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90章

作者:断刃天涯

  即将进入这段商业区,出于安全考虑,柱子抬手拉下了遮阳板,挡住了外面的视线。

  贾琏虽然不是很满意,却没有说话。

  突然,连续砰砰砰的响声,车窗被密集的子弹击穿,遮阳板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洞,靠着车厢壁的贾琏,能清晰的感受到,子弹打在车厢壁内嵌入的钢板上发出的声音。

  贾琏当时有点懵逼,反应过来时立刻往下一蹲,柱子反应也很快,飞快的打开座位下的一个抽屉。

  抽屉内全是新式的后装步枪,以及金属铜壳弹药的左轮。硝化棉的稳定剂拉瓦锡搞出来了,金属外壳弹药和枪支没有全面铺开,发射药师实验室受挫,弹药外壳也是手搓的产品,属于绝对保密的技术和样品。

  江南归来后,一直担心贾琏安全的柱子,进行了一些调整,出门都是两辆车,每日都不确定坐哪一辆。车壁内加钢板是早有的事情了。

  本着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杀手们放过了贾琏的卫队,而是集火两辆马车。

  叮叮当当的子弹打在钢板上的声音,如同雨点落下。

  贾琏靠着车壁坐下,拿起柱子推过来的一支步枪,打开弹仓,装弹!

  骤然遇到袭击,还是在人群多的地方,护卫们立刻做出了反应,刺客在楼上,人数还不少。

  从射击间隙看,此刻用的是前膛枪,第一时间没有对着护卫开火,就已经错过了完成任务的机会。

  柱子抓起一支步枪,拉开一个射击孔,面对路边的一家茶楼的二楼,贾琏也拉开一个射击孔,对着楼上瞄准,寻找目标。

  护卫们分作两拨,一波往楼上冲,一波冲到另外一辆马车跟前,假装保护贾琏,吸引刺客的注意力。

  贾琏的视线中,一个刺客换弹后,突然冒头开火射击,距离不过二十米,贾琏果断的扣动扳机。两边几乎同时开火,刺客被击中,贾琏却看不到有没有护卫被击中。另一边的柱子也开火,同样收获了战果。

  护卫往楼上冲,有人守着楼道,左轮砰砰砰的响,只听到声音的贾琏不知道伤亡如何。

  此刻的贾琏,肾上腺拉满,异常的冷静,退弹壳后上弹,再次瞄准,又击杀一名刺客。

  不计伤亡的卫队终于冲上了路边的两楼的二楼,以命搏命的方式,击毙了两楼内的刺客,并且控制了两座建筑。

  激战前后进行了五分钟左右,附近的官家人纷纷赶到。大街上人跑的一个鬼影子都没有。

  贾琏想下车看看,柱子伸手拦住:“不可,这一路近二十家酒肆茶楼,无法保证刺客都清理干净了。”

  贾琏这才作罢,没有给护卫添麻烦,两辆马车单独离开时,贾琏才知道,两个车夫都中弹了。所以本就停下的马车,没有惊马伤着路人,真是万幸。遇刺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这次情况更为危急,因为此刻装备了使用米涅弹的线膛枪,射击精度是大大提高的。并且刺客人数还不少,远非昔日那种个别死士的刺杀能比的。

  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过去一个死士,又要肯定要身怀武艺的,现在只要会开枪,打得准就行了。

  两辆马车一路没开门,直接回到贾府,贾琏这才打开车门下来。

  闻讯的贾府护卫,纷纷全副武装,赶往现场帮忙。

  贾琏想去却被王熙凤和、黛玉等人死死拉着,只好坐下来等消息。

  遇刺不可怕,难受的是贾琏今后不好在公共场合出现了。

  过了一个小时的样子,柱子才从现场回来,面见贾琏后道:“二爷,现场一共击毙八个刺客,还有六人被击伤后自杀,没留下活口。”

  “枪支上有线索么?”贾琏先让女人们退下,这才开口详细的询问。

  “没有,枪号都锉掉了,查不出来。这种前装线膛燧发枪,装备的量极大,新军三个镇,御马监,九门镇,都有装备。关键是南洋各地殖民,大量的采购了这款步枪,想要查清楚武器是从哪个环节流出去的,太难了。”柱子进一步解释。

  贾琏淡淡道:“京城产品和广州产品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枪托的材料上,南方用的木料不同。”

  柱子瞬间明白:“卑职明白,这就回去再查。另外,五城兵马司的人已经控制了现场,请示二爷要不要上报宫里。”

  “可以,该上报的地方都要通报一声。护卫伤亡如何?”贾琏最后才问这个,不是不关心护卫,而是担心被影响思考问题。

  “重伤了八个兄弟,已经送医,能不能活下来看命。轻伤四个,已经处理包扎过了。”

  报告之后柱子退下,等在外面的王熙凤等人涌入。

  “二爷,查出来了么?”王熙凤着急的问,贾琏摇头:“没抓到活口,都是死士。”

  黛玉急迫的追问:“可有怀疑目标?”

