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理论上……确实很完美。”
片刻沉默之后,副手查理·布林克突然开口道,并且用铅笔敲了敲手里的数据表:“但要在2.4米长的隔离段铺设75组传感器……光是信号干扰屏蔽就非常麻烦,而且即便不考虑成本问题,X51A的薄壁外壳内部也没有充足的空间布线,工程上会不会有些难以实现?”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个年轻工程师偷偷交换着眼色——
自从国家安全局上个月突击检查服务器机房后,项目组里的工作氛围显得比过去沉闷了许多。
毕竟大家为了自保,都或多或少交过其他人的举报材料,并且也大致能猜出来,其他人一样这么干过。
虽然都是为了把水搅混,最后的结果也貌似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但经过这么一遭,心里不留下点芥蒂是不可能的。
好在布林克跟柯林杰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受到的影响不大,还在照常思考问题。
柯林杰从公文包取出个香烟盒大小的金属块,六边形表面布满微型孔洞:
“这就是解决方案。”
当他把设备放在投影台上时,所有人都看清了壳体上激光雕刻的“NHC-2100”字样。
“新视野公司的集成式复合静压传感器,每个孔洞后面对应着三层压电薄膜,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风洞测试显示,其空间分辨率比我们现有系统高400%,可以同时捕捉十二个轴向压力梯度,不会存在多点传感器带来的信号干扰和空间问题。”
布林克接过传感器,翻来覆去检查着,眉头仍未舒展:“这种集成度……散热怎么解决?”
“氧化锌纳米线基底。”柯林杰抽出一份专利文件,“高温下导电性反而提升,而且——”
他突然停住,因为后勤主管伊利亚·普尔正盯着专利文件的最后一页,那里清晰地印着**“专利持有人:菲利普·柯林杰”**,以及新视野公司的巨大水印LOGO。
空气凝固了一瞬。
柯林杰摘下眼镜,用衬衫袖口擦了擦镜片,故意让沉默多延续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公司。但这项技术已经通过DARPA的第三方评估,性能数据无可争议。”他环视众人,“如果谁有更好的方案,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没人说话。
不管柯林杰是为了通过自己儿子捞钱还是真的举贤不避亲,都没必要在这种时候跳出来跟项目主管作对。
最终,材料组负责人杰西卡·金站出来表态:“无论如何,总比再炸掉一枚四千万美元的验证机强。”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后面的事情就通畅多了,整个方案迅速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会议结束前,柯林杰宣布了新的时间表:
“硬件改动不大,预计三个月内完成组装,查理,你去和空军协调靶场档期,杰西卡和普尔,你们俩负责协调相关原材料和备件……”
“……”
实际上,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柯林杰依靠有限的地面测试资源、两次失败提供的飞行数据、以及自己老工程师的一点直觉,已经把X51A的实际进度推进到了跟华夏“凌霄-1”验证系统几乎相当的进度上。
甚至于,依靠更加先进的子系统传感器,有可能直接跳过数学和模拟计算方面的麻烦,重新占据一定的领先优势。
然而,变故却来得比预期更快。
……
三天后,当柯林杰正在电脑上修改燃料阀参数时,布林克连门都没敲就闯了进来。
“靶场被其它测试占用了。”他呼吸急促得不像个马拉松爱好者,“作战测试司令部说排期冲突,为了应对华夏方面隐形战斗机的威胁,JSF项目需要一种能够在弹仓内携带的防区外攻击弹药,测试窗口也在大约三个月后。”
柯林杰的视线越过显示器,却并没有表现得过于失态。
X51A的地位确实凌驾于几乎所有项目之上。
但其中绝对不包括JSF。
“先按备用计划走。”柯林杰关掉含有新传感器布线的文件夹,“问问对方最早什么时候能腾出测试窗口,我们最多只需要5-7天就够。”
“试过了。”
布林克把PAD转过来,屏幕上是空军装备司令部的回函,
“他们表示测试靶场未来至少9个月的档期都被锁定,建议我们'等待后续通知'。”最后几个单词被加粗的字体像刀尖般刺眼。
这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F35的所谓防区外攻击弹药并非什么新东西,只是在挪威人的现有型号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而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测试半年这么长时间。
在这个瞬间,柯林杰突然意识到,自从上个月NSA结束调查后,项目组似乎再没收到过任何一封标注“加急“的军方邮件。
还没等他仔细梳理这件事,伊利亚·普尔的声音就从门口传来:
“见鬼,三份采购订单被驳回,连风洞实验室的氦气补给都卡在审批流程。”
他递来文件上,鲜红的“REJECTED“印章覆盖了整张清单,柯林杰注意到被拒日期全是本周——或者更严格来说,都是今天。
“普惠那边有消息吗?”柯林杰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他此时已经感觉到,这件事绝无可能是巧合。
普尔摇摇头:“发动机交付推迟六个月,说是钛合金锻件供应链问题。”
这个理由荒谬得让柯林杰差点笑出声——普惠的俄亥俄工厂明明刚获得五角大楼的“战略物资豁免权”,可以绕过正常采购流程。
“我要亲自和他们的技术总监谈。”
柯林杰抓起外套。
他刚走出研究中心大门,就注意到停车场边缘的异常。
两名西装男子,一个在假装看报纸,另一个正用手机对着大楼入口。
柯林杰放慢脚步,用余光观察。
他没受过专门的反侦察训练,但老工程师的细致还是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看报纸的男人手指过于僵硬,而“打电话”的那位则根本没在说话。
他坐进车里,没有立刻发动引擎,只是通过后视镜继续观察。
果然,那两人迅速走向一辆没有警用标识的福特探险者。
NSA?FBI?国防技术安全局?
