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67章

作者:十月廿二

  实际刚一开始,他还在心里嘲笑过俞丞东的口音。

  但现在,所有精力却都已经被发布会的内容所占据。

  “端到端……全场景……打通整个产品线……”

  他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每一个词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神经上。

  “打通整个产品线……提供从部署到运维在内的全系列5G通信解决方案……”

  俞丞东的声音通过电视扬声器清晰地传出。

  “砰!”科恩再也无法安坐猛地从昂贵的真皮座椅上站了起来,焦躁地在厚厚的地毯上来回踱步。

  但同时还有几分窃喜。

  他之前的预判没错。

  甚至可以说十分准确。

  但白宫方面却要求将计划推迟。

  结果现在,对方不仅在标准上占据了高地,更是在产品化和商用落地上,抢占了绝对的先机、

  资本是逐利的。

  当欧洲、中东甚至部分亚洲的运营商看到菊厂成熟、领先且覆盖全面的解决方案时,当消费者被那款性能怪兽般的5G手机吸引时,所谓的“潜在风险”警告,还能有多少分量?

  “不能再等了!一天都不能再拖了!”

  科恩猛地转身,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抄起那部红色电话,毫不犹豫地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几乎在响第一声时就被接起。

  另一端传来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正是罗伯特·钱伯斯议员。

  “科恩!你也在看那个该死的发布会?!”钱伯斯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背景音里还能隐约听到电视里俞丞东演讲的回声。

  显然,这位位高权重的议员同样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来自慕尼黑的“惊雷”。

  “是的,钱伯斯阁下。我就在看。”科恩的声音异常冰冷,“情况比我们最坏的预估还要糟糕!”

  “你之前不是说过,他们缺乏先进制程,尤其是EUV,根本无法量产7nm芯片吗?”钱伯斯的语气中倒没有多少不满,更多的还是疑惑,“那他们是怎么拿出这款手机和这个该死的Kirin芯片的?”

  “当然是TSMC。”科恩平静地回答,“实际上出于利润率的考量,大部分IC设计企业都没有自己的流片能力,都是找代工厂进行生产。”

  “可是我们已经发出过提醒……”这一次,钱伯斯的语气中有些愠怒。

  “恕我直言,先生”科恩耸耸肩,“如果不启动正式的制裁,那单靠暗示和提醒根本不可能让别人感觉到足够的压力,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肯定会有人冒险。”

  他语速越来越快,透出强烈的紧迫感:

  “总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菊厂不仅拿出了成熟可用的5G终端,而且还拿出了覆盖整个通信网络的全套解决方案!”

  “他们正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欧洲、中东…我们的盟友正在动摇!资本正在流向他们!”

  科恩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现在已经是最后的机会……必须在他们的产业链完全成熟、市场彻底巩固之前,完成协议份额的划定和签署。”

  “但如果……”

  电话那头还有些迟疑。

  “如果他们拒绝,就启动正式的、全面的技术制裁……把菊厂、华芯国际……所有参与这个链条的关键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切断他们获取任何美国技术、软件、设备的途径!包括EDA工具、半导体设备、精密元器件。”

  科恩强压着情绪:

  “罗伯特,最迟在年底之前,必须推动白宫和商务部做出决定,不能等到明年,”他深吸一口气,“否则,我们很可能彻底失去在通信和半导体领域的战略主导权,这个代价,我们谁都承受不起!”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沉重的呼吸声传来。

  显然,钱伯斯正在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以及科恩提出的、略显极端的意见。

第1618章 有人坐不住了

  慕尼黑发布会引发的震荡,远超任何人的预期。

  菊厂不仅拿出了成熟的移动终端,更展示了覆盖基站、核心网到终端、应用、运维的“端到端全场景解决方案”。

  这彻底颠覆了全球通信产业的认知——

  知道你领先,但不知道你竟然这么领先。

  短短数日,全球主流媒体疯狂报道。

  视频网站上的发布会回放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千万。

  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层出不穷……

  应该说,在最开始的一个阶段,各方面都还偏向于正面。

  大部分声音充满了惊叹与期许,认为这是通信与传媒技术新时代的起点。

  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北美主流媒体,则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一个词:斯普特尼克时刻。

