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34章

作者:新海月1

  莱茵兰地区是一块飞地,受和国内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除了资本家们有切肤之痛外,大部分人并没有直接利益损失。

  不涉及到自身利益,跟着闹闹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事情也就过去了。

  普鲁士王国还轮不到资本家当家做主,当初放弃西里西亚的时候也有人闹事,最后还不是乖乖的妥协了。

  即便是没有了莱茵兰地区,普鲁士王国的钢铁产量锐减了六成,工业总量削减了近四成,威廉一世仍然不慌。

  普鲁士王国内部市场有限,工商业产品在国际上市场上又没有竞争力,这才短短几年功夫,国内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

  这是时代的特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个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隔上十年八年都会来一次经济危机。

  从1847年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距离第四次也不远了。如果农业危机计算上,那就是即将爆发第五次了。

  工业也不是越多越好,产能过剩就是一场灾难。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每一次危机的过后,都会爆发战争,大家似乎习惯了用战争度过危机。

  1847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1848年的大革命;1857年的经济危机,诱发美国南北战争;1867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普俄战争爆发;两年前爆发的农业危机,又引发了近东战争、俄波战争。

  现在放弃莱茵兰地区,看似损失惨重,实际上也在为普鲁士王国争取整合波兰王国的时间。

  要不然新一轮的危机爆发,他们不想发动普俄战争,也会有人把他们送上战场。

  任何决策都不可避免有人利益会受损,威廉一世不介意先牺牲部分资本家的利益。反正资产阶级这个群体是复杂的,只要统治者不蠢他们就联合不起来。

  没有了莱茵兰地区,同样也有很多人会获利。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大家可以瓜分他们留下的市场,这些获益者可不会为了“阶级利益”,就放弃自己的利益了。

  ……

  鲁尔区,柏林政府出售莱茵兰地区的消息已经传来,地方政府已经在准备撤离。

  民众们自发的走上街头,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次真没有人组织,突然被抛弃了,谁的心里都会有怨气。

  作为一名鲁尔区的管理者,安德里亚心里也非常的不爽,上级发放的文件都被他撕成了碎片。

  正常情况下,他是万万不敢这么做的,故意损坏公文是要丢饭碗的,现在怒气冲天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办公室一通破坏后,安德里亚强自平息了怒火。作为一名忠于国家的贵族,安德里亚明白什么是大局为重。

  莱茵兰地区注定被放弃,但是这么多人口、工业,不能全部都放弃了。柏林政府已经下达命令,尽可能的组织人员撤离。

  没错,就是优先组织人员撤离。和沙皇政府打了一仗过后,柏林政府已经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

  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没有充足的兵源,碰上擅长玩儿人海战术的沙皇政府,兵少了可不行。

  只要有人,土地会有的,工厂也会有的。柏林政府有过一次撤离经验,只是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放弃西里西亚地区的时候,普鲁士王国刚刚打赢了普俄战争,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东普鲁士地区又被打成了白地,继续人口补充,按照移民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现在的情况就复杂的多了,莱茵兰地区可比西里西亚人口多得多,想要安置这么多人可不简单。

  普鲁士王国确实还有一部分没有开发的土地,只是这些土地大都是地理条件不好,未开发的优质土地已经很少。

  要安置莱茵兰地区的民众,显然是不够的。普鲁士国内的工业同样没有办法消化这么多人口,这就注定了这次撤离会有所取舍。

  安德里亚的任务就是组织对国家有作用更大的人离开,主要是有钱人和中产阶级,包括:资本家、医生、教师、工程师、技术工人……

  在这些人撤离后,才是普通工人和农民。最后的买家不是比利时,就是德意志联邦帝国,柏林政府不怕得罪他们,可以慢慢的组织人员撤离。

  在撤离前,首先要让外面游行示威的民众散去,要不然这么多人堵在大街上,很多工作都没有办法展开。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安德里亚说服了自己,硬着头皮走了出去。颇有几分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好吧,实际上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愤怒的民众并没有冲上来殴打安德里亚,而是喊着口号要一个交代。

  一方面教育上的成功,让普鲁士民众学会了遵守秩序;另一方面是驻军已经行动了起来,四周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想闹事也要考虑清楚后果。

  这年头镇压工人运动,又不是什么新鲜事。看到军队如临大敌的架势后,大家情不自禁的规矩了起来。

  安德里亚到了政府大楼前,吩咐工作人员已经搬来了桌子,咬了咬站到了桌子上,手中还挥舞着一面普鲁士国旗,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先进设备只能靠吼,安德里亚使出了最大力气:“我知道大家为为什么而来,现在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悲痛。

  因为我们都热爱着这个国家,热爱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但是没有办法,现在我不得不宣布这个坏消息。

  你们听到的消息不是谣传,政府确实要放弃莱茵兰地区。”

