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第151章

作者:守柴炉

  那个在她面前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的庶子?!这怎么可能?!

  “到底怎么回事?!允熥他疯了不成?!”

  吕氏的声音尖利起来,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具体缘由”

  “只听说三殿下抱着那个铁盒子,就要硬闯华盖殿见皇上,被锦衣卫和孙公公拦下了”

  “后来.后来不知怎的,三殿下就突然抢了锦衣卫的刀,把把孙公公给.”

  宫女吓得说不下去。

  “铁盒子?”

  吕氏微微一愣,不由呢喃道:“该不会是那个铁盒吧?”

  话音落下,她就猛地想起之前傅友文、茹瑺他们如临大敌、疯狂搜寻的那个失踪的铁盒!

  难道……难道就是赵乾留下的那个铁盒?

  它怎么会到了朱允熥手里?!

  就在吕氏惊疑不定的下一刻,另一个浑身湿透、显然是拼命跑回来的小太监冲进殿内,带来了更详细、也更致命的消息:

  “娘娘!娘娘!三殿下他.他杀了孙公公后,就在殿外大喊”

  “大喊什么?!”

  吕氏烦躁的厉喝出声。

  小太监连忙道:“大喊那铁盒里装着关乎太子爷死因的证据!说太子爷是被人害死的!求皇上主持公道!”

  “轰——!”

  如同九天惊雷直接在脑海中炸开!

  太子死因?!被害死的?!

  吕氏如遭雷击,整个人彻底僵在原地。

  她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种极致的震惊和茫然。

  她从未想过.从未敢想过这种可能!

  朱标她的丈夫,大明帝国的太子,怎么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她清晰地记得,朱标最后那段时间是多么痛苦。

  背上的痈疽反复发作,痛彻心扉,高烧不退,人迅速消瘦下去.

  太医们说是痈毒入体,加之感染风寒,病情急剧恶化,药石无灵.

  她一直以为,那是天命!是朱标操劳过度,熬干了心血!

  她虽然悲痛欲绝,但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可现在,竟然有人说.是被人害死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吕氏下意识地喃喃自语,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是谁?谁那么大胆子?!谁那么狠毒?!”

  但下一秒,无边的恐惧如同冰水般浇灭了她的震惊和愤怒。

  她蓦然想起自己刚刚派了孙仁去阻拦朱允熥,还用朱明月、朱明玉的性命威胁他。

  而现在,孙仁死在了朱允熥的刀下,朱允熥拿着那个要命的铁盒,口口声声喊着太子死因、遭遇威胁……

  皇上会怎么想?!

  皇上那多疑的性格……会不会认为孙公公的阻拦是做贼心虚?会不会认为她吕氏派人去威胁皇孙,是为了掩盖真相?!

  甚至会不会怀疑太子之死与她吕氏有关?!

  这些念头如同毒蛇,瞬间噬咬了吕氏的心脏,让她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允炆呢?!允炆怎么样了?!”

  她猛地抓住嬷嬷的手,声音嘶哑急切地问道,指甲几乎掐进对方的肉里。

  “二殿下二殿下当时正在殿内给皇上送参汤.也被”

  小太监颤声回道:“也被皇上下令看管起来了说是没有旨意不得出入”

  【允炆也被软禁了!?】

  吕氏只觉得天旋地转,最后一丝力气也被抽干,瘫软在榻上,面无人色。

  【完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巨大的恐惧和懊悔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

  自己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派人去阻拦?!

  如果自己不派人去,或许.或许就不会有孙仁被杀,就不会让皇上疑心到自己和允炆头上!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然而,在极致的恐惧和懊悔之后,她心中忽地升起了另一种情绪。

  一种难以抑制的怨恨,如同野草般疯狂滋生出来。

  【允熥!明月!明玉!】

  【这三个小贱种!】

  他们拿到了这么要命的东西,知道了这么天大的秘密,为什么不先来告诉自己这个母妃?!为什么不和自己商量?!他们就那么信不过自己吗?

  还是

  他们根本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扳倒自己和允炆,好为那个死去的常氏和那个不成器的朱允熥争夺太孙之位?!

  尤其是朱允熥!

  他竟然敢当众杀人!还敢血溅华盖殿!?

  他把事情彻底闹得无法收场,将所有的目光和怀疑都引到了东宫!

  他这是要把他们母子往死里逼啊!

