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86章

作者:断刃天涯

  李元说明了情况,贾琏对此只能表示:“陛下厚恩!”

  国人因为乡土观念,如果没有剧烈的动荡,国人不会选择背井离乡。这些年,向南洋和澳洲的移民已经过千万了,对于全国人口数量而言压力不大,但是对于沿海各省而言,压力还是不小的。

  “朕也是为了国家。”李元无所谓的摆摆手,实际上对于开疆拓土,他也有强烈的欲望。毕竟要追上承辉帝,难度还是不小的、

  承辉帝年间,西宁王越过葱岭,开拓了中亚,李逆在漠北的北海,东平王在东北方向,贾琏在南洋的开拓。整个国家名义上的疆域大大的增加了,国家的投入也非常的大。除了南洋之外,其他地方朝廷是没有实际控制权的。

  为这点事情,皇帝能亲自解释一下,已经很难得了。

  但是怎么说呢,贾琏总不能说,二三十年后,西进运动轰轰烈烈吧?

  告辞出宫后,贾琏在马车上颇为惆怅。明明知道历史的发展趋向,却很难改变太多。三三十年的时间,这阶段欧洲因为战乱,给北美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是贾琏这边没法比的,实在是太难了。不行就彻底的走民间的法子,集中精力先发展北美殖民地。

  如何发展北美殖民地,贾琏心里默默的进行规划,现在南美各地的独立运动还在一个准备期,等到海地第一个宣布独立之后,才会掀起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这个期间,欧洲也在围绕法国进行长期的战争。

  墨西哥方面,以前西班牙的商船过来,都是用贵金属换茶叶瓷器等商品,现在以武器交易为主了,一看就是准备造反独立的样子。

  支持西班牙是不可能的,只有支持独立派才能成为赢家。其他各国也一样,争取将大量的滑膛枪卖过去,军火买卖还是很挣钱的,先支持独立战争,然后加大贸易力度,未来联合墨西哥干美国,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案。

  令人担忧的是欧洲人没有啥信义可言,贾琏担心到时候遭到背刺,没准他们联合起来,先干掉新华也未可知。

  还是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说以后吧。

  贾琏回到家里,先给薛蟠写一封信,让他将新华殖民地的情况详细的汇报一下。

  远在广州的薛蟠,此刻热的满头大汗,两个丫鬟打扇子都热的浑身冒汗。

  就这,薛蟠还没法停下来,还要与薛家商行的管事商量事情。

  “上半年移民减速了,国内也没啥灾害,只能靠人贩子小打小闹的。最近下面的管事发明了个新的说辞,移民落地送老婆。”

  薛蟠听了不禁感慨道:“都学聪明了,不好骗了。琏二爷那边盯得紧,移民的事情不能停啊。”

  管事叹息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鲜与日本乃我朝藩属之地,这几年陆续运到南洋的人口也有二百万了,现在也不好弄了。”

  薛蟠问他:“借出去的款子,回收情况如何?”

  所有移民都一样,只要到了南洋,自动背上一笔贷款。移民送老婆,也是要背贷款的,生意人不是开善堂的。

  好在落地之后,分地是真的分地,只不过现在很多都要自己去开荒。

  “情况尚可,总的来说,这些年移民不赔不赚,靠的就是回程时带回来的货色利润可观。只不过,南洋货物的利润,一年不如一年了。唯独澳洲是个例外,有金山的存在,这些年都是挣的。只不过,金山也有挖完的时候啊。”

  薛蟠听了点点头:“新华也发现了金山,以后移民以新华为主,私下调整一下即可。新华路途遥远,船队组织的大一些,移民半数国人,半数日朝人。就是女人难搞一点,可以找英国人,让他们送货上门。”

  贾琏这边收到回信后,忍不住感慨了一番,薛蟠这家伙的心可太黑了。让英国人走私女人到新华,真是想的出来。

  看看地图就知道,没有巴拿马运河的时候,想要从西亚或者奥斯曼帝国甚至东欧南欧弄人过去,路程可是要比三角贸易远的多呢。若非如此,北美的西海岸也轮不到美国人去搞西进运动啊。

