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50章

作者:新海月1

  这也无伤大雅,仍然无法阻止民众们的热情。奥古斯特也不例外,总是把儿子的兴趣爱好往科研上引。

  显然,小家伙不是那么买账,摇晃了一下脑袋说道:“不,实验室太枯燥了。怎么比得上纵马驰骋天下,我的志向是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人。”

  看着手舞足蹈的儿子,奥古斯特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不是学霸,想要成为科学家太难了,成为一名军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德意志地区的传统是强大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才是大部分人的目标。

  不要看奥古斯特是一名医生,实际上他也曾是一名军人,只不过已经退役了。

  在全民兵役制度,基本上每一个成年男性,都会进入部队服役。没有服过兵役男性,在社会上容易受到歧视。

  现在奥地利的服役率仍然高达95%,剩下的那百分之五自然就是残次品了。普通人就算无法进入正规军,也会进入预备役。

  这不仅仅只是一项义务,还是大家的一项权利,法律上的定义是:每个公民都有保卫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服兵役权也是公民权利之一。

  这不是弗朗茨的锅,而是奥地利的宪法核心决定的:权利与义务对等。

  没有服过兵役,也意味着没有履行保卫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也就丧失了政治上的权利,包括一系列的社会福利。

  现在的社会福利还不多,还看不出来有多少影响,未来就不一样了。

  现在失业救助和养老金的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拿破仑三世开了先河,弗朗茨也不得不跟风。

  就如同当年奥地利最先制定劳工保护法,现在就是欧洲各国的标配,包括俄罗斯帝国都有劳工保护法。

  从这方面来说,欧洲的无产阶级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在为自身争取权益上,大家都很积极。

  迟迟还没有通,主要是企业的负担问题。要增加这两项支出,自然少不了要加税,不然没钱拿什么发?

  拿破仑三世会丢掉皇位也不奇怪了,后世扣在他头上的帽子,大部分都是虚的,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资本家苦拿破仑三世久已。

  社会主义皇帝也是有代价的,绝对不是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无论是改建巴黎,还是提高工人阶级福利,这些都需要钱。

  经济发展固然能够增加税收,可是相伴随的支出也增加了。拿破仑三世继位时,法国的财政赤字高达10亿法郎。

  到了现在不但抹平了开销,还能够有余力给工人发福利,这些钱可不是直接印票子就可以的。

  从他登基前后的税收变化,就可以看出问题来。奥尔良王朝时期大资本家们承担的交税,不足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现在已经超过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无论是失业救助金,还是退休养老金,这些钱都是从资本家们口袋里掏出来的。

  只看他成立法国两大中央银行“土地信贷银行”及“动产信贷银行”,以及在巴黎和各省成立土地银行,就知道割了金融资本家多少肉。

  前车之鉴不敢忘,弗朗茨也在干同样的事情,甚至还要更进一步。只不过奥地利资本家们的战斗力不行,政治上被贵族们压制死死的。

  为了降压,弗朗茨可是不定期在收编大资本家。甭管权利有多少,这些人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阶级立场就变了。

  想要他们把辛辛苦苦获得的权利,拿出来和原来的资产阶级同伴共享,那是不可能的。

  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天然相互对立,竞争让这个群体四分五裂,只要不让垄断财团出现,这个集团就没有对抗政府的实力。

  ……

  1868年的圣诞夜,给这个时代留下了震撼的一幕,“不夜城”这种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面,在维也纳变成了现实。

  电报绝对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得益于电报高效的传播速度,次日“维也纳=不夜城”的消息抢占了欧洲报纸的头版。

  这个圣诞节,欧洲民众眼中只有一个“不夜城”。

  电灯照明,早就在欧洲大陆出现了,可是让一座城市亮起来,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实际上,维也纳也没有全部亮起来,只是安装了路灯,很多居民家中仍然是油灯照明。

  报纸自然不会详细说明这些问题,直接一笔带过,让欧洲大家想当然的认为维也纳已经普及了电灯照明。

  小国看热闹就行了,大家的心态好,维也纳本来就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最先成为不夜城也很正常。

  落在某些人眼中就不一样了,对这个年代的英法民众来说,这就不能够忍了。

  伦敦

第十二章 自由灯塔必须要亮起来

  作为英国的首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伦敦就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它拥有太多的光环,比如说: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最繁华的城市,又是世界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

