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族长还特意交代了族人,此事要低调。实际上他也知道,族人不可能不对外说。最多三天,十里八乡的都能传遍,也许还不要三天。
族长不是不想大张旗鼓,而是摸不清楚贵人的习惯,私下里问过李东,知道贾琏不是喜欢张扬的性格,这才平淡的处置。没有倚老卖老,那是因为身份差距太大了不敢,不是不想。
天黑前,贾琏才回到荣国府,人还在门口呢,被等在这里的管家请去见了贾赦。
见面之后,贾赦直接道:“免礼,说正事。商队的事情由东府赖二抓总,西府这边没什么可用的人,你二叔的意思,周瑞跟着商队去辽东盯着。”
贾赦说完,盯着贾琏看,这事情就挺尴尬的。之前放了大话,事到临头却无人可用。
这事情怎么说呢,邢夫人是所谓的填房,尤氏也是填房,比不了正室。
因为地位的尴尬,邢夫人那边是没人跟过来的,东跨院这边的管家,那都是分家的时候带过来的,原著里连个姓名都没有的。这样直接导致了贾赦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人跟着去。
贾琏听了嘴角微微一撇,冷笑道:“怎么,父亲还担心他们坑您的钱,说真的,我还巴不得赖家兄弟和二房那边勾起起来,昧下您的收益。就怕他们没这个胆子!”
贾赦这个人,真就是剩下一个端着的架子,还有一张嘴。就这么点事情,着急上火的。
贾琏判断,贾赦是有过一些经历的,对于贾家的事情也很清楚,对于京师勋贵的掌故也很了解。但这人没什么担当,或许是被养废了,又或许是什么别的原因,被打趴下了,从此脊梁骨也自不起来,加之在荣国府也只能在东跨院圈地自萌,导致任何事情都很尴尬。
这么说吧,贾赦还没习惯因为儿子贾琏的崛起带来的变化,不够理直气壮。
听了贾琏一番话,贾赦低头沉吟稍倾,脑子还是有的,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最终还是有点底气不足的问:“你祖母总归是向着二房的。”
读过原著的贾琏连连冷笑:“向着那个衔玉而生吧?辣么大一块玉,也不怕噎死。”
嗯,原著有道有释,有仙有魔,本书的主角贾琏表示,都给我闪一边,我要开挂了!
贾赦听儿子这么一说,总算是稍稍显得硬气了一些,回了一句:“那就如此吧!”
贾琏抱手见礼之后,转身走人了,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膈应的。
无论如何,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贾琏,依旧要继续。
现代灵魂非要坚持是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没错,融合灵魂的贾琏表示,太特么的遥远了。还是关心关心眼前的事情,比如李冬的校对工作,贾蓉卖算经题集的买卖。
正月十五,太上皇搞了个灯会,要与民同乐。承辉帝无法抗拒,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这一天,在遥远的西域,葱岭阻挡了大周将士的铁蹄,王子腾立马遥望着云端的山峰,环顾四周,对左右道:“匪首尤素夫北窜,可有勇士愿意前往浩汗王处索要?”
