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68章

作者:十月廿二

  毕竟正常人不会把麦克风藏在手腕旁边。

  “RF信号探测器,NSA标准配置的第三代产品,能检测到十五米内任何处于激活和信号发射状态的收音设备……”

  基斯克一边把手头的纸质报告分门别类摆好,一边解释道:

  “目前还处在试用阶段,不过以后应该会成为敏感行程的标配。”

  普拉巴卡尔听罢,露出有些难以置信的眼神。

  尽管没直接开口,可那个意思却很明显:

  现在确实是在查内鬼没错,但也不至于这么小心吧?

  然而实际上,基斯克担心的并非什么内鬼,而是他在本次行动中第一次直接体会到了“棱镜”监听计划的恐怖之处。

  那真是任何秘密都无所遁形。

  紧接着,便以己度人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美国的情报机构五花八门,万一其它部门也用这种无死角监听手段对付我,还有国防部其它同僚怎么办?

  所以不得不提前做出防备。

  当然,这些考虑肯定不能在明面上说出来,所以面对普拉巴卡尔的疑惑,他也只是例行性地表态道:

  “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种时候提高点警惕总没错……”

  这个时候,会议室门口又响起“滴”的一声,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推门而入,打断了二人之间的闲聊。

  “开始吧。”盖茨刚刚在国会山参加过一次质询,从他略显低落的情绪来看,过程恐怕并不怎么美好。

  面对进入低气压状态的领导,基斯克也赶紧将加密PDA放在会议桌上,指纹解锁后调出三小时前才更新的威胁评估报告:

  “首先是来自荷兰方面的消息,我们通过欧洲核燃料集团向HFR提供的弥散性核燃料起到了效果,根据那边传回来的情报显示,由于额外引入了对燃料有毒害作用的锆元素,华夏人在第一次尝试启动反应堆的时候就遭遇了失败,目前测试应该已经进入了停滞状态。”

  这个显而易见的好消息终于让盖茨的脸色好看了不少,但旋即又好像想起了什么:

  “不对,我记得当初申请这项计划的时候,你好像说过不会影响反应堆的正常启动,以免被对方过早发现纰漏?”

  基斯克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这位防长的敏锐性和记忆力实在了得,完全不像前任一样容易糊弄:

  “对于常规的启动方式而言确实不会有影响,但华夏人应该是借此机会测试了一种让反应堆受激自发产生中子的新技术,类似当年苏联人在空间核反应堆上用的那种,临界参数比较低,所以才导致失败。”

  听到了“新技术”这个关键词,盖茨才微微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不会引起怀疑?”

  基斯克照常给出了肯定,但又留有余地的回答:

  “至少,他们肯定会先检查自己的技术路线和测试方案是否存在问题,考虑到华夏国内唯一一部研究型核反应堆正在停堆升级,所以没办法进行对照实验,这个过程应该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说到这里,又把刚才就已经单独找出来的文件递到对方面前:

  “另外,根据能源部那边的说法,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一个能准确描述中子产生行为的数学模型,所以最后大概率是强行提高反应堆活性了事,这样一来,到对方真正测试氚增殖技术的时候,还是会得到符合理论原则但工程上完全错误的数据。”

  “呼——”盖茨翻开看了几眼,但因为并非专业技术出身,所以并未进一步发表意见,只是长舒了一口气,“我们头顶上的压力总归可以小一些了……”

  得益于独特的构型,华夏方面当年研制氢弹的速度很快,仅仅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不到三年,就引爆了第一枚正儿八经的实用型氢弹。

  但万事万物都是有代价的。

  特殊构型的小型化设计难度本就更高,加之核试验次数严重不足,10万吨以上的测试只进行了18次,导致华夏核武库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匹配其综合国力。

  这也是当前美国在战略层面上的最大优势。

  而现在看来,即便对方已经拥有了洲际弹道导弹乃至高超音速导弹,这个优势也仍然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下一件事。”

  盖茨的声音重新严肃起来:

  “针对X51A项目的安全核查,进行的怎么样了?”

  三人的房间里,温度仿佛猛地降低了10℃。

  “部长先生,恕我直言,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糟糕得多。“

  基斯克把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夹推过桌面,黑色皮面在会议室的长桌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一周的公开调查,我们收到了87份举报信,不过其中72份都是经费滥用和职场霸凌,剩下15份涉及技术争议,但也不是什么关键因素……显然这是有人故意想要把水搅混,所以我下令停止调查,并表示没有发现可疑结果,但在暗中对相关人员启动了监听计划。”

  “然后,很快就发现X51A的项目主管沙普尔·柯林杰博士,存在重大嫌疑。”

  这个名字,让一贯坐得住的盖茨直接炸了毛:“谁?”

