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17章

作者:十月廿二

  他刚刚签收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快递——

  一个EF 1200mm f/5.6L USM超远摄定焦镜头。

  巨大的白色镜筒和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感觉臂弯里抱着的不是光学仪器,而是一门威力巨大的炮。

  为了它,骆笑阳几乎掏空了工作多年积攒的“小金库”。

  此刻,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枚价格不菲的“巨炮”安装在同样顶级的单反机身上,反复检查卡口的啮合是否牢靠,生怕有一丝闪失。

  他脑子里已经勾勒出明年东北大区野生动物摄影大赛的夺冠画面:

  用这1200mm的极致焦距,捕捉到野生鹿群在晨雾弥漫的兴安岭林间仰头长啸的震撼瞬间。

  那细节、那压缩感、那氛围……

  评委不给金奖都说不过去!

  初步确认机身和镜头配合无误,焦段切换顺畅,骆笑阳习惯性地端起这套沉重的装备,走到自家宽敞的落地窗前,打算先对着远处找找感觉,熟悉一下这超长焦的视野和操控。

  他家位于这栋12层住宅楼的第10层,视野还算开阔。

  他下意识地将镜头指向了窗外一个熟悉的方向。

  巨大的取景框内,世界被瞬间压缩、拉近。

  夕阳的余晖给机场的一切都涂抹上了浓重的暖色调。

  骆笑阳的手指无意识地搭在快门按钮上,眼睛凑近取景器,漫无目的地扫视着街道、建筑、围墙……

  突然,一个从未见过的、形状极其怪异的物体猛地闯入了他的视野!

  它通体覆盖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深暗色调,似乎并不反光。

  而其外形更是完全颠覆了骆笑阳对飞行器的所有认知——

  5001号机的形态本就跟常规概念中的飞机相去甚远,加上比较黯淡的光线以及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导致骆笑阳只看到了一个形似梭状的东西,边缘还带着一种违反直觉的圆润过渡,浑然一体。

  旁边还有牵引车和穿着工装的人员走动,体积感十足。

  骆笑阳的大脑瞬间宕机,所有的摄影技巧、构图法则、对焦操作全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下意识喊出了一句充满惊愕和困惑的惊叹:

  “我艹?”

  “飞碟?”

第1691章 走投无路的洛克希德马丁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德克萨斯州的沃斯堡四号工厂内,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动力部门负责人托马斯·埃尔金布里奇头上顶着白色安全帽,跟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JSF业务部门副总经理昌西·麦金托什身后,从一扇侧门走进巨大的总装车间。

  在出示过证件之后,二人并未过多停留,而是很快踩着狭窄的铁皮楼梯,登上了一处三层高的观察平台。

  视野豁然开朗,超过一平方公里的巨大厂房内部景象尽收眼底。

  视野中,是分成左中右三列、密密麻麻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F35战斗机机体。

  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生产阶段,其中最接近厂房大门的几架已经接近生产完毕,几名工人正站在装配型架上,给飞机喷涂隐身涂料以及必要的识别符号。

  “这就是我们的‘一英里长总装线’,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向飞机组装线。”

  麦金托什双手扶着栏杆,像是在给旁边的埃尔金布里奇介绍,但眼神却完全没有看向后者,而是没什么焦点地投向远处。

  只不过嘴上却没有停顿:

  “现阶段正在生产的,是JSF项目的初始第10批次(LRIP-10),眼下这里总共有105架不同型号的F-35正在进行总装……”

  “而我们的目标,是把产能提高到平均30小时一架,也就是年产量280到290架的水平。”

  他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仿佛在提醒自己这个目标曾经多么具有雄心——

  沃斯堡工厂在历史巅峰时期可以年产飞机超过一万架,但那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事情了。

  随着航空技术不断进步,飞行器本身的结构和机载设备变得愈发复杂,成本也一路飙升。

  即便是波音或者空客,每年生产的数百架客机也是由多个总装厂分别完成的。

  可以说,在眼下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年产近300架飞机,而且是战斗机,已经属于梦幻一般的成绩。

