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51章

作者:新海月1

  而别的城市就不行了,欧洲不同于东方,不是有钱人都在城市中,很大一部分土豪贵族们都在城市的周边庄园里。

  这些优质客户都分散了,直接增加了普及电力的成本。这其中大部分贵族早就用上电了,人家自己有小发电机。

  当然,如果电力公司肯供电,他们也是不会拒绝的。毕竟,这个年代的小发电机,只是说功率小,个头那是一点儿也不小,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不过,这么一来每度电的成本还会继续上升。大部分城市因为用户数量不足,或者说是不够集中,最后的供电成本还要大大增加。

  这也是在给维也纳供电后,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就停下了脚步,深耕维也纳的市场,没有盲目进行扩张的原因。

  电力技术革命,有一个维也纳做标杆就够了。要全国推广,再等人三五年也不迟。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技术几乎每天都在进步,从1866年到现在奥地利新增电力方面的专利,就有三百多项。

  弗朗茨都不知道原来涉及到电力的专业技术,居然有这么多。要知道这才是19世纪,对电力的运用还停留在最初级阶段。

  现在最大的功效就是照明,靠电力驱动的机械设备,还停留在理论上,想要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至少还需要三十年。

  没有任何意外,在维也纳踏出新时代的第一步后,巴黎政府就宣布建立巴黎电力公司,要让巴黎亮起来了。

  自由世界的灯塔,黑灯瞎火可不行。

第十三章 挥泪大甩卖的专利授权

  维也纳,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最近的业务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商务部门更是忙得昏天黑地。

  自从维也纳变成不夜城后,公司总部就时常受到各大城市的邀请,有业务自然就要谈了。

  现在没有商业价值,并不代表着未来也没有商业价值。电力是这个年代风口,喷井时代即将到来。

  电力公司有可能亏损,但是垄断的电力公司永远不可能亏损。就算是未来政府会限制价格,也不可能不留下合理的利润。

  掌握了一个城市的电力供应,就在掌握了当地的话语权,尤其是工业城市更为突出。

  想要打击竞争对手,只要在用电高峰期隔三岔五给他们来一波就够了,还让人说不出话来。

  未来的世界离不开电,谁掌握了电力,就掌握了这个时代。到了19世纪末期,几乎每一个财团都有自己的电力公司。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表面上看来自成体系,实际上就是皇室财团下的一家子公司,只不过因为现实需要,这家公司会变成一个新的财团。

  无论怎么样变化,最终的掌控者都是皇室。当然明面上,两者没有直接关系,看起来皇室投资的股份也不足百分之十。

  就这股份,一旦上市过后还会继续稀释,企业的大部分股份都是各个机构持有的。如果要仔细查的话,机构背后还有机构,机构之间交叉持股,股权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这瞒不过有心人,只要让普通人看不出来就行了。能够看出来的都是聪明人,没有证据的事情,根本就不会乱说话。

  这都是合法生意,就算是说出来,造成的影响也很有限。但是乱说话的代价,很可能就是永远说不出来话。

  股权的问题没有人关心,至少在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上市之前,这些问题不会受人关注。

  埃尔克森是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商务部经理,最近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回电报,然后派出代表去和政府谈判。

  谈判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奥地利,欧洲很多城市都是他的客户。有些城市需要合作,有些城市需要单纯的专利授权。

  这个年代专利管理虽然不是很严格,可是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有专利法案,小公司、个人违反无所谓,作为政府显然是不能够带头违反的。

  要是政府带头违反专利法案,要是传出去了,丢得可不仅仅只是面子,打起官司来还要赔上一大笔钱。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标榜着司法公证,因此很多司法系统都是独立的。遇到这类案件,法院很乐意竖立司法公证的典型。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政府,面对个人或者是私营企业的时候,威慑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不交专利费,或者是少给专利费,那是常有的事情。能够收多少,全靠专利所有人的能耐。

  政府要面子,怕惹上这种必输的官司,并不代表企业也会怕。通常大家会开个马甲,万一输了官司直接宣布破产,换个新马甲继续上阵。

  从这方面来说,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是幸运的。这套电力系统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客户主要是地方政府,都是需要注意吃相的主。

  客户要注意吃相,连带着从事这项业务的电力公司也必须要注意吃相,拿不到专利授权就不可能中标。

  当然,这也是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专利费收得不多的缘故,不然别人直接另起炉灶,再搞一套体系,避过专利壁垒。

  钱不多,自然不需要重新研发了。涉及到的专利技术这么多,想要绕过专利体系,所需要的成本可要高得多。

  忙活了两个多月,埃尔克森才拿出了第一份成果,敲响了总裁马克奥立弗办公室的门。

  “请进!”