  这笔买卖英国人大概是很乐意去做的,理由也很简单,贸易平衡。

  英国人满世界的抢贵重金属,运到大周来换树叶和泥巴,这买卖也太难做了。

  贾琏给薛蟠回信的时候,想到的是犹太人,这些年因为贾琏的缘故,犹太人都不敢过马六甲海峡了。就算是来了,也不敢暴露身份。

  贾大人别的本事没有,对犹太人严防死守是一定要做到的。突然又想到了河南那边,似乎有一些余孽,现代社会他们可是要回精神故乡的。

  算了,这些人无非就是自私自利罢了,只要周帝国一直强大,自然能吸引人口。

  从薛蟠的信里看,南洋各地不断有欧洲人贩子往南洋送人了。当然了,欧洲人贩子往南洋送的不是奴隶,而是润人。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就是一些欧洲商人来华做买卖,发现除了金银铜三种贵重金属之外,还可以通过骗一些移民买船票的方式捞一笔。

  欧洲战争期间,大约有数万人被骗到了南洋。

  还有就是不做人的奥斯曼帝国,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军火账单,弄了十几万波西米亚的女人抵债。

  一开始只是波西米亚人,现在发展到从南欧掠夺人口了。

  搞的现在奥斯曼与南欧各国的关系很紧张,最近似乎又要跟沙俄干起来了,这都第几次俄土战争了?

  贾琏给薛蟠回信,肯定了他的做法,强调对北美土著做法,一定要尽量温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一定要以贸易为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毕竟人运过去太难了。新华殖民地,不能看做单纯的殖民地那么简单,应该看做贾家和薛家最后的退路。贾琏还交代薛蟠,让他去安南找王家,拉上王家一起干这个活,想必以王家现在的危机感,肯定很乐意提前部署退路的。

  贾琏的假期结束后,第一件公务还是外交,并且来的是很意外的外交使团。

  这次来的居然是美国使团,真是出乎预料。就现在的美国,有必要派个使团使团过来么?

  要知道现在的美国,只有东海岸那一片地方,没有巴拿马运河的前提下,想要过来有两条路,一个是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一个是走大西洋到欧洲,再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然后走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

  无论哪一条路,都要绕地球一周,可以说从美国东海岸到周帝国,可谓是世界的最远两个尽头。

  就这,美国人还是来了,有这精力,还不如去打加拿大呢。

  不过好像也快了,1812年的事情,也就十来年的样子。

  得,还是先搞搞清楚,他们是怎么来的,目的何在吧。

第656章 新华王

  米国立国的原因说法很多,对于贾琏而言,认可的理由是不想给英国政府纳税了。

  米国独立后,南美洲也跟着闹腾了起来,1810年海地开了第一枪。嗯,就是那个吃土的的海地。

  外交的事情贾琏不敢马虎,接到通报后,赶紧来鸿胪寺了解情况。

  问了才知道,米国的代表团走的欧洲,绕过非洲,再到的南洋。船是半个月前到的广州,现在被隔离期间。

  这个隔离期是贾琏搞出来的,欧洲人满世界乱跑,万一带着霍乱或者别的什么瘟疫呢?

  这一套卫生防疫策略,也是贾琏一手制定。

  如今的工程学院有专门的中医科和外科,都是这些年一点一点搞起来的,挺不容易的。

  知道消息的此刻,米国使团的船,经过专门清理之后,应该再次启程,前往天津了。

  从广州到天津,海路快则半个月,慢则二十日。

  为此事,贾琏将一干鸿胪寺官员召集过来,讲了讲米国的事情。

  “此辈忘恩负义,无德无信,不若驱离了事。”鸿胪寺少卿听了贾琏的话后,忍不住开口吐槽。

  一众官员纷纷鼓噪,指责米国乃不知廉耻的蛮夷之邦。

  贾琏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道:“外交乃一国体面,别国远来,与我并无恩怨,当以礼待之。不要失了礼仪之邦的体面。跟大家说这些,就是想提醒各位,看清楚来的都是些什么人。不要因为他们嘴上说的好听,就看不到他们藏起来的狼子野心。总之,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不损国家。”