账下主簿周林挺身而出,策马上前道:“卑职随军以来,寸功未立,求大帅给个机会。”
边上有人过来抢攻:“周主簿一介书生,冒险前往贼巢的活让给我这个大老粗。”
周林昂首朗声道:“昔有班超投笔从戎,入虎穴杀贼子,林欲效先贤走一遭,看看那贼巢是虎穴还是狗窝。”
众人听了顿时轰然大笑,出来抢功的武将也觉得气势输了,掩面退下。
王子腾抚掌微笑,满意的看着主簿周林道:“好一个投笔从戎的书生,勇气可嘉。只是这大雪封山,你想过去除非长出翅膀飞过去。为今之计,只能以待来年开春了。”
领军厮杀一年的王子腾,豪迈的语气中掺杂着一丝落寞。
回转的大营的王子腾,决定暂时放下个人荣辱,从西域的长治久安入手,给皇帝上奏。
西域距离京城万里之遥,然则地缘极为重要,西域不安,西北不宁。
从这个角度出发,西域不能再进行羁縻统治,而是要彻底的把握在朝廷的手里。解决办法就是驻军,派大员长期坐镇西域。至于杀了多少人的事情,王子腾并不在意。西域这个地方,只要有草场在,原本占据此地的游牧杀光了,就会有新的游牧填进来。
【蛮夷者,畏威而不怀德,臣行杀戮之事,不求青史留名,但求西域五十年无战事。】
王子腾写下这段话之后,放下手里的笔,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个人的地位达到了一个高位后,身上背负的担子不仅仅是朝廷的期望,还有好几家人。
如果仅仅考虑个人,王子腾很清楚该怎么做,急流勇退罢了。
当前的柳大帅就是这么干的,如今自己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
只不过,刘大帅下令杀的人,没有自己下令杀的多罢了。
具体数字,王子腾没有统计,百万头颅总是有的。
要不是冬季来临,大雪封山,杀的兴起的大军,也许就翻越葱岭,杀进当年唐朝的安息都护府,去龟兹故地走一遭。王子腾也很清楚,想去龟兹看一眼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
朝廷没钱了,大军在西域的收获倒是不小,那又如何呢?难道还能让将士们把装进口袋里的钱财掏出来不成,那是要引发兵变的。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西域南疆,王子腾在北疆走一路杀一路,南疆那边迟迟没有派人来谈,这就很不正常。这些部落之间,都是有姻亲关系的,万一南疆的首领心怀怨怼呢?没准就是要打一仗的,现阶段南疆没有明确的扯旗造反,王子腾无权处置,只能上奏朝廷请示。还有一个就是,王子腾被弹劾了,上奏自辩的事情,该怎么落笔呢?
正月十五一过,京师的举子们又安静了,过年期间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在街上的现象,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会试的主考早早定下,李清建议在崇文门税卡加征奢侈税的回报。
顺天府的新科解元李冬,首选推销地点自然是青云书院,新的书院班子已经产生,在太上皇的干预下,几个坐冷板凳的翰林,来到书院搭起了架子。
从此,青云书院开了有现任官员出任山长的先河,书院的名字没变,本质却悄然变化。
开学第一天,李冬直升加班,大家都在忙着招呼热络的时候,新人李冬则找到林平,丢给他一本习题集道:“拿去做,不懂的来问我。”
林平没想到还能有这待遇,顿时泪目,颤声道:“李兄,我……。”
因为哽咽,林平说不下去了,李冬叹息道:“如果非要说有错,那也是这个世道的错。”
林平“哇”的一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众人目光顿时被两位新生吸引,再看桌上摆着一册的名字,嗯?《算经题集大全》!
一本题集能给林平感动成这样?难不成有讲究!
李冬有点无语,没曾想林平是这个反应,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第122章 李清的野心
一个上午李冬都没安静过,似乎整个青云书院的人都找来了,就为了一件事。
书是哪里买的?然后用一种懂的都懂的表情看人,顺便还表示一下谢谢。
新科解元做过的题,你要说大家不误解,那都是怪事了。
这是李冬给大家的福利!
最后连算经教习都找来了,很干脆的表示,李冬同学帮个忙,书院五百多人,每人一本,价格好说,走校方费用集体采购。
新上任的山长是个会做官的,青云书院发生那件事情后,新科解元就是书院的门面。
同学们的集体意志嘛,自然从善如流。
李冬也没课好上,直接出书院联系贾蓉,午饭前五百本题集全部送到。
做完这一单的李冬心里默默的算了一笔账,一本书能拿三钱银子,十本就是三两,五百本,一百五十两,原来找对了人找对了路子,钱这么好赚的。
挣钱如此,做事呢?做官呢?
李冬是個善于思考的人,任何一件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面前,该如何面对,首先就是要分析手里掌握的资源,然后整合资源,最后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找对了人,李冬有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因人成事么?