  “波音公司高级工程师,超高速空气动力学领域专家,X51A项目总负责人,沙普尔·柯林杰。”基斯克重复了一遍,接着继续道,“在监听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与一名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卡尔·海因茨·布林克曼教授有着高度可疑的通话,这是监听记录。”

  他说着点了下PDA的屏幕,麦克风中随之响起一阵静电噪音,随后是一个明显经过压抑的男声:“卡尔,上次的数据确认全部销毁了吗?”

  回答的德语口音很重:“你放心,我已经再次确认过了,全部处理完毕,没有备份。”

  接着又是第一个男声:“测试序列号也要抹掉,特别是7月那批……”

  “……”

  录音播放结束之后,基斯克继续补充道:

  “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位布林克曼教授本人与华夏之间存在任何直接关系,但亚琛工业大学曾经与华夏方面负责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的华夏科学院力学所进行过相当深度的合作,双方甚至共同升级过一套高焓超高速风洞……因此,他也有可能只是个中间人。”

  “不是重名?”

  盖茨有些自欺欺人地又问了一遍。

  基斯克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缓缓摇头。

  前者的呼吸明显停滞了一瞬间。

  他想过会有一个“高级别”的内鬼存在。

  但没想过能高到这种程度。

  内鬼都干到机密项目一把手了,传出去简直比剑桥五杰还丢人。

第1472章 告密者?

  前者抬手示意他先别说话,自己需要缓缓。

  过了大约半分钟,才重新开口问道:

  “先告诉我,这个泄密渠道存在多久了?”

  基斯克的语气仍然平淡:“根据通信模式进行回溯式分析,至少三年。”

  听到这个数字,盖茨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好在他一直维持着斜倚在靠背上的动作,这才没有在两名部下面前出丑。

  而基斯克的报告则还在继续。

  他从PDA上调出一张表格:“这是完整的时序图谱,柯林杰与德国方面的首次可疑接触甚至发生在X-51A第一次试飞之前。”

  普拉巴卡尔调整了她的全息投影仪,一组复杂的关系网络图悬浮在会议桌中央。”请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她放大其中一段,“在柯林杰与亚琛工大的布林克曼教授会面两周后,华夏的《空气动力学学报》突然发表了一篇关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激波控制的论文。”

  盖茨皱眉看着论文摘要中闪烁的高亮段落:“这看起来像是基础研究。”

  “确实如此,而且作者名不见经传,也查不出跟对方的高超音速项目有什么直接关联。”普拉巴卡尔点头,“但如果将这篇论文的数学模型与X-51A第四次设计迭代的CFD模拟参数进行比对……”她调出另一组数据,两组方程在空气中重叠,“相似度达到78%,远超学术界的正常交叉范围。”

  远在万里之外的常浩南万万不会想到,某个不知名博士生为了毕业而随便发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章,竟然都能成为加深美国方面怀疑的证据。

  只能说,预设结论的调查一定会出岔子。

  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突然下降了几度。盖茨的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调出柯林杰的完整档案:

  “呢么……动机呢?”盖茨突然问道,“柯林杰的家族七十年前就移民美国了,他在波音工作了快三十年,还获得过国防部杰出服务奖章……为什么要背叛?而且这里的档案显示,他在2003年时就通过了TS/SCI级安全审查,背景调查也没有任何瑕疵。”

  “动机这种事情……谁又能说清楚呢?完美的掩护往往需要真实的资质。”基斯克打开他的第二份文件,全息投影切换成一组财务图表,“问题出在这里。柯林杰的儿子拥有'新视野技术咨询公司'35%的股份,这家公司过去五年承接了十七项国防部小型研发合同,总金额480万美元。”

  普拉巴卡尔则调出合同清单:“其中有九项涉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辅助技术,包括热防护涂层测试和传感器校准。虽然不涉及核心机密,但足以构建完整的技术拼图。”

  盖茨突然坐直身体:“你们是说,他通过儿子公司合法获取了部分技术,再结合自己掌握的机密……”

  “构建了完整的X-51A技术图谱。”基斯克完成他的思路,“最精妙的是,这种分散的信息传递方式几乎不可能被常规审计发现……实际就算发现了也并不违反什么规定,如果不是华夏人在怀柔的异常发言引起了我们注意……”

  “等等……”

  盖茨这会儿已经有点进退失据,早就没有了几分钟之前的从容:

  “怀柔又是怎么回事?”

  “三天前,一个俄罗斯代表团参观了京城怀柔的风洞中心……临时行程,所以里面还掺杂了一些保密程度比较低商贸领域人员。”

  基斯克半举起手中的PDA,上面是华夏方面对此事的公开报道:

  “当然,参观的部分只是最外围,倒是没什么值得在意的,但在交流过程中,华夏方面的一名技术人员无意中透露了不少对于我们X51A项目的评价……我们通过多个渠道,基本拼凑出了完整的内容”

  盖茨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技术术语:“'X51A的进气道设计存在根本缺陷……激波-边界层干扰计算使用了错误的湍流模型',导致在俯冲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失控……”

  他抬头看向普拉巴卡尔:“这些信息准确吗?”

