快去给我抓人,要是抓不到乱党首脑,你就别回来了!”

  安索奇脑海中只浮现出了一个词“秋后算账”。作为警务大臣,安索奇对这场波及全国的大革命负有直接责任。

  和以往的革命一样,只要警察给力一点儿,大多数的时候局势都不会发展到最糟糕的地步。

  警察的不给力是法兰西国情决定的,单纯的指责警务大臣并不公平。可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公平过,这个锅安索奇必须要背。

  警察的不给力牵扯到了多方面原因,拿破仑四世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国情,就算是换掉整个警务系统也一样。

  打回巴黎之前,需要同舟共济,心中再怎么不满,拿破仑四世也必须要忍着。

  本该在过段时间,等国内局势稳定过后再秋后算账的。现在受凡尔赛宫被毁的刺激,实在是忍不住了,才提前爆发出来。

  安索奇欲言又止,解释就是掩饰,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该承担的责任还是跑不了。

  抓捕乱党首脑只是一个让他辞职的借口,如果法国警察有那么给力,革命党早就烟消云散了。

  “是,陛下!”

  说完,安索奇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望着这远去的背影,众人心中一沉,兔死狐悲之情油然而生。

  叛乱是需要有人负责的,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政府中必须要有足够分量的人承担责任,这个人肯定不能是皇帝。

  拿破仑四世还不到而立之年,继承人都没有,要是承担责任退位,波拿巴王朝就算是完蛋了。

  光一个警务大臣明显不够分量,偏偏拿破仑四世又没有任命首相,这又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见气氛有些尴尬,最不需要承担的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开口劝说道:“陛下,天气已晚,还是先安顿下来吧!”

  凡尔赛宫已经变成了废墟,短时间内是修复不了的,皇帝需要新的行宫居住。

  ……

  拿破仑四世还在找新家,英国人就忍不住了。见过法国政府镇压了巴黎革命,英国政府就想要插手近东战争了。

  内阁会议上,外交大臣乔治:“巴黎叛乱被镇压了,法国局势稳定了下来,意大利独立组织也坚持不了多久。

  接下来我们的外交重心就是近东战争,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奥斯曼人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

  在反土同盟的多线围攻之下,还能够有组织的节节后退,这已经超出了我们事先的预料。

  我提议增加对苏丹政府的援助力度,帮他们顶住反土同盟的第一波攻势,粉碎奥地利的阴谋。”

  首相格莱斯顿眉头一皱,难以置信地问道:“我的外交大臣,你确定没有说错?仅凭奥斯曼的实力,能够挡住反土同盟的攻势?”

  “第一波攻势”直接被格莱斯顿过滤成了“攻势”,在格莱斯顿的印象中,面对两大帝国的围攻奥斯曼人能够苟延残喘,都算是超水平发挥。

  外交大臣乔治非常自信的回答道:“我可以确定,从大使馆传回来的消息确实是如此。

  奥斯曼人抵抗的非常激烈,现在已经是全民皆兵,反土同盟推进的非常痛苦。

  在马尔马拉海沿岸地区,奥斯曼军队还多次击败反土同盟,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按照目前的情况,只要物资充足,奥斯曼帝国坚持两三年都是有希望的。

  这么长的时间,法国人也差不多能够缓过一口气来。

  到时候我们再联合欧洲各国一起施压,逼迫奥地利放弃吞并奥斯曼的计划,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再不济,我们也能够逼迫奥地利接受德普合并建立北德意志的事实。”

  在维护欧陆平衡的问题上,英国外交部从来都是急先锋。一直保持着“欧洲大陆上哪个国家最强大,就打压哪个国家”的优良传统。

  犹豫了一会儿功夫,格莱斯顿摆摆手道:“既然你们这么有自信,那就去试试好了。

  希望你们的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我期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不过支援奥斯曼帝国的事情,还是需要谨慎投入,我们必须要考虑沉没成本。”

  信心不足,也不妨碍格莱斯顿接受这一计划。大英帝国财大气粗,些许物资根本就不在话下。

  一万发子弹,只要能够击伤、或者是杀死一名奥地利士兵,伦敦政府就是血赚。

第十九章 意外之喜

  一船船物资从不列颠出发,经苏伊士运河运往波斯湾,再经波斯转陆路进入奥斯曼帝国。

  国际援助的到来,直接刺激了奥斯曼抵抗运动。苏丹仿佛是打了鸡血一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前线官兵们的感受最为明显,敌人的抵抗越发顽强了,即便是老弱妇孺也拿起枪在向他们射击。

  在此之前,奥斯曼帝国武器有限,装备正规军都有些不足,部分士兵还在使用原始的燧发枪。

  民众的装备更是以冷兵器为主,偶尔出现几杆老古董猎枪,那都是宝贝,对联军的威胁不大。

  拿到英国人的援助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奥斯曼人武器装备不足的窘迫局面得到了改变。

  或许是不列颠的军工产能不足,奥斯曼军中的新式步枪没增加多少,可是老掉牙武器装备却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