  要知道,绝大多数国家的空军总共都没有300架固定翼飞机。

  然而,无论是说话的麦金托什,还是听取介绍的埃尔金布里奇,脸上都没有表露出自豪或兴奋的痕迹。

  空气中弥漫着的,只有沉重的压抑。

  短暂的介绍结束后,麦金托什陷入了沉默,埃尔金布里奇也同样没有接话。

  只有下方生产线传来的工业噪音填充着二人之间略显尴尬的寂静。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僵持后,麦金托什若有若无地轻叹了口气,同时把目光投向了位于最左侧的一列飞机。

  乍看之下,它们与其它工位上的F-35并无二致。

  但稍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飞机都有着非常高的完成度,其中有些甚至已经喷涂了部分操作标识和低可视度涂装,似乎随时可以出厂交付。

  然而,致命的缺陷暴露在尾部——

  那里空空如也,没有F135发动机标志性的、粗壮的尾喷口。

  换句话说,这是近四十架没有安装心脏的钢铁空壳。

  它们就像是一片林立的墓碑,整齐地排列在繁忙的生产线旁,显得格格不入。

  麦金托什终于猛地转过身,面对着埃尔金布里奇,平静的语调下压抑着翻涌许久的的怒火:

  “托马斯F-35B的交付,已经彻底停止超过三个月了……”

  见后者仍然没有接话的意思,又继续道:

  “每一天,都有新的零部件从全球各地运到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机体在装配线上成型……然后呢?它们就堆在这里,因为缺少生产发动机所需要的升力风扇系统!”

  他的语速逐渐加快,手臂也激动地挥舞着起来,先是指向那些空壳,又指向下方被挤占的工位:

  “已经有将近40%的工位被这些空壳给占据了,它们像肿瘤一样侵蚀着生产线的效率,现在就连F-35A的交付也已经受到了拖累,F-35C原型机的试飞进度也马上就要被压垮……如果再这样下去,整个沃斯堡工厂都要彻底停摆……”

  这一番话看似是在诉苦,但实际却把矛头指向了埃尔金布里奇。

  因为F35B战斗机的升力风扇,正是由罗尔斯·罗伊斯的动力部门负责供应的。

  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核心零部件已经无法被继续生产出来了。

  面对指责埃尔金布里奇丝毫没有愧疚的意思,脸上反而掠过了一丝明显的讥诮。

  他耸了耸肩,语气半是无奈半是嘲讽:

  “昌西,你可以考虑把这些F-35B的壳子拖出去,放到外面的停机坪上。等到升力风扇恢复供应之后,再拖回来装上发动机就是了……空间问题而已,总是有办法解决的。”

  “拖出去?!几十架F-35B的空壳,光天化日之下堆在停机坪上?你当全世界的侦察卫星都是瞎子吗?”

  麦金托什像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一般,猛地拍了两下面前的金属栏杆,发出沉闷的巨响,说话时的声音也因愤怒而有些发颤:

  “用不了一天,高清照片就会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什么‘洛马F-35B生产线瘫痪’,什么‘JSF项目陷入严重危机’……好不容易暂时维持住的公司股价肯定会继续跳水!”

  “还有,我们的盟友,那些等着接收F-35B的客户,他们的信心也会瞬间崩塌!”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刀般刺向埃尔金布里奇:

  “这一切的根源,托马斯,就是你们罗尔斯·罗伊斯!你们在升力风扇的关键部件上,违规使用了来自华夏的技术!这才把整个项目拖入了泥潭!”

  这层窗户纸,终于被彻底捅破。

  而埃尔金布里奇见状也不再客气。

  他脸上的漠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攻击性十足的反击姿态。

  “麦金托什主管,如果那些技术真的有问题,那你们洛克希德·马丁作为主承包商,在几年前方案设计评审、子系统验收的时候就应该指出来,而不是等到现在才想起来推卸责任!”