  【白眼狼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吕氏气得浑身发抖,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

  【我这些年真是白疼他们了!竟如此害我!害允炆!】

  但她心里清楚,此刻再多的愤怒和怨恨都无济于事。

  皇帝已经介入调查了,铁盒也已经呈上了,朱允炆被看管成了事实。

  她现在什么都不能做,什么也不敢做了。

  任何一丝多余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为心虚,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她只能等。

  等皇帝的裁决。

  等那个可能将她打入地狱,也可能…..还她清白的最终结果。

  这种将命运完全交托于他人之手、生死一线的感觉,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恐惧。

  她望着华盖殿的方向,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恐惧,有怨恨,有懊悔,还有一丝微弱的、祈求上苍怜悯的希望。

  整个东宫,陷入了一种死寂的、等待着最终审判的恐怖氛围之中。

  另一边,华盖殿。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中流逝。

  汤和与常升的眉头越皱越紧,两人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逐渐变为浓重的疑惑和深深的不解。

  也不知过了多久,汤和放下手中的誊抄本,苍老的脸上布满疑云,他拱手沉声道:“皇上,老臣……越看越觉得蹊跷。”

  “是啊皇上!”

  常升紧接着开口,语气带着强烈的困惑:“臣亦有同感!这……这账册似乎……不完整?或者说……逻辑难以自洽?”

  “何处蹊跷?”

  老朱的目光锐利如刀:“讲!”

  汤和指着副本上关于陕西的部分,语气极其凝重:

  “皇上请看,这几处记录陕西军械非常规调拨和粮饷超额损耗,数额巨大,时间点也敏感,确实触目惊心。但是……”

  “怪就怪在,这些记录都是孤证!”

  说完,他进一步解释道:

  “比如这笔涉及秦王麾下卫所的军械记录,只有支出,没有载明接收方批核印信,更没有后续的核销或补充记录,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这不合户部、兵部联动的账目流程。”

  “若真有其事,绝不可能在相关衙门的档案中不留任何其他痕迹。”

  “还有这些记录陕西官员结、插手东宫、或地方事务的内容.”

  常升补充道,眉头紧锁:

  “其语焉不详,多是用某官、某地特产代指,缺乏具体人名、职务和事件细节,更像是道听途说的风闻奏事,而非严谨的账目记录!”

  “这与后面那些关于东宫内部用度的时间、物品、数量皆记录得极为详实、甚至精确到两钱的部分相比,显得格外突兀和粗糙。”

  汤和总结道,眼神中充满疑虑:

  “皇上,老臣并非认为陕西之事绝无可能,但单凭这账册上所录,漏洞颇多,难以直接取信,更无法据此断定藩王罪行。”

  “反而像是……”

  他们的结论是:“有人刻意将一些真假难辨的传闻、甚至可能是真实的东宫问题,与这些模糊不清的陕西指控强行捆绑在一起,企图误导视听!”

  “铁盒里的账册,关于东宫内部用度异常的部分,记录详实,可信度高,极其致命。”

  “但关于陕西贪腐、结党、插手东宫的部分,则显得模糊、孤立、缺乏佐证,难以直接采信,甚至可能是有心人故意掺入的沙子,目的是搅混水,或者借刀杀人!”

  这个结论,让老朱的眉头死死锁紧,心中的疑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重!

  不是简单的真假问题,而是真中有假,假中可能又藏真?

  有人把真的、关于东宫的致命证据,和模糊的、难以证实的、关于陕西的指控,混在了一处?

  这是什么手段?

  是想抛出部分真相,引咱去查,然后借咱的手,去打击他们想打击的陕西势力?

  还是说,陕西的事确实有,但做账的人级别不够,只接触到部分信息,所以记录不全?

  又或者……这根本就是两件事,被有心人故意放在了同一个盒子里?

  无数的念头在老朱多疑的大脑中飞速盘旋。

  他猛地想起朱允熥闯宫时嘶喊的‘遭人阻挠威胁’、‘以姐姐性命相挟’……

  难道,阻挠他的人,不是怕东宫的事曝光,而是怕陕西的事被深挖?

  所以故意用这种真真假假的方式,既抛出了无法掩盖的东宫问题,又试图将更大的祸水引向别处?

  还是说……这根本就是幕后黑手的一石二鸟之计?!

  老朱听完汤和与常升的分析,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眼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更深沉、更冰冷的疑云所取代。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好手段!真是好手段!

  竟然用这种半真半假的东西来糊弄咱!

  东宫的部分详实刺目,逼得咱不得不查!

  陕西的部分却模糊不清,漏洞百出,是想引咱去疑心老二、老三他们?

  还是想故意露出破绽,让咱觉得整个铁盒都不可信?!

  一股被戏弄、被利用的暴怒在他胸中翻腾!

  他的目光骤然变得无比骇人,猛地射向宋忠,声音如同九幽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