  众人应诺之后,贾琏这才离开。接下来鸿胪寺关于接待工作,达成了一个共识,给了米国代表团一个最低待遇的标准。

  拿破仑战争期间,米国以为英国无暇顾及加拿大,所以才敢出兵攻打,却被反打一波,白宫也烧了。

  这时候的米国立国不过几十年,还很弱小,可见其野心勃勃。

  此后米国倒是没有再惦记加拿大,而是开启了西进运动。一点一点的扩大国土面积,一点一点的壮大起来。

  动乱的欧洲给米国带去了大量的欧洲人口,也是米国能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西进运动起源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178年的《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高-潮是林肯的《宅地法》。

  前前后后延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一直到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非要较真的话,再往前可以算到英国殖民地时期。

  现阶段想要遏制还是有时间的,为此贾琏在家里很是伤脑筋,关键还是人口,人口少了可真不行。

  组建大规模的船队前往新华殖民地不难做到,但是所需的殖民物资呢?即便可以把物资运过去,所需的花费呢。

  要知道,此时没有朝廷的支持,单单靠薛家商行,规模很难做起来。

  只能等澳洲的金矿枯竭了,然后走美国回来的船队多带黄金,鼓动民间自发的淘金热。

  总而言之,多管齐下。首先是加大移民力度,其次是加大物资运输的力度,再有就是与土著结好,尽可能的武装土著。

  所以呢,还是要尽量把退役军人派过去才行,还要指定若干殖民地的首领。

  可惜没法子亲自去一趟!

  就在贾琏想法子,如何才能尽快的壮大新华殖民地的时候,正所谓瞌睡了有人递枕头了。

  三日后贾琏出门上班,刚到研发厅衙门,便有内侍来传,请贾琏参加御前内阁会议。

  跟着内侍来到会场,今上未至,林如海等阁臣已经先到一步,贾琏一一见礼后,见非阁臣着仅自己,便低调的在角落里寻个座。

  不多时,李元驾临,众人起身相迎见礼。礼毕,今上落座道:“洛王上了份奏折,卿等为朕参详一二。”

  现场每人都发了一份誊抄件,贾琏也有一份,接过看完才知道是李亨有想法了。

  啥想法的,大概是在洛阳呆的太安(压)逸(抑)了,特意上了一份奏折,请示要为王前驱,开疆拓土云云。

  众人看罢,表情凝重,皆不语。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李亨是亲王,他若往边疆去,开疆拓土,手里要有兵吧?

  这个兵多少才合适呢?给多了怕造反,给少了怕出事。

  皇帝本可以直接处理,不必经过内阁,但是现在拿到内阁来开会讨论了,一定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这份压力可以是来自太后、诸王、宗室等等。最关键的是,皇帝的真实用意,是借内阁来反对呢,还是借内阁来支持呢?

  毕竟昔日内阁就主张,让李亨去西域,后来因为各种顾忌,李亨才去了洛阳。

  李元见众阁臣不说话,便主动道:“父皇在世之时,鼓励各王为国开疆拓土,今洛王有此雄心,朕也不好拦着他。”

  贾琏坐在角落里,安静的体会李元这番话,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初新皇登基,自然是惶恐不安,生怕横生枝节,故而要将李亨放在洛阳,也好看着他,免得多生事端。如今李元坐稳了皇位,李亨的威胁不大了,那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关键是这份奏折是李元的意思,还是李亨的意思。

  “怎么,诸卿没有看法?”李元说着语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知道这帮阁臣平时开会说话,那是滔滔不绝的。

  林如海先看李清,这厮低头躲开,后面的方颂和岳齐,也都是低头躲开,潘季驯干脆打瞌睡。贾琏,算了,本来就有间隙,不要扩大矛盾。

  “陛下,此天家之事,一切应由圣上乾纲独断。”林如海没法子,都不说话,他只好起来说了。

  李元见林如如此说,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笑眯眯的看着贾琏道:“贾卿,可有高见?”

