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60章

作者:断刃天涯

  胡敏笑道:“圣人,这钱在国企的账目上,用到哪了能知道,在户部的账上,用哪了圣人想知道还要费一番手脚。”

  李元苦笑道:“你啊,管好嘴,不要乱讲话。”

  胡敏抬手轻轻的抽自己的嘴巴:“奴婢该死,奴婢一定管好自己的嘴。”

  登基未满一年的李元,自认为对于朝堂的掌控还没到如臂使指的地步,暂且还是小心翼翼的。

  李元并不着急,有足够的耐心,等到明年这一任内阁到期后,尝试做出一点调整。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观察朝廷里的臣子们,看看谁是能干的可用的忠臣。父皇留下的班子,总归不如自己亲手打造的班子来的好使。

  李元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至少九门统制,京营的一些要职,李元已经安插了可信的人。

  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的问题解决后,才能谈其他。

  眼下内阁的表现出来的倾向固然是好的,但怎么说呢,李元还是更愿意用自己人。什么是自己人呢,当初被贬南洋,跟着一起去的就是自己人。

  可惜了,这样的臣子不多,地位也不够高,再怎么提拔,级别也不高,想入阁是很难了。根据规则,没有县府省部经历的官员,无法入阁。

  这就是周帝国在规则上打的补丁,不像明朝,没有地方工作经验的翰林们,才是入阁的必要经历。还有一点,明朝的内阁与周的内阁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明朝的内阁,名义上还是皇帝的秘书,级别并不高。本朝的内阁大臣,级别是文官最高的。

  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开启正式谈判之后,最着急的是沙俄公使,连续几天来鸿胪寺交涉,都给挡了回去。

  理由也很充分,我国秉承独立的外交政策,与哪个国家来往建交是我国的自由。

  英、法、奥、普等国也表达了关切,并联合起来提出要求,希望周帝国公开相关谈判的信息。

  鸿胪寺卿按照贾琏的吩咐,将这些公使都叫来鸿胪寺,明确的告诉他们,首先各国无权干涉周帝国的外交行为,其次,会有公报的,如同与各国建交后发布的公报。请各国公使耐心等待,不要着急。

  潜台词是,各位着急也没用,不会对事情的进展有任何影响。

  欧洲各国对于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确实有着集体的记忆。

  既然无法动摇周帝国的意志,那就只能赶紧写信回国,通报此事,希望能从奥斯曼帝国方面,做一些工作。

  两国之间的合作谈判,还在进行中,双方很多问题都无法达成一致,拉扯是必然的。

  对于奥斯曼方面而言,有的利益还是要必须维护的。

  拉扯了半个月后,总算就大多数问题达成了一致。出台了一份草案,能否通过还需要经过内阁和皇帝的审核。

  内阁方面对于这份合作协议,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尽管非常的眼红,但忌惮于贾琏的缘故,没人使绊子。说句不好听的,这些海外利益,都是贾琏亲手打下来的,其他人跟着喝点汤就该知足了,还想吃肉?

  实际上内阁诸公比谁都清楚,拿下了南洋之后,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沿海各省,内陆一些省份也因此受益,朝廷的税收也有增加。

  所以呢,轻易的使绊子,得罪的人很多。

  关键是贾琏这个人是真不好惹,但凡是个阁臣,都记得贾琏拿茶杯砸孔照,砸出来一个海运。

  至于漕运嘛,如今不照样继续运行么,并没有引起全面废弛。无非就是沿河各地没有过去繁华了,河道总督的权利和收益大不如前。

  已经有大臣上奏,建议废除河道总督,将相关的政务纳入工部,杜绝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发生。

  这个事情还在拉扯,没个十年八年的未必能有结果,主要是没有强力人物在主导,出身工部尚书的潘季驯要退休了。

  贾琏拿着初步的草案进宫汇报,李元很认真的听贾琏详细汇报结束后,忍不住拍案道:“此番合作能拿下千万元的军购单子,朕深感意外。”

  “微臣并不满意,奥斯曼帝国采购的军舰还是少了点,主要是要求转让工艺,否则订单能更大一些。微臣看重的不是现在,而是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国产品能多一条陆地进入欧洲的渠道,而不是走海路绕过非洲,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李元点头认可道:“海贸的风险,朕是知道的。当初在南洋时,隔三差五的都能听到一些海盗的消息,南洋舰队一大半的精力,都花在了打击海盗上。西洋人的商船,在海盗和商船之间的转换,非常的灵活。”

