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不过,在此刻,在这群深知其分量的军人眼中,这架编号50001的深蓝魅影却显得无比高大。
甚至隐隐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各位首长,这就是即将执行首飞任务的50001号原型机。”
五十号工程总工程师吕春严上前两步,语气郑重地介绍道。
他的一身深蓝色工装,与战机涂装几乎融为一体:
“实际上,这架飞机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出厂之前的所有必要检测,但得益于配套的涡扇25双变循环发动机研制进度远超预期,我们果断决定为其更换新发动机,并重新进行了地面测试,这才额外耗费了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
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出他话语中的自豪。
虽然涡扇25的研制工作本身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他本人都是在两个月前才得知涡扇25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后续的飞发适配工作,他还是从中出了不少力的。
说话的同时,吕春严已经来到50001号机的侧面,并抬手示意上方。
而郑良群的动作还要更快。
几乎在吕春严开口的同时,他已大步流星地越过众人,径直来到飞机正后方,目光在第一时间锁定了那两台带有锯齿状收敛调节片的尾喷口。
淡蓝色的高温合金内壁边缘,清晰可见高温烧灼和气流冲刷留下的细微痕迹——这是发动机经历过严苛地面台架试验的证明。
凝视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
“吕总,这……是否意味着它已经是一架全状态原型机了?”
声音里还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吕春严则谨慎地回答道:
“从技术上讲,未经试飞验证,我还不能给出‘全状态’的最终结论……但可以明确的是,所有设计要求的子系统包括您看到的这两台涡扇25,都已按设计状态安装调试完毕,并且,我们整个项目团队,也是抱着以完全体姿态实现首飞的目标在推进。”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但所有人都能听出来,这基本相当于肯定了郑良群刚才的说法。
后者深深吸了一口气,那饱含金属气息的车间空气似乎也变得沉重起来。
作为一名飞行生涯始于歼6、亲自飞过前三代战机的老飞行员、作为一名真正思索过要如何用歼8对抗F-22的老指挥员。
万千感慨如潮水般堵在胸口。
二十多年的隐忍、追赶、奋起直追的画面仿佛在眼前飞速闪过。
但到了嘴边的话语却迟迟说不出口。
最终,只化作一个从胸腔深处迸发出的、沉甸甸的字:
“好!”
旁边也适时地响起一阵掌声
稍后,郑良群定了定神,继续追问:
“那么,它的飞行包线……隐身性能究竟如何?”
这个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却突然插了进来:
“哎哎哎,老郑!”
海军参谋长卢俊海海军中将上前一步,半开玩笑地伸手阻止:“这五十号工程,最早可是我们海军出资维持下来的,就算要提问,怎么也得我这个‘娘家人’先开口吧?”
郑良群被这突然的“发难”弄得一愣,随即无奈地摇头:“老卢,你们舰载航空兵满打满算才三个旅的规模,就算把江南和连海那两条新航母都算上,顶天也就五个旅的编制……盛飞这么大的产能,你们海军一家可喂不饱啊!”
卢俊海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脸上带着一种“你糊弄三岁小孩呢?”的表情。
他立刻翻起了旧账:
“得了吧,当年你们空军说要采购歼轰7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后来胃口大开,硬是把镐京那边整条脉动生产线的产能啃得渣都不剩……”
卢俊海正是歼轰7飞行员出身,如今提起这段近二十年前的往事,虽然大半是在开玩笑,但显然怨念颇深。
郑良群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一下,显然被戳中了软肋,只得尴尬地咳嗽了两声,算是默认。
随后就想按照习惯转移话题。
但卢俊海却顺势继续道:“再说了,蓉城那边不是还有个六代机项目吗,还是专门给你们空军量身定做的重型机……再者说,你们现在有歼20兜底,根本也用不着这么急……不像我们,连歼15B都不管够……”
面对卢俊海的摆事实讲道理,郑良群彻底败下阵来。
他苦笑着摊了摊手,身体微微后撤一步,做了个“请”的手势:
“行行行,老卢,今天你最大,你先问,你先问!”