  一夜之间,仿佛变成了乡下小地方,这种突然的转变,让傲气的伦敦民众无法忍受。

  这个年代他们有傲气的资本,正如英国报纸描述的: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

  奥地利是我们的粮仓;

  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

  澳大利亚阿根廷是我们的牧场;

  秘鲁、墨西哥运来它的白银;

  远东为我们种植茶叶;

  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

  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

  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

  美利坚联盟国是我们的棉花地;

  ……

  所以,伦敦之外的地方都是乡下,英伦三岛之外的地区都是落后地区,引领人类进步的神圣使命,只有英国人来担当。

  这种认知之下,维也纳不夜城的出现,对伦敦民众的冲击可想而知。

  舆论的压力,向着新政府铺天盖地涌了上去,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只感觉压力山大。

  现在他们非常羡慕已经下台的约翰·罗素内阁,不要看他们是提前辞职了,实际上约翰·罗素内阁只差两个月,两届任期就满了。

  任期结束的时候遇到了经济危机,他们当然不会替竞争对手扫尾了。约翰·罗素内阁的提前辞职,让责任全部落到了下一届政府头上。

  本来在经济中,本杰明·迪斯雷利内阁的日子就很不好过。国际上西班牙王位之争、波兰王位之争,都牵扯到了大家的神经。

  现在又冒出了一个不夜城,让本杰明首相更加头疼了。电灯不算高科技,他们早就在使用了,可是普及到全城就不容易了。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问道:“我的财政大臣,预算出来么?”

  财政大臣莫利托严肃的回答道:“初步估计,在伦敦普及电灯至少需要投入7500万英镑,要在英伦三岛普及电灯需要4.4亿英镑,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投资还会更大。

  这还只是设备投入,未来用电成本投入还会更多。光伦敦的路灯系统,我们就要十五万台发电机,需要至少三十万人为这提供后勤保障。”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摆摆手打断道:“打住,你直接告诉我,伦敦无法普及电力设备就行了。但是,奥地利人为什么能够做到?

  就算是维也纳比伦敦要小的多,那也是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我不相信维也纳政府会为了一个面子,就不顾一切的投入。”

  财政大臣莫利托解释道:“据说奥地利人采用了大功率发电设备,保障维也纳的照明体系,只是需要两百台发电机就够了。

  这种大功率发电机将发电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八十,需要的维护人员大大减少,大约只需要三四千工人,就可以维护这套用电网络。

  实际上,维也纳的照明系统是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杰作,据说还有皇室投资。

  维也纳市政府只需要交电费就行了,每月大约需要10万英镑,就可以使用这套价值超过700万英镑的供电网络。”

  莫利托也很头疼,英国人电力公司很咸鱼,只是热衷于给富人供电,对打造全城的照明体系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如果不是看报纸,他都不知道发电机技术革命,已经发生了。如果只是建立路灯照明体系,那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伦敦的市民们,需要更贴心的送电到家服务,这需要的投资大大增加。

  单纯的10万英镑电费,显然是养活不了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即便是享受免税待遇,这个还是远远不够。

  现在只是为了跑马圈地,直接出资构建一套完整的供电网络,也意味着对维也纳电力市场的垄断。

  维也纳没有工业,电力公司的最终赢利点还是居民用电、商业用电,这些优质客户才是长期的现金奶牛。

  相比之前的8先令每度的电费,现在维也纳的电费已经降低到了1.5先令,这就是供电网络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电在传送途中的损耗。

  毫无疑问这个价格是暴利,但是新技术想要推广,还是要靠暴利催生的。

  想要进一步降低电价,必须要等电力全面普及之后。不然这套供电网络,谁来买单?

  维也纳政府可承担不起这笔开销,一旦政府出资就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要进行全国普及,这是公平性体系的核心。

  大家都是纳税人,凭什么先给大城市供电?

  如果中央政府不投入,地方政府谁承担的起前期投入?