消息传的很快,次日上午,满大街的举人穿梭与各个书店,找一本算经题集。
没有经历过题海战术的古人,头一次生出了急迫感。
贾蓉也没想到,首印的两千册,一天就卖完了,三大书院就买走了一千五百本。以前不是没卖过时文题集,怎么没这么好的生意呢?
没说的,加印吧,再来两千册。
钱给够,印刷局那边表示,连夜加班不算事,只要钱给够,一切都不是事。
内务府那边也没想到,半死不活的印刷局居然能咸鱼翻身就算了,还有日趋兴旺的意思。
贾蓉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一天,走进一个衙门,能被人如此捧着。
颇为费解的贾蓉特意找贾琏感慨了一番,没想到内务府大爷们也有如此好说话的时候。
贾琏无语的看着这个便宜侄子,告诉他你现在不过是价钱翻三倍,等你加五倍的时候再去看看你是个啥待遇。贾蓉一阵傻笑后表示,我可不傻,这不是临时赶工才加三倍价钱么?会试之前这一波行情过去,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地呢?
再说了,看见算经题集能挣钱,不知道多少书院在准备搞盗版呢。
等这波行情之后,平价的题集,可以走通州沿着运河卖,我多卖一本,就多赚一本的钱。
卖书的事情说完了,贾蓉又提起了商队的事情,语气上可没那么好听。
“我那老子太过信任赖二,未必是一件好事。”贾蓉自打做了生意之后,很多事情都摸清了,所以才有此一说。贾琏对此自然要给他开一剂药方:“你怕什么?赖家兄弟说穿了就是奴才,你就当养着的猪,需要的时候杀猪取肉即可。”
贾蓉听了露出兴奋之色道:“那可不,不过现在是我老子当家啊,要等很久的。”
贾琏窃喜,辛辛苦苦培养贾蓉,总算要结出果实了。
“珍大哥嘛,确实是个麻烦。有个事情你得当心点,自己挣的钱千万要收好,别让你老子知道具体数字,否则他能给伱一锅端了不说,还能给你的锅砸咯。”
贾蓉深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贾珍早就想这么做了,要不是身后有琏二叔和贵人站着,贾珍早就下狠手了。贾蓉想起这个愤愤道:“年三十哪天去玄真观看老不死的,走之前我老子开口要了二百两银子,说是让我尽孝心。”
贾琏一听这个更高兴了,还有这个事情的么?没说的,赶紧拱火。
“忍着吧,【孝】字大过天啊!”贾琏这话听着没问题,实则是抱薪救火。
“一次二百两啊!开了这头,以后玄真观那边就都是我的事情了。”贾蓉看的很清楚。
贾琏跟着哀叹一句:“如之奈何,年前我也让老子敲走了一千多两,为人子就这样吧。”
一句话共情给拉满了,贾蓉跟着一起哀叹,心里生出一丝令人瞬身僵硬的念头:【老子在上头无可奈何,要是没老子呢?这家不是我来当么?】
只是这么一想,贾蓉就冒出一头的冷汗,赶紧抬手擦了擦。贾琏见他表情诡异,心头微微一动,点了一句:“怎么,屋里太热么?”
“啊,是是,热!”贾蓉的表情彻底的出卖了他。
贾琏深知,此事不能着急,必须等到贾珍的贪婪之心彻底大爆发,最好是辽东商队翻车,让贾珍赔上一大笔,到时候贾珍肯定要动贾蓉的歪念头。
想到山海关是东平王的势力范围,贾琏就生成一个小小的期望,东平王世子,要给力啊!
晚一点,贾琏去找贾赦,特意去了解了一下东平王的情况,表达了对商队的担心。
对此贾赦并不在意,而且很贴心的解释:“东平郡王的老巢在齐鲁,太祖那会需要个人盯着孔家,免得这家人作妖。后来贾家膨胀的太快了,太上皇的时候玩了个平衡手段,把山海关、天津分给了东平王的手下镇守。”
“当时我都跟你现在一般大,贾家在军中可谓如日中天,哪像现在。那会东平王见了你爷爷,都不敢端郡王的架子,称兄道弟的。哪曾想,你爷爷人刚走没半年,关外的军头们态度就便了,以前能行方便,现在也各种推诿。如今重启商队,你祖母那边也是认可的,可以试一试,能成最好,不成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听到此处的贾琏顿时有所悟,忍不住【提醒】一句:“万一赖二镇不住场子呢?”