柯林杰的大脑飞速运转。
安全审查后面跟着一些例行的暗中调查行为,这倒不算是什么稀罕事。
事实上,这几乎属于大家心照不宣的内容。
但结合刚才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情况,他已经有些拿不准眼前的情况。
柯林杰掏出手机,犹豫了一下,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老爸?”电话那头传来菲利普的声音。
“菲利普,新视野最近有没有收到政府问询?”
老工程师开门见山。
电话那头的儿子先是明显一愣,接着回答道:
“确实收到了,我们刚才接到国防技术安全办公室的电话,说是需要我补充一些专利授权文件……”
”具体需要什么材料?“他强压下心中的烦躁。
“主要是过去一些专利的海外授权记录,还有与传感器集成方案有关的技术细节……都是过去从来没要过的,可能是有什么新的政策变化,不过你放心,我这边应付得来,绝对能保证按时交货……”
“……”
年轻的菲利普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只当这是正常的信息核查。
但柯林杰作为一名几乎完整经历过冷战时代的老古董,却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虽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纰漏,但自己,恐怕是被人给盯上了。
第1474章 遇事不决,量子化学?
与此同时。
京城郊外,怀柔科学城的一间会议室里。
“开始吧。”
常浩南的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情绪。
在东风-17公开展示之后,上级震惊于其产生的巨大正面影响,因此而大幅度提升了倾注在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的研发资源,整个项目团队的权限也随之而水涨船高。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无形的压力。
现在,更先进的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卡在了“凌霄-1“发动机的散热问题上,确实是大家之前都没料到的情况。
刑牧春推了推眼镜,打开了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五组复杂的流道结构图和数据曲线:”按照上次会议的要求,我带队尝试了五种不同的冷却流道优化方案。”
红色激光笔点在图表上,“方案三表现最好,在物理尺寸不变的前提下,燃料停留时间延长了3.5%。”
他没有给出任何评价,但会议室里已经响起轻微的叹息声。
受制于测试条件的限制,超高速空气动力学数据本身的一致性就相对较差。
3.5%,只能说将将突破了“随机误差”的范畴。
“这远远不够。”常浩南放下笔,“JP7燃料的热沉潜力在这种条件下只能发挥65%左右,延长3.5%的停留时间对冷却能力的提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坐在刑牧春旁边的总体系统工程师李敏迅速调出另一组数据:
“在工建委李主任的协调下,我们通过化工系统的几个研究所,测试了七种高热沉值燃料。”她指向一组红色曲线,“但表现跟JP7和JP8都没什么本质不同,而且成本还更高。”
在获得了大量的额外资源后,姜宗霖回到自己的老本行,重新牵头负责下一代JF系列风洞的研发,于是原本负责协调风洞测试与验证机开发的李敏就顺位“继承”了第二副总师的位置。
“而且会带来积碳问题。”常浩南直接指出了要害,“这些燃料的组分都过于复杂,模态转换过程中,积碳有可能直接导致发动机失效。”
会议室陷入了片刻间的沉默。
“各位,我们可能走错了方向。”
常浩南起身来到一面白板旁,笔尖在板上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单靠优化流道或者寻找现成的高热沉燃料,恐怕难以满足马赫数10以上的冷却需求。”
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是他从90年代带过来的习惯,只不过与时俱进换成了粉尘更少的版本。
他画出一个分子结构简图:
“从化学角度看,裂解反应遵循自由基机理。整个反应速率由最慢的步骤决定——在这里,是C-C键断裂产生烃基自由基的过程。”
随后,是一个更复杂的示意图:
“如果我们向碳氢燃料……在这里我们就以正庚烷为例,中添加一种物质,它的活化能比碳碳键更弱,能在较低温度下优先断裂产生自由基……”
他手上的动作稍慢,这会儿才画到一半,所以说完之后没有马上开始下一句话。
但下面已经有人猜到了后面的内容:
“引发剂……“
是栗亚波。
他面前的咖啡杯已经空了,眼睛却亮得惊人:“硝基乙烷!”
现场并没有太多化学专家,但对于成天接触的一些性质还是了解的。
很快有人疑惑:
“可是我记得……碳-氮键的键能应该是比碳碳键更强的?”
这一次,常浩南直接跟上了回答:
“碳-氮键确实更加牢固,但自由基分解反应所需活化能不会超过200kJ/mod,所以硝基乙烷确实满足我们的要求。”
他快步回到电脑前,在屏幕上调出数据库:
“唯一的问题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结果决定了,燃料成分改变可能直接导致燃烧特性变化,不像常规航发那样直接往里兑添加剂就行……所以,得先在相对保守的条件下安排一场测试。”
……
三天后的凌晨4点17分,风洞实验中心灯火通明。
常浩南站在控制室的防爆玻璃前,注视着技术人员将“凌霄-1“发动机模型安装到测试段,细如发丝的光纤数据线像蛛网般从风洞表面延伸出来,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燃料准备完毕。”刑牧春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轻微的电子杂音,“混合燃料已经通过闪点测试和粘度检测。”
常浩南按下通话键:“开始注入0.5%配比燃料。”他转身看向数据屏幕,上面已经开始显示燃料系统的各项参数。
在模拟画面中,淡黄色的燃料缓缓流入发动机模型的冷却通道。
“温度梯度准备就绪。”李敏报告道,她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整个模型的三维热分布图,“主加热器达到预定温度,随时可以启动。”
常浩南点点头,目光扫过控制室里二十多块显示屏。每块屏幕前都坐着一名技术人员,他们面前的键盘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明各自负责的系统。”启动低速预冷系统。”他下令道,声音在紧张的气氛中显得格外清晰。
随着一阵低沉的嗡鸣声,风洞的压缩机开始运转。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