  后者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似乎给出这个答案对她来说非常困难。

  “实际上……”

  DARPA负责人面露尴尬:

  “因为X51A和HTV2都从未真正飞到过弹道末端,所以我们也不清楚是否真的会在俯冲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失控,至于X51A前两次测试的失败原因……考虑到调查工作是由柯林杰本人主持的,所以结论恐怕也无法采信……”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普拉巴卡尔也觉得这部分说下去实在丢脸,于是赶紧跳到了最关键的部分:

  “不过,对方给出的X51A进气道特征描述是完全准确的,而这本应该是绝密信息。”

  “立即终止柯林杰的权限。”盖茨的声音突然提高,满脸都写着气急败坏,“通知FBI准备接手——”

  “恕我直言,部长。”基斯克按住文件夹,“仅凭这些,法庭最多判他违反信息安全条例。我们需要知道数据流向哪里,还有哪些人参与。”他指向录音文字稿的某一行,“柯林杰提到'7月那批',暗示这已经是个持续性的网络。”

  普拉巴卡尔调出一张项目进度表:“我们可以在X51A的下次测试中植入假参数,通过柯林杰的渠道反向确认接收方。”

  “然后呢?再花六个月钓鱼?”盖茨冷笑着反问,“总统的每日简报我该怎么写?'尊敬的阁下,我们最机密的武器项目负责人正在贩卖国家机密,但请放心,我们在耐心收集证据'?”

  这问题没法回答。

  技术上的最优解在政治上完全不可行,那么让步的只能是前者。

  “部长先生,也许有个折中方案。”普拉巴卡尔在电脑上调出一份新的图表:“我们可以表面上维持X-51A项目,但将大部分资源秘密转移到新的'海龙'项目——这是海军研究办公室提出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方案,采用相似的技术,但却是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

  “双轨并行?”盖茨皱眉。

  “是的。X-51A作为诱饵继续运作,但只保留基础团队。真正的研发力量转向'海龙',由全新的、经过严格审查的团队负责。”普拉巴卡尔解释道,“这样既能继续监控柯林杰的网络,又不会耽误我们的技术发展。”

  “还可以进一步增加DARPA掌握的经费。”——当然,这句话是在心里面说的。

  基斯克补充道:“我们已经在柯林杰的办公室、住宅和车辆上安装了监控设备。如果他确实是一个间谍网络的中心节点,很快就会有更多发现。”

  盖茨走回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我需要向总统汇报此事,但在那之前……”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最终走到窗前,望着不远处的波托马克河:“柯林杰的行动必须被全方位监控起来,但按基斯克的方案,暂时不公开。”

  “那X-51A项目呢?”普拉巴卡尔问。

  “继续,但只保留最低限度的人员和资金,告诉柯林杰,由于预算削减,项目进度需要调整,让他继续工作……同时记录每一个动作。”盖茨的目光转向窗外渐暗的天空,“至于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就按你的想法处理,尽快启动'海龙'项目,最高优先级,我要每周听取进展汇报!”

第1473章 临门一脚

  为期一周的常规安全调查并没有直接影响到X51A项目的正常推进。

  大约4000公里外。

  华盛顿州,西雅图测试与制造中心。

  当沙普尔·柯林杰的鼠标在大屏幕上点出最后一道压力分布曲线时,研究室的防爆玻璃外刚好掠过一架波音737技术验证机的阴影——

  由于原本计划与787并行的全新中型客机项目被取消,波音737不得不在现有NG型号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度大改,以应对空中客车下一代A320的正面威胁。

  但作为一款45岁高龄的老型号,737的很多设计,例如与地面距离过近的主翼位置,以及最初作为50吨级飞机规划时过小的制动容量,都已经不太符合未来15-20年内民航客机的需求了。

  为此,737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般的大改。

  以至于区区一个改进型号,还特地弄出了两架专门的技术验证机。

  柯林杰把目光从外面收回来,抬头看了眼挂钟——这场持续六小时的技术会议已经让所有人的西装外套都皱成了抹布,但隔离段激波控制这个困扰X51A项目两年的幽灵,终于被他的静压阵列方案钉在了幻灯片上。

  “所以传感器间距压缩到3.2厘米后,我们就能用伯努利方程反推激波位置。”

  柯林杰用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上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图,那些代表激波锋面的红色锯齿原本如同疯长的野草般无法预计,但现在却在他的梳理之下变成了被驯服的野兽,规整地排列在预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