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35章

作者:新海月1

  事情我已经给你们说清楚了,究竟要怎么选择,你们自己看着办。

  对了,政府公职人员的家属,都是第一批撤离人员。如果想要跑路的话,那么就尽快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做思想工作不存在的,安德里亚可不认为自己能够说服这帮官场老油条,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威逼利诱。

  先把官僚们的家属送走,断了他们的退路,就是安德里亚想出来的妙计。

  事实证明果然有效,听了这个结果,沉默的众人再也坐不住了。

  “逃跑”,不要开玩笑了。马上就要军事戒严,拖家带口的能够跑到那里去?信不信刚刚出门,就会被当成典型给杀鸡儆猴了。

  一名反应迅速的中年男子当即表态道:“市长阁下,民众们不理解政府放弃莱茵兰地区的苦心,也是情有可原。

  作为政府公职人员,我们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我提议大家先回去动员自己的亲属离开,有人带头了,后面的工作应该会好做一些。”

  变脸速度快,这是官僚的基本功。要是这点儿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够爬上来呢?

  权衡利弊是大家的本能,既然已经注定要绑在普鲁士王国的战车上,那么还是想办法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好。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记录

  莱茵兰地区正在搞大迁徙的时候,伦敦会议也到了关键时刻。在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之间,英国人还是选择了德意志联邦,比利时则选择向法国靠拢。

  从战略上来说,比利时亲法是必然的结果。欧洲大陆能够抗衡法兰西的只有奥地利,英国人影响力虽大,可是到了陆地上话语权就大大降低了。

  比利时距离奥地利太远,距离法兰西太近,即便是知道法国人有吞并他们的野心,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比利时政府也不得不和法国人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小国自有小国的生存之道,比利时政府在亲法的同时,也和英奥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就是为了利用英奥两国的力量遏制法国人的野心。

  战略上再正确也没有用,法国人支持了比利时。那么为了遏制法国人,奥地利就只能支持德意志联邦。

  三大国分成两个阵营,在二比一的情况下,莱茵兰地区自然是落入了德意志联邦帝国手中。

  英奥两国为德意志联邦以什么方式统治莱茵兰地区,也是操碎了心。为了遏制法国人扩张,最后两国不得不进行妥协。

  折中方案,莱茵兰地区划给中央政府直辖,不过不是皇帝直辖而是帝国议会直辖。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加速了德意志联邦帝国的一体化进程。本来只是制衡皇帝的帝国议会有了实权,议会不再是传声筒。

  不过这比汉诺威做大,情况要好很多。想要通过谈判解决内部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算是拖到下个世纪也不奇怪。

  作为既得利益者,各邦国政府不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利,帝国议会一直受邦国政府控制,想要反客为主——难!

  英奥两国达成了共识,不等于事情就结束了。说好的拍卖莱茵兰地区,就必须要进行一次拍卖。

  1874年11月11日,在欧洲各国的见证下,欧洲大陆档次最高的大宗土地拍卖会开始了。

  普鲁士外交大臣杰弗理·弗里德曼亲自充当拍卖员,英法奥三国代表充当公证员,各国公使当观众。

  为了避免有人乱喊价,参与拍卖的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各自缴纳五百万英镑的保证金。要是乱喊价最后拿不出来钱,保证金就要被没收掉。

  毫无疑问,要是让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自己出钱,他们连起拍价都凑不出来。

  真正掏钱的还是幕后支持者,英奥两国贷款给德意志联邦帝国,法国人贷款给比利时。

  这不光是一场政治上的博弈,也是一场资本博弈,财力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当然,双方都是有底线的。不可能无休止竞争下去,让普鲁士人捡便宜。

  杰弗理·弗里德曼露出一副死人脸,非常不爽的走上了拍卖台:“莱茵兰地区拍卖会,现在正式开始。

  底价1亿2000万英镑,每次加价不得低于100万英镑。如果加价超过自身经济实力,无力支付保证金直接没收。拍卖开始,请参与者出价。”

  显然杰弗理·弗里德曼的心情非常糟糕,不要看底价很高,实际上柏林政府根本就拿不到多少钱。

  拍卖所得收入,各国要优先扣除部分债务,剩余的部分才是柏林政府的收入。

  普俄战争不光打空了俄国财政,同样也打空了普鲁士王国财政,甚至亏空的更加厉害。

  即便是欧洲各国赞助了不少,英法又提供了很多低息贷款,战后柏林政府还是出现了支付不起利息的情况。

  不过柏林政府没有宣布破产赖账,而是和债主们协商处理的。有了沙皇政府做榜样,为了让普鲁士人乖乖还债,这次债主们要好说话得多,很多债务都被允许延期支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拍卖莱茵兰地区过后,柏林政府的腰包鼓了起来,自然要先偿还掉这部分债务了。