  贾琏点点头:“肯定是有的,还不少呢,我仇家那么多。”

  黛玉听出来了,这话有点冷啊!冷如寒气刺面。

第661章 岁末大事不断

  贾琏这边安抚内眷之时,内侍登门宣他入宫。

  换了一车之后,加强了卫队人数,贾琏匆匆告别家人,乘车入宫。

  沿途可见四处都是士兵,外城不知,至少内城已经戒严了。柱子在车内汇报,案子已经被顺天府与大理寺接手。

  对此,贾琏沉默,微微颔首以示明了。

  至乾清宫,此刻内阁诸公皆至,皇帝李元也在,见贾琏至便道:“先生无恙,朕心甚慰。诸公在此,不知先生可有怀疑对象?”

  很明显,贾琏来之前,李元与诸公已经商量过了。

  “微臣哪来的怀疑对象,自入仕以来,恩怨太多,没有证据怎么好胡乱怀疑?”贾琏态度很明确,没有证据不行动。

  李元又道:“适才与诸卿商议过,认为应大索内城,卿意如何?”

  贾琏道:“万万不可!即便大索,也难有收获,不如以静制动。”

  李元听了不禁叹息道:“如此,倒是要委屈先生了。朝廷总不能除了查案之外,一点动作都无。”

  林如海在一旁道:“不妨在内城戒严三日!暗中加紧调查住在内城的权贵大户。”

  李清在一旁道:“微臣也是这个意思,此刻皆死士,非寻常家庭可以蓄养并一次派出十余死士。”

  岳齐和方颂也都是这个意思,可见内阁诸公的智商都是在线的。

  贾琏平静的看着内阁诸公与皇帝的表演,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怕贾琏发起无差别的疯狂的报复。所以都在理性客观的分析,希望贾琏不要暴走。

  在场的人都清楚,如果贾琏压不住火,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好在贾琏颇为冷静,没有无差别报复的意思,否则但有旧怨者,皆在报复的目标内,现场的李清和岳齐,怕是不敢回家了。

  就问你,这俩有没有嫌疑,肯定也是有的。

  “陛下,无论如何,此事必须严查到底。京城乃首善之地,光天化日之下,闹事之中刺杀朝廷阁臣,不查清楚恐伤及陛下与朝廷的脸面。”

  林如海这番话,是替李元把不好说的话说出来,同时也把责任接了过去。

  李元对此领情了,也没领完,而是淡淡道:“有司要严查,朕也令龙禁尉暗中调查。无论如何,都要给先生一个交代。”

  贾琏听了立刻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不仅仅是给微臣一个交代,而是给天下官员一个交代。”

  李元听了点头道:“先生说的是,朕失言了。”

  贾琏道:“陛下不过是对微臣关切过于心急,并非失言。”

  李元笑道:“如此,诸卿去忙吧,今夜要受累了。先生且回去好好休息几日,朕准先生三日假期。”

  贾琏告辞退下,面无表情的上了马车。坐在对面的柱子看的清楚,贾琏平静的表情之下,藏着嘴角不明显的冷笑。

  当着李元和内阁诸公的面,贾琏自然不能搞扩大化,那是在让皇帝难堪。

  但私下里却肯定是要有动作的,毕竟别人都率先使用刺客了,这还不打回去,后续不知道多少人蹬鼻子上脸。

  回家后,贾琏还真就没出门,安心的在家里休假三日。

  三日之后,内城撤了戒严,一切恢复常态。

  顺天府和大理寺查案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报上去的内容,自然是被皇帝和内阁痛斥无能。

  媒体方面,似乎全体哑巴了,没有一家报纸刊登了贾琏遇刺之事。倒是在酒肆茶楼,市井之间议论纷纷。

  调查无果,大理寺卿、少卿、顺天知府,上奏请罪。

  李元丝毫没有息怒的意思,而是直接罢免了大理寺以及顺天府多达八名官员,同时还罢免了九门镇守使等四名要员,五城兵马司领班御史以及西城御史也被罢免。一口气罢免了十四名官员后,李元才算是住手。

  吏部方面,再次要忙碌一番,补上这些被罢免的位子,以及调整各路官位。这次吏部表现的非常公正,看起来绝对的公正。

  非常有趣的是,这些被补充的官员,没有一个籍贯是两江和山西,也没有一个人看上去直接与贾琏有过利益冲突。

  非要认真的去看他们的履历,出身西南、西北各省,没有在山西和两江做官的经历。

  所有人似乎都在小心翼翼的避免激怒贾琏,导致他暴走。

  三日之后,贾琏正常上班,只是身边的护卫多了一倍。

  恢复上班后第一天,林如海把贾琏叫去,提起陛下一怒之下连续罢免的举动后,叹息道:“陛下是真的着急了。”

  贾琏淡淡道:“为人臣者,私下议论陛下不妥,林相若无要务,卑职告退。”

  林如海欲言又止,叹息一声,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

  此刻的贾琏,无论谁如何暗示,都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尽管林如海的暗示,可信度很高。