“那也是贾珍的事情!”贾赦直接甩锅,挣钱的时候你也这么说,我才算服你!
这熟练的甩锅姿势,真是本色大暴露!难怪争不下来族长,你还不如贾珍有担当!
一个毫无担当的人,别说在官场内了,即便是在家族内,那也是个摆设的结果。
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不过硬,没人会看的上你。
这次重启辽东商队的结果,在贾琏看来,不会有太好的下场,嗯,这是好事!
时光飞逝,转眼会试的日子到了。
再次进场的贾琏越发的从容,排队的时候,身边并肩站着李冬,身后跟着努力隐形的林平。关于李冬和林平的事情,贾琏自然是一清二楚,这是好事。
在贾琏看来,林平是个狠人,这种人用好了,将来是一把锋利的刀。
现阶段还是保持距离为好,将来关键的时候有李冬在,可以借刀杀人。
贾琏走近科场的这天,远在天边的王子腾,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家书。
王子胜在信中详细的阐述了贾琏的观点,并京师近期的风声。陛下将所有弹劾王子腾的奏折留中不发,看似在保护王子腾,也有秋后算账的可能。
就在官场的王子腾,如何不知所谓的帝王心术呢?
这是蓄势待发的一种情况,事情留着不处理,将来需要的时候,旧事重提,现成的罪名。
也就是说,事情并没有过去,只是暂时不提。刀没落下来,就那么悬着。
看完信后,王子腾的心情非常复杂,当今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拉扯,在别人看来是好事,在王子腾看来可不是好事。眼下在两代帝王之间讨价还价看似很爽,实则埋下了祸根。
理由也很简单,王子腾站在最前面,将来两代皇帝的拉扯尘埃落定了,谁被率先清算?
四大家族养出了一堆废物,如果不是王子腾在前面顶着,必定江河日下。
王子腾很庆幸,年青一代总算是成长起来了一个可以看的过去的人才。
作为贾家注定的代表人物贾琏的建议,王子腾非常的重视,拿着这封信王子腾反复的看,想了整整一夜没睡,天亮之前,王子腾才下定决心,提笔写所谓的自辩奏折。
【臣自受命于人主,率部出征以来,面对乱局,夙夜忧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陛下宽仁以待西域各部,彼等却以叛逆以报,……。】
总结一下,陛下是千古第一仁君,但凡有一丁点事情给陛下抹黑了,都是王子腾的错。既然错了,那就没有自辩的必要,待此间事了,臣建议留下京营镇守边陲,派遣能力坐镇迪化,改土归流,明确朝廷对西域的绝对合法权利。
西域这个地方全是刁民,大军一旦撤走,必定会再次反叛,不如趁此机会设省。
关于设省的建议,上次的奏折中,王子腾已经详细阐述了,这次的自辩奏折中,再次强调一下。在他看来,事关西域的长治久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朝中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会试上,作为主考的李清一点都不轻松。
王之望的前车之鉴不远,表面上看起来他倒霉的因素是个人喜好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立场问题,承辉帝对王之望的评价中有“沽名钓誉”四个字。大白话就是,你也配惦记文官领袖这个位子?你问过首辅孔照没有?
眼下的文官集团,还真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领袖,相比于此前方白衣独领风骚的格局,眼下是群雄并起。首辅孔照作为理学一脉的领头人,资历做首辅比较勉强,不足以服众。次辅梁道远乃心学一脉,江南文坛领袖出身,很自然的要自立山头。
三辅孙化贞典型的事功派,朝廷中能做事的人,很自然的奉其为领袖。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