卢俊海这才满意地哼了一声,颇有些刻意地整了整海军常服的衣领,转向吕春严。
但问出的问题却与郑良群刚才一字不差:
“吕总,这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到底怎么样?”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旁边几位年轻的技术主管差点没绷住笑。
吕春严的嘴角同样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好在还是强自压下笑意,恢复了专业的语调:
“得益于涡扇25发动机的顺利装备和强大性能,歼50将具备三种可无缝切换的核心飞行模式,这是其跨代优势的关键体现。”
他走到机翼下方手指虚拟地划过流畅的机体表面:
“第一种是亚巡模式,发动机处于中等涵道比状态,机翼后缘的各类辅助操纵面完全展开,提供最优的低速操控性和最高的升力效率,核心优势在于极致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地面台架和风洞数据推算,在相同任务剖面和载荷条件下,其巡航油耗仅相当于歼20的50%左右。这是执行长时间战区巡逻、低烈度对峙或转场任务的最优选择,包括在可能发生的低速战斗中,也能提供充沛的能量储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众将军专注的神情:
“第二种是超巡模式,发动机切换至小涵道比状态,所有辅助操纵面完全收起,机体表面达到最‘干净’的气动构型,此时,它能以军用推力(不开加力)长时间维持1.6马赫以上的超音速巡航,核心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超音速机动性和态势感知/攻击能力。”
“在1.4至2.2马赫的速度范围内,它将是绝对的统治者,无论是利用能量优势进行高速掠袭、快速占位,还是在超音速状态下进行高过载机动规避或抢占发射阵位,都游刃有余,这也是应对高强度空战、穿透先进防空体系、执行快速截杀任务的主力模式。”
最后,他的手指指向了尾部那对锯齿状的喷口:
“第三种就是高速模式,发动机会进入纯粹的涡喷状态,可以相对长时间地将飞行速度维持在2.4马赫附近,用于及时赶往特定空域或者满足某些特定武器的发射要求……”
“当然,飞机终究无法违背物理定律,这种模式的代价是可用过载和灵活性会相应变差,不过并不会影响到上述两种任务的需求……”
第1690章 我艹,飞碟?
听到这里,卢俊海脸上的笑容早已控制不住地绽开,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架战机在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时的雄姿。
他左右看了看郑良群和其他军官,才按捺住激动追问:
“那隐身性能呢,在四……五代机的基础上,六代机还能怎么突破?”
五十号工程最初是一个盛飞集团自筹经费搞出来的项目,并在随后被海军给捞了起来,因此并未经历过常规的甲方发标流程。
对于很多性能细节,卢俊海也并不特别了解。
吕春严点了点头:
“在正前方极小角度范围内,受限于物理规律,RCS确实已经接近理论极限,更多是优化而非颠覆。但是——”他话锋一转,非常坚定地继续道,“六代机隐身的革命性突破,在于其全向、宽频和智能化的综合低可探测性能力。”
说话间,他将一群人重新带回侧面:
“得益于独特的无尾翼翼身融合构型、以及具备感知和有限自适应变形能力的新一代智能蒙皮,歼50在侧方、侧下方、顶部及后半球等传统五代机相对薄弱的区域,其RCS值有了数量级意义上的根本性提升,仍然能稳定维持在低于0.1平方米的水平。”
“至于后向隐身,”吕春严再次指向尾喷口,“虽然受制于高温尾喷流的红外和雷达特征,能做的物理遮蔽有限,但涡扇25发动机跟涡扇10G一样,集成了等离子体射流调控装置。”
“这种设备可以在雷达频段上对后向特征信号进行主动抵消和干扰,使其后向RCS和红外特征相比上一代发动机有了显著优化,绝非‘不设防’的状态……另外,全机综合射频管理系统也能极大抑制无意的电磁泄露。”
随后,他做出总结:“总之,虽然无法重现当年F-22之于F-15和苏27那种跨代的、单一维度的绝对领先,但六代机相比五代机的优势,仍然是非常显著的。”
这一次,轮到卢俊海中将陷入长久的沉默。
他望着眼前这架深蓝色、线条流畅如未来造物的战机,眼神复杂。
海军航空兵从筚路蓝缕到如今即将拥有世界顶尖舰载机的艰辛历程,对强大航母舰载机近乎执念的渴望,以及此刻梦想成真般的巨大冲击,让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跳。
最终,他也如同郑良群之前一样,将所有的激动、欣慰与期盼,重重地凝聚成一个字:
“好!”