  贾琏道:“如果是茶叶等独家商品,微臣并不太过担心。如今国内纺织业大量采用机器大生产,原材料产地和商品销售两个方面,注定要与英国商人发生冲突。两国之间的矛盾,暂时不会爆发,但小摩擦肯定是不断的。这也是微臣力主与奥斯曼结盟的原因。”

  李元道:“如此说来,缅甸的重要性现实出来了。”

  贾琏道:“确实如此,暂时不宜刺激英国,内部加快动作即可。下一步可以考虑在缅甸设造船厂,方便南洋水师补给修缮船只。”

  李元道:“昔日卿曾建言,水师一说格局太小,朕深以为然。不如择日更名吧,改称南洋海军。”

  贾琏道:“鉴于海军学堂名为皇家海军学堂,微臣建议,海军可称为皇家海军,专设海军部,归陛下直属。”

  李元顿时雀跃,随即又摇摇头:“可以叫皇家海军,还是不要刺激兵部了。皇家海军设司即可!”

  关键时刻,李元还是怂了点!

第622章 圈钱

  经历过南洋海贸洗礼的李元,对于海军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

  尽管如此,回到京城后面蛰伏数年,好不容易登上大位的李元,关键时刻还是怂了。

  今天拆分了兵部,明天是不是要拆内阁啊?但凡多想一点,就会有这个担忧的。权利这个东西,手里多少都不多,少一点都是命。

  贾琏也不是穷大方,要把一手打造的南洋水师拱手相让,实在是有的东西不能一直拿在手里的。

  洋务运动的时候,李鸿章搞北洋水师,几乎绕开了兵部,变成了私兵。加上李鸿章起家的淮军,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阀。

  在清末那个时候,满人统治集团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不得不将兵权和财权进行下放。李鸿章顶着一个北洋大臣的名头,手下的军队自成一系,兵部根本就管不到。造成这个局面,确实有当时的历史背景。

  贾琏面对的周帝国则完全不一样,首先从法理上就没毛病,汉家天下来的。这环境就不具备做事实军阀的条件,在南洋还问题不大,一旦回到中枢了,就必须名正言顺了。所以才要表达出,水师是朝廷的水师,海军是皇家海军。

  面对这个提议,李元也挺高兴的。帝国皇家海军这个名字,就让他高兴。看名字就知道,这海军听皇帝招呼。

  “原来的水师衙门,可以更名为皇家海军衙门,海军大臣领兵部尚书衔,下设两位侍郎,这样可以避免兵部口舌之争。另外,海军大臣可以任命一位皇室亲王担任,如此可以省去更多的麻烦。只不过拨款方面,今后是走中央财政还是走内帑,要看陛下的意思。”

  贾琏当然是要一步到位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海军丢给兵部那帮外行去这样了。所以,给了一个绕过兵部的办法。

  未来海军一定是要壮大的,所以级别一定不能被兵部压着。在贾琏的构想中,将来还要有个总参谋部,与内阁并举,一文一武。

  所以呢,兵部是迟早要取消的,可以拆分成陆军部和海军部,上面设一个总参。

  李元果然被贾琏的说法动心了,下意识的问一句;“昔日父皇设水师衙门,是否有此考量?”

  贾琏道:“先帝深谋远虑,非臣能揣度。”

  李元笑着抬手点了点贾琏几下,点点头道:“此事,容朕再好好想想。有个事,朕很是担忧。”

  贾琏笑道:“陛下请讲,微臣尽力而为。”

  李元笑道:“卿一手打造的诸多产业,个个都是能挣大钱的。朕压力很大啊!朕有心加大给宗人府的拨款,多养点闲人。”

  贾琏明白了,笑着摇摇头:“陛下,微臣之见,不该问朝廷能给他们一点什么,而是要问他们能为朝廷做点什么。既然是废物闲人,就该有废物闲人的自觉。没本事还敢找陛下要这个要那个。说句不好听的,这一类人即便是陛下给他们金山银海,他们也不会满足的。至于研发厅下属的各个产业,陛下随时可以派人接管。微臣不会有半个不字。只是要先说清楚,将来这些产业做的如何,与微臣无关。不能他们把产业糟蹋干净了,丢下一个烂摊子到时候还让微臣去收拾吧?”

