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104章

作者:若谜喵

  【“而不是再起兵戈。”】

  【“再者,士兵因为连年争战,已有抵触情绪。”】

  【“而百姓则因为灾情无粮可存只能勉强一家老小度日。”】

  【“再起兵戈,就会要了他们的命,会让他们流离失所,甚至起义。”】

  【“所以,只能是暂时先让吐蕃各国占领,等几年后,大唐国力恢复,再用兵征讨,夺回疆土。”】

  【“不然一动兵,大唐溃矣。”】

  【李宽点点头:“就按右仆射所言。”】

  【随后,他说出自己的疑惑:“那这样,这几年不起战事了,边境还需那么多兵马吗?”】

  【薛元超立马附和:“陛下,应该还需要,以免吐蕃各国再度兵犯。”】

  【“但不过,为了避免士兵数年未归,让家中长辈儿女担忧,该采取轮流制。”】

  【李宽假装恍然大悟的哦一声,叩问道:“噢?什么叫轮流制?”】

  【薛元超把轮流制的大致意思讲了出来:“轮流制就是让士兵、将领每隔一段时间归家,休养。”】

  【“这样既保证了战斗力,又保证了士兵、将领皆不会产生厌倦情绪,还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啊。”】

  【众大臣一听,心知肚明了。】

  【原来陛下拐那么大的弯,是想借机收回边境兵权啊!】

  【没错!】

  【其实,薛仁贵一开始提出这件事,是李宽安排的。】

  【李宽的真正目的,是节制天下兵马!!!】

  【不然,兵权不在朝廷上,恐会出大乱。】

  【李宽微微颔首:“右仆射说的这个轮流制好啊。”】

  【“你们还有什么补充意见没?”】

  【众大臣毕恭毕敬道:“臣等并无。”】

  【李宽:“好,那就按这个法子办下去了。”】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件重要的事。”】

第127章 科举制改革!世家一个屁都不敢放!

  【不少大臣听此,两两相对,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除了这些外,难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

  【而有些人心里门清着,知道接下来要讲的是什么。】

  【李宽平静的抛出话题:“这件事,那就是科举。”】

  【“科举?!”】

  【“朕欲对科举改革。”】

  【某个大臣对此起疑心了,说道:“陛下,科举现阶段已然是很完善了。”】

  【“还能怎么改?”】

  【李宽冷笑一声:“完善?!”】

  【“呵!”】

  【“若是真的完善,那便不会在承德年间出现中举之人十有八九都是士族之人了。”】

  【“这?!”】

  【薛元超:“臣认为陛下所言极是。”】

  【“若再不对科举改革,平民将不会有出头之路。”】

  【“上升阶梯定会被世族给阻挡住。”】

  【“未来一定会再现黄巢之事。”】

  【“那样便是大唐之祸啊。”】

  【他赤裸裸的把世家隐藏在背后的上升阶段给撕开了。】

  【那些大臣瞪大眼睛看着他,好家伙,你也是士族之人啊,咋都第一个响应的。】

  【有些聪明人则联想到当初李宽清理世族的画面,心中感慨。】

  【陛下真的是好深的心思啊!】

  【从一开始对世家下手,就已经定好了今日。】

  【真当是心思缜密啊!】

  【这一刻,狄仁杰也公开支持,科举制要改革。】

  【两个朝廷巨头都支持了。】

  【再加上,陛下是最大的支持头子。】

  【那些墙头草大臣自然是纷纷附和。】

  【而有些大臣则心不甘:“陛下,科举改革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个完整的章程呀。”】

  【“要不然会出大乱的。”】

  【李宽淡淡道:“已有。”】

  【“你去拿给众大臣看。”】

  【“是,陛下。”】

  【众大臣以一副我倒是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章程模样,来看。】

  【“科举糊名制改革?!”】

  【“依据地方教育资源来设录取名额?!”】

  【“平民、寒士最少要占中举名额当中的十分之三?!”】

  【“增加农科、兵科……!”】

  【当他们刚看时,却没有想到,太过于完美了,让他们一时找不到任何破绽。】

  【“这、这、这。”】

  【不少大臣见他有备而来,一看是铁了心了,因而便顺大众了。】

  【而仅剩的几名世家大臣,还想蹦哒蹦哒几下,看看能不能咸鱼翻身:“陛下,这科举改革哪哪都好。”】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保障寒士、平民的名额要达到十分之三。”】

  【“这代表着他们能力不足也要录取。”】

  【“这样一来,无能之辈会渐渐地占据于朝廷。”】

  【“后面让他们这些无能之辈下任为官,岂不是对百姓不负责?”】

  【“臣认为这一点该去掉。”】

  【又有人叩问:“陛下,臣认为农科并不需要纳入。”】

  【“这样会给科举的人增添新的学业负担。”】

  【“农业就交给那些小吏就好。”】

  【又有人发言:“陛下,臣认为按教育资源来划分名额不妥。”】

  【“强就是强,弱就是弱。”】

  【“让那些无能之辈上台,是大唐之失啊!”】

  【一下子,涌出了一大堆的建言。】

  【对此,李宽一个也不听,摆摆手:“此事就这么定下来。”】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没有完美的制度。】

  【再说了,依照这个科举来,能减缓大部分情况,比如未来因世家消失后的党争。】

  【所以说,只要按这个改革来,这一项科举制度就会是性价比最高的制度了。】

  【众人一惊:“啊?!”】

  【不是要商议吗!怎么就直接定下来了。】

  【那朝堂都直接成了你的一言堂了,还要我们干嘛!】

  【李宽那冷冷的瞥了一眼:“嗯?!”】

  【“怎么?!”】

  【那些大臣面对如此强势的他,讪讪一笑:“没什么没什么。”】

  【归根究底,还是前些日子李宽屠杀太多世家的缘故。】

  【那一波,完全是把反对力量的心气给碾灭了。】

  【李宽:“好了,此事定下来后,你们要多做准备。”】

  【“待明年再开科举之时,我希望能涌现出符合这一方面选拔出来的人才。”】

  【“是,陛下。”】

  【“嗯,退朝。”】

  心系世家的大臣,皆脸色一变。

  这不是在刨世家的根吗?!

  这不是在削弱世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崔民干舒了一口气,这样就不用我背锅了。

  楚王殿下,你一路走好啊!嘿嘿!

  不过话说回来,这世间居然会有如此歹毒的科举制度。

  时间久了,我等世家必难以抵御皇权,只能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地步。

  唉,陛下已然是蠢蠢欲动了。

  这时,看到这的李世民,那一双眼睛愈发明亮。

  科举糊名制?地方教育资源来设录取名额?平民、寒士最少要占中举名额当中的十分之三?

  这个逆子挺有头脑的啊!

  这一套实施下来,世家再无翻身之地!

  这个逆子居然会想到这一种方案。

  真是奇了怪了!

  他真有这么聪明吗?!

  算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个稍微改改就直接拿来用。

  毕竟确实是比原先科举好多了。

  等等,那我这先前布置下的陷阱,岂不是无用武之地了?!

  有了,那就这样办。

  对了,那个党争又是什么?!

  是这个逆子看到了后面科举后造成的影响吗?!

  算了,先估计这个了。

  “崔民干!”

  崔民干听见李世民叫他,当即一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