  逼迫普鲁士王国放弃莱茵兰地区的不光是英奥两国,还有幕后的众多债主。

  但凡是了解普鲁士财政的人都知道,普鲁士王国就是一劣质客户,他们的债务随时都可能会变成坏账。可以说债主们比威廉一世还担心普鲁士王国的财政。

  伦敦政府能够主动跳出来逼迫普鲁士出售莱茵兰地区,英国的金融财团也是出了大力的。巴黎政府没有出手破坏这次交易,法国财团同样是居功甚伟的。

  上亿的贷款没有人能够掉以轻心,要是变成了坏账,英法不知道有多少金融机构会因此被牵连破产。

  比利时代表克劳斯·简森率先举牌,上面写着+500,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增加五百万英镑。

  这么多国家代表看着,想要玩儿文字游戏、钻字眼儿?保证金可是由英法奥三国代管着,如果财大气粗不把那五百万英镑当成一回事,大可以试试看。

  主持人杰弗理·弗里德曼的声音响起:“1亿2500万英镑”。

  很快德意志联邦帝国代表也不甘示弱举牌,同样写着+500。

  杰弗理·弗里德曼:“1亿3000万英镑”。

  ……

  “1亿4000万英镑”

  ……

  “1亿4200万英镑”

  ……

  “1亿4350万英镑”

  ……

  刚开始加价都是500万起步,过了1亿4000万英镑后,双方默契的放缓加价数额。这不是争锋吃醋的脑残游戏,而是关系到两国国运的竞争,双方每一次报价都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这个年代的英镑不是后世的英镑,购买力那是相当的高。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两国虽然经济发展都很不错,可毕竟都是小国,财政承受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杰弗理·弗里德曼声音再次响起:“德意志联邦帝国出价1亿5200万英镑,两次!”

  停顿了大约两分钟,依然不见比利时代表举牌,杰弗理·弗里德曼只能无奈的宣布:“德意志联邦帝国1亿5200万英镑,三次……成交!”

  没有办法,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比利时能够承受的极限。法国人只承诺了1亿英镑的贷款,比利时政府的心里底线也就1.5亿英镑。

  再往上加价,那就是损人不利己。万一把价格抬了上去,德意志联邦帝国放弃出价,落到他们手中最后拿不出钱来,那就损失惨重了。

  从价值上来说,普鲁士王国这次是贱卖资产。莱茵兰地区的工业都超过1.52亿英镑,何况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然而现实没得选择,这个年代的土地交易价格都不高,1.52亿英镑已经创造了世界纪录。如果英镑不发生贬值,未来一百年都不会有人打破。

  杰弗理·弗里德曼阴沉着脸,连礼节性的祝贺都懒得说。这个价格明显低于了预期,就连买家也不是他们希望的比利时。

  没有办法有实力的买主都没有下场竞拍,杰弗理·弗里德曼相信要是法奥两国参与,最后的成交价绝对可以突破两亿,三亿也不是没有希望。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法奥两国都很清楚对方的底线。打破了这种默契,对谁都没有好处。

  就在普德两国签订条约的同时,德意志联邦帝国也分别和英奥两国签订了贷款协议,抵押品就是莱茵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工厂。

  这些东西是不是有主,对英奥两国来说并不重要,反正有条约就够了。

  普鲁士人确定的产权,换了一个国家过后,会不会被德意志联邦帝国承认,完全是看统治者的节操,至少其中一部分人会倒霉。

  要是既得利益者还是那些人,完全没有变化,那么德意志联邦帝国购买莱茵兰地区能够获得什么,仅仅只是一点儿微不足道的税收么?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不会直接没收私人财产,但是施展手段打压,让这些产业换个主人,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这个年代的资本竞争可是非常血腥的,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网,根本就混不下去。

  要不然的话,莱茵兰地区的资本家们也不会激烈反对这次土地交易,换个国家对资本家来说从来都没有心理压力。

  如果柏林政府在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已经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剩下的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路上。

  当然,现在的柏林政府估计没有这份儿闲心。如果把1.52亿英镑换成黄金的话,那就一千多吨,是普鲁士王国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倍多。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1.52亿英镑的价格只是名义上的,普鲁士王国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这笔钱先要抵偿已经到期的债务,剩下的才能够到柏林政府手中。仅限于已经到期的债务,可不是全部债务。

  要偿还全部债务,这些钱还不够。现实再一次证明战争是吞金兽,普俄战争结束后,柏林政府已经陆续偿还了三千八百多万英镑的债务,现在依然还有超过两亿英镑的外债。

  可以说,一次普俄战争打掉了两个莱茵兰地区。经过一番协商过后,这次土地拍卖获得的巨款被抵扣了1.1亿英镑债务,落到柏林政府手中的只有4200万英镑。

  安置移民过后,最后能够剩下的才是柏林政府的收入。财政危机是摆脱了,可是下一次普俄战争的经费还是没有着落。

  唯一能够令普鲁士人欣慰的就是隔壁的沙皇政府同样是穷鬼,并且比他们还要穷。或许他们中间某一方筹集够了战争经费,就是下一次普俄战争爆发的时间。

  很快威廉一世就高兴不起来了,刚刚好转的普鲁士财政,又增加了波兰王国这个烂摊子。

  如果可能的话,威廉一世不介意宣布波兰破产。可惜这只能想想而已,英法能够容忍普鲁士王国吞并波兰,又何尝不是让他们承接波兰的债务呢?