  贾琏被点名的瞬间,所有人都精神了,纷纷看了过来,甚至有人不免幸灾乐祸了。

  这种事情说错话,后患无穷的。

  贾琏本不想表态,被点名了突然心念一动,觉得是个机会,便平静的站起抱手道:“陛下既然点了微臣,不说便是不敬。微臣斗胆说几句,若有错漏,还请陛下海涵。”

  李元笑道;“爱卿只管说,朕不怪罪。”

  贾琏这才继续:“洛王之奏,暗合先帝遗志,不准恐招致天下非议。准之,往何处去最为稳妥呢?”

  顿了一下,众人都在体会贾琏措辞中的“稳妥”一词,不免暗暗称赞,确实如此。

  “今我各边,西有西宁王,北有漠北王,东有东平王。南洋则专设南洋总理大臣,纳入朝廷直属,也不合适,更不稳妥。算来算去,唯有大洋彼岸的新华殖民地,最为妥当。臣微薄之见,请勿笑之。”贾琏说完便坐下了。

  李元愣住了,内阁其他大臣都露出了意动的眼神。

  这个新华殖民地,他们是知道的,大洋彼岸到底有多远不清楚,但是去一趟要一年的概念,大家还是有的。

  少算一点,万里总有的吧,实际上远远不止,直线距离都一万公里了。

  关键这事情吧,亲王有相应的待遇,真要送过去,至少要有给他配一支小规模的舰队,三千精锐总是要的,不能更少了,不然说不过去。

  问题是这万里之遥,派谁去合适呢?

  李元确实心动了,李亨是身份太特殊了,处置不好太过被动了,不能落一个皇帝容不下亲兄弟的坏名声吧?

  “先生说的详细一点。”李元下意识的换了称呼,众人也没注意,都在看着贾琏,等他的答案。

  “微臣算了算账,首先护航舰队不能少于十二艘三级战列舰,算上其他辅助的船只,至少需要三十艘各型辅助船只,才能保证舰队的战斗力。其次,洛王乃亲王,卫队不能少于三千,算上随行的人员,运输船只,后勤补给船只,加起来也要三十艘商船。舰队可以从南洋舰队抽调,商船可以从民间雇佣,至新华殖民地后,可设新华州,并利李亨为新华王。”

  贾琏说的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顺利抵达新华殖民地,舰队和辅助船只可以留下,也可以不留下,商船从民间雇佣,自然是要离开的。

  因为走北美航线,届时完全可以与薛家商行的民间船队汇合,可能就不是这七十二艘船,而是一百多艘船的庞大船队。

  这一趟能运过去多少人,一万人不敢说,七八千总是要有的。

  再者,有了李亨在北美的新华殖民地为藩王,朝廷肯定不能不管啊,这就不可能是一次性投入了。

  对于李元而言,这么做自然是大有好处的,万里之外的新华王,那还能有啥威胁呢,眼不见不心烦好不好。

  至于后续的投入,那也是值得的。少了一个对皇位的潜在威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任何事情只要与稳固皇位联系起来,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李元满意的看看贾琏,暗道:还是先生知我。

  其实李元还想过,给李亨丢西域去算了,但怎么说呢,西域那地方虽然也很远,但总有个西宁王在,还有个漠北王呢,万一中原有事,三股势力河流,觊觎大位呢?新华殖民地就不一样了,那地方够远,够穷乡僻壤,给人打发过去,周围都是蛮夷,想打回来难比登天。

  “先生说的有理,那便拜托先生,全权处置此事!”李元满意之余,干脆一事不烦二主了。

  贾琏没立刻答应,而是继续道:“舰队护航至新华殖民地,暂留两年,然后自南洋派舰队去轮换,此事一定要与舰队官兵说明白。再者,此行舰队官兵护航,一律算出征,应付费用不可短少。”

  李元这次瞬间明白贾琏的意思,舰队两年一个轮换,那就能保证舰队不会被李亨收服,这也是防着李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