  贾琏这番话,可以说软硬兼施了,眼下一片形势大好的产业,落到那些人的手里,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往口袋里装,能装多少装多少。

  这个时候李元才反应过来,贾琏是忠臣能臣不假,但他不是傻子。一眼就看穿了那些人的想法,那么反过来呢,他们这是在拿皇帝当傻子呢。

  最近一段时间,李元是真没少听别人在耳边嘀咕。什么贾琏是外人,偌大的产业怎么能让外人掌握呢,自己人掌握才安心嘛。

  这些人可谓神通广大,他们找不到李元说话,可以找到皇后跟前,可以找到太后跟前,总之千方百计的往李元跟前递话。

  如果说宗室那边,李元还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皇后的枕头风吹过来,李元就有点扛不住了。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元没当皇帝,皇后娘家没捞到多少好处,如今李元登基了,还是没啥好处,这皇后不是白当了么?

  瞬间明白过来的李元,立刻想到了在研发厅账户上的那么多钱,原本是皇帝随时可以调动的资金,一旦落入了他们的手里,等到用钱的时候,怕是账户上都干净了。冷静下来的李元又想到了昔日在夺嫡时的光景,得势的时候,多少人围着他转,失势的时候呢?环顾四周,还剩下几个人?

  那个时候,多少人避自己如蛇蝎,贾琏却态度始终没变过。

  “朕不过是有感而发!”李元赶紧找补,免得贾琏心生间隙。

  “陛下乃天下之主,需知与陛下利益一致者,非宗室外戚亦非官宦士绅,实为底层黎庶。钱在朝廷的手里,有个灾祸朝廷能赈济。陛下不要忘记了,昔日先帝之时,多少官员欠了朝廷的钱,为了收回这些钱,先帝付出了多少努力。这还是他们欠的,天经地义要还上的债。”

  贾琏说着脸上渐渐没了笑容,如果李元还不明白,贾琏真没多少心思跟他继续较劲了。

  李元也听出贾琏语气里的不悦了,赶紧进一步缓和气氛:“先生所言极是,朕受教!”

  贾琏这才微微抱手:“微臣不敢,微臣告退!”

  等贾琏走了,李元在原地心里想着还真有点不舒服。最后时刻,贾琏的态度还真不怎么好。

  “朕不是随口一提,先生反应是不是太大了点?”李元下意识的朝胡敏吐槽。

  如果是一般的内侍呢,没准就为了迎合李元,跟着吐槽了,说贾琏不敬陛下这类的话。

  “回圣人,奴婢读书不多。只记得,儿时赶上青黄不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父母卖了奴婢,换得二斗小米。奴婢跟着圣人下南洋那会,南洋总理衙门里的官员,即便流放了也不用下地干活,还能在衙门里谋一个差事。奴婢的父母,一年辛苦到头,却落的个卖儿卖女。这其中的缘故,奴婢看不清楚,想来贾公是能看清楚的。”

  李元听着狠狠的一愣,看了一眼胡敏道:“狗奴才,若非一直跟着朕不弃不离,朕都觉得你收了贾琏的钱帮他说话。”

  胡敏跪地道:“奴婢对圣人赤胆忠心,从未改变。”

  李元摆摆手:“起来说话!”待胡敏起来后,李元信步在庭院内走动,边走边自嘲道:“道理朕何尝不知啊!可是要做事,要靠人的嘛。”

  离开皇宫的贾琏,深刻的意识到,研发厅旗下众多产业,已经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

  时不我待的,必须抓紧时间,将研发厅下属的一些涉及民生的产业分割出来,打包上市了。

  想到贾琏就去做,先给李元一口肥肉尝尝味道再说。

  两国合作的谈判还在继续拉扯中,贾琏这边花了三天时间,弄了个皇室煤铁集团的框架出来,送到宫里请御揽之后,核准上市。

  贾琏给的理由也很充分,昔日先帝留下的两块地上发现了优质煤铁,先后成立了煤矿和钢铁厂。

  这些年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限于资金的不足,规模还是不够大,无法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所以决定上市募集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李元看到这个报告之后,立刻上心不已,所有事情都不太关心,专心研究了好几天后,将贾琏召进宫内问话。