  马克奥立弗的声音响起。

  埃尔克森走进办公室,汇报道:“总裁,我们已经和巴黎电力公司代表完成了初步判断,双方就专利授权问题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唯一的麻烦在于他们需要独家授权。”

  没有任何意外,最先达成初步意向的是法国人。毕竟他们够傲气,只是需要专利授权,并没有邀请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投资。

  不需要投资,自然容易谈了。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现在也需要钱扩大规模。

  反倒是邀请投资的,商务部不得不采用拖字决。合同可以提前签订,什么时候动工就需要考虑了。

  毕竟,现在成本还没降下来,马上就动工,那就是在做赔本买卖。除非地方政府愿意买单,不然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是玩儿不起的。

  有维也纳做广告就够了,凭着“不夜城”的广告,能够收取的专利授权费,已经足以收回之前的投资了。

  马克奥立弗右手食指敲击着桌子,这是他思考问题时候的习惯。沉默了一会儿后,才缓缓的开口说:“告诉法国人,如果他们肯多支付100万神盾的专利授权费,就给他们独家授权。”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专利授权费不高,根据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说:法国的专利授权费就是30万神盾,居民用电按每个用户每年0.2神盾的标准支付专利费,工厂企业按每年100神盾每家,另外每座城市照明体系按照100万人每年5万神盾……

  这个标准并不高,这还包含了相关技术转让费。比如说:大型发电机生产技术、电力输送相关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研发成本,都不会低于30万神盾。后面的专利费收取标准,看上去很多,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钱。毕竟专利技术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本就收不到全面普及的时代。

  比如说:居民用电,按照法国百分之十的人口计算,也就四百五十多万人,考虑到这个年代丁口比较多也就五六十万户。

  实际上结算的时候,这很难进行统计,基本上就是估算一下,具体数据还是法国人说了算。

  只要不是差距太大,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是奥地利不可能派人去调查的,这个调查成本太高了。

  工业用电更难统计,把几家工厂当一家工厂统计,都可以拿出来糊弄人,要查是非常困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设备生产专利费没有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根本就无法统计生产了多少,对方要玩儿花招根本收不到多少钱。

  唯一有保障的是每座城市的授权费,短时间内也就是巴黎,别的城市有得等了。没准等到专利期结束,都不一定有十家城市采用。

  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那么富裕,穷鬼城市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没钱为供电体系买单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专利保护时间决定的,按照法国人的法律,城市供电网络体系仅有八年,其它相关专利技术最长的也不过三十年。

  每一项专利技术保护时间到了,相应的费用就会被扣除掉。最后的收益能有多少,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不进行独家授权,就是想要多收取几次授权费。毕竟拿到手中的钱,才是自己的,潜在的利益未必能拿到手。

  如果价格够高的话,一次性买断也不是不可以。现在谁也不知道未来电力技术发展的会有多快,否则法国人有很大可能直接买断技术。

  理论上这套专利还是很值钱的,每年可以收取几百万神盾的专利费,实际上就没有人知道了。

  估计每年百八十万总是有的,好歹也是一套电力体系,尽管捡漏了一点儿,在这个年代也是高科技。

  这方面英国人才是霸主,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他们拥有的专利技术才是最多。

  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大部分专利技术都过期了,不然现在每年他们至少要收取上千万英镑。

  显然,这笔专利费英国人只是在本土收了。等欧洲其它国家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的大部分技术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专利技术可以说是在挥泪大甩卖。没办法,谁让他们的技术不成熟呢?

  现在的授权,实际上就是在坑人。等买到过后,就会发现这些技术前景光明,短期内根本就赚不到钱。

  不赚钱的技术,想要卖上高价自然是不可能的。除了巴黎和伦敦为了面子,要硬着头皮跟上外,别的城市可没有这么豪气。

  只要时间缓一缓,那怕只是等上两三年,这个成本都有可能下降百分之二三十。

  现在热闹纷飞的巴黎和伦敦,也没有少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手笔,收买报纸鼓吹“电力时代”、“照明革命”、“巴黎落后了”、“伦敦落后了”……

  如果不是巴黎民众够给力,现在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专利技术还销售不出去。

  没有办法,想要进行技术保密,就不能注册专利;不抢注专利的话,被别人抢先了,那前面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奥地利专利局会替他们保密,可是英法等国的专利局,就不会这么有国际精神了。跨国专利技术,从注册那一刻开始,已经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技术。

  既然无法保密了,那还不卖掉,难道还指望竞争对手守规矩,不会窃取技术?