……
很快,短暂的参观与性能介绍告一段落。
吕春严走到车间中央一个临时搭建、铺着红色绒布的小讲台旁,拿起麦克风,声音通过广播系统在巨大的车间内回荡:
“各位首长,同志们!今天,是50001号原型机正式完成总装下线,即将转入地面测试和滑行试验阶段的历史性时刻!恰逢各位领导亲临视察指导,意义非凡!”
他目光诚挚地看向郑良群和卢俊海:
“在此,我恳请两位首长共同为我们按下开启机库大门的按钮,让这架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战鹰,正式亮相,踏上它的征程!”
郑良群和卢俊海对视一眼。
这完全是计划之外的环节,不过两人完全没有推辞,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并肩走到控制台前。
那个醒目的黄色按钮在灯光下格外显眼。
二人同时伸出手,将手掌稳稳地覆盖在按钮之上。
车间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三!”吕春严的声音洪亮。
“二!”
“一!”
郑良群和卢俊海默契地同时发力按下!
“嗡——”
低沉的电机驱动声响起,车间尽头那两扇巨大的、厚重的机库门开始缓缓开始滑动、升起。
门外,橘红色的光芒迫不及待地顺着门缝流淌进来,在地面上投下一缕长长的、温暖的光带。
早已在待命的专用飞机牵引车同步启动,发出轻微的轰鸣。
随后,在全体人员自发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与欢呼声中,牵引车稳稳牵引着50001号原型机,缓缓地、庄严地驶出了宏大的总装车间。
夕阳将机场跑道、牵引车和那架深蓝色的奇异飞行器都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郑良群和卢俊海并肩站在总装车间大门外临时划出的观礼区,目送着50001号机在牵引车的引导下,缓缓驶向不远处的专用机位。
飞机那独特流畅的轮廓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充满了未来科技的美感。
然而,欣赏赞叹之余,二人也几乎同时敏锐地注意到了周遭环境的变化。
郑良群微微蹙起眉头,目光扫过机场外围。
十几年前北陵机场周边的荒凉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尽管盛京市的总体规划刻意避开了盛飞集团这个核心军工区域的发展方向,但城市扩张的洪流依旧无可阻挡地漫延至此。
如今,目光所及之处,机场跑道隔离网之外,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正在拔地而起,虽然还远未形成市中心那种密集的“水泥森林”,但这种被城市建成区逐渐包围的态势已然清晰。
站在这里,几乎能想象到那些高楼的窗户后面,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机场内的一举一动。
“吕总,”郑良群找到了正在指挥地勤人员对接地面电源车和测试设备的吕春严,抬手指了指远处那些在夕阳下反射着光芒的建筑群,“这周边环境……变化太大了。厂区被城市这样‘贴身’围着,保密和安保的压力,还有未来试飞的空域协调……恐怕都是大问题啊。”
虽然说飞机进行地面测试或者试飞本来也不可能完全保密,但这样被城区围在中间,对于一家军工企业来说肯定也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吕春严顺着郑良群手指的方向望去,叹了口气:“这确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集团和院里也高度重视……其实我们新的主生产基地,连同配套的世界最大规模总装厂房,已经在远郊开始全面建设了。”
他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但新厂区从破土动工到具备完备的科研、生产、试飞能力,需要相当长的建设周期,而且盛飞几十年积累的核心技术资料、精密加工设备、熟练技工队伍以及配套的庞大供应链,大部分都扎根在这里&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主体搬迁和产能的平稳过渡。”
看到郑良群眉头并未舒展,吕春严补充了一个关键信息:
“不过,请首长放心,关于歼50项目本身,其后续的批量生产任务,将直接在新建成的远郊厂区进行,目前在这里完成总装的几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主要用于完成首飞、初期试飞科目以及舰载适配性验证。”
郑良群听罢,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点了点头:
“有规划就好。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它。”
他目光再次投向不远处那架在夕阳下泛着幽蓝光泽的50001号机,语气郑重。
而实际情况,也正如郑良群所担心的那样……
几乎就在50001号原型机被缓缓拖出总装车间大门、沐浴在夕阳下的同一时刻。
直线距离约两公里外,一处名为“观澜国际”的住宅小区内。
摄影爱好者骆笑阳正沉浸在一种近乎朝圣般的专注里。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