  这份产业的始作俑者正是李元,所以看到这份报告时就很兴奋。明明一笔一千万元的烂账,最后经过承辉帝的遮掩,变成了这两块地,后来变成了煤矿和钢铁厂,现在变成了煤铁集团,准备上市了。

  “先生,这是当初那笔账留下的手尾吧?”李元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他其实早就通过龙禁尉搞清楚了底细。

  “正是当初陛下斥巨资拿下的两块产业,如今蓬勃发展。”贾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李元听着脸上有点发烫。

  这话怎么说呢,官方给皇帝洗过去留下的黑点。

  “无论如何,当初都亏待先生了。”李元还有点假模假式的抱歉,贾琏哪有心情跟他演戏,很直接的表示:“这个煤铁集团,只需好好经营,每年能给内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上市之后,可以快速的募集资金,做大集团。”

  贾琏在报告里说的很清楚了,资金充裕之后,不是单纯地扩大生产,还要拿着钱去兼并其他矿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只要做好了煤铁产业,不求占领全国的市场,但求占据三四成的市场,通过股价的上涨,就能实现身家大涨。

  对于李元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了。不一定要造出多少产品,只要在市场上有预期。

  具体怎么玩,李元并不清楚,就觉得很刺激,很有前景。

  贾琏非常有耐心的给李元上课,告诉他通过股市,该如何挣钱。价格高了,可以卖出,价格低了,可以低价收回股份。

  李元听懂后,脸颊一阵发烫,他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很不要脸的玩法。

  为啥这么说呢,这不等于是在骗人赌博么?

  “先生,这不太好吧?”李元还有点拉不下脸来。

  贾琏叹息道:“陛下,股票这东西,穷人可买不起。再说了,提前告知,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好言难劝该死鬼!”

  股市嘛,懂的都懂,十个人进去,一个人挣钱,一个人平本。

  就贾琏这种玩法,球员裁判都是我的人,你怎么跟我玩?

  不要脸归不要脸,但是通过收割地主老财们埋在地下的银子,达到敛财搞生产的目的,倒也不是不能做,最多以后改良一下,不断的打补丁。

  再说了,都把股市搞出来了,还要什么脸啊。散落在民间的财富,拿来搞建设,利大于弊。

  经过贾琏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总算让李元丢弃了“良心”。

  年底之前,通过邸报和民间媒体,发布两家产业合并的消息,然后对外公布一下两家产业的利润,同时表示陛下仁厚,给天下人也投资的机会。

  到时候就算亏了钱,投资人也只会怪自己贪心,不会怪皇帝给大家挖坑的。

  至于那些“自己人”,李元也有个照顾他们发财的机会。提前在内部先发一批股票,到时候股票上市了,涨价了,他们自然会感激不尽的。

  再说了,现在的股市就几只铁路股票,价格一直有涨无跌,多少人都认为只要买到就是赚,根本没看到其中蕴含的风险。

  与李元商量好之后,贾琏着手推进这个事情的发展。

  市面上开始流传一些“小道消息”后,李元的耳根又没法清静了,以前是惦记着搞研发厅,现在都在惦记着股票了。

  贾琏是一点都不客气,皇家煤铁集团,初步估值就是二亿元。这个估值送给李元看的时候,皇帝人都傻了。

  这不是在抢钱么?抢钱都没这来钱快啊。

  贾琏告诉李元,不要着急,等市场的反应再说。

  市面上很快又多了一些“小道消息”,都在传一件事情,不算钢铁厂,单单一个开滦煤矿蕴含的煤,全部挖出来卖掉就值二个亿。

  等于说,二个亿算少了,大家白赚了一个钢铁厂。

  将方案丢给下属,贾琏就不直接操作了,反正下面这帮人也需要锻炼。

  谈判进入了尾声,最终达成的协议如下。

  周帝国与奥斯曼达成深度友好合作协议,含军事合作与经济合作。

  对外公开的文本,直接在报纸上发表了。

  其中军事合作方面,写的清楚明白,奥斯曼帝国向周帝国采购一部分军备,具体内容保密。周帝国向奥斯曼帝国提供军备的后续服务。经济方面的合作就多了,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互设商业代表机构,互相给与最低关税优惠。

  总之,军事合作一笔带过,经济合作极为详细。