  大家的科研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拿到这些技术,最多半年时间英法就可以复制出来,没准还能够改进一番。

  不同于后世的技术,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高科技技术就算是把数据公开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破译出来的。

  申请专利的时候,再设置一点儿障碍,基本上就可以保密了。现在的技术,大家只是思路上的差距。

  某些技术,看到产品外壳都可以给逆推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年代大家没有设置技术障碍,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的原因。不是大家不知道技术保密的重要性,而是根本就保不住秘密。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也一样,在无法进行技术保密的情况下,自然要利益最大化了。

  现在不把专利技术推销出去,未来再想要推出去就难了。仅仅是制定行业标准,就是一个难以抵御的诱惑。

第十四章 赚钱只是意外

  如果说1868年的圣诞夜,让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随着“不夜城”的大名文明世界,那么1869年就奠定了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在行业的霸主地位。

  随着一系列专利授权的完成,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标准也变成了电力系统的国际标准。

  要打破这套标准体系不难,只要肯砸钱总是可以打破的。只不过要砸多少钱进去,就没有人知道了。

  如果这是一个暴利行业,那么财团们没准还会试试。遗憾的是电力产业才刚刚兴起,城市供电系统看上去美味却难以赢利。

  市场什么成熟没有人知道,但是专利技术什么时候过期,大家可是一清二楚。

  这个年代还没有进入高节奏时代,大家的危机意识没有那么强,根本就不认为二三十年内,电力就会变成这个时代的主流。

  以蒸汽船为例,1796年乔弗莱制造出了出来。当时也被人们认为是改变时代的技术,然而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大海中主流船舶还是风帆动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项技术从出现,到大规模运用,中间有一段时间周期。这个周期长短直接决定了技术的商业价值。

  为了推动电力技术的进步,弗朗茨砸下去了数百万神盾,如果计算后期推广费用,成本已经上千万神盾了。

  要知道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套产业体系。包括上游的钢铁、冶铜、橡胶等原材料产业,以及下游的电力输送、发电机、电灯、电表……

  没有大笔投资是不可做到,这不是一两个科学家、几十工程师就能够完成的,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这也是19世纪科技发明创造大都集中在欧美的原因,没有配套工业体系,就算是给你一份原子弹制造技术,你也造不出来。

  弗朗茨的心情很不错,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赢利了,尽管是通过卖技术换来的,这也是好的开始。

  如果不出意外,以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为核心的一家财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

  资本主义时代降临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去掌控他们好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作为皇帝,弗朗茨是不缺霸气的。凭借手中的权势+先知先觉的优势,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在暗中掌控帝国经济并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叠厚厚的商业合同就是底气,截止到目前为止,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已经和上百家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条约。

  不仅仅只是奥地利的城市,还包括一些欧洲其它国家的城市,大家能够达成一致,主要原因就在合作上。

  简单的来说,就是由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出技术折价加上出部分资金和地方政府合伙建立子公司,大家共同为推进人类照明事业做贡献。

  让外国公司垄断本国的电力供应,大家肯定是怕了,变成本国公司就不一样了。

  很多地方政府都是不会直接投资的企业的,那么这部分股份也可以由民间资本入股,具体股份分配自然要从双方出资额计算了。

  在利益面前,大家都可以变成好朋友。电力的前景没有人怀疑,只不过考虑到成本,大家都默契的把施工时间延后了。

  这是各取所需,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完成了战略布局,将影响力延伸到了欧洲各国。

  政客们拿到了一份令民众们满意的合同,至于未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那都不重要了,这一份儿政绩他们已经捞到手了。

  投资者投资的是未来,现在只是签订商业合同,拿出少量资金建立空壳公司,等未来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是真正掏钱的时候。

  受这一系列合同的影响,煤气公司的股票又下滑了不少。普通民众可不知道现在电力成本多高,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煤气即将被电灯取代。

  这个判断也不能算错,煤气灯照明的价格同样不低,只是比普及前的电费便宜。一旦电力系统完善,每个月照明用电,反而更具有成本优势。

  普通家庭就几个灯泡,通常还只会开一个,一个月最多也就几度电,电费也就几个先令。

  贵主要是在供电设备上,导致开户费用很高。光成本最少也需要数十神盾,普通民众根本就负担不起,成为电力普及的最大障碍。

  这还是安装率高的情况下,如果片区安装率低,没准这个成本会高达上千神盾。

  毕竟,一家人用电也必须拉一条线,几十家用电还是只需要一条线,开户数量越多人均摊销就越低。

  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些合同变为了现实,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就拿到了一张长期饭票。

  那怕是这些子公司盈利能力不咋地,光靠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卖配套的电力设备,都足以令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吃饱了。

  就算是什么也不干,咸鱼到21世纪,那也是一家世界五百强。幸好这个年代没有人想那么多,不然这些生意可没有这么容易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