  得到了官方正式回复,喧哗声再次响起,已经有激愤的民众开始控制不住情绪,如果不是有军队阻拦,可能已经冲上来。

  “安静”、“安静”……

  安德里亚撕心裂肺的呐喊也无济于事,被迫只能让士兵朝天鸣枪示警。

  “砰砰砰……”

  枪声过后,秩序勉强恢复了正常。不得不令人感叹,还是子弹更加有威慑力。

  “都安静下来,给我两分钟时间。有什么问题,等我说完后再讨论,不要忘了纪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

  议论声听了下来,大家望着安德里亚,等待他的解释。

  “柏林政府也不想放弃莱茵兰地区,但是没有办法,普鲁士王国太弱小了。面对列强的威胁,政府不得不考虑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不怕死,愿意为普鲁士王国而战,我也一样。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拿着枪上战场拼杀,也不愿意在这里屈辱的活着。

  但人不能只考虑自己,我们必须要为父母妻儿负责,必须要为普鲁士王国负责。我们一时爽快了,他们该怎么办,这个国家又怎么办?

  不要给我说什么胜利属于普鲁士的鬼话,先搞清楚现在面临的敌人是谁,用自己的脑子好好想一下,我们有没有胜算。

  普鲁士王国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反法战争时期我们差点儿亡国,最后还不是再次复兴了起来。

  只要人活着希望就在,今天的屈辱,明天我们还可以讨回来。暂时放弃莱茵兰地区,不等于永久放弃。

  总有一天,普鲁士王国会真正强大起来,变得无惧一切到时候我们还会再次回到这里。历史会铭记这一切……”

第一百四十六章 威逼利诱

  安德里亚的演讲非常感人,连他自己都被感动了。然而没有什么卵用,在场的大都是普通人,思想没有那么伟大,反而更加重视眼下的利益。

  人数过万智商减半,外面的人群又何止一万?前面的人能够听清安德里亚的演讲,传到后面的人耳朵里,自然少不了断章取义和艺术加工。

  看着纷乱的人群,安德里亚无奈的承认:讲道理是不可能的了。

  除非他有精力去一个个做思想工作,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有可能说服众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外面的人那么多,他根本就忙不过来。

  犹豫了一会儿后,安德里亚最后做出了决定:“上校命令士兵驱散人群吧!”

  ……

  事实证明,还是军队更加有威慑力。安德里亚费劲唇舌都没有达到目的,军队一介入很快就驱散了人群。

  游行示威的人群散了,不等于事情就过去了。军队能够保持稳定,那是柏林政府第一时间收买了士兵。

  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和他们谈思想、说大局、讲大道理,还不如说利益来得实在。

  柏林政府向士兵承诺支付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并且安排家属的工作,且待遇不低于现在的工作,在军官们的安抚下,军心第一时间就稳定了下来。

  实际上想乱也乱不起来,普鲁士王国军队实施的是换地驻防,驻扎在莱茵兰地区的大部分士兵都不是本地人。

  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讲大道理还是有效的。这些士兵或许会同情当地民众,但绝对不会因此违反命令。

  同样办法安德里亚却用不了,柏林政府舍得出钱收买军心,那是军队人数有限,家在莱茵兰地区的士兵也就几万人,连同家属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

  可是普通平民的数量就不是这么点儿了,上面划拨下来的搬迁费有限,根本就无法做到全部妥善安置。

  这么大规模的搬迁,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现在不光是要说服普通民众,还要先说服基层官僚。

  想起基层公职人员大都是当地人,安德里亚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自己都不愿意放弃莱茵兰地区,何况是这些人呢?

  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了会议室,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嘶哑的嗓子。

  “大家都坐下吧,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柏林政府已经做出了决定,出售莱茵兰地区已成定局。

  大家都清楚法国人一直都对我们虎视眈眈,莱茵兰地区长期以来都要承受强大的军事压力。

  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明显,我们最大的敌人是俄国人。在和俄罗斯帝国对抗的同时,我们根本就保不住莱茵兰地区。

  与其让莱茵兰地区落入法国人手中,不如出售给比利时或者是德意志联邦,至少还在德意志民族手中。”

  说到这里,安德里亚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我知道这个结果,大家很难接受。坦率的说,我也接受不了。但是为了这个国家,我们没得选择。

  普俄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一旦战争打响我们根本就无力分兵保卫莱茵兰地区,沦陷是必然的结果。

  英法奥三国已经结盟,英奥两国不想看到法国人吞并莱茵兰地区,但是也不会因为莱茵兰地区就和法国人翻脸。

  现在英奥两国让我们出售莱茵兰地区,固然有打压我们的意思,更多的还是为了阻止法国人继续向中欧扩张。

  柏林政府没得选择,拒绝了英奥两国,我们就必须要独自面对法国人的压力。”

  众人低头不语,用沉默以示抗议。安德里亚心里一沉,大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涉及到了自身利益,需要做出牺牲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柏林政府做出承诺,会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实际上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一个萝卜一个坑,普鲁士王国哪来这么多位置安置他们?

