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如果无法解决,将直接导致我们的5G基站部署进度大幅延迟,手机产品也会严重缺货……这也是我们迟迟不敢和甲方确定具体供货周期的原因。”
“所以我这次来,是想请教常院士,基于贵实验室和长光集团共同突破的新型光刻系统技术,其落地和产能爬坡的进度,最快能到什么程度?”
面对这种情况,常浩南很想给出一个乐观的答复。
但科学和工程的规律不容逾越。
“如果以年底为量产目标,那根本不可能。”他直接亮出结论,“光刻机毕竟是相当复杂的大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赶在年底之前量产,更何况就算把设备交付给华芯国际,他们也需要时间组织生产和提高产能。”
但俞丞东却并未表现出失望。
“不,节点不是年底。”他划过平板电脑的屏幕,展示了另外一份报表,“无论是2B还是2C业务,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尤其是在技术代际切换的初期,市场本身对产能的弹性容忍度是比较高的。”
“初期供货紧张、需要预约抢购,这都是可接受的,甚至能营造一定的市场热度……但关键在于供应链不能中断,后续产能必须能跟得上市场需求的爆发,只要华芯这条线能在明年夏天稳定接棒,我们就有信心按原计划推进全球市场的拓展!”
……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常浩南应道。
门被推开,张汝宁出现在门口。他显然刚从实验室出来,身上还穿着浅蓝色的实验服。
“常院士,打扰了。关于昨天偏振像差模型优化后的第三轮仿真结果,我有些新的想法……”
张汝宁话说到一半,才注意到办公室里有客人,立刻收住了话头。
“张研究员,请进,正好。”常浩南起身招呼,并转向俞丞东介绍道:“俞总,这位是长光集团的张汝宁,我们新型光刻机物镜系统的总设计师。”
又转向张汝宁:
“张研究员,这位是菊厂的俞丞东俞总。”
其实这两个人此前大概率见过面。
只是常浩南作为东道主,肯定要主动来这么一套流程。
一番例行的相互吹捧之后,张汝宁带着职业性的探究目光看向俞丞东:“俞总今天是?”
常浩南又将对方的来意,还有关于华芯产能时间表的讨论简单复述了一遍。
并询问对方对此的看法。
毕竟说到底,真正负责物镜系统研发和集成的,还是长光集团的人。
张汝宁听罢,沉吟了十几秒钟。
“我们长光只负责光源和物镜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他谨慎地开口,“整机的集成、调试和最终交付,是由上沪微电子(SMEE)负责,华芯国际则是我们的客户。”
随后,又话锋一转,
“不过,从物镜系统这边来看,我们这边的核心模组研发和样件测试进展非常顺利,远超预期……而ArF-1800的其它子系统,比如激光光源、工件台、掩模台、对准系统等,大部分是基于之前ArF-1500的成熟技术……甚至连外形都不用变。”
一般来说,光刻机的物镜系统是朝着越来越复杂发展。
因此越先进的型号,体积往往也越大。
但ArF1800的所有模组都比上一代产品更小,所以省了不少事情。
“只要物镜系统这个最大的瓶颈被突破,整机的技术风险就降低了七成以上。”
他看向常浩南,又看了看俞丞东,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估计:
“我个人判断,只要SMEE那边不出现重大意外,按照目前的进度全力推进,到明年第二季度,也就是四到六月份之间,基本可以把首批设备交付给华芯国际。”
常浩南闻言,微微颔首。
张汝宁的这个判断,与他和SMEE、华芯高层私下沟通的预期差不多吻合。
“张研究员的判断比较中肯。”他看向俞丞东:“这也意味着,华芯在明年年中形成初步产能,支持你们的‘双轨供应’计划,是有现实基础的。”
实际这会儿,常浩南也正心里不断吐槽——
恐怕真到了明年年中,华芯国际要做的就不是“补充TSMC的产能”,而是代替TSMC,全面给你们菊厂供货了……
当然,这话也就是想想,不可能真说出口。
俞丞东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振奋光芒。
张汝宁作为核心子系统负责人的专业背书,加上常浩南的肯定,给了他巨大的信心。
“太好了!”他用力地点点头,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有常院士和张研究员这句话,我们就彻底放心了!”
他霍然起身,神情坚定:
“那么,菊厂的原定计划不变!我们将按计划,于今年11月初,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全场景智慧生活新品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布会!”
“届时,这款Mate SX RS手机,以及我们的端到端5G解决方案,将正式向全球亮相!”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似乎想说点什么。
但还是有所迟疑。
而俞丞东此时已经起身,准备完成下一步行程。
参观火炬实验室。
“俞总,别忘了你们的样机。”
到门口时,常浩南朝着屋里茶几的方向示意了一下。
俞丞东脚步一顿,却没有收回,而是摇了摇头。
“常院士,这部手机,是我们团队的心血,也凝聚着对未来的期许。”
他笑着解释道:
“我想,不如就留在这里,作为菊厂对火炬实验室突破性贡献的一点心意,也是我们共同开启新时代的一个见证,请您务必收下。”
“好。”
看着桌上那部设计精良、蕴含着划时代意义的设备,常浩南最终没有推辞:
“那就预祝你们能在慕尼黑,一鸣惊人!”