  难道贷款么?真要那么干,恐怕要不了多久,奥地利的地方政府就会集体破产。

  指望官僚阶级控制成本,那是在做梦。还不如先丢给企业自由发展,等科技进一步发展过后,再回过头头来考虑普及的问题。

  同样的问题英国人也遇到了,中央政府不拨款,伦敦市政府根本就负担不起,给了拨款其它地区的民众又不答应。

  不用等民众们闹事,国会那一关就过不了。本来首都占据的资源就多,中央政府再进行财政倾斜,会加剧矛盾冲突,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揉了揉额头,无奈的说道:“那么把这个问题丢给伦敦市政府吧!奥地利政府都没有拨款,他们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们拨款?

  至于他们怎么干,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市政府不能履行建设地方职责,把自己的责任推到中央政府身上,这种事情是要不得的。”

  踢皮球,这是政客们最常用的手段。如果不是外面的舆论压力太大,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理都不会理。

  内阁过问这件事情,只是表示了重视,并不等于说就要干预了。

  如果投入资金小,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还是很乐意刷一波政绩,让英伦三岛亮起来。

  现在投资这么大,那还是算了吧!真要是盲目上马这个大项目,英国的财政收入都不一定够填这个窟窿。

  ……

  巴黎,悲剧的巴黎市政府再次被游行民众围住了,这足以证明巴黎民众是懂规矩的。

  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这是市政府的责任,不能够让中央政府为此买单。

  包括拿破仑三世改造巴黎,这笔资金主要都是巴黎市政府承担的,而不是甩给了法国中央政府。

  这方面法国人分得很清,账目从来都是分开的。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财政收入,而不是全部依耐中央政府拨款。

  比如说:市政府的雇员薪水,各个政府机关的运营经费,都是地方政府自行承担。

  要不然,这个年代各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都不够拿来维持政府运转。

  当然,某些欧洲国家还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只不过都是小国,本身国土面积就小、人口又少,不需要那么多机构。

  如果地方政府无法承担行政开销,中央政府还是有可能补贴的,比如说:奥地利政府就曾经补贴过波黑行省,不然这个穷省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

  也有例外的,比如说美国。那就是各州玩儿各州的,有钱自己花,没钱自己想办法,反正不要指望中央政府。

  看着外面抗议游行的群众,巴黎市长巴尔科内心是崩溃的。要知道巴黎重建工程,已经让巴黎政府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压得他们就快要喘不过气来。

  嘴炮党说得轻松,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有助于发展经济,摆脱经济危机。

  实际上,这都是要钱的。没钱拿什么去投资?拿破仑三世下令改建巴黎,还不是巴黎市政府在掏钱。

  债台高筑也是要还的,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巴黎市政府已经多次提高了税收。

  这个税不能指望普通民众,他们本身就没多少钱,最后的大头还是落在了企业身上。

  拿破仑三世是鼓励发展工业的,所以金融资本家们承担大部分税收。坦率的来说,这种税收分配模式是合理的。

  金融业的利润比制造业更高,高利润承担高税收没有毛病,因此这一时期是法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期。

  法国的电力公司也不少,可惜都不成规模。通常一家电力公司,也就几百名客户,能有几千名客户的都是大公司了。

  巴尔科市长在约谈了这些电力公司后,就直接放弃了让他们来承担构建巴黎供电体系的重任。

  没实力说什么都是扯淡,既没有钱,又没有技术,谁敢让他们来做?

  有兴趣承担这项重任的资本家不少,可是这帮大鳄们的胃口太大,直接让巴尔科望而怯步。

  比如说:金融大鳄罗斯查尔德就有意投资,不只是要求免费,他还要求巴黎政府无偿承担一半的建设费用。

  无偿承担一半的建设费用,还不如直接国营算了。显然,资本家们知道民意的压力,想要从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作为自由世界的灯塔,不亮起来怎么行么?巴黎民众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弗朗茨估计做梦也想不到,投资建设维也纳电力系统,居然会给英法带来这么多的麻烦。

  就算是知道也没有用,他帮不上忙。这个年代普及电力,还是有些超前。等发电机技术更进一步,冶铜技术再上一个台阶,才是最好的时机。

  现在推广的成本太高了,在维也纳这种特殊的城市推广还可以,换了其它城市赔不死,就算是幸运的了。

  1.5先令每度的电费,整个奥地利也就百分之十的人能够消费得起,英法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

  维也纳的情况特殊,不是工业城市,支柱产业都是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民众收入较高,大部分人都能够用得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