  “至于盟友……如果你指的是我们英国,还有欧洲国家的话,那请恕我直言,盟友们对于JSF项目的信心早就已经跌落到了谷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继续下降了……之所以没有退出,只不过是因为沉没成本实在太高而已。”

  虽然话是说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

  但事情真到了眼前,还是没那么容易忍痛割肉的。

  更何况如果退出JSF,那就要宣布这个项目失败。

  而由此产生的追责问题,更是无论如何都碰不得的滑梯。

  看着被气到嘴唇发白的麦金托什,埃尔金布里奇冷笑一声,继续补刀:

  “况且,你刚才的说辞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据我所知,F-35A和F-35C上面同样大量使用了来自华夏的关键材料,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了‘熔炉’清单,现在只能靠一些见不得光的特殊渠道零敲碎打地获得……”

  “所以,哪怕没有那些F35B的空壳挤占工位,F35A和F35C的产能一样也一样会暴跌,你休想把责任全都推到我们罗尔斯·罗伊斯的头上来!”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充满了火药味。

  麦金托什的脸颊肌肉紧绷,埃尔金布里奇则毫不示弱地予以回视。

  实际上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忽略了那头屋子里的大象——

  正是由于华盛顿的蛮横无理,才导致了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局面。

第1692章 绝望螺旋

  就在这时,噔噔噔的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刚好不知道怎么收场的二人松了口气,同时转过头。

  来人是沃斯堡工厂的测试主管奥多姆·曼考夫。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夹,快步走到麦金托什身边,汇报道:“BX-01号F-35B测试机已完成全部地面检查与系统初始化,测试工位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启动垂直起降模式验证测试。”

  这个消息像是一剂强心针,让麦金托什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他迅速从曼考夫手中接过文件,视线飞速扫过关键的几页,手指在其中的重要数据上点了点。

  确认无误后,合上文件夹递还给对方。

  “很好,奥多姆,很好……立刻开始测试流程。”

  说完,他又转向埃尔金布里奇:

  “托马斯,你最好祈祷我们准备的‘替代方案’能成功……否则,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两家,谁也讨不着好。”

  此前面对华夏祭出的反击大招,罗罗几乎在第一时间就选择把自己从两大强国中间摘出去,承认供货会受到影响。

  而洛马的想法则是,由自己和普惠想办法找到替代方案,并最终对外宣称一切如常,由此尽可能维护JSF项目的对外形象。

  但埃尔金布里奇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没有回应,默默跟在麦金托什和曼考夫身后走下楼梯。

  前往专用测试车间的路上,他终于开口,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

  “昌西,恕我直言,我对你们这个所谓的‘替代方案’完全不看好……时间太仓促,验证也太不充分”

  麦金托什被这冷水泼得心头火起,捏紧了拳。

  但他强压下怒意,做了个深呼吸,声音略显生硬地反驳:

  “这台更换了全新升力风扇的F135-600发动机此前已经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完成了台架测试,表现已经是三个备选方案中最好的……已经非常接近原版的水平.”

  埃尔金布里奇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列举一堆技术风险和潜在问题。

  但看到麦金托什那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决绝表情,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只是沉重地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他清楚,洛马和普惠已经被逼到了墙角,根本没有退路。

  几分钟后,三人进入一个更为开阔、穹顶高耸的测试车间。

  位于中央的测试台架上,一架垂尾喷涂着“BX-01”编号的F-35B战斗机被液压夹具牢牢固定在测试台架上。

  周围的技术人员早已撤离到安全区域,几名测试工程师坐在控制台后,严阵以待。

  架编号为BX-01的F35B按原计划应该交付给海上自卫队,用于将20DDH改造为轻型航母,以对抗日益壮大的华夏海军。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它恰好成为了

  趁着麦金托什与曼考夫进行最后指令确认的间隙,埃尔金布里奇在安全线外绕着测试机缓步走了一圈。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飞机的正后方。

  F135-600发动机粗大的尾喷口暴露在外,但原本安装在尾喷口内部、用于降低红外信号特征的可动挡板被拆除了。

  想来是为了保证能拥有足够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