  就算是能够安置下来,那也是分配去官员缺乏的穷乡僻壤,怎么比得上鲁尔区的繁华。

  除了利益之外,故土难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折腾,很多对柏林政府不满的人,这个时候还会扯后腿。

  无论是比利时,还是德意志联邦帝国,都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从民族、文化传统上来说,大家属于自己人。转身换个东家,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如果不是已经身居高位,安德里亚也会有同样的想法。不要看普鲁士王国更加强大,实际上普鲁士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几个德意志国家中最低的。

  高额的军事开销,挤占了本该用于民生的资金。因为债务的缘故,普鲁士民众不得不承担高额的税收。

  对很多人来说,只要统治者还是自己人,能够保障大家的利益,并且政治上不会受到歧视,那么何必要跟着普鲁士王国走到黑呢?

  民族主义的崛起,已经影响到了很多人。这些年普鲁士王国一直在玩儿去德意志化,但是处在德意志国家包围的莱茵兰地区,却是影响最小的。

  “大普鲁士思想”实际上也是德意志大统一思想的变种,只不过要统一的地方不一样,文化传统上依旧是一脉相承。

  奥地利敢喊出统一德意志地区的口号,那是建立在实力上的,就算是维也纳政府不喊,各国的警惕之心也不会减弱。

  换了普鲁士王国就不一样了,柏林政府要是不把目标转移,选择和奥地利的德意志统一战略一样,谁知道最后会不会被奥地利用政治手段给吞并了?

  很多人都知道,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能力不咋地,历代帝王庙的天赋都点在了政治外交上。

  翻开历史书就知道,哈布斯堡王朝几乎每一次扩张,都是政治外交成功的,反倒是采用武力开疆扩土的战果很少。

  对别的欧洲国家来说,奥地利的威胁比不上武力见长的法兰西;但是对德意志地区国家来说,民族主义崛起后,最大的威胁就变成了擅长政治外交的奥地利。

  政府高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底层民众可想不到那么多,包括大部分基层官员都没有那么深远的目光。

  安德里亚说得再好听,放弃莱茵兰地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爱国思想大家都有,爱的是哪个国家就很难说了。

  包括现在普鲁士王国内部都有理想主义者认为:德意志联邦应该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主宰这个世界。

  弗朗茨捣鼓的德意志统一委员会,为这一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旗下还有德意志统一日报,向德意志地区传播大统一思想。

  这种报纸自然是被柏林政府禁止传播的,报社大本营在法兰克福,不归柏林政府管,暗地里夹带几张报纸过来还是少不了的。

  反正能忽悠一个算一个,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理想主义者。政府越是禁止,感兴趣的中二少年就越多。

  有时候数据也会骗人,按照德意志统一组织的宣传,只要普鲁士王国、德意志联邦帝国和新神圣罗马帝国一合并,大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立即就是世界第一帝国。

  纸面上还真像那么回事,实际上政客们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真要是合并了,这个新生帝国不是变强大了,反而先陷入了内交外困的境地。

  内部权利纷争不断,外部还要遭到欧洲各国敌视,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可能会被大家群殴一顿,然后土崩瓦解。

  不管怎么说理想主义者们还是信了,这些人时常发表类似观点,又影响了不少人,不少民众都认为德意志各邦国是自己人。

  这对搬迁工作来说非常的不利,就如同当年搬迁西里西亚的时候,就有不少人选择留下。

  鲁尔区的情况还更加严重,当地很多资本家想走也走不了,厂房、机械设备可以搬家,但工业原材料搬不了家。

  其中钢铁企产业最为明显,不是每一个地区都有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只能留下来。

  这些人不肯走,自然也会挽留工人、技术人员留下,要不然谁给他们干活呢?

  作为普鲁士王国资产阶级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想要搬迁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安德里亚已经感受到了压力,看手下这帮人的反应,就知道事情麻烦了。

  当即一拍桌子,质问道:“怎么不说话?平常时期你们不都是很能干么,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哑巴了?”

  一名老者将手中的水杯往桌子上一放,没好气的回答道:“市长阁下,你让我们怎么说?作为一群被抛弃的人,我们难道连沉默的资格都没有么?”

  鲁尔区是普鲁士王国最大的工业区,作为鲁尔区的管理者,安德里亚还兼任博特罗普市市长。

  “安德鲁先生,我知道政府这次决定损害了你们的利益,但是为了这个国家,我们没得选择。

  现在时间紧迫,我不管你们想不想得通,都必须要给我打气精神来,完美的完成国内部署的任务。

  柏林政府已经下令,整个莱茵兰地区都将进入军管状态,你们的任务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并且组织相关人员有序的撤离。

  谁要消极怠工,一律以叛国罪论处。我是不是在开玩笑,你们大可以试试。

  最先完成搬迁工作的,负责人连同下属执行人员,全部官升两级,并且奖励现金50万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