  可惜的是,林如海选择了错误的沟通方式,他完全可以把贾琏叫过去,在书房里当面说,谁谁谁的嫌疑最大。

  两人之间合作关系的裂痕,被林如海代入了一切关系中,导致亲情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只能说林如海思考问题太过全面了,明明可以亲亲相隐的。他却选择了避讳。

  十日后,贾琏下班先回家,入夜后换了便衣,悄悄的来到城南,走后门进了一处不起眼的宅院内。

  “大理寺以及顺天府两位经验丰富的仵作,分别提供了一份报告,所有刺客有如下特征,长期骑马在塞外以及关外活动,弓马娴熟。从皮肤一句老茧看,最近三年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长期野外生活留下的特征不那么明显。刺客的来历,基本可以圈定为以下几种人,一个是边军,一个是口外和关外做保镖讨生活者,还有一个是长期生活在草原的汉人。”

  范平第一时间向贾琏做了汇报,椅子上的贾琏闭目后仰,面色平静。

  “综合所有情报来分析,最终结果,嫌疑最大的是外戚。他们有能力,也有动机,甚至可以将矛盾进行转移。卑职分析,陛下连续罢免官员,应该是龙禁尉的密卫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最后,不能排除嫁祸以及多方合谋的可能。调查最大的难点,是没有直接证据指向任何一方。从武器入手调查的结果是一无所获,线膛燧发枪产量太大了。这里有一个意外收获,研发厅下属的几个兵工厂发现了几个匠人,私下生产关键零件带出,私下绘制图纸卖出,目标对象是西、北、东三王。人已经都控制起来了,研发厅方面请大人决断。”

  听到最后,贾琏睁眼,淡淡道:“全家打包送到天津,装船送到长崎,明年送往新华殖民地。动作小一点,对外宣称是调往南方技校做师傅。”

  每个技术工人都是宝贵的,贾琏可不想浪费这些人的能力。左右线膛燧发枪也不是什么太难的技术,美国南北战争时,已经有火帽枪了。

  说起来,以西方工业化发展的厚积薄发,本世纪的一百年内,西方铁甲舰都造出来了。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大周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局限性。

  今非昔比,已经是内阁大臣的贾琏,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发动大规模的报复,一定会被人抓住把柄的。

  这个是必须忍耐的,总有机会找回场子的,除非这些人一辈子都不离开京城。

  就算不离开京城,也不可能做到不出门吧。只要出门,总有机会制造点意外的。

  总而言之,不能着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影响力逐渐的淡去,又到了腊月,又是乾正二年的末尾。

  这一年还算顺心的李元,这一日行走在宫内散步时,胡敏匆匆走来,低声说了一件事情。

  李元听了当即面色一冷,压着怒火问:“事情属实?”

  胡敏道:“禀圣人,确实属实,人已经被奴婢控制起来了。”

  李元却没有立刻决定如何处置,而是严厉的反问一句:“你这奴才,又从何知晓?”

  胡敏立刻跪下道:“那宫女与一内侍做了对食,受辱时宫女拼死不从,奋力反抗。对食内侍这才决定拼一死向奴婢报信,奴婢带人赶到时,宫女因奋力反抗,已经被掐死,呼吸和脉搏都断了。奴婢控制了人之后,调查之后才发现,坤宁宫多人受辱,只有一人反抗不从。”

  李元的拳头已经握紧了,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瞬间散的干净,只有无尽的怒火在胸膛燃烧。

  事情的真相,胡敏肯定遮掩了一些,用了春秋笔法,顾忌皇帝的面子,所以才用了“受辱”。

  实际上那狗东西,一定是与私下沟通,皇后一定有所风闻,却为他遮掩了。

  “暴毙吧!”李元丢下一句话,愤怒的快步去了慈宁宫。

  屏退四周后,李元对周太后说了一番话后,周太后惊愕低声道:“皇后应该不至于此,一定是那些贱婢欺上瞒下所致。”

  李元咬牙切齿低声道:“朕要废后!请母后支持朕!”

  周太后道;“哀家自然是支持皇帝的,奈何外朝要有个过得去的说辞。皇帝还是想仔细了,不可闹的太难看。”

  李元沉默良久道:“这后宫,还是请太后帮忙管起来,这两年朕还是太疏于此。”

  周太后也是沉默良久才叹息道:“且先如此吧!”

  都快过小年了,京城里却连续发生大事情。

  先是皇后的弟弟,王氏的嫡长子,在外狎妓,回家途中暴毙于马车上,成为京城一时谈资。

  接着是小年日,龙禁尉突然出动,在御马监兵马的配合下,突击了忠顺王府,以及两家王氏外戚。

  正在参与祭祖活动的贾琏,都被内阁传召,立刻进宫。

  至宫内,见林如海等人先到一步,贾琏上前见礼后询问:“西城人马沸腾,诸公可知何事?”

  林如海等人皆言不知,许是与陛下急招有关。

  贾琏立刻垂手不语,不再多言一词。

  等了半个时辰,李元才一脸疲惫的出现,待内阁众人见礼后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