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找麻烦

  普德交易完成,俄波战争也告一段落,在英法奥三国的协调下签订了停战条约。

  仅仅只是约定停战,并没有要求俄国人撤军,对俄波两国的疆域问题,国际社会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钉子埋了下去,俄波两国的仇恨又深了一分。在仇恨的力量下,普波合流又更进了一步。

  柏林政府的目标达到了,尽管丢了莱茵兰地区,可是吞并波兰王国后,普鲁士王国在战略上已经扭转了不利局面。

  收拢了拳头,打出去的力道才能够更大。对柏林政府来说,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波兰债务危机,而是移民安置。

  波兰复国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信誉。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新生的波兰王国受到了俄国人的军事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崩盘,根本就不被投资者看好。

  这种背景下,波兰政府想借外债都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支持他们的英法,也不可能把钱扔进去打水漂。

  因此波兰政府的债务大部分都是对内,对外部分主要是复国初起,欧洲各国为了打击俄国人才借给他们的政治贷款,大约有两千多万英镑,其中三分一还是欠普鲁士的。

  内部债务就很难捋清楚了,受财政危机影响,波兰政府多次进行货币贬值,靠增发货币度过财政危机。

  后遗症就是波兰国内的经济一团糟,比起沙皇政府时期都不如,波兰工商业界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这种糟糕的局面,对普鲁士王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为他们吞并波兰创造了机会。

  如果不是波兰经济不好,资本家们也不会向普鲁士王国靠拢。没有工商界支持,威廉一世也无法高票当选。

  既然要兼并波兰王国,柏林政府就做好了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相比之下“移民安置”,才是真正的麻烦。不是人人都愿意背井离乡,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被德意志联邦统治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移民工作一开始就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抵制,或者说是遭到了当地资本家的抵制。要是人都走了,谁给他们卖命啊?

  不光是资本家们捣乱,中产阶级也不买账。很多人都对柏林政府出卖莱茵兰地区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在抛弃他们,潜意识里就排斥这次移民。

  这些问题的背后,最主要原因还是安置。资本家们可以搬迁工厂,却没有办法搬迁矿山,柏林政府根本就找不到代替莱茵兰地区的工业基地。

  中产阶级也一样,换了一个地方他们的人脉关系网就全废了,又需要重新开始。大部分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保住现在的生活水平。

  反倒是明面上闹得最凶的工人、农民最好处理,他们的要求最低,只要政府有钱就可以搞定。

  ……

  维也纳宫,弗朗茨正望着近东战争的战报发愁。不是前线失利,恰恰相反是前线打得太好了。

  按照事先的计划,俄国人是无法打通黑海海峡的,最后在欧洲各国的调停下结束这场战争。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奥斯曼帝国比弗朗茨想象中还要废材。硬是连半年时间都没撑住,就丢了黑海海峡沿岸的土地。

  怎么停战,成为了眼下维也纳政府最大的难题。做戏必须要做全套,故意放水可瞒不过各国政治家的眼睛。

  按照目前的情况,奥斯曼帝国已经朝不保夕了。以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仇恨,这个时候弗朗茨应该做的是痛打落水狗,趁机干掉这个老仇人。

  事实上,维也纳政府也在这么做了。为了拖延时间,弗朗茨把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帝国议会推了出来。

  实际上这没有多少作用,不光是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有仇,神罗帝国其它邦国也和奥斯曼帝国有恩怨。

  现在帝国上下都叫嚣着干掉奥斯曼帝国,反战派的声音几乎听不到,这让弗朗茨非常苦恼。

  以目前的情况,帝国议会通过增兵议案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弗朗茨也无法强制手下人站在民众的对立面,背负骂名去当反战派。

  在奥地利没有出兵小亚细亚半岛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都被俄军吊打,要是奥地利也跟着出了兵,弗朗茨不认为元气大伤的奥斯曼帝国能够坚持多久。

  没有了这个倒霉蛋,下一次转移视线的时候找谁?接下来的战略又该怎么进行?

  要知道奥斯曼帝国虽然衰落,可体量却一点儿也不小。以目前的情况,奥地利和俄罗斯帝国瓜分奥斯曼帝国肯定会被噎着。

  欧洲各国也不会答应,到时候免不了多来几个分赃的。对想要独霸地中海东部的奥地利来说,这非常的不利。

  弗朗茨问道:“俄军要休养多久,才能够再次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