  他们哀叹,太平洋两岸的力量对比,在这个冬天出现了标志性的逆转。

  国内官方媒体更是连续多日进行专题报道。

  深入分析里约热内卢协议中的专利构成,清晰列出华夏企业的核心贡献占比。

  同时,官方公布了雄心勃勃的5G建设时间表——

  2015年上半年,在五座试点城市率先启动基站部署。

  2015年底前,完成五城城区全覆盖。

  2016年,试点城市扩展至25个。

  到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主要人口聚居区的基站升级……

  相比于个人通信,更令人瞩目的还是同时提出的“未来工业2025”项目。

  依托新一代通信网络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计划十年内建成一批高度智能化、自动化试点工厂。

  并逐步推广至医疗、教育、运输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显然,如此宏大且完善的计划不可能是临时起意,必定是早有谋划。

  甚至菊厂的发布会,都很可能是计划中的一环。

  多个国家迅速跟进,纷纷制定,或者表态开始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未来工业发展规划……

  一时间,全球仿佛都沉浸在对智能化未来的热切憧憬中。

  仿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已经指日可待……

  ……

  这样的事态发展,让常浩南都产不免生了一丝疑虑——

  难道对方真的毫无准备,被彻底打懵了?

  然而,好景不长。

  正如他所隐隐预感的那样。

  发布会过去大约一个月后,国际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率先吹响进攻号角的,是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人》。

  作为半月刊,它一改两周之前对新一代通讯网络建设的积极、乃至吹捧态度,刊发了一篇重磅长文。

  文章“深入分析”了里约热内卢协议中的专利分布,其核心论调直指菊厂,认为协议内容中存在严重的垄断行为!

  并危言耸听地声称,这种垄断“将破坏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公平”。

  此文一出,如同投石入水,涟漪迅速扩散。

  众多欧美媒体仿佛接到了无声的指令,纷纷调转枪口。

  对菊厂的赞誉迅速被一片质疑、攻讦之声取代。

  有的暗示菊厂技术“可能含有安全隐患”。

  还有的“担忧”华夏主导5G标准会“损害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

  一时间,舆论场上阴云密布。

  此时,事态还停留在唇枪舌剑的层面。

  但已有敏锐的观察者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这股浪潮的组织性太强,转向也太过突兀。

  很快,《科技时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

  标题赫然醒目:《全面汇聚各领域力量,筑牢知识产权的安全屏障》。

  文章并未直接点名近期事件,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当前形势暗流涌动的洞察。

  并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这无疑是对事件性质的不点名定性。

  果然,仅仅隔了两天。

  一个由五家科技巨头组成的“豪华阵容”联合发表声明。

  英特尔、三星、诺基亚、爱立信、高通。

  这五家横跨芯片、通信设备、移动终端的巨头,步调一致,宣布已共同向相关司法机构提起诉讼。

  指控菊厂和华兴科技涉嫌商业垄断,并要求重新划分5G协议框架内的专利池分布!

  这份声明,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科技界和资本市场引爆。

  产业巨头们正式撕破脸皮,亲自下场开打!

  其威力自然远超之前的口水大战。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几乎在五巨头声明发出的同时,美商务机构负责人也发布了一份措辞“严谨”的官方公告。

  声称,“尽管最终结论仍有赖于进一步调查,但初步认可五家企业提交的指控依据”。

  这种表态,其倾向性已昭然若揭。

  事态的急转直下,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

  三天后,更详细、更具杀伤力的消息传出。

  相关方明确提出了所谓的“和解条件”。

  其核心要求堪称苛刻:

  菊厂和华兴科技,必须在当年度12月31日之前对总计1375项被指“涉嫌垄断”的核心专利进行处理。

  要么主动撤回,要么宣布其无效化!

  否则,将对这两家企业及其相关供应商启动“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的”禁令!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即便是之前已嗅到危险气息的人,也被如此赤裸裸、毫不掩饰的蛮横行径所震惊。

  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竞争,而是外部力量对市场规则的公然践踏。

  与此同时,一种微妙的气氛也在国际间弥漫。

  欧盟异常地保持了沉默,并未以整体身份做出任何表态。

  只少数几个国家提出了“对单边行动可能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担忧”。

  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而受到震动最大的,无疑是华夏国内。

  在长期的开放发展宣传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

  而此番公然“掀桌子”的行为,无异于在高速行驶的全球化列车上,狠狠踩下倒车挡!

  以至于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媒体和学者都认为,这不过是对手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

  毕竟谁都知道,在全球经济和产业深度捆绑的今天,在经贸领域随便下手绝非一步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