……
“俞总。”
当天下午,就在俞丞东准备上车离开的时候,常浩南突然从身后叫住了他。
“怎么?”
前者准备上车的动作顿住,有些好奇地转过身。
“出于对近期国际局势的……担忧。”常浩南斟酌了一下用词,然后才继续道,“我从个人角度出发,建议贵司的核心人员,包括关键技术人员和高管,从今年年底开始,谨慎安排出国行程。”
“……”
对方张了张嘴,看口型明显是本能地想问原因。
但大概是考虑到常浩南的身份,最终还是没有出声。
只是点了点头。
“感谢您的提醒,我们会谨慎评估风险的。”
第1617章 提前引爆
时间悄然滑入2014年11月。
京城已入初冬。
常浩南难得地在办公室腾出了完整的一段时间。
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直播着远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菊厂全场景发布会。
巨大的舞台,炫目的灯光,以及台下密密麻麻的全球媒体和行业代表,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盛会。
聚光灯下,俞丞东带着一贯的自信笑容,开始了这场注定载入科技史册的演讲。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an……”
对方的词汇量和演讲节奏其实都还不错,只是口音确实有点难绷,而且似乎不会发“th”这个音。
好在常浩南大概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所以连听带猜地,能整明白个八九成。
发布会前半段聚焦于消费者业务。
当那款常浩南已颇为熟悉的Mate SX RS手机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台下的笑声几乎立刻消失。
转而响起了一片快门声和低低的惊叹。
俞丞东重点介绍了与徕卡联合打造的革命性影像系统:
前后置均配备双电影镜头和双超广角镜头,主打视频创作能力的跃升。
接着是全新设计的EMUI 10操作系统,宣称带来更流畅、更智慧的交互体验。
当介绍到那块四曲面、采用新型双层设计的OLED屏幕时,其近乎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和卓越的色彩表现,再次引发了现场的骚动。
看到这里,常浩南心中一动,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了俞丞东上次留下的那台工程样机。
长按电源键,熟悉的界面亮起。
这时,屏幕上的俞丞东话锋一转:
“对于追求极致影像和性能的用户,我们还有更强大的选择——Mate SX RS!”
大屏幕上出现了RS版本的特写,其背部的八边形摄像头模组内,赫然排列着五颗镜头。
常浩南下意识地将自己手中的样机翻转过来。
还是圆环设计,但仔细看去,模组内部的结构清晰可见:左右两侧各两颗镜头,下方还有一颗独立的。
他手里这台,还真就是尚未正式发布的RS版本工程样机。
看来对方之前也算是下了血本。
很快,介绍进入了硬件核心环节。俞丞东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自豪感:
“而驱动这一切非凡体验的,是它的强大心脏——Kirin9X!”
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被极致放大,复杂的电路结构如同精密的城市俯瞰图。
“这是业界首款采用7纳米FinFET Plus顶尖制程工艺的移动处理器!更是全球第一款原生集成了5G多模调制解调器的旗舰SOC!”
的语气带着一种宣告胜利的激昂。
“在这方寸之间,我们集成了超过100亿个晶体管!创造了移动芯片的奇迹!”
“它采用了创新的三档能效架构,超大核的最高运行频率可达惊人的3.05GHz,为极致性能而生!同时集成的16核Mali-G59图形处理器,图形处理性能相比上代提升超过50%!”
“Kirin9X,是菊厂汇聚全球5G研发资源,倾力打造的史诗级巨作!它不仅仅是一颗芯片,更是开启未来智慧时代的钥匙……”
“……”
台下的反应瞬间爆炸!
闪光灯连成一片刺眼的白光,掌声、惊叹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参数意味着什么——性能的绝对领先和对未来网络的无缝拥抱。
常浩南盯着屏幕上那颗被光芒环绕的芯片图标,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他固然知道菊厂在5G上的投入巨大,但Kirin9X的激进程度,依然超出了他之前的想象。这绝对是不惜工本、押上重注的豪赌。
将这样一颗划时代的芯片,与同样划时代的5G手机和全场景战略放在同一场发布会发布,足可见菊厂的野心和魄力。
而在欣喜于国产技术飞跃的同时,常浩南心底也掠过一丝凝重。
这场发布会所掀起的风暴,其影响力恐怕不亚于即将首飞的那台“驺虞”。
它所激起的涟漪,必将迅速扩散至全球科技与政治的每一个角落。
……
实际情况,也正如常浩南所料。
大洋彼岸,华盛顿特区。
伊利亚·科恩坐在他那间可以俯瞰波托马克河、装修奢华的办公室里,巨大的电视屏幕上同样播放着慕尼黑发布会的直播。
当俞丞东开始介绍菊厂的5G端到端解决方案——从极简站点的Massive MIMO AAU,到云化重构的核心网,再到智能的网络运维平台——并铿锵有力地宣布“菊厂是全球唯一能为客户提供从接入、承载、核心到终端、应用、运维的端到端全场景5G解决方案提供商”时,科恩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作为母语使用者,科恩甚至能跟印度人正常沟通,理解电视里传出的英语自然不在话下。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